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社恐和 geek 的时代逆袭观感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我身边许多不太内向的人都开始讲自己是“社恐”(社交恐惧症)。有些说自己社恐的人甚至还很外向,作为真社恐,我都看不下去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现在的人比以前更自由,更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了,所以可以大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格。同时,我感觉这说辞也成为了一种另类的社交神器,因为讲出来,似乎能拉近周围不喜欢社交的人和自己的距离。 可以类比的,或许是之前大众对极客文化的认知转型。一开始人们也感觉Geek们不怎么样,不善社交又木讷。但Big Bang这样的美剧走红后,人们发现这群人还酷酷的,可爱纯真、智商高,是个值得热爱和崇拜的群体。Geek于是就变成了一种高级的社会品种。 我想,究其所以,还是因为Geek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主流认可吧?那么,是否可以推断出,大家对“社恐”的推崇,是因为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比如智商高、挣钱多、干活麻利、废话不多? 我自己是真有点社恐。我在播客里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最近去采访一个活动,提前三天就开始做噩梦了。不过呢,见人还是要见的,毕竟是工作。不是在所有场合,我们都有资格当社恐的。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1分钟
99+
3年前

001 中年创业切忌一条道儿走到黑

作为一名垂直领域的内容创业者,回顾下 6 年来作为内容创业者/CEO,对自己角色和公司经营的思考。 本期要点 * 创始人最重要的不是意识到自己能力多牛逼,而是意识到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决定企业成败关键点是创始人在多快时间,多高效率去补充这种能力 * 企业本身商业可发展性,未来天花板,以及达到天花板的路径的难易摩擦,商业模式更看重。 * 很多创业公司最开始并没有所谓商业模式,只是人靠谱,找模式同步 * 小弥儿对“价值”的定义:the Importance Felt * 聚集到有意思的人,从非盈利到商业化的转折 * 定义产品的过程就是为公司提供的价值具象化的过程 * 创业者的付出感情绪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 怎样理解量化交易,以及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短期业务和长期趋势的匹配和协调 * 创业的过程也是不断测试自己底线的过程 * 创业并非所有人都要一路走到黑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5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