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节目代表了居家隔离十几天之后,一个相聚的时刻。我们节目的几个忠实听众,夜里用微信群聊云录音,回顾各自的疫情经历。 一个共创真人秀录出了电话会议的感觉。 孕期妈妈,给眼镜包上保鲜膜才敢去产检,却在外面吃了四顿饭。中日友好医院所有科室都关了,但唯独产科开着为这些准妈妈们服务。 单身独居女性取消旅游屯水屯粮,甚至准备了绿豆准备没蔬菜的时候发豆芽吃,然后满朋友圈找测温仪想做点什么有帮助的事。 身处银川的通信服务从业者隔天就需要去值班,原本100人的工位坐了5个人。我们都怀疑他们要用唱山歌的方式交流。 还有离线回答问题的圣地亚哥老朋友老贾告诉我们,如果想赶在边境关闭前入境ameinican,可以飞夏威夷比较快。 这个状况可能更符合离武汉稍远的城市: 普通人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保护自己和家人,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害怕,但也有一点心安。 没有过不去的寒冬,没有不到来的春天。 好了,开始听吧。
在经过了前两期十分严肃的KPI review讨论后,我们一致决定今年要积极努力地对待电台节目。在表完决心后,我们先录了一期懈怠歌单… 这一期懈怠歌单可以说是非常懈怠。本来计划是挑2019听的最多的歌,但除了顾哥外大家似乎也都懒得统计了。于是出来的歌曲组合有点诡异。有因为孩子而听得多的,也有因为漫威而听的,还有因为是闽南语而听的多的。我刚自己听了一遍,发现似乎还有点好听。 另外,我们最近组建了个“共创”微信群,邀请所有听过我们70%以上节目的听众加入。欢迎听众们自己统计下,符合入群标准的后台私信我们,我们拉进群。
这是芥末章鱼三位主播认识的第15个年头,并且是持续保持频繁联系的第15年,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可能算是朋友间彼此了解最丰富的样子了,更何况最近3年多的时间里每周都会找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聊了那么多,总结和设定目标是一个挺难的事儿,但我们还是很快确定了坚持拿出时间录芥末章鱼,不是为了讨好谁,坚持做我们自己。 上一期我们反思了自己,分析各自认为的“好”节目以及自己都不喜欢的节目,这一期我们还尝试寻找市场上有什么其他好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的,希望做自己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我们。 讨论中也在不断的寻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听起来三个人挺不一致的…… 我们会有几个尝试,首先呢,打算做一起酒醉实验,尝试回归到我们录芥末章鱼之前的样子;然后,打算对一些行业背后的故事以及具体的时间做深入的挖掘和解读;第三,打算尝试缩短一下节目时间,用20分钟节目前讨论,再用40分钟录制内容。 当然,还有一个大概率做不到的,打算尝试去找到某一个领域或者类别,形成系列的讨论。 同时,我们给自己定义了几个KPI:第一,除了网易云之外,开始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节目章鱼节目;第二,总播放数超过10000次;第三,超过16期邀请嘉宾节目;(ps:个人认为芥末章鱼定KPI的过程是这期最有趣的部分) 非常感谢支持我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或者现实中就是我们的朋友,或者网络中认识的我们的新朋友,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继续支持我们,三位主播也会努力聊出更有价值的节目~
芥末章鱼电台自2016年9月12日创刊以来,已经经历了1200多天,周更。包括本期在内,录制并在网易云音乐的平台上发布了174期,吸引了221个订阅听众,累计18757次播放。 以上是3年多以来电台的数据,播放数是我一期一期数的。 惨淡么?在我眼里一半一半。 希望更好么?当然。 希望哪些数据变好?为什么?过去不够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改变?做这些改变是否与我们的初衷有冲突?具体要做哪些动作? 这是我们这两期节目要聊的话题。 在聊的过程中,我不同意节目质量有很大的问题,但听完这期节目我去认真反思了。过去让我选出不喜欢的节目,我可能会选那些“不值得聊”的话题,比如送礼、吃饭一类的。而今天我会选那些我认为特别言之无物的,没有故事、没有观点、没有情绪,简单的道理对道理,或者空洞的感受对感受,比如这一期。现在回头看,没什么不值得聊的话题,有的只是聊天的人没思路。 没什么思路,简单的道理对道理,空洞的感受对感受,又没有任何结构和话术的打磨,就像裸奔的罗振宇一样让人厌烦。 所以如果问我对于芥末章鱼改进的想法,我觉得还是几位主播多学习、多思考、多体验,多讲讲故事、多表达观点、多分享情绪。至于我们还有什么关于这3年录电台的体验和未来的想法,包括我们给2020年设定了哪些小目标,大家等等下周更part2吧。 总之,认真聊天。
继《2019你在想什么》节目后,我们又推出了《2019你在干什么》系列。然后依照节目里的预告,可能还会有《2019你的工作方法需要review》系列。在2020的开头,芥末章鱼似乎用一个十分务实的面貌开始了。 当然,上面算半个玩笑话。这期节目我们主要关注在三位主播的日常工作内容。我们三位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一样的角色:PM。经过了近10年的时间,我们似乎离彼此的职业角色越来越远,以至于不太了解彼此日常工作都在做啥。其实芥末章鱼节目的前身就是我们三个人每月一次的喝酒闲聊,核心就是同步工作和生活状态,并互相批判。而如今因为三人角色的转变,竟然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任何投入,实在不应该。 好在这期节目我们都很快进入角色,高质量地了解了彼此现在都在干嘛。如今三位PM已变成一位大PM、一位董秘+投资经理、一位业务。用这样的角色再来描述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推荐一听。
与前三年一样的是,我们在新年伊始又例行录了20xx年你在想什么系列的节目,不一样的是,这次的跨年,跨入了一个新年代。 21世纪20年代,这多么神奇。 在写这篇推送之前,我听了一遍一年前的那期节目,饶有兴致的听我们说了很多重复的话。谴责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还在谴责,看好医疗服务行业的还在看好,有人还是觉得进入了新的状态、遇到新的挑战有些不得章法,有人还是觉得经历了很多变化收获了一些感悟,有人一年过去了还在感谢录节目这个行为,也有人一年过去了还在吐槽偶尔被家庭生活所困扰。 但谁也不能因此说我们这一年下来没有变化。比如我们今年没聊任何和娱乐、爱好相关的总结,没聊任何对电台的具体期望,甚至临近结尾时都没像去年一样象征性的问问彼此有没有什么想立的flag[大号捂脸]。 2018你在想什么那期节目下边,芥末章鱼的热心听众石总留言说:“对比了去年同期的节目,感觉去年特别欢乐,生活的狰狞面目还没露出来”。看起来,生活的面目之狰狞似乎就收不回去了。 但无论如何,新年也来了,这多么神奇
录这期节目的时间,刚好是19年考研的日子。恰好我们的某位主播这次参加了,裸考的北大,不太在意的样子。 突然发现考试离我们已经隔了近十年了,所以我们一起回想那些年考试的感受。 考试大家都经历过,记得很久以前,考试还是一件有点儿神圣的事情,很多同学拒绝在考试前吃鸭蛋、拒绝吃挂面,有同学早晨拒绝洗头发,有同学会到处贴逢考必过,还有拜孔子拜春哥拜超越的。 而我们采访了裸考的主播,他在复习阶段,通过各种逻辑说服了自己,不用复习考试就能过。而这次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要停车,差点迟到…… 我们都认为考试是一项技能,会考试和会知识大概是两回事,谈及上学期间考试的时候充满了优越感,我理解这是学渣的自我骄傲。 最后祝福主播和同学们都考出好成绩,听了这一期会得高分。
这是一期蛮有意思,但又十分莫名其妙的节目。 起因是译泽主播在关于坦诚的推送文章中提到:“见过的人多了经过的事多了,懂的人外有人了之后戳破了少年时自大背后的盲目。”所以我们本来计划聊一聊人外有人的各种感受。 但后来,因为我的某个观点,节目陷入了关于核心世界观如何才叫重构的持续争论中。而我们谁也没同意谁。节目后,译泽主播把这个情况归结为没能量了。我觉得有点同意。 录完节目的这一周多,我读了译泽主播节目里提到的《世界观》这本书。我觉得我能理解译泽主播和我、顾哥之间的分歧了。译泽主播认为我的所有方法,都是在替换价值观的外围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在同一层次的修正而已,没法进入不一样的层级。我理解,至于我的方法是否会变成这样,欢迎大家到节目里评判。
这期节目是干货蛮多的一期。话题从我常常在沟通中难以被理解开始,顾哥与译泽分享了很多现实中的经验,告诉了我很多现实中不同的沟通方式。而这些常常是我忽略的东西。 说点节目里聊到,这两天还在思考的东西。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这个世界需要很多的沟通技巧,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沟通目的。但我内心是有一些抗拒的。我太喜欢高效的沟通,我十分重视沟通的效率,于是我难以忍受任何绕着弯的沟通方式。我发现这样表达,在我认识一些新朋友(非工作场合)时,效果是不错的。或许是因为这样让人感觉真诚。但到了有利益、立场差别的场合里,我常常是低效的。 但正如我们之前某期提到的,我有一重要期望是能建立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组织。里面的所有人都能用和我类似的方式在沟通。最近我发觉这似乎希望渺茫。如果你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不同类型的大脑,那么沟通的各种障碍就必然存在。技巧就永远都需要。 如果人们真能无缝沟通,人类早都建成巴别塔了吧。
这期我们聊的坦诚。节目里顾主播说“真诚”,但我还是喜欢用“坦诚”,我总觉得“真诚的“诚”带着感情,而“坦诚”的“诚”更能体现内心坦荡带来的不予修饰。 推送里写点儿节目中没有说到的话。 少年时候的我是非常藐视权威和我认为没道理的规则的,这种藐视带给我两个特质,一是盲目自大,一是表达观点直来直去无所顾忌。尽管年少无知时曾把这两个特质诠释的轻佻无礼,但仔细想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却还挺有意思。 节目里说随着环境越来越复杂,关系越来越复杂,顾忌越来越多,内心又不愿彻底认怂于是变得沉默。其实,这里还有个原因就是见过的人多了经过的事多了,懂的人外有人了之后戳破了少年时自大背后的盲目。这个破了,支撑坦诚的架子就不结实了,我认为,这才是这个问题真正让我感到痛苦的地方。 关于无知无畏,我们后边找一期聊聊。
本期节目,回忆各种大学时候遇到的傻X人和事。录这期节目,我猜是给三位主播沉闷的工作生活制造一个发泄口。毕竟录这种节目不太需要动脑子,还能爽一爽。 不过有点意外的是,我们刚开始喷,顾哥就有点懵逼了。可能他发现我们说的傻X,似乎说不准看起来大概和他的过去种种有一点点像。于是他努力着把话题掰到职业素质上来。但经过我们节目里的仔细分析,其实顾哥是个好同志,只不过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那种。 那哪些是真的让人烦透了的呢?这期脏话很多的节目里我们大致描述了几种,还给了些例子。关于粗口,人到中年,宣泄下情绪不容易,大家都多包涵。
最近偶然看了一篇毒Sir写的关于李诞的文章,讨论了关于年轻人面对现实社会压力和打击呈现“佛系”状态的问题。这让我想起10月中旬在杭州参加培训时一个被叫做“佛系少女”的同学,也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份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报告,那份报告称,2018年全球CEO最头疼的问题列表中的第一名,是年轻员工无法激励。于是我说把这个“佛系”拿出来聊聊。 与关于油腻那期一样,一旦聊到一个词都很容易发现在高度概括的背后,是大量被隐藏了的细节。与“油腻”不一样的是,佛系背后不仅隐藏了大量的细节,更隐藏了一个高阶概念叫“如来佛系”。一边聊着我一边意识到,这种隐藏是更大的一种可怕。 最后引用一段毒Sir文章的结尾,权当一首诗。 《抱歉,我不跟风夸李诞》(节选) 总有声音,在我们面对困境时出现,它说: “躺下吧。” “承认吧。” “放弃吧。” 关键,还不忘补一句——“你没输。” 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Sir想起了一个人,他比谁都躺得多。 周星驰。 他爱拍小人物,更爱拍小人物的失败。 《功夫》里的阿星,面对火云邪神,第一次,完全无从招架,被打到头都掉了。 包租婆和包租公在一旁都不忍看:算了吧,算了吧…… 阿星怎么办? 当火云邪神走向他。 这个趴在地上的小人物,还是挣扎着捡起身边一块小木头,对准火云邪神的头—— 敲。 有用?没用。 好笑? 如果你也曾经这样“没用的努力”过,你不会笑。 比起躺平认输,这种至死还在战斗的姿态,不才真的帅? Sir当然知道—— 今天,太多屠杀以正义之名,太多谎言披着真理外衣,太多太多信仰背后,全是鸡鸣狗盗的利益。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全然蜕变成一个实用主义者。 放弃正义,唾弃信仰,背弃理想。 还是那句话—— 我们至少要敲一敲。 不是随大流地敲。 是建立更强大的自我意志,去分辨,去选择,去战斗,去牺牲。 这,才叫活过。 当然了。 或迟或早,我们最终都会躺下。 这也不是输了。 躺下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仰望那片天空。 说白了。 今天被“李诞们”所消解、反对的崇高是什么? 没那么复杂,它就是—— 头顶上璀璨的星空,是无数人、数代人捍卫的恒星点缀而成。 如果只有漂亮、稍纵即逝的流星,我们就将陷入无尽的黑夜。 此为堕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