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1 | 和”中国通“老美大侃两岸关系

大家好,新一期的节目Julie邀请到了她寒假在Strait Talk Symposium认识的新朋友Joshua从一个更加个人的、没那么学术/官方的角度来聊聊中美关系以及两岸关系 「本期看点」 1. 嘉宾介绍 * Joshua是个自诩“上辈子是中国人”的“原汁原味美国人” * 为什么他选择前往中国,包括在大陆和台湾的生活体验:“都是缘分” 2. 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入体会 * “我在中国比我在美国更自由” * 美国社会建立在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上,因此难以信服民众可以真正拥护政府 * 中国老百姓的力量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3. 美国对台湾的“模糊战略”,以及半导体产业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 美国常常将盟友视为棋子,而不是真正的伙伴 * 芯片产业重回美国,TSMC带来的“silicon shield”何去何从 * 特朗普2.0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更加表里如一? 4. 美国政界以及学术界对于中国的误解:自己吓自己 * 将中国经济的崛起视为对美国霸权的威胁:酝酿了百年的深谋远略? * 邓小平和记者的经典跨服对话:西方对于中国误解的一个缩影 5. 展望未来:对于两岸关系抱有信心,没有不能弥合的冲突,可以是one people 「其他信息」 - 提及书目:《Chip War》《蒋介石与现代中国》《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 BGM: This Land Is Your Land - Woody Guthrie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Joshua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38分钟
83
1个月前

EP.38 | 在人生动荡变化中扎个根

我跟大爽的缘分有点特别——我们是在lockdown期间通过网上的互助群认识的。当时,她所在的公司捐了一批物资,通过我们的food drive将物资送到了当地的养老院。时隔2年多,我和大爽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期看点」 01:41 除了职业职位,我们怎么定义自我? 07:35 离职后的旅行,“是一种允许我自己出去玩了” 07:58 济州岛一月的暴雪,和自己待在一起,在酒店写诗 10:48 P人旅行:充满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开心 16:37 从“run”的角度普及,如何在德国拿身份? 21:00 欧洲人才紧缺,对有工作意愿移民颇为友好 23:06 在异国他乡怎么克服孤独感:总有需要证明自己可以留下的感觉? 25:44 亲密关系如何提供稳固的安全感? 30:06 对扎根的想象:人的根其实可以有很多 32:16 直视关于金钱的焦虑 46:22 喜欢大城市,但需要流动 49:37 “我一直觉得自己比我想象的更加的理想主义,更加无欲无求” 「Notes」 - bgm: Into the Wild by LP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大爽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55分钟
99+
5个月前

EP.35 | 在歧路迎接日落:走向世界后的女性主义&中西文化反思

Julie和Jiayi在这一期尤为推心置腹地聊了关于女性主义、原生家庭、东亚 v. 美国社会、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虽然我们只是两个个体且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特权,但是希望我们的对话可以让你感受到“个人即政治”,我们每个个体的选择其实都在影响着我们想要构建的、更好更有温度的社会... 「本期看点」 02:00 Julie的女性主义觉醒:从“Lean in”的白女女性主义到了解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04:35 Jiayi女性主义的启蒙者居然是男朋友的妈妈? 13:00 很多老一辈其实已经有女性独立的思想,女性主义或性别解放是让任何性别的人都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 17:32 很多通俗影视剧还在重复一种刻板的恋爱模式,但现实中很早已经有人意识到要脱离这种模式 19:31 “磕CP”的时候大家还是喜欢看一种传统的恋爱模式 23:38 美国过于对平等的强调其实非常结果导向 25:46 阶层和财富的不公平一定程度上甚于种族或者性别的不公平,美国的入学考试成绩跟家庭的年收入是最相关的 28:02 东亚和美国共有的对优绩主义的推崇:越努力越幸福 30:34 Jiayi在美国的观察:美国人很愿意伸出援手; 在美国看不见老年人带孩子;美国在一些细微的方面会关注小众群体 36:55 早出国和晚出国的同学对于西方文化的看法不一样? 45:54 和父母分离的早晚和原生家庭是否幸福有关 52:57 亲人之间也需要有足够多的界限感 53:57 如何定义女性主义?如何看待全嘻嘻对上野千鹤子的采访? 01:00:47 全嘻嘻这样表达背后的根源,才是大家需要思考的所在。需要更多的包容,允许互相犯错 01:04:04 女性不是一种性别,女性是一种处境 01:10:16 结婚就不够女性主义?可以建立两人之间独有的契约 01:11:02 如果不签婚前协议,这个社会已经有一个默认的婚前协议给你,往往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利的 「Notes」 - bgm: Saman by Olin Wils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Jiayi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72分钟
99+
10个月前

EP.34 | 跳槽到阿姆斯特丹工作需要几步?

一年前S同学跳槽到阿姆斯特丹工作,我们今天来聊聊”国际跳槽“需要怎么操作,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去海外工作,以及科技行业其实需要很多多元人才,学文科和学理科并不是一定终身的决定~ 「本期看点」 01:40 S为什么会选择跳槽搬到荷兰做产品经理? 03:08 产品经理 (product management) 工作涵盖哪些内容? 04:37 文科生不能进科技公司吗? 05:29 哪些学科适合不知道想自己做什么的人 09:15 产品经理岗竞争比较激烈,需要什么都懂一点的人 10:50 欧洲科技公司和国内大厂有什么区别? 11:45 阿姆斯特丹像欧洲的小硅谷,敢于尝试创新,鼓励个人主义 14:34 国内迭代速度特别快,在欧洲大家整体工作节奏比较慢 17:55 AI对产品经理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20:11 在阿姆斯特丹的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23:54 跳槽到新的国家要有多方面的取舍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27:17 在阿姆斯特丹感受多元文化,荷兰人到底有多J? 29:42 欧洲的旅行推荐,西班牙意大利是热情的度假胜地 33:16 不要害怕尝试 「Notes」 - bgm: Motorbike and Coconut by Walden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S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34分钟
99+
11个月前

EP.33 | 人生大事,好好吃饭 — 营养学101

时隔快一年总算更新了!这期邀请到Lucia来分享营养学干货。对于大部分90后95后来说可能成长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营养学的概念,然而社交平台以及各种新潮饮食法又让我们比较早地接触到身材焦虑还有体重管理的话题。如果不以减重为目的,什么叫“好好吃饭”呢? 「本期看点」 01:27 和性教育一样,营养学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知识 02:13 Lucia从食物科学到营养学的历程:营养学不等于体重管理 04:12 “优选食物种类,精简食物分量” 06:00 市面上有很多的所谓时尚饮食法到底怎么样?“没有一种饮食比另一种饮食更好” 09:23 “直觉性饮食”能行吗? 12:54 碳水到底能不能吃啊喂 18:11 从营养学的角度如何看待糖和甜味剂? 20:55 肠和大脑存在的互动,决定着我们对食物的渴望 22:11 如果对于某种食物的克制严苛,它一定会反弹成为对食物更加大的渴望 27:02 称体重,像一种互动游戏,数字并不能准确反映身体结构是不是健康的 29:39 从营养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不同的烹饪方式? 31:51 油脂对身体的好处,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以及帮助女性缓解经前综合征等 32:38 有机食品一定更有营养吗?其实冷冻蔬菜是个物美价廉又安全的食品好选择 「Notes」 - bgm: I Drink Wine by Adele - Lucia提到的Dirty Dozen 和Clean Fifteen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Lucia (小红书:智食课代表)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38分钟
99+
1年前

EP.31 | 男性女权主义者是个伪命题?— “我想尽量做女性的盟友”

这个夏天,电影《芭比》给这个世界“科普”了父权制(patriarchy),让男性感受到女性在看男性视角电影时的不适感,同时也有观众觉得这仍是一部太过温和的女性主义电影。这一期我们邀请了节目有史以来的第二位男性嘉宾Hugh,他以一位男性女权主义者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成长历程,也和我们分享他在的观影角度和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的性别偏见。 「本期看点」 02:24 用芭比来宣扬女权主义,就像麦当劳当环保战士? 04:45 导演把刻板印象推到极致后反而起到了反讽效果 09:26 无论是Barbie还是Ken,都是非常有特权阶级的人 10:20 电影中女性觉醒的过程有些过度简化 15:22 看《芭比》时终于不用再听到周围男性在电影院给女伴解释剧情了 17:48 男性命运共同体的假象:意识到父权制对男性也是一种压迫 20:40 为什么女性会对自称为女性主义者的男性提起警觉? 34:13 在讨论女性议题的时候,男性应学习作为一个倾听者 37:14 电影《塔尔》中的女强人更像是一个男权社会的产物或者复制品 39:16 个人喜好和价值取向可以不同, 刻板的大女主形象让人疲惫 42:35 我们怎么去欣赏/评判人们性别觉醒前的作品? 44:33 《胭脂扣》《末路狂花》:为女性服务,而且最后并没有让女性被男性所拯救的电影 49:02 如果你看到陈思成导演一部女性题材电影,你就可以马上把这部电影关掉 50:15 我们没办法代表整个群体发言,要意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且不断打破茧房 「Notes」 - bgm: Daughters by John Mayer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Hugh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Goog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53分钟
99+
1年前

EP.30 | 教育的目的可以不是求职,生活的重心可以不是上班

这一期多说两句请回了老朋友Wendy。Wendy在美国读本科,去法国念硕士,在法国、英国、迪拜都有工作和创业过。回顾我们自己的求学和求职经历,Julie和Wendy探讨是否可以不用功利的态度去看待教育。或者说,教育是目的,而不是途径。 「本期看点」 2:10 在美国读本科,去法国念硕士,在全世界实习、工作和创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6:30 欧洲的教育更传统,美国推崇通识教育、培养探索能力 8:12 欧盟国家假期多,工作节奏比较慢,而美国更高效 16:20 直观地看到工作所形成的影响力很重要 17:38 美国的教育比较个人主义,注重价值感和意义感。 18:58 欧洲的工作时长短,生活和工作的剥离感相对较强 25:17 「Freedom is not free,但是可以自己来定义」 25:56 如何才能不被套在精英的金手铐里? 28:43 真理和知识不一定需要通过昂贵的精英教育获得 32:48 反对把精英教育当成一种投资:教育是目的,而不是途径 38:37 Wendy和Julie心目中role model的变化 44:01 「我的人生当中寻找的是一个生活,不是一个职业」 45:38 自由职业的接受度还不高,“不上班”被等同于“不工作” 49:07 如何和父母沟通——找到共同利益点 「Notes」 - bgm: Sympathique by Pink Martini 「本期制作」 本期主创:Julie(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耿茱莉) 嘉宾:Wendy 后期剪辑:默默 「互动方式」 微信搜索:serendipity001,注明“多说两句听友群”,和听友们一起互动吧~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Goog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同步收听

51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