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将中国捆绑在俄乌话题的报道当中,头部英文媒体尤其相对精英小众的尤为热衷,大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无奈。为了完成二者连接,这些报道又不得不纷纷用起老套的冷战话语体系如自由阵营云云。这套话语在现今的英文世界还有市场吗?如果并不能走向大众,那这套老掉牙的唠叨反映的是谁的声音?再次被提起能贩卖新冷战焦虑吗? 02:50 《经济学人》自封“自由世界代表” 06:00 中国如何被捆绑到这套报道话语里 09:00 冷战话语在英文世界过时了吗? 11:00 《外交事务》从朝鲜战争说起俄乌 14:02 冷战话语在英文学术界一直是常态 18:25 新冷战观念和孤立主义观念冲突了吗 21:46 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历史观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拜登为首的欧美官方发起强硬对俄制裁,不可避免冲击到原油供应。叠加经济滞涨,加油站成为欧美时下最热门“高消费”场所,公众怨声载道。而左派媒体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却还在为抵制俄罗斯振臂高呼。当喊口号的人拉着你买单,你是会给他一拳还是踹他一脚?围绕俄乌冲突的口号还能喊多久? 01:20 在佛州开车不敢开空调 02:30 “4美元一加仑的汽油价来了,它值得” 04:24 平时不开车的乌裔同事呼吁坚持 06:50 加完油就跑,比被抓到罚款还划算 08:40 民众早已不关心什么俄乌 10:05 华尔街日报:“都怪民主党的新能源政策!” 12:20 难逃非此即彼的无脑二元叙事 14:00 《晚间秀》调侃油价惹争议 16:00 为什么调侃?因为明星不是平民百姓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你喜欢看美国英雄故事吗?如果有一天新闻也变得“美式英雄”,当中的人和事变得比电视剧还要狗血,你会作呕还是乐在其中?不要怀疑,此时此刻的英文媒体正集体将俄乌危机编写成一部世纪大戏,也不要怀疑这种简单无脑的二元论是真的有不小市场的。 02:20 泽伦斯基是配合剧本的好演员 04:20 如何将新闻事件撰写成剧本 06:30 不要怀疑这种煽情的二元叙事存在市场 08:50 煽情新闻掀起全民作秀狂热 12:37 “理智”右派喉舌也下场卖力煽情 15:20 从左到右一致建构同一套故事逻辑 17:30 “这一刻我们都是乌克兰人”——fox 19:20 你买单这种美式英雄叙事吗?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当我们从不同国家/立场媒体看到关于俄乌事件截然不同的报道时,我们心中的“事实”是否会被混淆?如果我们能够在逻辑上充分理解“屁股决定脑袋”,那我们又为什么会长期使用“客观”一词来期待媒体呢?谁给了我们这种期待?营造这个期待背后是否是一个更大的话语建构呢? 03:20 “客观”是所谓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体系 06:00 围绕俄乌报道如何在技术上呈现得“客观” 10:10 引用俄乌两边信源时的双标先行 13:10 无论如何引用多方信源最终都为服务同一观点 17:40 欧美长期建构先于报道的标签化话语体系 21:30 “先进了我的标签体系再来谈客观” 22:40 如何尽量拼凑“有限事实” 24:00 本频道不是“理中客”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当我们在中文语境下讲“外媒说了什么”时,BBC是一个必不可少会被援引的代表。事实却是它不仅代表不了西方,甚至在英语世界里都难以作为最大众代表。那么BBC被中文语境所赋予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BBC所处的英语世界里又正在经历着何种程度的撕裂,以至于我们看不同英语媒体似乎看到两个平行宇宙? 02:06 为什么BBC会被我们奉为经典 04:20 BBC代表不了英文大众 07:00 英语世界还存在“主流舆论”吗 10:20 英语世界就是一个没有“真相”的平行宇宙 13:10 英语世界的左右阵营为什么无法对话 17:00 目睹英语媒体界对社会撕裂的无效反思 20:00 英语民众缘何唾弃媒体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内容商业化搬砖人。
凭借强大的平台和采编优势,欧美英文媒体成为此次乌克兰危机中发声最大的信源。尽管其立场偏颇是天然逻辑谬误,但不可否认这些英文媒体穿透了不同语言的舆论圈,尤其中文,建立了自己强大的话语权。每周读外媒,我们尝试梳理美国左右头部媒体的一些报道,比对下头部英文媒体是如何在传播观点时,保持一个貌似很中立客观的姿态。 01:40 cnn借梳理之名形塑己方历史观 03:30 cnn已经装得很卖命了 05:40 装得再用力怎么还被川普骂fake news 07:10 华尔街日报自封军师 09:40 为什么说华尔街日报代表美国有钱人的观点 11:30 fox如何借题骂拜登 13:20 纽约时报这次歇斯底里了 16:00 美国普通民众压根不关心 18:40 欧美社交平台在炒作作秀 20:10 如果你在乌克兰你会怎么做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内容商业化搬砖人。
放到中英文的整体舆论中,谷爱凌当之无愧是本次冬奥会的最大明星。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孩子不擅中文也无妨,一条通过冰雪运动的新归国路俨然成型,毕竟在欧美的成长背景赋予了华人二代更得天独厚的冰雪运动优势。 02:50 中国整体冰雪运动普及率仍明显较低 04:20 在北美冰雪运动几乎家家户户 08:20 在北美打冰球是最man的人设需求 12:00 关于冬奥英文公共舆论更多关注赛事本身 14:10 相信冬奥会对国内冰雪运动的带动作用会更大 16:30 身边许多华人家庭想效仿谷爱凌归国模式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第四次感染新冠,自我感觉痊愈不到一周就跟朋友约饭,这大概是中国人的思维下很难理解的行为。随着国内防疫措施的加码和成效,我们跟海外各国似乎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彼此互相无法理解对方。本期对话将通过这么一个经典场景,让大家瞥见欧美人面对疫情的彻底躺平心态。 02:40 北美民众意识到防疫管制无用 04:25 “疫情不能耽误度假生活” 06:20 洗手是“唯一”防疫教育习得 08:20 疫情确实未冲击普通年轻人生活 10:30 受疫情影响的反而无法出声 13:20 面对长者往生的平静是中国人无法理解的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第四次感染新冠,自我感觉痊愈不到一周就跟朋友约饭,这大概是中国人的思维下很难理解的行为。随着国内防疫措施的加码和成效,我们跟海外各国似乎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彼此互相无法理解对方。本期对话将通过这么一个经典场景,让大家瞥见欧美人面对疫情的彻底躺平心态。 02:00 “友情”约饭惊现炸雷 04:20 躺平心态可以到什么程度 06:30 前三轮是如何感染的 08:20 防疫怎么可以耽误求婚! 10:00 躺平防疫的热情夫妻 12:00 迷信阴谋论者就在身边 14:00 面对疫情心态根本不同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市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商业化搬砖人。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zf,但是不能没有报纸”,当然是个荒唐话。但我们也似乎进入了一个,对媒体并不寄予任何道德期盼的时代,这里的媒体,泛指你此刻脑海中浮现的一切内容表达形式。当如何迎合观众成为第一顺位时,你是否还计较执笔者的真诚?你与执笔者之间的连结点变成了什么? 01:50 千篇一律的内容你会厌烦吗? 05:00 越来越多人默认这种媒体道德观 07:20 不是我不想火,也确实有能力障碍 08:50 媒体应该坚持己见还是迎合观众 11:42 对“迎合”的担忧实则是对“真诚与否”的担忧 16:40 西方媒体过分迎合导致的社会撕裂 19:10 走向孤芳自赏的极端同样是伪命题 21:20 无论如何希望自己坚持真诚表达 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从业十余年华人。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前影视内容商业化搬砖人。
清北七成毕业生进体制,瞬间引爆舆论关注。在法国和北美,类似顶尖学历进体制内的现象反而并没有引起热议。本期对话的正是海外高学历华人身边的相关真人真事,让我们聚焦此话题当中最重要的当事人心境:我的择业观。 02:00 公务员更能达到生活工作平衡 04:20 公务员形象长期低调朴素 07:30 我带的法国高学历实习生择业 10:00 择业时自我价值观的追寻 12:50 公共价值也能带来自我满足 15:20 在外多年并不排斥回国考公 客座嘉宾coucou,旅法14年华侨,从事医药行业。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业十余年从业者。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影视商业化前搬砖人。
清北七成毕业生进体制,瞬间引爆舆论关注。在法国和北美,类似顶尖学历进体制内的现象反而并没有引起热议。本期对话的正是海外高学历华人身边的相关真人真事,让我们聚焦此话题当中最重要的当事人心境:我的择业观。 02:30 公务员其实也包含很多技术工种 04:30 北美和法国,公务员学历较高系常态 08:20 法国朋友放弃顶级投行选择公务员 12:10 中文语境下“公务员”形象长期被扭曲 14:30 公务员满足个人对公共价值的自我追求 17:30 公务员同样需要强大专业知识 客座嘉宾coucou,旅法14年华侨,从事医药行业。女神主播小书童,北美影视业十余年从业者。男神经主播小宝,国内某大厂影视商业化前搬砖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