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大浪淘胶”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一点新意思,往期我们都是边说边播音乐,这期我们把时间交给音乐,让语言“留白”:这期是一个小时的 DJ Set,通过连贯的音乐播放让音乐形成一个新的表演作品。 这次挑选的唱片大多关于“Jazz”,却不那么 Jazz,里面既有实验和自由爵士的身影,也加入了部分电子音乐的片段。音乐的魅力往往正是源于其之难以描述,所以这期节目我们让你来自己感受和领略这个小时的感受。 *本期歌单 1. Father Figure - From The Cocoon I 2. Art Blakey - Kamal 3. Machiel S Sextet - How Deep Is The Ocean 4. Pirchner Pepl Jazzzwio - Der Tag An Dem Wir Erfuhren, Dass Paul Desmond Gestorben War 5. The Beaujolai band - Ain’t no sunshine 6. The beatmasters - Midnight Girl 7. Kyoto Jazz Massive - Silent Messager 8. Flying Lotus - Satellite 9. Pete Philly & Perquisite - Grateful 10. Liz Story - Wedding Rain 11. Father Figure - Save if for the judge * DISC JOKER 唱片店&播客现场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庙前西街 48 号一方东山创意园 205(.JPG咖啡楼上) * 给我们打打气 · 爱发电上赞助 · VX 入听友群:whynotvinyl
进来经常被问起:有什么又爵士又古典的音乐介绍一下? 于是,今天这一期大浪淘胶,我翻出一张很有意思的唱片——《Explorations 1980》。这期我们来完整的把这张唱片的 B 面上几首曲子听完。这是一张充满着探索精神的专辑,由爵士长笛及中音萨克斯演奏家 Bud Shank 和爵士钢琴演奏家 Bill Mays 合作的二重奏,Bill Mays 负责专辑的编曲工作,而在 A 面是 Bill Mays 自己谱写的组曲,翻过来 B 面则选了几位杰出的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改编。 ### 从印象主义到巴洛克时期,Bill Mays 分别选取了 Ravel(拉威尔)、Debussy(德彪西)、J.S. Bach(巴赫)和 Scriabin (斯克里亚宾)的曲目。 ### 我们来听听这张探索与古典与爵士边际的唱片吧。 ### 02:26 Ravel : Pavane from Mother Goose Suite ### 09:48 Debussy :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 18:26 J.S. Bach : Sonata In A Minor (Sarabande) ### 24:16 Scriabin : Etude In C# Minor ### ###
1953 年 12 月,著名的美国爵士男歌手(同时也是一位小号手) Louis Armstrong 赴日本演出,乐团当中有一位名为 Milt Hilton 的乐手,是他的低音提琴手。在 Milt Hilton 演奏完长达 15 分钟的 Solo 后,当时一个大学生坐在前排止不住地掉眼泪——看到这一幕的 Milt,冲他笑了笑。这个大学生回到家后,立刻拜托妈妈给自己买了人生中第一把低音提琴。这个大学生的名字叫做:铃木勳,多年之后,也有人叫他“日本爵士教父“ 。 2022年3月8日,铃木勳因感染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不治疗去世。这一期的节目,我想和你分享这张对他很重要的专辑,以他留下的音乐,我们再一次来认识他,记住他。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署之后紧随其后的几年里,爵士音乐通过在全国建立的美国军事基地渗透到日本音乐文化中。作为第一批吸收这种影响的日本本土音乐家之一,铃木勳开始弹奏爵士低音提琴,并且逐渐地对日本音乐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看完 Louis Armstrong 和 Milt Hilton的演出之后的第二日,他去到一家叫 Azumageki 的剧院里,我听说他们正在寻找贝斯乐手。铃木并迅速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低音提琴,毫无乐器演奏经验的“初哥”带着新买的低音提琴敲响了剧院的门。带着无限诚恳的热情,开始在剧院里从旁观到入门。 时间来到六十年代尾,铃木在一位爵士乐评论家经营的演出空间里演奏,与美国爵士鼓手 Art Blakey 结缘,Blakey 邀请铃木到美国来玩,铃木勳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美国的两三年时间中,他跟着 Blakey 的乐队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许多的巡回演出,Jim Hall、Kenny Burrell、Ella Fitzerald 等等爵士历史中响当当的名字都成了他合作演出的伙伴。也从爵士乐录音大师 Rudy Van Gelder 身上偷师了许多音乐制作的技巧。 1971 年,铃木勳回到日本,经过短暂的迷茫后,他开始打磨自己脑中的想法,带着他的四重奏乐团做了一张跟以往不一样的专辑——《Blow Up》,这张专辑由日本发烧爵士唱片三盲鼠发行,也很快成为了一张经典唱片。 这一期的大浪淘胶,我们一起完整地听完唱片,希望会让你对这位刚刚离开我们的爵士大师多一点认识。我们的节目在各大播客平台都可以找到,如果你也喜欢听黑胶,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和我们一起分享,又或者在爱发电上面“请我喝杯咖啡”。 【本期曲目清单】 01:10 Aqua Marine = アクア·マリーン 06:09 Everythings Happen To Me = エブリシング·ハプン·トウー·ミー 13:16 Blow Up = ブロー·アップ 21:38 Like It Is = ライク·イット·イズ 27:54 I Can't Get Started = 伝いだしかねて 34:00 Low Flight = ロー·フライト 【请我喝杯咖啡】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并愿意请我喝杯咖啡: · 爱发电上赞助 ·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 VX入听友群:whynotvinyl
这期的节目,我挑选了三张近期入手的新唱片。分别来自日本乐队 The Fin 的《Outer Ego》、Mandarin乐队《Mandarin》和王长存《钝器》。 这几张新唱片都说不上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大众音乐,但都不约而同地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惊喜。成立不够八年的 The Fin 早已拥有自己的忠实乐迷,疫情后制作的这张新的专辑很让人喜欢,当然,限量发行 500 张的彩胶版本更是可以排进唱片库里的颜值前十了。 另外是 Mandarin 乐队在去年末发行的首张唱片《Mandarin》,内有彩胶和黑胶的版本,设计也是做的不错的。对这支乐队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最后一张是个惊喜,是我在 11 月的从上海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一家画廊购入的,既是一张唱片,也是一个艺术项目叫作《钝器》。这张唱片也是打开了我对于算法音乐的新大门。更有趣的是,这张唱片还应用了 NFT 技术,我也算是买了件 NFT 数字艺术品了。 【买咖啡】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并愿意给我们买咖啡: · 爱发电上赞助 ·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 VX如听友群:whynotvinyl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