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播客一比,我们太没气质了,这回好歹也得推荐本书——《煤气灯效应》。 划重点: 煤气灯效应=心理虐待+心理控制。 比起职场的满坑满谷,情场那点儿心理控制都算特例。 游戏里没有无辜者,这是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共舞,他们跳的是一支“煤气灯探戈”。
这届网友好像有一个规律,大势上跟风盲从,细节上出奇精明。反正,每个瓜都吃的真情实感,又细腻多汁。 林这件事一路到今天,反而想讨论的是最初。痛苦是可以分担的吗?小痛可以撒娇,大些可以呼号,痛入骨髓呢?周围遭遇人生不幸的朋友不少,他们的痛甚至不想让外人知道,我们其实也不能分担分毫。 正在热映的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里,在巨大的痛苦面前,身患渐冻症的男主选择了用美丽的谎言成全恋人的幸福,一个人孤独走完人生的最后岁月。 不论影视作品里,还是真实的人生舞台上面,我们的剧情大抵一致—— 在众声喧哗的广场,吃别人的瓜。 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痛自己的痛。
舆情的G点总是难以琢磨,多少自媒体百撕不得其解。然后衡水中学张同学的几句话,就轻易让土猪和白菜扭作了一团。 可是,站土猪还是站白菜,真的重要吗? 每个人都置身在一个序列里,向下看,你是亭亭玉立的白菜,向上看,你又成了苦苦奢望的土猪。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拱得到的又总岌岌可危。 因此啊,这不是一个问题,也不需要你和我的回答。
人类和其他生灵之间有壁。 多少次,人类走进其他生灵的世界,试图以自己的情感逻辑解读TA者,然而,这种来自强者的共情,多半是一种一厢情愿。 这一次,象群不再席地而坐,它们闯进了人间。你慌张地调整、小心地试探,不经意间,它们就轻易破壁了你的次元。
躺平是内卷的续集。然而,内卷是实打实的卷了,躺平却只能是口嗨。 可是,如果连口嗨也不让,我就要闹了。 呻吟,是自带的镇痛剂。被卷得太狠了,就拿出来喷两下。
每一段历史都静静的沉睡在那里。 你不去叫醒它,它就像不曾存在过一样。 哦,不,它也曾躺在你我的课本里,作为一堆非黑即白的应试物料。 有一天,你忽然在一部影视作品,看到了彩色的历史。 走进去,你又发现,这种彩色不是拼凑的,而是堆叠的。 一个人就有若干图层,而一段历史又是由这些人相互映衬、交融而成。 它的斑斓瑰丽,让你一瞬间懂得了好多,它的浩瀚无垠,又让你忽然觉得什么都不懂。
说实话,清华女孩在校庆活动上跳舞这事,真没啥可说的。 然而,北大含笑,女权高潮,群众暴躁,主播所在的高校教师群,更有人因此在赌气罢聊。 好吧,我们也来插一脚,谁还不会一场即兴的尬舞呢。
如今,中国的现实是,没鸡过娃,还没看过鸡娃吗?没看过鸡娃,还没过《小舍得》吗? 听两个没娃的人谈鸡娃,也是有意义的,赢在客观公正。 作为两只散养长大的真假学霸,看着眼前的满地鸡血,深感我们和今天的孩子,不过是走地鸡和圈养鸡的区别。然而出栏后的人生,又有几个人不是—— “倥偬一生,一事无成,活成了个笑话。”
北医三院张煜医生实名发文,揭露医院肿瘤治疗乱象,直指某些没有医德的医生诱骗治疗导致花费翻倍。 从以药养医到医药脱钩,中国医疗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在这道复杂艰巨的考题面前,医生的医德仿佛被放在了放大镜下,善恶两条路,都有人在践行。 这情节,仿佛是经典日剧《白色巨塔》在中国落地。 现实环境里,最终是代表良知的一方寡不敌众,还是善恶终有报,这番呼吁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的进步,从而造福几百万癌症病患家庭?故事尚未结束。 在医学界有句著名的话: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不论具体谏言是否可行,言辞是否偏激,仅从心系病患福祉的动机和孤勇前行的勇气而言,我们都要向善良勇敢的张医生致敬。
签到、反黑、控评、撕逼,那都是初代追星的功课。 饭圈女孩的终身使命是氪金。 爱是无价的?不,氪金就是爱的刻度。
曾几何时,B2C读错都是要被群嘲的; 到了如今,生化贾、福报马已人人喊打。 一鸣这次一鸣,让那些振聋发聩的互联网黑话,瞬间就从大小文档、各色口嗨中光速抽离,业界遁入了贤者时间。 这时才想起领导那句语重心长的教诲: 说不明白,因为想不明白,想不明白,肯定干不明白。
电影《我的姐姐》编剧一定是个天秤座,在片中让姐姐选得左右为难,在场外让观众撕得势均力敌。 亲情多半是个双子座,说起来都是如山的恩,翻过来都是细碎的怨。 故事的最后,有一行斑驳的注脚: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只能全都要…… 在中国式的家庭关系里,有句话说得尖锐但却真实:我们一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父母一生却在等待一句谢谢你。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