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请客吃饭|国际关系的另一副面孔:职业、志业和学理沟通

姐妹大排档”请客吃饭“系列邀请我们身边可爱又可聊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感兴趣和在乎的事情。 姐妹大排档第 20 期,一凡邀请了目前在苏格兰攻读国际关系博士学位的友人,试水地聊了聊国际关系这一话题。首先要声明的是,本期内容和国际局势的预测、中美关系的分析、中国未来走向这样的问题没有关系。我们想做的,是通过这期节目来展示国际关系学者和学术研究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定位是什么,交流对象是谁,目标是什么,挑战是什么。当如今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上充实着各种立场和情绪的”国际关系“分析时,一部分以国际关系为专业的国关人的视角和思路又是什么样子。对国际关系出身的我来说,这期节目既有强烈的与公众沟通的欲望,又夹杂着许多个人的好奇,所以在节目内容上不免有一些门槛。这是相当正常的。但是,通过将这个对话的思路和态度和生活中 所见的“国际关系”相比较,我相信听众也会得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关于以学术为职业和志业的话题,我在这里一并推荐播客随机游走关于ep17 李连江:在学术界谋生。 【收听提示】 > 6:30 国际关系博士的就读感受:永远都在不断变清晰的过程中 > 9:20 建构主义和软实力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变得更加重要了 > 12:42 学院内和学院外的国际关系 > 13:40 作为学者,通过学理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 14:00 政策型学者和研究型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定位不同 > 15:12 国际关系“专业”到底专业在哪里17:45 经典问题:为什么要在国外做一个中国外交的题目呢? > 18:58 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他者才能做好这门“关系”的学问 > 20:11 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以自己作为方法是痛苦但是必须且值得的 > 21:44 专业追求是你的文章在二三十年后还可以看到学理的价值 > 24:45 为什么要在苏格兰这个偏僻的地方做国际关系呢? > 29:38 改变一凡的本科毕业演讲:当你爹拿社交媒体教你国际关系,怎么办? > 30:45 国关学院秦亚青教授是理想的国关人 > 32:45 如何定义一个社会科学学者:万变中的不变 > 34:22 未来的国际关系世界我不知道,我还是关心中国话语权 建构主义 > 非常简单笼统地说,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人的行为都被约定俗成的社会传统、社会习惯和个人身份来制约或改变。 【互动平台】 微博/公号: @大排档后厨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背景音乐】 久石让 - Summer

40分钟
99+
3年前

19 请客吃饭|教育和快乐童年:你为啥就不能高兴点儿?

姐妹大排档”请客吃饭“系列邀请我们身边可爱又可聊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感兴趣和在乎的事情。 这一期 julia 和一凡的请客吃饭邀请了目前在德国生活的 Rebecca,从女儿和不同阶段妈妈的视角出发,聊了聊经常出现在亲子之间的天问:孩子,你为啥就不能高兴点儿?在家长的认知里,孩子所感受和呈现出的快乐常常与自己的付出没有因果关系;在孩子的视角中,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难以被家长理解和交流;在社会的主流故事中,快乐的童年已经不是孩子可以轻易拥有的。去年,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发表的一篇演说《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家长对该演说中“孩子拥有普通快乐的童年”的理所当然感表示不满: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清华大学教授的社会资本来为自己的孩子兜底,从而拥有“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的选项;归根结底是中产阶级的一种“凡学”。难道快乐是一种特权吗?在教育的层面上,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 【收听提示】 1:51 惊现播客历史上少有的认干妈环节 4:20 教育理念是美好的,但实践常常充满着错位和妥协 13:16 "60年代"的父母倾向于接受和化解困难,孩子得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和沟通 17:47 当下教育理念的丰富和随之而来的内卷 20:30 现在的环境下,快乐的童年是否伴随着不可逆的、不公平的代价? 25:55 快乐童年不是客观事实,需要家长进行主观引导 34:05 被培训班占据的童年:过程快乐和结果快乐 38:18 当下的快乐也很重要,不需要什么都放下一个时间或者计划内理解 39:43 孩子的快乐有时候需要父母的等待 49:51 人沿着家庭这条轨道成长,反思然后挣脱,最终继续往前走 52:57 如何回答“童年对你重要吗”取决于你的个人经历 【互动平台】 微博/公号: @大排档后厨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背景音乐】 刺猬乐队 - 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56分钟
24
3年前

14 请客吃饭|职业游泳和网球世界的过路人:该如何告诉你专业运动员的伟大?

姐妹大排档”请客吃饭“系列将会邀请我们身边可爱又可聊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感兴趣和在乎的事情。第三期,我邀请了认识二十年的老友刘芳怡,在东京奥运结束的前一天蹭上了这个热点。我在十几年前短暂地进行过职业网球的训练,得以从网球的角度窥见当时正在急速变革的中国职业体育;刘芳怡虽然自身没有参与职业体育,但他出生于体育世家,父亲是散打运动员,母亲曾是亚洲游泳冠军,退役后父母皆几十年从事职业体育教学。我们以“前运动员”和“教练员家属”的身份从职业体育的世界路过,对职业运动员的坚毅和付出感到敬佩,对其所必须面对的压力和竞争望而却步,对其运动之外的现实和局促感到遗憾;也正因此,我们认为奥运会上对运动员个体的保障和尊重永远不应让位于其他。 p.s. 这一期为了赶在周日闭幕式前上线,录制到上线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请大家理解。 【收听提示】 > 陪练傅园慧和霍斯祖时那些令人感到震撼和感动的故事 > 奥运会不是网球的最高荣誉,网球迷看奥运比赛总是挺尴尬的 > 奥运会可能是运动员最闪耀的时刻,但绝不是全部 > 尽管职业运动员可能是地球上最能抗压的一批人,他们大多也都有心理问题播 > 客中涉及的材料:人物杂志 《东京不见叶诗文》HBO纪录片《金牌之重》 【互动平台】 微博/公众号: @大排档后厨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背景音乐】 Imagine - covered by Lady Gaga

29分钟
99+
3年前

13 请客吃饭|我们的家乡湖南:从生活经验到学术思考

姐妹大排档”请客吃饭“系列将会邀请我们身边可爱又可聊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感兴趣和在乎的事情。 第二期,我邀请了大学同窗、宗教研究同好以及湖南同乡袁野,聊了聊我们怎么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家乡,这份认识是如何鼓励我们(尤其是袁野)通过学术更近一步地了解家乡和自己。作为一直在省外的湖南家庭中生活的益阳人,和成年之后才离乡并先后求学于宁波和伦敦的宁乡人,我们还探讨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如何影响我们与家乡的物理和心理距离,以及为什么在全球化、民族主义和个人扁平化的时代,一个“小城市”的身份认同是重要而且有益的。 【收听提示】 > 非典型案例:自信地说方言、不怎么吃臭豆腐和剁椒鱼头以及若即若离的同乡会 > 袁野关于湖南传教士和道教协会的研究 > 家乡身份是具体可感的,人应该回避被抽象的概念所包裹 【互动平台】 微博: @大排档后厨 公众号:大排档后厨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背景音乐】 这一期的片头配乐和录音由袁野和他遍布湖南各地朋友们提供(再次深表感谢)。片头人声和自然声的录音录制于长沙市雨花区新丰路、长沙市天心区木莲西路、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长沙地铁、祁阳市区、常德市区。 片尾配乐为湖南本土情景喜剧《一家老小往前冲》 片头曲节目中录音为湖南相声演员 大兵 奇志 表演的双簧《金盆洗脚城》。

71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