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02:10]法国的公立剧院干脆放假到九月 [02:11-04:40]德国和瑞士拆了椅子几乎走上正轨 [04:42-06:40]百老汇的演员觉得纽约开门遥遥无期 [06:45-10:40]英国的制作人不肯开门,荷兰的剧院几乎可以满座 [10:45-15:35]开了门的剧院都有啥节目和活动 [15:38-17:10]国内即使开门也不太稳定 [17:15-22:35]因病取消的演出下一季还能看到么? [22:35-24:20]结束语
这一期我们聚集了德法英美四个国家的朋友聊了聊当地票价的问题,探讨了一下四地票价背后的资本逻辑和当地的文化政策。 【主播】 「archipel群岛」光圈 「看戏睡觉不睡觉」虾米 「小林的留德日记」彦子 @ph学姐 【收听主线】 2’00 看过的最贵/最便宜的一场戏(法国巴黎&里昂,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美国纽约&澳门) 7’02 涨价票,特价票,当日票以及跪着看完的戏 13’34 戏剧在德法英美的文化定位 16’42 月卡季票套票:法德对本地剧场/青年剧团的支持 19’53 一颗螺丝钉:英美专业化精细化模式 21‘37 英美资本操控,地方保护,全球化 26’50 德法多样化,包容性,白左看世界 28’28 沙拉碗,万花筒,谁在玩谁的游戏 31‘30 第一世界,白人男性,强权下的南北合作 35‘10 欧美导演的社会责任感: 米洛劳和谢克纳 41’16 身份标签,身份保护,谁说谁的故事
[01’30’’] 母亲节后,我们为什么又选择来聊“妈妈”? [03’40’’] 法国“作者-导演”乔艾尔·波默拉和他的《灰姑娘》 [05’15’’] 细说人物:带着灰姑娘“嫁”进后妈家的爸爸 [07’58’’]细说人物:被灰姑娘拯救的“王子” [08’55’’]细说人物:最受我们喜欢的,是后妈? [13’18’’]细说人物:带背背佳的灰姑娘 [17’57’’]细说人物:一个“假”仙女带来的全剧反转和感动 [23’30’’]这是一部不再谈爱情和简单真善美的《灰姑娘》 [25’45’’]有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台的新戏《变蝇人》 [30’03’’] 《变蝇人》里畸形但让人心疼的“母爱”
0'55'' Rimini Protokoll 介绍 3'24'' 应用戏剧到底是什么 10'58'' 应用戏剧的适用场景 12'18'' 戏剧是什么 15'21'' 学姐喜欢的“监狱戏剧” 17'27'' 应用戏剧为什么不够好看 20'08'' 应用戏剧和我有什么关系 21'26'' 博士学姐最想做“家政女工” 30'00'' 中戏比德国戏剧戏“差”在哪儿?
1‘25” 仿真还是抽象?如何保持与“光晕”的距离? 10‘30” 从直播抠脚到产生超凡画面,线上演出的日常状态如何产生“光晕”? 13’26” 通过仪式感来抵达“光晕”。 15‘35” 何为共同在线?如何营造一个现场感? 17’57” 如何确认“共时性” 23’17” VR真的能让我们信服还是只能让我们疑惑?
1‘17” 近日大红大紫的《动物森友会》与线上社交。 2‘58“ 游戏起源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天灾? 9‘07“ 《动物森友会》是资本主义的虚拟翻版? 15‘09” 我要更全方位的游戏体验! 16‘26“ VR初体验。 19‘37” 让人“灵魂出窍”的橡胶手实验。 24‘00“ 我们能否吧VR虚拟公共空间堪称剧场空间? 27‘32“ 剧场的神性与本雅明的所说的“光晕” 30‘25“ 如何知道我们不是“缸中之脑”,技术对光晕的挑战! 32’31” 从辅助治疗到男女身体互换,VR更多的应用场景。
时间线: [01’33’’] 线上看戏·新鲜期 [04’11’’] 线上看戏·疲倦期 [07’14’’] 戏剧影像的现场性缺失 [09’04’’] 戏剧影像是对戏剧脆弱“现场性”的弥补 [10’20’’] 戏剧影像化形式和程度的归纳 [14’10’’] NT Live设立初衷-艺术公平性 [15’50’’] 剧场会消失吗? [20’33’’] 面对疫情,国内外剧院反应对比和反思 节目策划: 「archipel群岛」光圈 节目录制:「新现场」小溪 「archipel群岛」光圈 后期剪辑:「archipel群岛」光圈
剧场除了严肃看剧,还能怎么吃喝玩乐?这期我们跳出戏剧的类型框架,从隔壁游戏界的视角,聊聊互动与沉浸的不同,以及“积极参与”背后的正向反馈机制。 本期主播: ph学姐 老干部张三 收听主线: 2’00 精神鸦片制造商的心路历程 3’10 游戏的成瘾机制 6’00 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 7’21 及时和量化的正向反馈机制 10’21 玩家的反射弧 13’18 为什么越失败越快乐 16’11 虚拟的学习实践模型 17’10 宫崎英高《黑魂》之花式1000钟死法 19’24 《我的世界》之开放世界的游戏规则 21’10 玩家创造内容 22’33 互动vs沉浸的概念区别 24’38 游戏中的沉浸:心流 25’34 《今夜无眠》和《西方社会》中互动vs沉浸 29‘34《今夜无眠》酒吧内外的沉浸感 32’34 代入vs沉浸的区别 33’54 严肃游戏是什么 36’30《这是我的战争》的道德讨论 38’24 《冰汽时代》的人性讨论 39’26 感官极限带来的问题
剧场除了严肃看剧,还能怎么吃喝玩乐? 这期我们聊聊当下比较流行的互动式/参与式戏剧。 1’37 我们在剧场吃过最开心的一餐:Ivo Van Hove 《Network》 法国舞蹈中心卡巴莱艺术《Madame Arthur》 5’10 Ivo Van Hove 《罗马悲剧》的政治性:为什么观众在台上喝酒吃薯片 9’15 Sleep No More迷妹路线和亲密体验 13’20 Sleep No More“越努力越幸运”真的好吗? 16’12 互动式/参与式戏剧的竞争意识 17’00 古希腊,古罗马和布莱希特关于娱乐的定义 19’02 布莱希特的“寓教于乐” 20’02 巴黎歌剧院金牌会员德加 21’03 雅克.朗西埃《被解放的观众》中的主动/被动观众
有人说只要一看 Philippe Quesne 的舞台作品就会想睡觉?有人说 Philippe Quesne 的作品里找不到什么有趣的故事?怎么理解“后戏剧剧场”,我们来和你聊聊。 《龙的忧郁》观看链接(需要梯子): https://vimeo.com/403609557/c4a19e6f96 3:35 论「忧郁」,从古希腊语「黑色的胆汁」到贝克汉姆老婆的T恤。 6:47 「龙的忧郁」剧情简介,阿尔托的「残酷戏剧」概念。 14:55 菲利普•肯恩的「后戏剧剧场」戏剧,该如何观看? 18:36 从现象学理解戏剧,审美是一种感觉,「清明上河图」式的散点观看。 21:10 《雾海上的西部牛仔》和浪漫主义画家,神秘的自然。 25:19 从技术哲学「焦点物」概念出发,理解肯恩戏剧中人与世界的关系。 31:12 旅行者凝视云海,对自然的观念是内心的映照。 36:16 同希腊诸神一样,《雾海上的西部牛仔》给出了方向感。 37:17 肯恩戏剧中的文字和舞台意象。看戏时的角度,感性沉浸or理性分析? 41:15 这部戏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舞台写作的尝试。 47:14 面对无意义的世界,我们要怎么办?片尾花絮不要错过哦~
“认识你的欲望,记住你终将离去。” 当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他将召唤它们,他将让我们与我们的欲望和死亡对话。它们不再是不可质询的暴力,它们将成为我们精神力量的庆典。生死轮回,欲望不止,我们在剧场里对话,歌唱,舞蹈,戏剧将为我们拨开这个世界的层层迷雾,给我们带来源自起源的热诚。也正是由此,我们得以重新思考我们的政治形态,将它作为带我们进入寻求生命意义的途径,而不是作为利益组织分配的试验场。 [02'07''] 什么是阿维尼翁戏剧节? [07'35'']高科技“字幕翻译眼镜”了解一下? [10'20''] 戏剧节OFF单元大“吐槽” [16'08''] 今年的海报出自一个中国画家? [16'50''] 今年戏剧节的主题和开幕致辞说了什么? [19'40''] 万众瞩目的IN单元节目单大揭秘!
上一期主播和朋友们为大家摘选了宅家期间值得推荐的戏剧资源,本期话题来自上期C位推荐,Ivo van Hove导演,于2016年阿维尼翁戏剧节首演的《众神的堕落》戏剧影像。本作品集各种不能说元素于一体,影像的放出是一个了解这部作品的好机会。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作品内容,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导演突出的死亡的仪式感,他爱用的即时影像在这部戏里如何呈现,法兰西喜剧院的情况以及导演另一部作品罗马悲剧的故事。 本期主播: 星辰君,“本剧社”戏剧公众号的码字员 三疯,任性但好奇的观众,公众号肆体不勤因骨折暂时停更 虾米,化学博士在读,Ivo van Hove吹 收听主线: [01:08] 我们为什么聊《众神的堕落》 [03:12] 纯视频观众三疯概括剧情 [04:50] 本作品中德国纳粹化进程的体现 [08:29] “恶的庆典”和死亡的仪式感 [12:27] 加分的即时影像,e.g. “长刀之夜”事件的呈现 [17:51] 剧团形式的默契和导演对公共空间的把握 相关链接: 《众神的堕落》官方收看地址 https://madelen.ina.fr/index.php/programme/les-damne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