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巴瓦哈,今天我们是有声书诺奖女作家系列,阅读来自202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国女性作家韩江的《白》。 《白》这本书的设计初衷并非追求像她那两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广度。相反,它是一部碎片化的自省之作,沉思无名叙述者夭折的姐姐之死,也就是姐姐在出生两小时后便离世了。韩江明智地赋予了那短暂而剧烈的两小时生命与其死亡同等的价值。从母亲视角讲述的婴儿出生故事,叙述得简单直白:母亲年仅22岁,被迫自己接生早产的婴儿。仿佛这个故事本身已化作一个子宫,作者在其中“成长起来”。韩江是在华沙参加作家驻留项目时写下这本书的。当她在小说中漫步于一栋曾在1944年空袭中被摧毁后又重建的建筑时,她观察到它如何被忠实地复原。她领悟到,姐姐的存在如同那被复原的建筑,是她历史的一部分,并思忖着,通过书写姐姐的死亡,是否能为她赋予新生。 在文中,叙述者继而列出了一系列白色之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她妹妹的生死进行着对话......
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巴瓦哈,今天我们是「电影运动/浪潮」,来聊聊新酷儿电影New Queer Cinema。 “新酷儿电影” 这一个词儿是由学者B·鲁比·里奇于1992年在《视与听》杂志首次提出的,用于定义和描述20世纪90年代初以酷儿为主题的独立电影运动,也被称为 “酷儿新浪潮” 。新酷儿电影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场激进的电影运动,旨在挑战和重新定义对LGBTQ+ 角色和经历的传统表现。它在重塑酷儿电影格局、为 LGBTQ+个体培养社群感和可见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酷儿电影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在于它作为文化可见性和社会变革催化剂的作用。新酷儿电影运动在拓展电影中对LGBTQ+ 角色和叙事的呈现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套路和刻板印象,描绘了酷儿经历的多样性。运动中的电影制作人通过以同理心、复杂性和真实性描绘LGBTQ+个体的生活,为更广泛的接纳和理解铺平了道路。此外,新酷儿电影的影响超越了电影节和艺术影院的界限,影响了主流好莱坞和全球电影...... 引用文章:《LGBTQ+ Representation in Film and the Legacy of New Queer Cinema》By Shea Campion 《The Worlds Of Queer Cinema, from aesthetics to activism》By Karl Schoonover & Rosalind Galt 歌曲:Minami Deutsch - Übergleich, Pt. I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