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香港记忆:龙城不复黄金年

诚意制作感谢收听 进群加:jackielygt 本期节目时长:112分钟 录制主播:阿甘(微博:硬核班长)、AD钙奶(微博:AD钙奶爱喝奶)、茱茱(公众号:银鞍白马) 感谢品牌方圆上咖啡的倾情赞助: 这次圆上咖啡也是给咱粉丝准备了专属优惠! 原价168元20杯精品咖啡到手仅需118元,只要前往圆上咖啡天猫官方【圆上咖旗舰店】,记住是圆圈的圆,上下的上;进店找客服报暗号【硬核电台】领取专属优惠!记得下单时一定要备注【硬核电台】!此优惠持续至6月15日~最近因为疫情居家听众不少,居家办公的日子肯定也少不了咖啡,不如这波趁着福利,赶紧安排起来~ 前言: 刚刚过去的四月,湖南卫视做了一档新综艺《声生不息》。 看到74岁的林子祥和60岁的叶倩文在节目中为了推广港乐卖力比拼,欣喜之余,我开始有些伤心。 上期节目前言中我写,近些年来,不论你是否在影视行业工作,应该总能听到两种说法: 「港片已死」和「港乐断代」。 曾几何时,香港是亚洲电影,音乐的中心。曾经是华人文化在全世界的一面旗帜,那时作为一个600万人口的小城市,香港用他的流行文化在整个华人圈完成了一次文化审美形态上的统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歌,讲中文的地方就要看粤语电影。 就连我与ad这种九零后,也不敢说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缺少“香港”。那些叫做香港的记忆由一首首粤语歌,一部部粤语电影,一个叫做天后的车站,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家叫做中国的冰室,一句“来两杯鸳鸯,一杯冷,一杯热”构成。 香港,在阿甘小时候的想象里,一面是资本主义的光鲜亮丽,一面是市井街头的光怪陆离。缝合两面的是一群从根本上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普通人,他们中意褒汤,但咖啡却是最受欢迎的饮品。口中的广东话市井又犀利,却时常夹杂着一些高度俚语化的英文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可已婚女子名前居然常冠夫姓。 这些人的名字是当年的香港人。 为什么要冠上当年这个前缀,是因为时间来到2022年,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业,早已是青黄不接,后继乏力。音乐行业更加小众,4.30日香港如今的顶流姜涛生日,粉丝堵塞整个铜锣湾,但在大陆姜涛的微博粉丝数却不足一万。 香港娱乐业失落的背后,其实是这个城市的命运写照,也与香港人这个群体本身的变化离不开关系。 杨千嬅和陈奕迅在2007年演过一部电影,叫做《每当变幻时》,片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属于香港的黄金时代不知不觉间便已远去,它消堕的那样迅速,以至于许多朋友还未来得及怀念。 但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却永远留在我们这几代人的记忆中,会在某个瞬间跳脱出来,把人拽入沉沉思绪。 感谢品牌圆上咖啡的倾情赞助,令我们硬核电台有机会制作一期从我们的视角讲述回忆中的那个香港的节目。

112分钟
3k+
2年前

专访文牧野:从药神到奇迹,普通人需要时代表达!

每个时代的电影,都与当时的社会情绪和社会现象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的必然结果是:作品中的人物原型与时代需求相重合,如果这些原型需要被重视,那就借由作品去表达。 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这二十年,太多满怀着理想与抱负的年轻人人涌入到这个行业里。当然,我与AD也在其中。 但大浪淘沙,能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真正交出成功的作品被观众记住的人却寥寥无几。 文牧野算一个。 今年春节后,但凡跟朋友们聊到文牧野,都必然会掀起一场小型的讨论,《我不是药神》,他独立指导的第一部电影,票房超30亿,豆瓣至今还稳稳站住9.0的评分。而今年春节档的《奇迹》,是他独立指导的第二部电影,作为一部定制题材电影,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突破了13亿,豆瓣拿到了7.4的最终评分。 很多人不知道,文牧野是中国电影40岁以下导演里票房最高的一位,76亿,就算是在全年龄段导演成绩中也能排到第九名。 关注现实题材,立足小人物。把握时代需求,进行时代表达。 文牧野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儿,这是我们这些比它更生涩的年轻人不得不去探究的。 古语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感谢刊物《上城士》提供的这次专访机会,虽然我们的对话时间只有不到一小时。 但我相信这次对话带给我们自己与所有收听者一次进一步理解一个创作者的契机。

67分钟
16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