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媒介时代正在改变什么? 技术会为艺术创作打开什么新方向? 技术对创意的产生和呈现解锁了什么新可能? 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些正在被发明的神器创意工具? 这个时代需要的“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是指什么? 朋友,如果你也正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欢迎你收听本期播客,来收听技术工程师和艺术家的回答。 - 评论有奖 - 在本期评论留言,我们会选3个走心评论的听友,送出艺术家曹斐提供的纪念品盲盒一份。(礼品将在2021.11.30前发出) - 嘉宾与主播 - 曹斐:当代艺术家 杨建东:巨量引擎达人营销与创意生态技术负责人 东东枪:基层广告创意工作者,个体创作者 - 时间轴 - 02:03 短视频媒体时代在改变什么? “我觉得我不会阻止他们,我觉得这就是时代,这就是他们今天这个时代所面对的媒体环境信息,他们在这个里面去成长。” 07:06 艺术互联网化是好是坏? “但是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它未必就没有一些获利的可能跟空间,甚至它能孕育出更多的艺术跟商业合作的机会。” 16:17 体验应该留在线上还是线下? “我反而会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线上化的体验,它反而是抬高了整个线下体验的下限。” 19:49 网红艺术家 “艺术家可能他不会给你分解动作,我的概念怎么来的,我的构思怎么来的,我这个颜料混了什么颜色,未来的艺术家可能说不准。” 24:07 这个时代需要灵魂工程师 “今天的生产系统被折磨得非常焦虑,他被牵着走被搅拌。” “其实一个人的创意是有限的,你不去吸收你哪来的创意。” “在加速离心力的这种时代,做艺术家或者作为学者他们会反思。” 26:49 商业以及商业技术,会让创作变得更好 “这样的能沉下心来创作,是不是也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思考要去做的事情,就如何设定少儿模式,如何我们成年人也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少儿模式。” “我们得耐心一点,让它不断优化,这也是我们互联网的观念,我们要不断的迭代优化。” - Staff - 本期策划:郭阳阳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邸洪、徐凯敏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在这个人人皆创意英雄的时代,我们应该去听听创意之外的世界,了解艺术家如何在世界剧场里采集创意,问问互联网技术工程师如何将想象力变成现实,感受这个时代的创作者们如何让作品更有生命力。 在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听艺术家、技术工程师和创意人的观点碰撞,一起见创意之外的世界,感受更多的创意可能。 - 嘉宾与主播 - 曹斐:当代艺术家 杨建东:巨量引擎达人营销与创意生态技术负责人 东东枪:基层广告创意工作者,个体创作者 - 时间轴 - 05:19 艺术家曹斐谈创意 “在艺术领域我们不管这个叫创意,可能叫创作或者说概念或者说观点。” 06:08 创意人员该不该把自个儿当成艺术家? “很多广告创意人员,他们心里是隐约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艺术家,或者是他们想成为艺术家。” 08:31 艺术创意和效果创意的通性是什么? “他们总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比如说他们是不是都以打动人心为目的,他们都以感染人,甭管是情绪上、是观点上、还是以观念的冲击上等等不同的维度。” 09:33 艺术创意、创作得先打动自己 “到了今天我还是认为我自己大众,我就是观众,虽然我是艺术家,只要我自己创作这个作品,我觉得能打动我自己,我是真心愿意去表达这个主题。” 12:31 一天能生产几百个的创意叫创意吗? “每天我不说我要精细化的,我去想灵感,从我自己的灵魂出发,它可能更多是从实际效果出发,第一的要活下去。” “可能现在我们了解行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他有些公司10个人的团队一天就要生产几百个创意。” “一天生产几百个的创意还叫创意吗?我们就好像艺术品如果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还叫艺术品吗?” 14:57 商业化广告背后的逻辑 “大家都没有看完,都没有喜欢你,你这套作品就浪费了,就是死掉了。” 16:26 艺术创意的甲方是自己 “无论是今天的广告形态还是过去的,它还是有一个甲方,它是要一个服务的,它恰恰最大区别就是艺术是没有甲方,甲方就是自己。” 18:26 怎么看待商业与艺术 “你作为艺术家一直以来的坚持,你坚持到一定程度,别人认可你的作品的时候,他会给予你充分的自由度跟尊重。” “品牌它也要反哺社会,所以有时候它会让艺术家做很严肃的作品,甚至是你对我的企业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提出一个question。” “他如果要用到艺术家的时候,他知道是放在哪一个位置上去用,而不是一个把你放在一个乙方的角度。” 26:57 商业与艺术会走得更近还是更远? “如果我们能让做创作的,我们叫达人也好,叫网红也好,真的能让他们比如说通过经济上能过得更好,就为给他们一些商单,他们其实能显著地提升他们的创作作品的质量。” 31:06 去中心化的创意 “这个事儿背后其实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如果照我的总结,它其实是创意的去中心化” - Staff - 本期策划:郭阳阳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邸洪、徐凯敏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身处真实的艺术行业,除了拥有释放梦想的机会,当然也需要面对尖锐的现实。 四位嘉宾在上一期节目里分享了书籍与创作的意义,这一次我们把话题往前推了推,聊聊艺术创作领域的「敏感话题」。 艺术家们穷吗?在艺术行业谈钱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吗?艺术领域的商业化又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也好奇这些问题,欢迎和我们一起,看看公共视角下的书展与创意。 - 嘉宾与主播 - 赵梦莎:abC艺术书展联合发起人 赵小萌:abC艺术书奖负责人 曹蔚:光涧实验室CEO 毛冬:脱口秀演员,《基本无害》主播,互联网创意工作者 - 时间轴 - 01:42 艺术家可以只纯粹服务自己吗? “有一天,如果上帝过来告诉我,他说好,你既然这么喜欢艺术,你自己做出来之后,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看得到、听得到,你还有一样的愉悦吗?” 03:06 书展为反馈创造了场景 “创作者跟观众是面对面的,这个场景非常重要。” 07:03 搞“贫穷艺术”的abC怎么商业化 “商业化和资本化是两个概念。” “我们从最一开始就贫穷艺术的方式在做。” 10:45 成为「麦当劳」不好吗? “毕竟他卖的不是一个可以规模化的商品,这些人他要有创作的空间。” “书这个媒介,它有创作的周期。我每一年做两次,是因为受限于这个创作者的创作周期才做这个决定的。” “可能一定程度上它像是一个创作者的嘉年华,如果它不停的发生话,也就失去了那个(意义)。” 15:48 热爱竞争,是一种格局 “我们创造的这个形式被大家使用,然后在我肉身去不到的地方发生了,这是一个多么开心的事情。” 21:24 创作之外,我们的理想是生活得更好 “你作为一个平台,你能给创作者提供的不就是让他活得更好吗?” “我们的作用一方面是让大家看到这个创作的价值,本身这个创作可能没有办法为自己定价,或者他们也没有定价的意识。” 24:52 如果未来拿不到钱还愿意做吗? “我们原本就是白手起家,一直就用最少的钱去做最多的事。” 27:24 创意需不需要“明星”? “明星跟演员,比如说在我刚才的语境里面,最大的问题在哪?在名和利。然后回答你的问题,是否能激发更多人参与进来?能。激发的是什么样的人?激发的是向往名和利的人。” “当然有各种层面的价值,但他们更大的价值可能是让大家知道,这个行业是有蓬勃发展的可能的。” 30:00 一起消除对艺术的“羞耻心”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的非学院教育的美育教育是挺缺失的,大家面对艺术的时候会有一个天然的羞耻心。” “我是希望可能所有的我们不管是同辈或者是说更年轻的中国人都可以侃侃而谈,他的视觉教育可以是从很早就开始的……我希望这个东西可以变得很普及和自然。” - Staff - 本期策划:徐凯敏、毛冬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郭阳阳、邸洪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你想过,一本书里可以只是26个无趣加油站或是一百多个水泥墩子的照片吗?你想过,书的内页可以全是包在塑料膜里的车打芝士或是100种餐巾纸吗? 这期播客里,我们邀请了一帮喜欢自己看书、鼓励大家做书、用书籍向大众喊话的人,聊聊书本这个媒介上的创作命题。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从书开始,前往创意。 - 评论有奖 - 评论占楼,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我想看书」,21号21:00我们将抽取三位获得由abC艺术书展提供的2021abC艺术书展上海场10.22-24门票2张(价值160元),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看看有意思的书吧!(同一id仅可获得一份) - 嘉宾与主播 - 赵梦莎:abC艺术书展联合发起人 赵小萌:abC艺术书奖负责人 曹蔚:光涧实验室CEO 毛冬:脱口秀演员,《基本无害》主播,互联网创意工作者 - 时间轴 - 04:33 abC是怎么开始的 08:00 什么是非正式出版物 “它更强调创作,以及它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方式。” 11:50 是服务大众还是艺术人群 “服务大众并不是一个那么可耻的事情。” “任何一个内容创作行业,如果你想让它有生命力的话,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它里面才可能有丰富性。” 12:24 如何与大众消费者对话 “所有偏向个人价值观输出的演员本质上都太自恋了。” “一定程度上,书是具有民主性和公众性的。” 20:46 abC书展的核心命题 “它展开大家对很多正在发生事情的讨论和对话。” 22:44 怎么看待广告创意和自我推广 “其实都是媒介为我们所用,没有为了做一个事情而做一个事情。” 24:57 目的导向还是直觉导向 “你做任何一个决定......背后都是一些趣味。” “所谓的创意成分,就是找到你觉得有趣的人,以及是一个平等工作的状态。” 27:24 令人印象深刻的好创意 “有一种艺术创作叫社会介入式创作,像这样的出版物在书展上能看到很多。” “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这种创作是很自发的,甚至有时候你看来可能很无意义......这种创作就是目的性很低,然后不考虑受众是谁,才会很好玩,视角都会很私人。“ - Staff - 本期策划:徐凯敏、毛冬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郭阳阳、邸洪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创意的内容生产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过去展现一段文字一幅画面,到今天能够成为一个实体一种体验,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告别《新周刊》的封新城摇身一变成了空间策展人,他如何把文创带到乡村、奉献大地艺术? 三位嘉宾在上期节目里完成了诗性与创作的构建,这一次他们继续延展,聊创意会在怎样的土壤里生发,话人生与创意的选择。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在这场对谈里探索创意的价值。 - 评论有奖 - 即日起至10月20日,评论抢楼,喜马拉雅本期节目评论区点赞最多的前三名可获得由凤羽慢城农庄提供的凤羽大礼包一份,来感受当地特色物产吧!(同一id仅可获得一份) - 嘉宾与主播 - 封新城:《新周刊》创办人,乡创实践者 东东枪:基层广告创意工作者,个体创作者 毛冬:脱口秀演员,《基本无害》主播,互联网创意工作者 - 时间轴 - 02:52 从蒋方舟说到年轻人的选拔机制 “不拘一格招人才。” 08:41 如何走上乡创之路 “我还做了一期我对于这个乡村话题的一个归纳,叫软乡村酷农业,就是我觉得乡村太硬了。 我只是理想化的描述了一个,没想到我自己一头扎进去了。” “我还是用一个文化人的方式,我觉得让这个文创发生在乡村,所以我称之为乡创。” 11:40 什么是空间媒体 “我用媒体思维再去把它版面化、把它杂志化,但实际上里面必须有商业的逻辑,从艺术为切口,然后走向了物产,物产可以提升,再走向什么。” “‘丽江大理在两边,凤羽在中间’,我就直接这么来一句,就告诉你位置。” 12:24 “我到乡村里做一个大地艺术” “做这种叫大地艺术,好多人感觉听起来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你的这个做法听起来是为了自我表达” “对,关键是什么?你要做的东西一定要跟当地有关,我这个有关,就是农民做的。” 15:41自我表达更重要还是被认可更重要? “如果别人不知道这个是你做的,你同样会开心吗?” “当然......小了说是分享,大了说叫牺牲,我说这个行吧,可能我来了,就是牺牲掉我自己,所以我就说在那里做的事情,都是给他们的。” 17:57 创作追求个人表达吗? “他到底是拿自己当一个艺术家,还是拿自己当一个娱乐业的服务人员......他到底是一个artist还是entertainer,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22:10 重新定义内容生产能力 “那个创意不再只是一个虚拟的内容,一段文字、一个画面,那个创意小了。现在的这个创意,它可以变成一个实体了,它可以实实在在地变成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可以触摸、可以碰到的东西,它可以占据一个时空,可以直接生成一个体验。” 24:14 什么是创意能力的土壤 “自由是产生一切创意的前提,如果没有那种自由、自信,这个出不来。” “为什么好多大广告公司反倒出不来好作品,有很多优秀的广告人在大广告公司里也没产出好作品,大广告公司里很难一个人说了算。” 25:40 “知停而后生” “你要先知道停下来,才知道生命还有一个方向是往上。其实哪止呢。” “我们在城市里感受的时间是不对,是被一个个地标刻出来的。” 28:26 如何找寻人生的方向 “所有的东西都在于一个,你要的太多,我就是个不要的人,我就一点点往外扔。” 29:44 除了创意力,还需要战斗力 “很多人他能想出好的创意力来,但实际上它缺乏一个把它执行下去、捍卫它让它活下来的战斗力。 ” 31:00 以创意人身份给听众的建议 “创意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这个生命力和战斗力既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捍卫创造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 Staff - 本期策划:邸洪、毛冬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郭阳阳、徐凯敏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当媒体人遇到创意人,是火花四射还是“脑波”四射? 当旧规则遇到新可能,是不破不立还是旧调重弹? 三位嘉宾,他们从诗性聊创作,从《新周刊》话策展人,从传统媒体说众声喧哗,道出了创意的各种可能。 创意始终是那个创意吗?也许听完,你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意思波儿开篇力作,欢迎进来坐坐。 - 嘉宾与主播 - 封新城:《新周刊》创办人,乡创实践者 东东枪:基层广告创意工作者,个体创作者 毛冬:脱口秀演员,《基本无害》主播,互联网创意工作者 - 时间轴 - 03:47 诗人封新城 "写诗是所谓的从父母身体之外第二次出生的一个胎记。如果没有写诗的事情,基本上我跟这个世界不会发生到今天的这种关系。" 04:28 嘉宾眼中的80年代 "你觉得 80 年代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吗?" "是一个离我们今天最远的时代,你只能这么说。" 07:34 诗性与创作 "我新周刊做的任何标题,哪个不像写诗啊?那不都是诗的标题嘛。所以我后来用了一句话,我用新周刊写诗而已,或写了一首叫新周刊的诗。" 11:04 创意里「概念的好」和「执行的好」 “包括当时新周刊榜单这个事情,还有年底的语录总结,它是概念层级的好。” 15:31 《新周刊》是如何成为观点「供应商」的 “我一年才 24 期,二十四个观点我拿不出来?” 18:09 传统媒体的式微 “像我离开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传统媒体的沦落,这是一个全球的趋势。” 22:10 广告业和媒体还适合年轻人吗 “请你真的明白这件事,你愿不愿意为了这件事来付出你的心血,付出你的努力,付出你的青春。” 24:31 创意是争夺命名权 “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事累过。苦思冥想的,不要叫他干这,不建议干这个。” 25:51 创意能力的方法论 “永远在看书,永远在吃喝玩乐。” 31:42 万物皆媒 “这现在真是众声喧哗的。” - Staff - 本期策划:邸洪、毛冬 监制:璐菲、曹锐 项目统筹:谭睿、由佳、刘斯涵 艺术资源统筹:姜军、甄文妮 文案:郭阳阳、徐凯敏 视觉:唐艺卓、吴龙光、刘桂媛、胡永强 市场合作&外放:曹晨晨、周培、王婧媛、王寒星、赵斌、张珊 制作人:泽希 后期制作:陆佳杰 节目运营:小米粒 - 关于我们 - 「意思波儿」系巨量引擎出品的创意播客,第一季以创意x艺术为主线,每一期邀请营销创意领域及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咖碰撞观点,交换见解。以跨界消融边界,让更多有意思的对话持续发生。 发起团队: *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 专注于营销创意研究及创新创意项目研发,致力于拓展创意边界、激活创意生态。 *巨量引擎艺术引擎 专注于整合艺术类资源,开发创新模式项目,促进平台内项目与外部艺术资源的紧密合作。 本节目由JustPod制作播出,喜马拉雅平台首发,每周四更新一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