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做的比较临时,有些细节可能不完全准确,之后找机会我再做一个东斯拉夫民族历史的系列吧。 * 海牙国际法院与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区别 * 罗马条约的一些内容 * 普京为何被海牙国际刑事法院通缉? * 这件事情的后果 * 各方的反应 * 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些小历史故事 * 为什么俄罗斯一直想加入北约但没有成功? * 介绍我的一个新的系列节目:“吴所不知” * 下期预告
本集讲述:一个突发事件引起的联想。(本集不是助眠节目!!!哈哈哈因为我要放Macondø的歌了!) 315这一天,我们的Bass手Fred在乘坐飞机之后,发现乐器整体断裂,而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免责条款”规定不予赔付,个体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今天我就想聊聊这方面的感想。 * 事情经过 * 乐手旅行的“尴尬” * 海洋法系的“传播效应” * 麦道夫骗局 * 中药的困境 * 下期预告 * 再会 可怜的“断头Bass”:
本集讲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前,阿富汗左翼政权的上台,一二号人物的争斗,苏联的暗地扶植,以及当时不切实际的激进政策,和政策造成的后果。 * “红色亲王”达乌德惨死 * 人民民主党“人民派”上台 * 荒唐而激进的政策 * 阿富汗的“土改” * 部落的反抗 * 反对派的伊斯兰武装在巴基斯坦训练 * 塔拉基的求助电话 * 阿明夺权 * 再会 包围 达乌德 的总统府: 塔拉基(右2)与勃列日涅夫(右1): 塔拉基组织的个人崇拜的游行: 哈菲佐拉·阿明: 达鲁阿曼宫:
本集将讲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阿富汗相对民主的十年,统治者在他们的任期内都想作出大成绩的想法,并不切合实际,导致发展和意识的时进时退。 * 查希尔国王统治的“阿富汗新民主时期” *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这段时间壮大 * 达乌德政变 * 红色亲王与苏联的瓜葛 * 苏联历届领导的特点 *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提条件 * 再会 新民主时期 勃列日涅夫 与 达乌德 勋章爱好者:勃列日涅夫 搞笑漫画: 1973年石油危机: 日本人抢购卫生纸:
二战结束,阿富汗把外部支持的目光转移,一开始政府其实想寻求美国的援助,但一些原因导致让苏联占得先机,国家的改革也在艰难中进行。 * 改革派首相 达乌德 * 家族统治的“红白脸” * 和巴基斯坦的断交,导致苏联人的进入 * 美国平衡中亚地区的关系,而介入这片土地 * 政府的改革措施 * 教育率的提升 * 女性权益的提升 * 再会 达乌德 首相出席不结盟大会: 苏联人建设的,上世纪50年代喀布尔的街道: 当时经典的一张阿富汗女性照片: 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地区): 历史的进程:
在二战前夕,阿富汗曾经一度和纳粹德国经历过一阵“暧昧期”,在这段时期,德国曾经设想给阿富汗经济、武器等援助,以便让他们在南方牵制英属印度的力量,但随着战争的进展,阿富汗还是做出了中立的选择。而半官方或民间的所谓“雅利安人种”以及“地心磁场”的考察也由此展开。 * 阿富汗的末代国王查希尔 * 二战前夕与德国的关系 * 柏林-喀布尔通航,其中一个飞行员卡斯特拍下了一些纪实照片 * 欧洲经济萧条与《消失的地平线》 * 纳粹德国对喜马拉雅山的2次考察 * 希特勒与阴谋论 * 万湖会议与海德里希 * 再会 “末代国王” 穆罕默德•查希尔(1914-2007): 查希尔国王访问中国: 出访美国: 2002回到阿富汗(右一): 一个德国飞行员 卡斯特 拍下的1930年代的航拍照片: 上海:照片前部是南市区,后部是闸北区和虹口区 无锡附近的鱼塘 南京中山陵: 南京: 安徽北部的村庄:(收麦) 泰山: 北平的机场 北京(北平紫禁城): 北京的城墙: 定州开元寺塔: 承德的皇陵: 郑州的市场:(帐篷为流动剧团在表演) 河南巩县东南部宋代皇陵: 洛阳: 陕西潼关附近: 西安城: 兰州城外的墓葬群: 西宁机场: 西夏墓葬: 银川市承天寺塔: 鄂尔多斯喇嘛教建筑群: 广州中山纪念堂: 潮州(韶关):北江上正在修建大桥 永兴观音岩 汉口:(涨水之后近处的区域都会被淹没) 四川广元:由南向北拍摄的广元和嘉陵江 成都: 傈僳族定居点:定居点位于水富县以西,金沙江西岸的高山上。 喀喇昆仑山脉:瓦罕走廊以东20公里处,6200米高空拍摄海拔8000米的喀喇昆仑山脉。 瓦罕走廊: 分割线 ---------------- 位于喀布尔的英国人公墓,斯坦因就埋葬在这里: 努里斯坦居民(图片源自网络): 影片《万湖会议》:(全片没有任何背景音乐) 党卫军头子:海德里希
如题,电钻钻的我神经衰弱了都......
年后去了一趟福建泉州,在晋江特意去看了“草庵寺”,这是境内现存最早的明教(摩尼教)的宗教场所,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那个明教。今天我们就聊一下这个神秘话题吧。 * 在草庵寺的现场音频 * 伪装成佛的摩尼教 * 《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 摩尼是谁 * 为什么摩尼教最终走向了“地下组织”的形式 * 摩尼教的原罪? * 再会 草庵寺全貌(但外面红色的建筑肯定是近代修建的) 山脚的古树: 内景的石头建筑才是原来的样子:(最初则是草棚) 祭拜的人: 弘一大师的暂住所: 金庸先生来访的时候: 井中挖出的碗:
土耳其与叙利亚的大地震已经过去了6天,除了救助与悲痛,我想我们应该反思一些其中的“人祸”,让那些不必要的伤逝不再重演。 * 本次地震的概况 * 地震带的信息 * 为什么土耳其的建筑设计师要逃往国外 * 是什么原因导致土耳其南部的住宅楼整体垮塌 * 叙利亚的水坝危机在春季还将发生 * 泛突厥联盟与“土耳其梦” * 叙利亚的总统,阿萨德家族 * 下期预告 土耳其地震带: 土耳其的楼房垮塌程度: 叙利亚阿勒颇景象: 奥斯曼帝国与现在的土耳其: 加济安泰普城堡: 地震中惊恐的小猫:
在公元1900年前后,阿富汗经历了民族与领土的整合过程,阿富汗实现了在政治与外交上的独立,一些国王开始尝试把这个国家拉入20世纪,但是现代化之路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强硬的改革措施反而遭到了土著的敌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两股势力让这个国家“既向左转,又向右转”,每个人似乎都在撕扯的夹缝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 第二次英阿战争的背景 * 熊与狮的角力 * 多斯特大王的子孙 * 影响至今的“杜兰德线” * 机缘巧合,阿富汗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的尝试 * 终于,外交独立 * 改革的失败与“拨乱反正” * 再会 熊与师: 加兹尼城: 杜兰德线: 喀布尔河:
所谓“大博弈”,是十九世纪中期不列颠帝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地区,为了各自利益的政治博弈,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标题,因为它无视了底层人作为个体的种种苦难,但作为历史的一段进程,我又不得不加以取舍。 *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沙俄的布局 * 法国撤离印度 * 1812序曲 * 国王多斯特的两手准备 * 英国入侵(第一次英阿战争) * 喀布尔陷落 * 多斯特逃跑 * 交谊舞?我们不需要! * 阿富汗女性地位的缘由 * 反抗!反抗!英国跑了 * 三十年的和平期 * 再会 图1-2:政治格局 图3:民族格局 图4:白沙瓦、喀布尔、瓦罕走廊地理位置 多斯特大王: 普什图部落: 英国俄国的扩张:
本期标题所谓的“荣光”,是以近现代阿富汗民族的视角而写的,(建立了一个以本土民族为主的君主制国家),但这个标题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其中的失败者和小人物的故事,并没有出现在本集之中。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阿富汗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一直享受着“中土”(也就是内陆国家)带来的优势,毕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段时期的目光,还没有聚焦在这片土地上。但是,这段时间在历史中却也显得有些短暂。 * 与华盛顿同一时代的:艾哈迈德•沙 * 蒙古人、突厥人和印度文化,在阿富汗建国前对当地的影响 * 普什图人的生活习惯与信仰 * 钻石“光之山”的故事 * 为什么普什图人在十八世纪中叶有建国的机遇 * 后“艾哈迈德•沙的时代” * 暗潮涌动:英俄大博弈即将开始 * 再会 蒙古时期: 十九世纪的当地武装 十九世纪英国的组建的北印度军队: 帕米尔高原的生存环境: 光之山: 文化圣地 赫拉特的清真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