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可以发光,但不总会发光。有时候是因为外部世界让它蒙尘,有时候是因为它有意自我隐藏。Aragorn既有男人缘,又有女人缘的英雄。但他历史包袱沉重,现实压力巨大;爱情需要隐忍,事业阻力重重。在中土世界里,他的人物弧光极为耀眼。他是如何从一个被领养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万众敬仰的刚铎和阿诺双料君王的?
咕噜/史麦戈可能是托尔金创造中最伟大的一个,或者两个角色。《指环王》的故事,因他(们)的独特存在而隽永文学史。Sméagol的悲剧性普遍适用,他的堕落并不是一时糊涂,他的逃避和刻意盲目,甚至自我防御式地创造另一个自我,也是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的。他的悲剧有魔戒的影响,也和中土世界他身边存在的不完美有关,但更是自己造成的。在成为撒谎者、盗贼、杀人犯的暗黑存在之后,Gollum的身体和习性发生了巨大的,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变化,但这并不是说他完全没有被救赎的机会。
Saruman作为最有权柄的白袍巫师,因为理性自负和只顾眼前的权宜手段,把Valar给他的一手好牌打了稀巴烂。追求知识、统御和秩序的萨鲁曼,工于心计,巧舌如簧,连索伦都敢欺骗。但心中点点的嫉妒之火,最终让他乃如糠秕,被风吹散。托尔金笔下的萨鲁曼,体现着人类历史上循环不止的重大失败经验。
佛罗多身心灵所遭受的苦难,和我们每天面对生活各种挑战,并无本质差别。我们明明和Frodo一样知道有些事情必须面对,也知道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依然和他一样不情愿,一样逃避,一样拖延,一样恐惧,一样劳烦。甚至,我们最终还和他在火山口把指环据为己有一样,失败得一塌糊涂。这时候要记得,“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Frodo这个角色是全然关乎信心的。仅凭借信心,他就是《指环王》里的大英雄。
托尔金为什么要用“The Lord of the Ring”,也即故事的大反派魔君索伦,来命名自己全身心创造的小说?《指环王》难道不是歌颂英雄,弘扬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吗?索伦之眼,索伦不同形态的外貌,索伦的骄傲,对应世上三种最大的憎恶。我们要小心,不要成为自己小小世界的索伦。
The Shire,霍比特人栖居的地方,《指环王》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最终结束的地方;是平凡人离开舒适区的起点,也是英雄消解乡愁的终点。这个托尔金笔下充满细节的地方,体现了我们常常忽略和忘记的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指环王》是文学和电影里的山巅之城,下面有无穷宝藏,上面有属天智慧。解读《指环王》一直是我的野望,但迟迟不敢造次。我是何等愚妄,居然想通晓托尔金的创造?我又何等无知,居然要解开连托尔金都看不透、想不通、数不尽的奥秘?我不能,不配,但也更不必。这个体认,让我今天鼓起勇气,挖下天坑。只愿自己和Frodo一样,勇敢前行。愿一路有你相伴,哪怕暂时分开,最终还会相见。
麦克白自称谋杀了睡眠,结果乔尔科恩就让他静静站在黑暗中等待别人发现他制造的流血。麦克白夫人是个戏精,但她无法掩饰对麦克白言行的惊讶。她的昏倒是真的还是装的?Ross为何站在高处,他为何问一些明显知道答案的问题给MacDuff,他遇到的老人,又在电影中代表了什么?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仅从片名上就带着不可分割的信望爱的信息。主人公安迪的诸多关键设定和情节,直接来自圣经中的故事原型。其他角色比如瑞德、典狱长、老布的行为和精神,也无不带着基督教的思辨成果。本期视频和大家解读一下这部以希望和友谊为主题的电影,何以全球无差别地征服观众。而为何它在我心中,地位却逐年下降,算不得神片的缘故。
戏剧中的第二幕开始,我们看到麦克白对昔日朋友满口谎诈,被私欲的匕首引上弑君之路。而他所居住的城邑,看门人仿若把守着闹市般的地狱:三种人理应来此报到,而酒就像是女巫的话语一般,足以引发淫欲,却永不让人得以满足。《麦克白的悲剧》一点点带观众走进深邃的幽暗人性。
瑞典导演Ingmar Bergman(英格玛·伯格曼)是毫无疑问的电影大师,也是电影语言的缔造者之一。他对演员面部特写的构图、布光和并置,让人脸浮现出可以无限解读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这是他一生在信仰和怀疑之间争战的结果,也是他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动因。漫谈这位公认难啃的电影大师,希望有机会可以从具体作品,甚至具体镜头里,继续和大家深入讨论。
澳大利亚著名导演Baz Luhrmann的猫王传记电影"Elvis"承继他一贯的华丽风格,导致电影有点像一部冗长的预告片。主演Austin Butler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这个时代认为的摇滚鼻祖形象。汤姆汉克斯的角色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影片最大败笔。不过,能够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这个英年早逝的传奇偶像,也是一桩美事,还是推荐一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