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心理能量,像是能看见每个人身体里有块电池,或是头顶上有血条。与之相关的,网友们推崇并追“高能量的…”又与成功和精英牢牢绑定在一起。它成了人们日常评判和预估未来发展的标尺,又像是打通某个关卡的秘籍。所以,究竟什么是心理能量?它是否成立?而在这个概念视角下,我们具体的生活境况又能得到什么样的解释?除此之外,作为两个(应该是)高能量的人,我们也非常好奇那些自称“低能量”朋友们的状态。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们一起聊聊~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45 心理能量到底是什么? · 08:00 出厂设置的能量也在波动着——大海、湖、游泳池和洗脚盆… · 11:15 当心理能量高时,我在人群中处在什么位置? · 23:15 心理能量满值的我光芒万丈(躁症发作) · 29:10 损耗能量的事情:琐碎日常、解释自己以及人与人“不爱”的情境 · 35:50 那些“被扎气球”的能量泄气瞬间 · 40:17 什么事情能让我充能:有趣的文本、沉浸的状态和有安全感的深度关系 · 41:30 爱与被爱的“快充”能力 · 48:00 近期能耗事件一:没能做到“课题分离” · 56:00 近期能耗事件二:互联网问诊 · 60:30 “高能量”可能是一种成功/精英叙事 · 67:30 心理能量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bgm: 苏打绿 《幸福额度》 节目策划/主播/音频剪辑/文案/终审:@存放处处长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Marsa❤️
在制作本期节目的时候,小马看完了《白日梦想家》,暗自感叹这真是一部最契合此刻的电影,一方面它也鼓励人们把想象付诸行动,也就是本期节目指出的许多“走出内耗”的方式的核心,另一方面,更能与那些真正与内耗周旋许久,并最终取其首级的将军们遥遥点头:是的,踏出第一步之后,你会发现体验的奇妙将覆盖所有由未知催生的负面情绪。 各位(此刻/未来的)将军,请允许本节目的两位主播对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本次将军凯旋复盘大会,你将听到: 讨论含义: * 00:59 内耗是个啥? * 02:53 小红书的案例观察:精致土、尴尬的中国人、听劝帖 * 07:12 做不成事儿的挫败感不是内耗,而是情绪的“膝跳反应” 交换方法: * 13:03 了解他人并制定恰当的处置方式 * 15:09 在事儿上内耗怎么办? ——过分的思虑没用,还是得做事 * 17:23 张颂文的案例:把自己放进当下的训练 * 20:15 结束内耗“三步走” * 23:46 怎么处理内心的怀疑和恐惧? * 35:09 强大是不害怕了解真实的自己 * 39:51 心理能量很低的时候怎么办? * 43:51 走进“脑科学”:大脑的休息机制 * 50:02 互联网爹妈:崔庆龙&耶鲁脑科学博士琳子 * 53:13 人有没有可能就内耗着不行动地生活?小孙姥娘的故事 反思: * 60:00 小马提问:给某种模式命名为“内耗”,是不是一种反对人的思考带来情绪反应的潮流呢? * 61:01 哲人小孙回答:内耗不是对抗情绪 bgm: José González - Stay Alive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父母与家庭是我们无法决定却又无法逃避的人生出厂设置。在这略显无力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把握主动权的解题思路?理论上,我们可以潇洒告别,决断所谓的父女关系,可家庭从不是清爽的连线游戏,父女关系中随时随刻母亲的隐形在场,生活本身的说不清与道不明,都催生出一个所谓“真女人从不回头看过去”的成熟版本的我们。如何以一定的理性分析拆解混沌的家庭现实,又如何依赖理性达到情感上的平和接受,而这样的平和接受又怎样不会导向一种无力和自我厌弃?也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发问,才会有一步步的习得,一步步的开解和自由。 好在不管怎么推理、演绎和诠释,我们都已经在重组家庭里找到了位置,还能把它当作工具,反观自己和家庭,以及我们和它之间的关系。推而广之,我们甚至能为其他家庭(前)成员找到属于他们的位置。要不你说,这些爹怎么能找到作为“人形立牌”这么精确的设定呢?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1:35 我们哪来那么多的爹? * 06:19 我的原生家庭“不健全”,那么我健全吗? * 09:14 从人的角度,理解父母的个人选择。 * 16:16 “剔骨还父”?不用,这是我自己 * 27:55 成为“自己人”,如果实在没办法,那么就算了 * 36:11 父亲不是一个固定的生物角色 * 45:50 关系的寡淡也对应着轻松与自由 * 48:35 我有没有关于父亲与家庭的理想想象? * 50:00 父亲的行为让我知道,没有人永远不会离开你 * 63:36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说不清也要不来 * 69:45 我不再是女儿,而是一个家庭成员 * 71:28 爹,我想跟你说…… * 87:52 不要让风暴摧毁你:原生家庭无法决定你是谁 * 88:53 理性的分析框架不是困住你的笼子 bgm: * Bille Eilish What Was I Made for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小马@Marsa❤️
作为两个韩综达人,两位主播可以说是阅片无数。不那么喜欢综艺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快乐从许多别的地方也能得到,不必非得透过那个小小的屏幕,但面对综艺笑得“嘴歪眼斜”是另一种值得骄傲的快乐能力嘛。 生活总是有笑有泪,且往往泪更多(此处请各位脑内播放bts《피땀눈물》,即“血汗泪”),我们需要文学来处理它的寂寞,电影来处理它的沉重或诙谐,音乐来处理我们对彼此生活的观照和共情,也需要综艺来消解前述的部分,来换取一时腾空脑袋只顾得上大笑出声的瞬间。此外,如果我们抛开娱乐的眼光,审美地去看综艺的画面、音乐、主题,求知地去看综艺呈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人格特质,继而总体回顾综艺的发展历程和产业转型,聪明的你一定很快就会发现,为什么在韩国文娱产业中,综艺是如此重要的部分。 和文学、电影、音乐没什么不同,综艺,是一种商业产品,也是一种人生姿态。 本期节目围绕小马在2023年观看的大部分综艺,结合韩综十年来模模糊糊的变化脉络,总结出本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包括“全女”综艺、egg is coming、YouTube转型等。除了韩综外,还私心涉及了非常优质的国产综艺。接下来,你将听到: 01:50 回顾本年度韩综的总体特质:游戏与各类关键词搭配使用 03:23-35:27 “全女”综艺遍地开花 此处补充:罗PD团队确实已经有女导演挑大梁,《花样青春(非洲篇)》是申PD一人主导的节目 * 《再见爱人》细腻属性——女性做的节目是带点能大火的味儿 * 分别对比《蹦蹦地球游戏厅》与《惠美李叡采帕》//《新西游记》 * 总结李泳知的综艺“人格”: 泳知是一个松弛而又细腻的新女性——小孙 泳知习惯用诙谐的色彩掩盖性别特质——小马 * 女性在综艺中设定位置的变化“ 1.彰显主体性——泳知问任昌均:“你平时在外面怎么调情?” 2.堂客设定——宋智孝“不争不抢”的综艺位置 3.“大哥”气质——宋智孝本人的气质内核使她并不能被很契合地放到“性缘关系”的设定中 35:31-55:27 团综搭上egg is coming * 简单介绍一下egg is coming * 在频道十五夜事无巨细地展现幕后工作和这些工作人员是什么样的 * 罗PD团队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制作团队,让观众们加入其中 * 从罗PD身上看得到一个令人欣慰的INFP成长轨迹 * “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说的”内容哲学 55:28-76:50 综艺YouTube转型 * 《拉面男》:姜虎东的虔诚 * 《新西游记》成员们的个人小节目各有特色 * 刘在石的油管频道 * 罗PD团队的制作模式可以复制吗? * “听到了吗吴彤?不要再抄了”——小孙 76:52-101:41 有点跑歪了的颁奖礼 * 本年度最直击小马灵魂奖——《童话》 * 从陈伟霆身上看到【纵情投入】的力量与价值 * 孩子们的全情投入是这个节目好看的关键 * 透过综艺看到“纵情人生”的力量 本期涉及综艺片单: * 《瑞镇家》 * 《没有数学的修学旅行》 * 《惠美李叡采帕》 * 《蹦蹦地球游戏厅》第二季 * 《the idol band》 * 《虽然没准备什么菜 2》 * 《出差十五夜》 * 《going seventeen》第七季 * 《mon吃到也go》 * 《bam家》 * 《种豆得豆》 * 《童话》》 * 《x-man》 * 《情书》 * 《running man》 * 《无限挑战》 * 《两天一夜》 * 《三时三餐》 * 《意外的旅程》 * 《街头女战士》 * 《女高推理班》 * 《新西游记》 * 《拉面男》 * 《李食堂》 * 《麻浦靓仔》 * 《肩膀舞要跳到什么时候啊》 * 《罗罗tour》(seventeen版《花样青春》) * 《罗PD的吵吵闹闹》(多人) * 《罗PD的东拉西扯》(一对一) * 《小森林》 * 《偶像来了》 * 《再见爱人》 bgm: * 土豆王国小乐队《勇气大爆发》 * 陆虎《大人的童话》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非典型书影音报告围绕集中的几个文本和主题展开。我们用文本勾连起文本之外的电影评论、文化氛围和社会议题,试图还原在地和过去某一个历史时刻,也向对方分享了彼此相隔八个时区的旅游故事。人在略显繁重负累的生活“主业”之余,有文本故事,有额外漫游其他地方的机会是一种逃离,也是一种得以喘息。我们渴望轻盈和怀抱诗情的生活瞬间,同时也会对沉重现实和修复不了的群体伤痛感到无力绝望,最后以一句“找妈祖”的玩笑话一笑置之,来迎接又一个新的一年。 1:10-13:25 《悬崖上的金鱼姬》:钝感风险、奋不顾身的“非理性”世界 * 波妞和宗介的选择让成年人感到负担 * 文本上的缺憾——不那么孩童的孩童角色 * 孩童视角的灾难——“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鞋” * 什么叫关系里的“不浪费”? * 想要结果的欲望大于投入的勇气 13:39-39:20 导演黄信尧的作品与台湾文化氛围的轻盈 * 张怡微:“在台湾是我最接近诗人的时候” * 气质:市井与诗情的结合 * 不羞于说自己是诗人,不羞于表达对诗的热爱 * 《大佛普拉斯》和《同学麦娜丝》: 即便在负重的生活之下,也可以进行诗意生活的想象 * 《过于喧嚣的孤独》与《底层的珍珠》:囤积艺术的“底层人” * 尊崇诗歌的氛围有其发展史因素——“台湾诗歌好得不可思议” * “热爱打假者”vs不苛求深刻的、纯然的热爱 * emo:一种单一化平面化的情绪表达 * 在英文学术氛围里到的文化乡愁 39:22-64:19 很左很女权的《观看之道》和约翰·伯格 * 欧洲油画中女性的眼神落点 * 裸体(nude)是一件脱不下来的衣服 * nude和naked的区别 * 大众传播的形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试图拉近阶层之间的知识和思考能力的差距 * 欧洲女性眼中的欧洲视觉文化的女性呈现“很夸张” * 很酷的很新潮的研究者——约翰·伯格 74:30-87:23 小孙小马的旅行:大英博物馆、巴斯与漳州 * 文明城市中心的野蛮暴发户——大英博物馆 * 让人不太舒服又逐渐可以共情内在情绪的“逃出大英博物馆” * 这样愤怒不局限于一个国族,而在于整个人类文明 * 罗马浴场内的打小报告系统 * 罗马浴场内的讲解机让人集体回到千禧年 * 漳州古早与现代的反差 * 漳州多彩的闽南味庙宇让人感到很亲切和安全 * 年轻的妈祖拥有最独特的封神之路 小孙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孙悟空 小马在漳州看到的庙宇 87:45-107:16 从《O.J. 辛普森美国制造》到种族议题及其社会氛围 * 不认为自己是黑人的辛普森,因为黑人身份而得以逃脱 * 海外的种族政治正确是否太敏感? * 是文化在定义那个历史时刻的人,而非他自身 * 种族变色龙崔娃的故事《天生有罪》 *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让人过分谨慎,哪怕你是J.K 罗琳 * 过度敏感可能是一个社会关于某个议题的绝望 * 有些伤痛它可能从形式上消解,但永远不可能从社会根源上拔除 本期节目涉及文本 影视: * 《大佛普拉斯》 * 《同学麦娜丝》 * 《O.J. 辛普森:美国制造》 * 《观看之道》 * 某部和奈飞合作的台剧 书: * 《过于喧嚣的孤独》 * 《底层的珍珠》 * 《观看之道》 * 《天生有罪》 播客: * 《岩中花述》(S3E7 鲁豫对话张怡微|女孩子才不是错一次就完蛋了) * 《八分》(小孙:梁文道老师,我希望能够早点偶遇你!) BGM * 面會菜·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 OST) * 星になった少年(Shining Boy & Little Randy)·坂本龙一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小孙@存放处处长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在【大肆犯罪的中文系】,我们关注中文系学子的求学经历与科研经验,同时暗戳戳地对目前可见的文学圈、学术圈现状大放厥词。本期和我们一起大放厥词的嘉宾是木槿(贺老师)!她是主播小马人生中重要的女性前辈,也是同门师妹、师弟眼中“指路灯”一样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讨论她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是如何展开探索的?从博士生到高校青年教师,在身份转换之时,那些理想破灭的时刻与力量重建的时刻又是如何在她的生活中显现的?推而广之,对我们每一个学子而言,学中文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求学、科研、工作经验,欢迎来加入我们的讨论! 你将听到: 01:49-26:17 过程与回望过程 * 当我们梳理自己的求学脉络,总是使用学科名称来总结,但实际在求学过程中却不是这样简单 * 跨专业:从【新闻】到【文学】 * 与学科规范“交手” * 黄平:“中文系是最符合大学精神的学科。” * 传奇的三年毕业博士=计划通? * 在任何的时刻,都不要放大自己 * 读博就是在泥潭里走过的过程,谁过,都是泥潭 26:37-66:52 从博士生到青年教师:心态的转变与祛魅 * 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 建构属于自己的学者道路 * 东北人研究江南文学 * 地域文化与(解除)误解 *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可以包容所有地方 * 研究者如何不冒犯他的研究对象? * 关注边缘的研究对象,我们需要面对什么? * 主动迎战,走出孤军奋战的“困境” 66:53 -110:32 学中文它到底给我们这些女人带来了什么? * 打破认知之“祠堂分类小讲堂” * “案头工作”:史料带来的细节具有强大的魅力 * 文学文本由资料、情感、审美组成 * 青椒入职后三年:备课、备课、备课 * 青椒总结人文社科研究者的底色是虚无(学会work life balance) * 不后悔自己每一个选择,但去剖析每一个选择的原因 * 我们到底有没有“后悔的资格”? * 学文学让(没有任何爱好的)人也变得有趣 * 人生的入场券捏在手里,只要尽兴就是不凡的一生 本期涉及文本: *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 《我们留台那些年》 *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推荐课程: * 黄平老师的个人空间-哔哩哔哩: b23.tv bgm: * 《薄荷绿》 * Comfort Nicholas Galitzine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嘉宾:木槿(贺老师) 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我们会怎么样开始一段友谊?机缘和基因让你潜在的朋友出现在家或学校座位的附近,而如何与之交往,如何维系长久关系,则由你自行把握。而在对生活逐渐有所掌控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在慢慢形成自己的友情观念和人际往来的风格策略。你会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你会避免和什么样的人接触?在处在人际关系的不利状态下,你该如何应对?本期节目中,两位主播结合自身的“血泪教训”和思考经验,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关于友情和人际关系相处的想法。那么,听到节目的你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2:00 成长过程:从被动社交到主动筛选 · 15:55 别人对我好或者我对别人好,我们就是朋友吗? · 26:05 朋友关系何以长久维系? · 34:00 人际关系里甘愿或介意的付出 · 43:00 “真善美”和互相懂得的朋友很难得 · 51:10 当下建立关系的屏障与“不积极” · 63:25 如何看待功利化社交和所谓人脉? · 67:00 对没有老朋友的人,要保持警惕 · 74:09 面对小人/ 霸凌,你想要朋友怎么做? · 83:20 避免不了小人的处理方式 · 88:30 学习“大鬼”精神并把握主动性 · 103:30 朋友日常相处:要尊重自己当下的感觉 BGM ·Run with the wind(《数码宝贝》OST) · Make you feel my love Ane Brun · I'll be there for you The Rembrandts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一转眼,小郑已经毕业并入职,因为与“被拐卖的女性”相关的毕业论文而流下的眼泪、顺利通过外审的欢欣都已经过去。而小郑、小张和小马三人对此的讨论保留到了现在,从“底层”/“精英”这样被框限的概念中走出来,我们终要认识到彼此没有什么不一样,“拐卖”是我们共同的困境。诚然,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的我们,选择透过文本及对文本的研究去接触和处理“妇女遭受拐卖”的现象,总无法回避隔山打牛的无力感,可这仍成为小郑践行“人要看到自己,但不只是自己”的方法。 (提示:因为本期节目录制时更换了设备,收音效果受限,建议各位调高音量,或是在设置中打开“人声增强”,感谢理解❤️) 接下来你将听到: 02:02-29:04 研究选题:实存的社会现象&信息搜集过程 * 豆瓣“鹅组”是小郑关注女性权益问题的开端 * 主要目的是活下去,如果可以活得更好一点就已经是幸运了 * 对部分女性而言,被拐卖也有益处可得:她们的原生家庭条件还不如被拐卖之后的流入地 * 如何从看似精英的位置和方式,自发关注和体察所谓的“底层女性”呢? * 阶层、境遇不同造成了女性群体内部的分化 29:05-71:23 相关文本细读&对研究和女性困境的反思 * 女性的被拐不是小说的重点,而是一个人物设定背景 * 如果作家设置被拐卖的女性形象作为某种背景的话,怎么处理这个研究? * 为什么有【金山伯】,却无【金山姐/婶/姨/嫂/婆】呢?(女性要怎么去海外呢?为什么去呢?) * 《扶桑》怎么会把轮奸这件事想象得那么浪漫? * 不要以为作者是没有观点或立场的,你看到或感受到什么,那可能就是这样的 * 《极花》的性书写是在玩弄女性人物 * 文学到底能不能介入现实?搞人文社科到底有什么用? 71:24-101:51 “我想去生活,而不只是阅读 ” * 我要快点跑,换一个地方大放异彩 * 你会在文学里进行道德审查/道德判断吗?(涉及贾平凹、阎连科、纳博科夫、林奕含) * 写什么论文啊!要去行动 * 所谓的“底层”&讲述“底层”——精英到底能不能/配不配界定和讲述“底层”? * 难道要把描述自己全权交给边缘/弱势群体吗?这不才是利用权利位阶差异推卸责任吗? * 把我们享有一点点权利分享给没有的人! 本期节目涉及文本: 公众号文章 * 《我的妈妈是两千八百块买来的越南新娘》 * 《一个名字叫喂的女人》 小说 * 严歌苓《扶桑》《谁家有女初长成》《寄居者》《白蛇》 * 张翎《金山》《廊桥夜话》 *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 麦礼谦 林小琴 杨碧芳 主编《埃伦诗集》 * 法兰克·赫伯特《沙丘》 * 贾平凹《极花》 * 黄春明《看海的日子》 * 阎连科《日光流年》 * 陶丽群《母亲的岛》《寻暖》《临水之地》 *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 纳博科夫《洛丽塔》 * 余华《现实一种》《兄弟》 * 陈年喜《炸裂志》 影片 * 电影《喊山》 *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 bgm: * 谭维维《小娟》(小郑pick) * 张惠妹《母系社会》(小张pick)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嘉宾/终审:小郑、小张 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你是否会主动或被动地陷入某种比较的漩涡里?当我们状似越来越了解到他人生活与人生进程时,似乎也在被某种不知为何的“同辈压力”所裹挟。对小马来说,洞察到那样自己的时刻,并不是那么舒服。而面对相似的状况,小孙在成长过程中也尝试发展和践行出一套自己的应对策略与态度。在本期节目的讨论中,我们有一些无法被言语形容的情绪状态,也有一些等待被检验的人生策略。但总的来说,无论你现在前进在哪一条道路上,无论你觉得自己迟到与否,别去看表,接着跑总是没错的!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1:30 你想成为哪个成长故事的主角? * 08:27 不比较,我自己是很特别的 * 13:21 能做到承认自己(在比较体系里)的平庸并完整地去爱它吗? * 18:22 即便如此,我也无法想象那样的自己 * 28:00 不愿听见远方的消息 * 40:34 避免落入比较陷阱并学会“开处方” * 50:28 与他人构建联结而非进行比较 * 58:00 成长: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 * 68:23 那些无法被讲述和分析的情绪 * 81:20 负面情绪或许也没关系 * 91:13 关于成长的美好愿景 * 99:00 自我成长不意味着否定过去的自我 BGM: · Run with the wind(《数码宝贝》OST) · Always with me(《亲爱的旅人啊》)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节目策划/主播:小马@Marsa❤️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月初相见! 本次加更,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奥本海默》主要人物的MBTI可能是什么类型。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紫人内部打架,不知道各位是怎么判断的,欢迎通过评论告诉我们~ 时间戳: * 01:01 凯蒂 * 03:28 施特劳斯 * 05:04 ENTJ的目标+行动力超强搭配之辩证 * 09:48 奥本海默,铁INxx? * 21:50 为什么奥本海默绝对不是绿人? * 24:00 琼 * 26:40 越复杂越难以被某种类别覆盖 * 39:25 MBTI真的可以覆盖所有的性格可能性吗? bgm:Beatles From Me To You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小马@Marsa❤️ 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在【大肆犯罪的中文系】,我们关注中文系学子的求学经历与科研经验,同时暗戳戳地对目前可见的文学圈、学术圈现状大放厥词。 本期和我们一起大放厥词的嘉宾庄老师从自身的求学、阅读和小说创作经验出发,聊聊学中文到底男人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他说读博士是因为“我自己把路走绝了”? 时间戳: * 02:42 大量而广泛、不加选择的阅读 * 07:15 茅盾文学奖作品都是好作品吗? * 08:23 “你没有长篇小说,你就不行”之业界评价标准 * 16:04 阅读获奖作品时觉得不好,请遵从自己的感受 * 22:55 “现在当作家门槛太低了” * 23:15 冯唐、刘同、卢思浩与大冰 * 25:53 阅读审美培养期的吃“屎”辩证 * 30:38 走到博士,其实是我自己把路“走绝”了 * 34:33 谈谈班宇 * 46:14 文学是什么?是旅行机器和老师! * 47:55 选择学文学的优势和劣势 * 54:26 从创作者的角度讨论文学 * 56:36 真诚的态度、细致的观察、 技法的辩证 bgm:胡彦斌《你要的全拿走》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小马@Marsa❤️ 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第二季度的书影音季度报告主要集中在近期院线电影上。和很多小伙伴们一样,这段时间两位主播反复出入电影院,大家纷纷拥抱这等待很久的影视春天。另外,本期节目是主播首次线下录制。由于配着酒过度兴奋且默契实在太好了,双人对话变得很像相声,中间有发疯现场,偶尔唱唱歌,还有点模仿秀。以上都是值得庆贺和喜悦的事情!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2:45 《奥本海默》的PPT放映很成功 * 10:37 过去情境的声画复现描绘恐慌创伤 * 16:41 使用多个具体意象的“诗人”诺兰 * 18:53 原子弹爆炸前后科学家的抉择变化 * 28:00 人物刻画:政治家和科学家群像 * 33:34 奥本海默是殉道者吗? * 47:54 《芭比》与《封神》:不同性别讲故事的难易程度 * 51:44 《芭比》:父权制和资本主义总有一个要榨取你 * 53:30 《封神》:先说商务“殷”语再 * 60:50 “讨好”女性的电影生产者们 * 65:03 《燃冬》:认真用心的案头工作(来自朝鲜族混血的评价) * 69:17 戏梦延边:无法脱离残忍现实的诡谲冗杂 * 82:12 三天看了五遍,小马推荐《星条红与皇室蓝》 * 97:27 《热烈》:运动题材应该更深入运动本身 * 95:38 小马浓缩电视剧盘点 * 102:40 闲扯给《燃冬》改名 三个补充修正的小细节: 1. 62:42 截止节目发布时,电影《芭比》是2023年全球票房第一。 2. 65:32 电影《燃冬》进入的并非是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而是“一种关注”单元。 3. 86:10 让小马“馋”的打电话姿势的那位不是利物浦队长,而是利物浦新援8号索博斯洛伊。又帅又会踢!索博斯洛伊! 本期提及到的文本: 电影 * 《奥本海默》 * 《信条》 * 《芭比》 * 《封神》 * 《燃冬》 * 《星条红与皇室蓝》 * 《紫心之恋》 * 《热烈》 * 《保你平安》 * 《缝纫机乐队》 剧集 * 《人选之人:造浪者》 * 《浪漫医生金师傅3》 * 《无耻之徒》 * 《末日骑士》 * 《好兆头2》 * 《足球教练》 * 《青之芦苇》 BGM: · Hans Zimmer Cornfield Chase · Beyond 《不再犹豫》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小马@Mars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