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广东时代美术馆,播客“生滚粥”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生滚粥”的第二锅我们请来身处(被困)柏林的学者向在荣来滚一滚。他通晓多国语言,在中体西媒、不高不低、非左非右的夹缝中为我们写了一篇专文《高级口罩》。本期对话除了讨论我们都共同关心的,命运多次反转的口罩和理论的通适性,还就向在荣近期在Open Democracy网站上发表了针对阿兰·巴迪欧的回应文章探讨了理论洁癖的现实拐点。 生滚粥 02 从泰卦到白芦笋: 如何从理性洁癖中走出来? 对话嘉宾:蔡影茜、向在荣 编导、剪辑:蔡俏凌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2:30] 以艺术方法作研究,不会严格地从学术分科出发,而是允许奇怪的组合。 [8:40] 泰卦对世界的认识里,上下一定是反过来的,以此才能交融 [10:00] 印度经验非常重要,通过后殖民理论得到更多传播,但对其理解很多来自美国的精英学院 [12:00] 巴迪欧文章的傲慢体现在事实性错误和微妙的用词上,而搬出来的解决方法是笛卡尔的理性,并大骂社交媒体 [16:00] 扣专制主义帽子和跨国训诫都是一场戏,如何看待略萨需要引入历史语境 [17:30] 略萨早期与拉美左派走得很近,后期转向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 [19:30] 疫情中的差异、不同政策和民众反应,不能把某种言论作为绝对标准 [20:30] 第二波疫情全球化,早期缺乏对中国和亚洲的科学家对防疫知识的引介 [23:30] 解读国外媒体,也需要分析它的政治倾向和风格 [25:00] 传统高低分别中认为底层的,才是世界的中流砥柱 [27:00] 德国著名的白芦笋,是罗马尼亚工人收割,而德国工人没有这种知识 [28:00] 很多人已经不会杀鱼,去农贸市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传统知识就此消失 [31:00] 对西方理论从学习和崇拜,到重新审视 [33:00] 我们对拉美、中东、非洲,甚至韩国、东南亚的历史都严重缺乏了解 [36:00] 去殖民理论下的脱钩,其实没法脱 [37:00] 对自己制度文化不应该过度自信,要保持开放和包容 相关链接 向在荣《Covid-19: 认识的状况(COVID-19:on the epistemic condition)》 https://www.opendemocracy.net/en/can-europe-make-it/covid-19-epistemic-condition/ 巴迪欧的《“流行”的境况(Onthe Epidemic Situation)》一文英文版首发于Verso:https://www.versobooks.com/blogs/4608-on-the-epidemic-situation 中文由澎湃·思想市场发表: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64126?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法语版:https://qg.media/2020/03/26/sur-la-situation-epidemique-par-alain-badiou/ 《古怪之道:去殖民化的探索》 前言节选(中文):https://mp.weixin.qq.com/s/YbV08P892JMgQVGc6nWLCg 小世界主义周末“Transdualism: The A/history of Yinyang”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VJX9RZaKM “小世界主义周末” https://www.uni-potsdam.de/minorcosmopolitanweekend/ 片头音乐:Dim Sum studio 片尾音乐:张国荣 《当年情》
“Caturday星期猫” 由Saturday(星期六)加上Cat(美术馆馆猫——喵爷)“进化”而来,是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在疫情期间开启的一个线上交流通道,把线下的体感认识转化成线上的可分享内容,这个通道也将继续渗透在我们往后的工作中。 #Caturday将透过精彩纷呈的各种活动,讲座、工作坊、表演直播、现场记录和线上传播在星期六分享公共项目的内幕!#Caturday也将成为我们连接年轻社群的实验工具,通过与已经建立的社群以“直播”等直接交流的方式互动,也将以此展开线上延展社群的探索。 今天分享的日落音乐会是美术馆人民公园系列的其中一场活动。“施妙力吸尘器”是广州独立音乐人hover_chan的单人乐团。有感于我们所在城市的面貌光速般变化,时代正被催促着不停翻页,而当中固有的价值和情怀似乎也在流逝。于是,施妙力吸尘器用粤语歌融合各种独立音乐元素,诉说与广州脉搏一同起伏的开心、快乐、伤心、失落,谱写属于羊城的独立时代曲。 施妙力吸尘器于2018年春天发行首张全长原创专辑《羊城时代曲》。全碟由hover_chan包办所有词曲创作、编曲、录音、混音。当中收录了献给我城广州的《广州漫游》、提问何为幸福生活的《美好》、讨论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中国式的天空下》、思考现代人在大时代洪流中如何自处的《时代曲》、送给女儿的《小小摇篮曲》等等。 施妙力吸尘器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不断试验和摸索,最终确立一人一吉他加上乐句循环效果器的现场表演形式,以制造出多样乐器层层递进的磅礴效果,用一己之力还原整个乐队编制。 关于人民公园 广东时代美术馆空间项目“人民公园”全面对社区和公众开放,这是一个新型的自主交互空间、邻里中心,融合公共讨论、文化交流、社区实践等,观众和社区居民成为真正的“话事人”!我们希望通过“人民公园”,建立美术馆与公众、社区的全新关系。 人民公园的“日落音乐会”系列,向本地观众推介优秀的音乐和声音演出,让周六的轻松心情在“美术馆限定”的绝美日落余晖和渐慢的城市景色共舞,打造一个现场的、沉浸的音乐体验。 欢迎所有人来申请霸占美术馆的空间!写信给[email protected] 。
我们是广东时代美术馆,播客“生滚粥”是一系列生动、新鲜的发问和讨论,是困惑而饥饿的我们,背靠艺术,面对复杂繁盛的现实时的蠢蠢欲动。 “生滚粥”的第一期围绕艺术小组Mai Ling的一封公开信展开,这封信批评“晚安奥地利”节目(奥地利国家级电视台ORF制作)以疫情作文章,传播针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 生滚粥 01 Not Funny!政治谐谑or种族歧视? 对话嘉宾:蔡影茜、叶慧 编导、剪辑:蔡俏凌 [2:00]疫情之下,全球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都有所增加;艺术家团体Mai Ling回应奥地利电视节目的歧视言论,发布公开信表达亚裔群体的抗议; [4:00]Mai Ling艺术小组由居住在奥地利的亚裔女性艺术家组成,名字来源于1970年代末德国的谐谑剧中的人物; [6:00]谐谑剧中的Mai Ling是一个亚裔移民新娘,从曼谷来?穿着和服?煮着中餐?� [7:30]Mai Ling是刻板印象的综合体,艺术家赋予Mai Ling声音,Mai Ling也赋予成员虚拟身份以及个体保护; [8:30]ORF作为奥地利的国有电视台,播出具有严重歧视色彩的电视节目,不应该容忍; [10:30]ORF的节目只是开了一个不合适的玩笑吗?欧洲的Satire文化更偏政治,尺度非常大,一直都是主流文化中良莠不齐的存在,大众容忍度相当大; [16:30]欧洲艺术圈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但亚裔仍然会感觉到没有被平等对待; [18:05]最近有德高望重的策展人在公开的圆桌会议中发表歧视性的言论,引起土耳其裔艺术家的抗议;艺术圈一边在探讨种族的话题,另一边在制造种族歧视的言论更显虚伪; [21:30]幽默不幽默,不同文化有不同理解,也是一种文化建构; [22:30]白人至上只是诸多种族主义中的一种,不同的有色族裔之间也存在歧视链 奥地利电视台ORF“晚安奥地利”节目截图 “晚安奥地利”的facebook主页节目录屏,致谢艺术家小组Mai Ling。 “晚安奥地利”的facebook主页节目录屏,致谢艺术家小组Mai Ling。 谁是Mai Ling? Mai Ling关注女性和LGBTQ+,促进和发展当代亚洲艺术和文化,提供平台分享有关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恐同现象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偏见的个人经验和观点。“Mai Ling”在格哈德·波尔特(Gerhard Polt)1979年所创作的系列电视谐谑剧中的一个亚裔新娘形象,代表着对亚洲女性的偏见和种族刻板印象。在欧洲的政治和公共话语中,(东)亚裔妇女很少被视为政治主体,而是以其种族和外来身份作为评判标准。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团体,Mai Ling已发起的项目,如“谁是Mai Ling?”,包括一系列视频和声音装置、以及在公共空间发起的现场表演项目。Mai Ling的作品曾在Kunsthalle Wien Karlsplatz、36 | PROJECTCEL和FriedensBim等多个机构以及艺术空间展现,并且,其所有作品均作为集体创作(而非作为个人艺术家)呈现。作为一个虚拟的形象,Mai Ling在小组的创作中始终为所有在欧洲,特别是在德语系国家生活的少数亚裔女性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 在时代艺术中心(柏林)的展览“非黑/非红/非黄/非女”(2019)中首度呈现的作品《徒劳的言说》,是“谁是Mai Ling?”系列的一部分,旨在揭示对亚洲女性的歧视和想象,并深入研究亚洲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制度性偏见、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在流行文化中,亚洲女性常常被表现得沉默、温顺而神秘。在格哈德·波尔特(Gerhard Polt)1979年创作的系列电视谐谑剧中,主角Mai Ling被描绘成一个揉杂了各种亚洲特征的模糊形象。她一言不发,似乎来自曼谷,但是穿着和服,又烹饪中餐。这个肥皂剧发行40年后,在表达文化“他者”的刻板印象方面,它仍然具有代表性。多位生活和工作在德语区国家(奥地利和德国)的亚洲女权主义者,以沉默的Mai Ling命名自己并组成小组。她们通过记录和分享亚洲移民女性的故事和经历,来抵抗种族和性别的陈词滥调。
批评“晚安奥地利”节目(奥地利国家级电视台ORF制作)以疫情作文章,传播针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