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 由单向街书店出品的《单读》mook,最近出了一本在序列里显得很特别的单集:单读Plus《喜剧的秘密:从脱口秀说起》。这本 mook 特约贾行家、东东枪两位作家担任特约主编,邀请李诞、程璐、王建国、庞博、呼兰、周奇墨等脱口秀演员作了形式各异的深度长谈。 但这本书上市以来,却让它的编辑、单向空间编辑总监罗丹妮经受了不小的压力,关于其内容、设计以至售价的一系列讨论,让她陷入了不断地思考和挣扎。这期门柱聊书,刘阳子到访单向街书店,和罗丹妮聊聊这本书诞生的背后故事,和她对这本 mook 的思考。 Shownotes: 02:51 一本 “不好笑的” 喜剧之书的萌生 05:12 对喜剧本质的探究之心,构成了编辑这本书的原动力 29:57 一本严肃的喜剧之书,到底应该 “严肃地呈现” 还是 “不严肃地呈现” ? 33:18 在单读这种 “新派” 的出版机构里,是否面临传统出版机构不必面临的压力? 38:05 【广告】门柱聊书微信群已经开通,请加微信doorpost,注明加读者群 39:55 王勉父亲的文章令人惊讶 47:26 脱口秀和喜剧是一回事吗?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56:17 很多事让罗丹妮最近不太开心,但也无法 “躺平” 57:33 传统出版机构和新型出版机构,都 “不可能全都要” 62:08 何时才开始叛逆,这是否是个问题? 67:52 东北文化是否滋养了许多 “更好笑” 的人?
嘉宾: 余梦娇(海带岛),译者、编辑、《深濑昌久》一书责编 瞿瑞(哑古),导演、作家 深濑昌久,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的同道,一个日本摄影“黄金时代”的特别存在,其摄影集《鸦》被《英国摄影期刊》于2010年评为近25年最伟大的摄影集第一名。他于1992年摔下楼梯,丧失行动能力,维持20年生命后,于2012年去世,过完了孤独而桀骜的一生。 光启书局今年出版的《深濑昌久:渐渐变成乌鸦的男人》是一本他的助手濑户正人撰写的回忆随笔集,在濑户正人的笔下,深濑昌久首次呈现出此前未曾披露的、更加私密的“人味儿”。 本期节目,刘阳子请到《深濑昌久》的责编余梦娇,和非常喜欢深濑昌久作品的导演、作家瞿瑞,一起聊聊这本书和这个人。 (本期标题灵感来自海带岛引述的豆瓣网友 Tired Zippo 对《深濑昌久》的短评:“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艺术可以如何对艺术家痛下狠手”。感谢 Tired Zippo) Shownotes: 02:35 深濑昌久的《鸦》被《摄影期刊》评选为四分之一世纪最伟大的摄影集第一名 08:29 《深濑昌久》的作者濑户正人,是森山大道介绍给深濑昌久的助手,也拥有复杂的亚洲身份 10:49 这本书的日文原版叫《深濑昌久传》,但是中文版本去掉了“传”字 16:35 如何去理解深濑昌久这个沉默的存在? 20:46 中平卓马也得了逆行性失忆症,他和深濑昌久作为日本摄影家的“两端”,拥有同样的结局 22:06 有一部关于深濑昌久的电影正在拍摄中,饰演他的是浅野忠信 23:01 🎵 SODA! - ととと止まらない! 31:57 深濑昌久的“照相馆之子”身份对他形成了深远影响 33:59 冷知识:坂本龙一的父亲和深濑昌久曾经是同一出版社的同事 36:53 🎵 Dreams Come True - LAT.43°N (2017 live) 41:21 《家族》就是一个照相馆血脉下加入深濑昌久艺术思考的作品,记录了日本传统家族的分崩离析 43:37 深濑昌久对动物的特殊感情,鸦、猫、钓鱼 47:21 洋子是深濑昌久在1964年到1976年的妻子 51:17 深濑昌久曾经围绕着洋子拍摄他的作品 53:34 聊聊“艺术剥削”这个概念 64:22 🎵 曽我部恵一 - なんだっけ? 69:33 我们如何去判断深濑昌久在同时代摄影家中的位置? 74:46 作为一个极致孤独的人,深濑昌久是“私摄影”时代的特别摄影师 76:07 “私摄影”似乎小,但是放在广博的维度中,有浩大和永恒的气概 78:39 一种生活方式,是如何用尽了一个人的时间 83:30 最后,每人给这本书一句话
嘉宾: 陆加,“纸上造物”CEO、编辑 大樵,古琴音乐人 “纸上造物”最近出了新作:《西游补》。一本明末清初的“奇书”,一部西游的“同人文”,却隐隐拥有现代气度。纸上造物一直是个颇为独特的出版机构,对于题材的选择,对于书籍的呈现,都和许多出版方有着迥然不同的气质。对于《西游补》,纸上造物的主理人陆加老师邀请了古琴音乐人大樵等三人为《西游补》制作了三首音乐作品,为“有声读物”的概念增添了新的实践和维度。 这一期,刘阳子和陆加与大樵聊一聊这本书、这几首音乐,以及这个截至目前出了6本书的出版机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Shownotes: 00:55 访《西游补》出版机构纸上造物的主理人陆加,和《西游补》音乐项目的作者之一大樵 03:45 纸上造物是个什么样的出版机构? 05:28 “半路出家”是怎样进入图书出版这个行业的? 11:25 古琴音乐人大樵曾经是迷笛音乐学校的鼓手学员 17:27 纸上造物最近发行的新书《西游补》,一本明末清初的小说 18:07 作者的名字“董说”,读作“董yue”,还是“董shuo”? 18:40 《西游补》用了《西游记》的人物,但是写了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同人文” 19:39 马伯庸剖析得非常棒,《西游补》的精华在于它的讲述方式 23:27 古典续书补书似乎糟粕为多,《西游补》最大的好处是它的“现代性” 26:04 现代读者会看到卡夫卡、博尔赫斯、大卫·林奇般的影子 27:00 如果把《西游补》放在当代,和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相比,它特别的价值在哪里? 27:35 和《西游记》相比,其中更多是悟空一个人的寻找 31:31 一个精彩的情节:孙悟空在看一场由别人扮演自己的戏 34:05 我们对“古人”的理解有时偏向简单 35:51 聊聊这本书的“局限性”:其中的讽刺对现代人有隔膜 38:35 分享几个《西游补》的美妙之处 40:37 明朝小说中的暴力 44:30 如何定位为《西游补》所做的三首音乐? 47:14 听:《與》(11分钟) 58:59 古琴这个乐器,似乎就是一种中式minimal音色? 61:26 在古琴演奏家看来,古琴是一个什么样的乐器? 64:19 古琴在营造氛围上的作用和功能 66:03 谦恭或者说“客气”是不是中式音乐的一个特点? 67:04 另一首古琴曲《西游》是从《一生所爱》来的灵感,但是《一生所爱》在此已经形灭 69:43 听:《西游》(14分钟) 85:00 这首歌来自于即兴,因此进入是很慢的 87:21 令大樵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孙行者在看村民凿天 88:26 介绍第三首钢琴独奏《无尽行》 90:25 听:《无尽行》(2分钟) 93:05 《无尽行》创作时的想法 95:00 关于节制 96:10 《西游补》的结尾:范围天地而不过 97:37 纸上造物如何理解书籍的多媒体化? 104:55 为什么纸上造物出的书都有一点“奇书”的感觉? 106:34 大樵的古琴演奏可以在哪里听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