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对话高世章:“一个念头”成就音乐剧《大状王》的“一番宇宙”

音乐剧《大状王》自2022年预演、2023年首演以来,收获好评无数,业内人士称之为“华语音乐剧巅峰”。 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是实力超群的主创团队吗? 该剧集结了香港音乐剧界的“铁三角”——作曲高世章、作词岑伟宗、编剧张飞帆。此前,他们三人共创的音乐剧《雄狮少年》也同样火爆异常。 ——是长达8年的打磨吗? 2015年“一个念头”萌生,高世章打破常规制作音乐剧的流程,说服团队按照工作坊的节奏,慢慢磨成“一出好戏”,期间数易其稿。 ——是香港50年的音乐剧发展基础吗? 1972年,香港首部本地创作的华语音乐剧《白娘娘》上演,拉开了音乐剧在港发展的帷幕。1997年,由张学友主演的《雪狼湖》首演连演42场,入座超过30万人次,堪称卖座鼎盛的代表。而后,音乐剧《顶头锤》等讲述香港本土故事、具备鲜明本土特色的作品层出不穷。 或许这些原因兼而有之。 今天,让我们从高世章的视角出发,走进爆款音乐剧的背后,走近一个香港音乐剧人的20年。 - 对话者 - 高世章:音乐剧《大状王》作曲、编曲、艺术总监 秦悦:长三角之声记者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秦悦在此 社区:阿基米德 - 搜索《先锋派报告》

52分钟
99+
2周前

109. 对话俞华蕾、程卫平: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仍要认识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是谁? 打开浏览器,搜索“威廉·莫里斯”——你会看到一页又一页的壁纸。枝蔓缠绕、花叶繁复,仿佛中世纪的植物在你屏幕上缓缓舒展。他的名字,早已与这些浪漫迷人的图案紧紧相连。 但如果你只把他当作“壁纸设计师”,那你就低估了这位19世纪全才的生命广度。 他是“现代设计之父”,他的美学至今仍活跃在全球家居、时尚与工艺领域。但同时,威廉·莫里斯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多面”人物,他是诗人、设计师、工艺复兴者、印刷人、社会主义者,是“让艺术回归生活”的理想主义者。他翻译冰岛史诗,手工装帧书籍;他主张艺术与劳动合一,创立莫里斯公司,推动“工艺美术运动”;他热衷社会主义,是英国最早一批站上街头为劳工发声的知识分子之一。 [b73fe3866aa6a014e928ef1a3d48481b.jpg] 而菲奥娜·麦卡锡的传记名作《威廉·莫里斯传》是对莫里斯难得一见的全景描绘。她将莫里斯的艺术、文学、政治、爱情乃至愤怒与挣扎,一一还原。书中那个留着大胡子、胖胖的莫里斯,有时像个匠人,有时像个理想主义的愤青,有时又是个沉迷幻想的中世纪骑士。他复杂而真实,遥远却依旧灼热。 本期《先锋派报告》,我们邀请到《威廉·莫里斯传》责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程卫平以及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副研究官员俞华蕾,一起走近这位“为我们时代而生的人”,看看他如何缔造生活中每一种恒久的美,以信仰穿透现实,一起重温坚持理想的力量。 - 对话者 - 俞华蕾: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副研究官员、“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展策展人 程卫平:《威廉·莫里斯传》责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 严括:长三角之声主持人、视频号《严老师殺时间》主理人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 社区:阿基米德 - 搜索《先锋派报告》

69分钟
99+
1个月前

108. 对话刘文涛:98岁仍日画7小时!黄永玉不只是老顽童

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院院士,也曾是初中留级5次的湘西流浪汉,这就是黄永玉,集大雅和大俗于一身。 他人生三大爱好依次是读书、打架、侃大山,但绘画最为出名——代表作包括木刻作品《春潮》《阿诗玛》、毛主席纪念堂巨幅壁画《祖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等。 黄永玉想在100岁那年办一场新作展,如他在80、90岁时做的那样。为此,他每天早起画画,工作将近7小时。遗憾的是,他最终在2023年6月,时年99岁之际与世长辞,未能亲眼见证百岁新展的盛况。 目前“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来到上海,将在世博会博物馆展出到6月8日。200余件(组)作品及相关文献,带领观众走进浓烈恣肆的艺术世界,也走近这位幽默、豁达的“老顽童”。“九月十日是中秋,请来我家看月亮(管饭)”“我九十八了,活该请您来万荷塘喝一杯”“愿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引得不少观众莞尔一笑。 本期节目,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将与我们一起分享黄永玉其人、其画,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 对话者 - 刘文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馆长 秦悦:长三角之声记者 严括:长三角之声主持人、视频号《严老师殺时间》主理人 - 收听指南 - 02:23 “在黄永玉去世前100天,我和他聊了6小时” 04:53 90多岁黄永玉每天画画7小时 09:32 黄永玉曾发愿“要到上海去” 11:21 沪上一年,情谊一生 13:59 是黄永玉新作展,也是百岁老人对世界的叮咛嘱咐 16:57 “最多只能带着一盆花来看我” 19:52 黄永玉不赞同周敦颐的《莲说》 21:44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那么色彩斑斓” 24:51 黄永玉不只是一个艺术老顽童 30:40 观众反馈超乎预期 35:47 世博会博物馆未来展览计划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 社区:下载阿基米德APP,搜索《先锋派报告》节目

42分钟
99+
1个月前

106. 对话冯远:艺术界找不出第二个陈逸飞!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陈逸飞是一个值得记载的重要人物,今年适逢其逝世二十周年暨诞辰八十周年。浦东美术馆年度重磅大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日前开幕。 作为陈逸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个人回顾展,“时代逸飞”以陈逸飞诞辰80周年纪念为契机,共汇集了逾150件展品,全方位地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了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展览持续至10月12日。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总策展人、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 冯远,和大家一同深入探讨展览的策展历程与陈逸飞的创作故事。 - 对话者 - 冯远:“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总策展人、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 严括:长三角之声主持人、视频号《严老师殺时间》主理人 - 收听指南 - 04:40 他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超越了当时一批国内艺术家 11:03 陈逸飞赴美留学后画风有哪些变化 18:07 认为“水乡系列只表现江南文化特色”太表面了 21:37 凭什么能卖出高价的艺术一定就是商品画? 33:42 陈逸飞的创举在美术界是稀有的 38:49 他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什么?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 社区:下载“阿基米德”搜索《先锋派报告》

41分钟
99+
2个月前

105. 对话张文蕊:潘玉良作品收藏“全宇宙最强”,安徽博物院新增一常设展

潘玉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传奇。 她原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扬州的一个贫民家里,父母去世后落入风尘。17岁时被当时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改姓潘。二人迁居上海后,潘玉良开启了绘画学习之旅,不仅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济远等人,还前往巴黎、罗马留学深造,跟徐悲鸿是同班同学。她在海外屡屡获奖、参展,名声大噪。回国后,潘玉良在上海美专任西洋画系主任,在南京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 刘海粟评价她是“中国印象派第一人”,徐悲鸿夸她是“画界巾帼英雄”。 为纪念潘玉良诞辰130周年,安徽博物院重磅推出“潘玉良艺术展”,自2025年4月10日起在庐阳馆(老馆)面向公众长期开放。展览以院藏超过四千件潘玉良艺术作品为核心,首期精选130余件精品,未来将通过不定期轮换展品,动态呈现这位“一代画魂”的创作活力。 与此同时,安徽博物院还跨界合作香港音乐剧期间剧团演戏家族,在全新音乐剧《玉良》中担任制作顾问,通过多元角度呈现潘玉良的传奇人生。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潘玉良艺术展策展人、音乐剧《玉良》展演活动项目负责人张文蕊,一起分享展览和剧目的幕后故事。 - 对话者 - 张文蕊: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副主任 秦悦:长三角之声记者 严括:长三角之声主持人、视频号《严老师殺时间》主理人 - 收听指南 - 一、潘玉良的经历 01:50 潘玉良为什么能征服世人? 02:51 玉良不语,只是一味画画 03:48 孤苦童年没有限制艺术巨匠追求辉煌 04:49 潘玉良居然和徐悲鸿是同班同学?! 二、 潘玉良艺术展 05:46 安徽博物院拥有“全宇宙最强”的潘玉良作品收藏 14:21 首展130件精品,错过将很难再见 20:59 潘玉良的“老友记” 22:51 潘玉良艺术生涯的五个阶段 30:18 不被定义的潘氏风格 三、展览亮点与跨界合作 31:26 策展人最爱潘玉良的哪幅画? 34:06 潘玉良的艺术藏品 44:10 潘玉良的艺术故事被改成了音乐剧? 52:32 潘玉良艺术展的当代启示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 社区:下载阿基米德APP,搜索《先锋派报告》节目

55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