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都不看朋友圈了,今天打开扒拉了一下,忽然感觉这朋友圈一股子淡淡的死感。有在发工作单位公众号的、发广告的、卖产品的… 跟我年龄段差不多的,大都不发朋友圈,或者三天可见一片死寂。往日大家过节的时候都会积极地发动态晒美食、秀旅游晒礼物、发疯发癫,现在甚至连集赞的都少了。 不说别人,连我自己都发得少得可怜,没有那么强烈的分享欲望了…
能量越高的人,认知水平就越高。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与观点,不强求别人能够跟自己一样,而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理解。 一个人见识越浅,能量越低,看到的都是纠结、都是过错。当有一天,你不再有无法理解的人和令你忿忿不平的事,你才算是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
戏曲是历史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要珍惜和传承好。戏曲又是时代的,只有打上时代印记,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断地通过互联网抒发对传统戏曲的热爱,这无疑是戏曲正青春的好时代。看到直播间里的水袖翻飞,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的目光,越剧始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那么越剧为何能不断走进年轻观众视野?
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酒桌文化,与其被动接受酒桌规则,不如主动创造新玩法。有人发起创意酒局,用果汁、气泡水代替烈酒,周末的聚会变成了微醺下午茶,三五好友一支粉红起泡酒,配上精致的小食,边品边聊生活和理想。 从不会喝就是不给面子,到会喝更要懂得节制,从感情深一口闷,到举杯交心更重要,现在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酒桌文化,不在于你到底能够喝多少,而在于你能让这顿饭局变得多有意思。
最近,热暴力型聊天成了社交话题里的高频词。这类人聊天时仿佛自带扩音器,消息轰炸并且情感浓度超标,甚至夹杂着焦虑与压迫感。每次打开微信都像拆盲盒。可能是父母的备考进度查岗,也可能是朋友连发几十条吐槽领导的小作文。 这种聊天模式让人又爱又怕,明明透着关心,却像被塞了满嘴跳跳糖,咽下去怕呛着,吐出来又怕伤到彼此的感情。 就像网友说的,能互相尊重边界感的关系,才能细水长流。毕竟最好的关心,是给予对方说我需要空间的自由。
微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人的微信账号都有至少上百位好友,而每次找人时,你是否会常常会忘记好友昵称是什么,而一个一个的进行查找。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很多人都会对好友进行备注,以此来进行区分。而这些备注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代号,更表现出了备注者和被备注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平淡期不是爱情消亡,而是关系从激情燃烧转向温火慢炖的必经阶段。这些话题如同往汤里加了一些新鲜食材,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里,藏着让彼此重新发现,这个熟悉的人竟还有这一面的魔法。 能聊下去的天,才是感情里真正的奢侈品,真正的亲密藏在那些能让灵魂共振的对话里。
在技术狂飙的后三体时代,科幻作家杨晚晴以其独树一帜的丝绸朋克美学,为东方科幻开辟了新维度。 本期节目聚焦这位银河奖与星云奖双冠得主的创作宇宙,揭开其笔下近未来世界的神秘面纱,杨晚晴以金融精英的理性视角与摇滚诗人的浪漫笔触,编织出技术洪流下的人性史诗。
从对齐颗粒度到闭环思维的生存法则,在职场江湖闯荡,要是不懂点黑话,那可就如同在异国他乡迷路的旅人,举步维艰。 曾几何时,赋能一词横空出世,仿佛给平淡的工作注入了超强能量,不管是啥业务,一旦被赋能就好像开了挂,要一路逆袭。紧接着,抓手也不甘示弱,成了大家眼中搞定一切的关键着力点,仿佛抓住它,项目就能稳稳落地。 这些初代互联网大厂黑话,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语言潮流,让职场沟通逐渐黑化。
在网络聊天时,回复嗯这样的行为是否礼貌这个问题上,一部分的网友坚持这是个人用语习惯,每个人都拥有言语自由,是有一些人玻璃心过度解读。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聊天时回复嗯是缺乏礼貌的表现,认为这样做的人,不懂得遵守基本的网络社交礼仪规范。 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我们隔着的是冰冷的屏幕,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对方的表情来判断对方的心情,我们唯一能够用于判断的就是聊天的文字,根据聊天的文字来想象对方的心情。
在爱情的世界当中,复杂而又简单。朦胧的爱复杂而模糊,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去寻觅被爱的踪迹,心里时不时的会自问,他真的爱我吗?有时候会发疯似的去寻找答案。 炙热的爱简单而通透,我们总会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肆无顾忌的去享受,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爱你,是否一直爱你,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我们通过行动、细节来观察和体会。
爱情和前途哪一个更重要?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但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其实爱情和前途根本就不冲突,因为爱情和前途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多选题,不是非对即错。 前途比爱情重要,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是对的人一定会站在你的前途里。那个对的人,应该会跟你步调一致,跟你一起携手并进,和你一起面对生活的琐碎和不堪!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