内容提示 这是一期具有吐槽倾向的节目,请根据接受度选择收听~ 具体内容围绕播客《基本无害》最新一期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引发的评论区互动开展。
内容提示 1. 婚姻作为爱情归宿的可信性丧失 2. 萨莉·鲁尼关于婚姻替代方式的质问 3. 为什么我们如此难以去爱 4. 新式柏拉图之爱:磕CP与恋综前所未有的流行 提及书籍 萨莉·鲁尼《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艾瑞克·弗洛姆《爱的艺术》 韩炳哲 《爱欲之死》《倦怠社会》
内容提示 这是一期临时加更的电影推荐节目,有剧透。 我想推荐你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疫情下电影行业已经很难了,这部影片是一部不需要同情分也很优质的片子。它叫《隐入尘烟》,是说主角有铁和贵英的命运,而它本身,不应该被“隐入尘烟”。 当然,如果你去之前,最好先知道它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也不那么商业,如果能接受,赶紧去看吧,这一年,值得进影院的片子屈指可数,这部算得上。
内容提示 西伯利亚曾经被称作是一个没有屋顶的一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100多万名囚犯及以及他的家人流放到这里。 这段历史被无数的传记和著作所记载,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宁都曾经是西伯利亚这片广袤流放之地的“历史囚徒”,契诃夫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都出现过对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详细描写。 西伯利亚流制度对东欧、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片广袤的极寒之地中,统治者建立流放制度的政治企图及具体实践是什么?沙俄怎样以“囚禁”、“苦役”的名义掩埋无数人生?人性在极端的自由剥夺之下,以什么样态显现,这些都像谜一样,让人产生巨大的兴趣。 本期是这段历史非常非常简要的一个梳理,粗浅、不成体系,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兴趣的起点,让好奇心带我们进行更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勘误:铜钟流放时间为1591年,节目中口误说成1951年,非常非常抱歉!】
本期开展一个新的系列:亚洲影人。会在这个专题的不定时更新里,聊一聊那些我深爱的亚洲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以粉丝视角分享和安利作品,表达观影体验。 小声哔哔:本期遭遇审核滑铁卢,多处消音,请谅解(😭) 李沧东作为本系列的第一位影人,节目中会谈及他的六部作品及两本小说集。 --电影 1997 《绿鱼》 韩石圭、沈慧珍 第33届百想艺术大赏 电影部门剧本奖 第35届青龙电影奖 导演奖 第18届大钟奖 评审特别奖、剧本奖 2000 《薄荷糖》 薛耿求、文素利、金丽珍 第35届卡罗维瓦利影展 特别评审奖 第21届青龙电影奖 剧本奖 第31届大钟奖 导演奖、剧本奖 2002 《绿洲》 薛耿求、文素利 第59届威尼斯影展 最佳导演、最佳新人(文素利) 第39届百想艺术大赏 电影部门导演奖 2007 《密阳》 全度妍、宋康昊 第60届坎城影展 最佳女演员(全道嬿) 第44届百想艺术大赏 电影部门导演奖 第二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 2010 《诗》 尹静姬 第63届坎城电影节 最佳剧本 第47届百想艺术大赏 电影部门导演奖 第47届大钟奖 最佳作品、剧本奖 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2018 《燃烧》 刘亚仁、全钟瑞、史蒂文·元 第55届大钟奖 最佳作品 --小说 2020《烧纸》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鹿川有许多粪》武汉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示 本期是特别闲散的漫谈,就没什么逻辑,经不起推敲,说的好像之前的每期有逻辑一样,那可能是说每期都散,但对比下来,这期更是严重。「认识自我」这个话题很大,我知道我肯定聊不明白,是连想都想不明白,但认识自我跟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我们确实一直都在努力思考,想搞明白自己。所以不管是什么水平,都不妨大胆聊几句,胡扯自由。 “....构造自我,就得先认识自我,这里的构造不是什么所谓的更好的自己,而是你认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真实的自己不可能是把人生的全部记忆和细节拿过来,放一起就是真实了,而是通过认知,拣选、抽象出有益于构造的部分,完成自我叙事。自我叙事稳定后,我们对自己的所有行为的认知、反应的认知,就有了一贯性,就有了评判自己言说和行为的标准。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做这个,而不做另一个,就能够把握的方方面面连起来,以更合乎逻辑的方式应对我们所在的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说,认识自己,就是搭建自己叙事的上层建筑,然后自洽起来,能够在理知的层面有一个个人的完整性,这个完整性会或多或少从理知层平移到实践层的,帮助我们更自如、舒适的面对环境,至于这个“面对的方法”是不是最优或更佳,这不是认识自我要解决和能解决的问题。
睡眠是我们生命中等待和停顿的复现。它确证了延期的必要性,推迟恢复或重启所有被延期的事物。睡眠是从醒时牵绊我们的纷繁思绪、“持续的连续性”的一次豁免,一次释放。 扩展参考 书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美] 乔森纳.克拉里 论文 《技术与身体政治 :现象学视角》 李三虎 《布尔迪厄对身体政治图式概念的建构》、《论福柯的身体政治思想 》 伍小涛 《日常生活 、身体 、政治》 冯珠娣 (Judith Farquhar) 汪民安 《莎士比亚 的身体政治观》罗春霞 罗益民
内容提示 本期是工作观察的内容记录,主要聊聊职场中“卷”的表现和类型,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卷”这件事。 “卷”的主要表现: 1. 认为或者表现地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重要意义,对不可跨越式发展视而不见; 2. 他们眼里目标永远是阶段性的,没有终极目标,是“永恒”进步论的拥护者或假装拥护者; 3. 认为工作态度非常重要,甚至比结果重要; 4. 坚持沟通是能够保障结果的形式 “卷”的类型: 主动“卷” 第一类,至尊无敌卷 第二类,脱离了一般必要性的“高阶卷” 第三类,科层组织结构吸引的“权力爱慕卷” 第四类,作为一种个体策略的“拼搏卷” 被动“卷” 第一类,听话型跟随卷 第二类,压力型恐惧卷 第三类,政治正确型吃苦卷,卷即正义
内容介绍 本期聊一聊“视觉”作为感官之一,在我们认知世界时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如何被“视觉中心主义”所影响。 内容参考 * 论文 《论海德格尔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消解》 《图像转向之后的视觉惶恐与批评愉悦——兼谈萨义德的艺术批评观》 《胡塞尔的感知和想象——从视觉中心主义的视角看》 * 书籍 《现象学视域下的视觉中心主义》 《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
关于这场对谈,更原本的内容 上篇:https://mp.weixin.qq.com/s/lPZ5NdkeSCdN_Fv0uoP7ow 下篇:https://mp.weixin.qq.com/s/WoYv_70iuPWgKFFX7uXWLw *勘误:由于没有仔细阅读翻译,音频中一直将“优绩”说成“绩优”,为不严谨道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