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走,散步去 | 开小差

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但如果不知道怎么是好,我就去散步,或者洗个澡。两件事都是可以慢慢的,一个人去做,大脑完全放空,却又能天马行空地胡乱想任何东西。散完步和洗完澡之后,之前的烂摊子还是在那,但我却至少恢复了一点和它面对面的力气。 这期「开小差」,我邀请你一起散步,假装沿着江,吹着风慢慢地往前走,同时听我说说最近在想的事情。最近散步常碰见桃花和油菜花,红的、白的、黄的,好看的很。今天出门,发现海棠也开了。前几天正好读到春分前后,海棠花会开得热闹,真的亲眼见了,就特别惊喜。不过我是手残党,什么花都拍不美,文末分享一张蔡皋画的《桃花源故事》。还记得小时候读《桃花源记》,最喜欢的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蔡皋作品《桃花源故事》 如果你也喜欢散步的话,我也好奇你遇见了什么,会想些什么。欢迎你用声音、文字、照片、画画、视频或者是其它你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发到这个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给我,也许我们可以再做出点什么 ???? ????️ 讲述/制作: 吕太阳 ???? Show Notes: 1. 节目中提到的书是《背离亲缘》,作者是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他曾经根据这本书做过一个 TED 演讲《爱,没有条件》(Love, no matter what)。虽然是 TED 上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但老实说内容远比书本身要单薄许多。我当年就是因为先看了演讲迟迟没有去读书。在这个习惯读梗概/摘要=读书的年代里,我只能说,损失是我自己的。 2. 节目中提到的电影是岩井俊二的《梦旅人》。 3. 节目提到的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并不是永嘉人,他只是被贬后做过永嘉太守,在这过了几年游山玩水的日子而已。我也是写到这才突然惊觉寄情山水是那么古老的行为。 4. 背景音乐是小河的《胖鸟》(伴人声); 5. 封面题图是有一天爬到高处,第一次俯瞰了常常去散步的路和住的屋子。这些真实的日常看起来都很小,很远。想起史努比里的奈勒斯常说:「500之后谁会知道有什么不同呢?」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19分钟
12k+
5年前

052. 喝杯茶聊聊天的夜晚

你好吗? 纷纷扰扰的日子,隔离在家手机屏幕前的你,通勤地铁上口罩后面的你,你好吗? 这期节目,我和振宇来到我工作的店里,和我的老板 Nana Chan 录了一期节目。在惊蛰的夜晚,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因为眷恋小时候和家人每天下午茶的时光,Nana 30岁时离开了从事了四年的法律行业,在繁华都市一隅开了一间只卖茶饮的咖啡店。在今天这个好像所有人都想创业的时代,一间店听上去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八年来,在这间小小的咖啡店里,有男孩和女孩相遇,有女孩和女孩相遇,有作者发布新书,还有流浪的主人找到了自己的小狗……而我也在这里开始第一份工作,见到刚毕业的菲律宾女孩,在这里变成干练的女性,还有香港同事在这里攒足了 Gap Year 的旅费,继续出发探索世界。而 Nana 也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实践,获得了承担责任的勇气。 有个朋友曾和我分享过,爸妈问他长大后想要做什么。他说自己想要做一件「天马行空」的事。他爸妈的回应是,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做过,给不了你什么意见,所以你自己去想办法 figure it out 吧! 我想,在这个飘摇不定的岁月,对抗世界最好的方式,也许是更坚持我们的心中所爱吧。 Let’s figure it out! 主持/制作: 阿彬、振宇 嘉宾: Nana Chan 本期聊到的话题: 1. 关于茶的个人记忆 2. 回到心中所爱 3. 理想与现实 4. 味觉与时光 5. 承担责任的 6. 值得的时刻 Show Notes: 1. 本期节目的入场音乐是以莉·高露的《休息》,中间串场音乐是的江部贤一的《さんぽ》(散步)和 Tricolor 的《帰り道の詩》(回家路上的诗),结尾音乐是 Daniel Ho 的《吹过岛屿的风》; 2. Nana 冲泡的三款茶依次是:武夷山岩茶-竹窠肉桂、鹿野高台-红乌龙、云南-月光白; 3. 特别鸣谢:Plantation 茶庄 4. 封面题图:在茶庄喝茶聊天的夜晚 by 阿彬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38分钟
2k+
5年前

050. 在未知中找到平静 | 开小差

这一期「开小差」中,扫地僧分享了她最近读到一本书《瘟疫和霍乱》——鼠疫杆菌发现者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的传记。 耶尔森的一生颇具传奇,在年轻时就因为发现白喉的病原体而成为科学界的新星,但他却不安于实验室的平静生活,先是前往亚洲担任船医,接着在越南建立穷人诊所,后来更组成探险队,跟随当地人一起打猎、行医。1894年香港鼠疫大流行期间,他又受命前往香港,最终在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鼠疫杆菌。之后,他又回到越南,在芽庄建立实验基地,研究建筑学、物理学、力学及电力学、农艺学及化学,又开辟荒土,饲养动物、耕种作物,移植橡胶树与金鸡纳树到越南、养兰养鸡、进行天象观察等,最后于1943年于越南芽庄去世。 他的一生其实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不安和恐慌中,像水母一样颤抖着度过」(《瘟疫和霍乱》作者语)。在充满混乱与未知的时代洪流中,耶尔森是如何找到了平静? 讲述人: 扫地僧 制作: 振宇 耶尔森在香港坚尼地城的茅草屋,他在这里成功分离出了鼠疫杆菌。 Show Notes: 1. 节目中提到的书是《瘟疫和霍乱》(Peste et Choléra),作者是 Patrick Deville,获得了2012年法国著名文学奖「费米娜奖」; 2. 节目中提到的微生物学家是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北里柴三郎; 3. 节目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94年香港鼠疫,这场鼠疫导致超过2000人死亡,三分之一的人口逃离香港。此后至1926年的30年间,鼠疫几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现,总共导致超过2万人死亡; 4. 背景音乐是 Julian Lage 的 Day and Age; 5. 封面题图是香港医学博物馆中的耶尔森像(Credit:Philippe Lopez/Getty Image)。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15分钟
1k+
5年前

049. 你最近吃得还好吗?

可能是饱暖思淫欲,无法出门又吃不上肉的日子就老想着吃。我是典型的馋虫,食量不大,却对做吃的或者是品尝不同的味道有异常的贪心。吃虽然是日常小事,但真要追究起来,从食材的产地、种植/饲养方法到运输、包装、定价、如何烹饪都可以琢磨一番。虽然脑子里知道要与人和而不同,但斤斤计较时,也曾因为刚蒸出来的鱼家人没有趁热吃掉,或者朋友选的餐厅不合心意而大发雷霆。 这一期我提议和 Kat 以及阿彬聊吃,我们仨就是因为吃认识的,日常交流也大多和吃有关,也是各自家中餐桌的「话事人」。我们洋洋洒洒聊了3小时,剪辑的时候反复听,头一回发自内心的觉得要为做饭的人(不论做的好不好)、一起吃过饭的人心存感恩。最近老想起以前和朋友家人们吃饭的点滴,当时完全没当回事,现在却颇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心情。希望我们能早日再相聚,好好吃顿饭。 主持/制作: 吕太阳 嘉宾: Kat、阿彬 本期聊到的话题: 1. 我们仨是怎么认识的; 2. 疫情对我们日常买菜的影响; 3. 囤货心理的养成; 4. 用电商或者去超市买菜的纠结; 5. 我们真的能享受《小森林》里的生活吗? 6. 用很少的食材也能做出好吃的吗? 7. 我们的口味究竟能有多大的包容度? 8. 两个人口味不一样,能在一起吗? 9. 做饭的轻松和紧张; 10. 每天为别人做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11. 如何管理家里的餐桌(家庭 CEO 们的经验交流); 12. 疫情结束后你想吃什么? Show Notes: 1. 背景音乐选自《多谢款待》(ごちそうさん)的主题曲《雨过天晴》(雨のち晴レルヤ),这部晨间剧讲了女主人公芽以子在历经战争等各种磨难的半个多世纪里,用食物照顾身边人的故事; 2. Kat 在节目中提到的日剧是《东京大饭店》,她同时拥有一个我每篇都看但接近季更的公众号「子日食」(Sexyyyfood); 3. 封面题图是去阿彬家借住时,她和另一个朋友给大家做的早饭。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45分钟
1k+
5年前

048. 等天气暖和起来,也许我们都会好一点 | 开小差

这是第二次听友给我们投稿的「开小差」。讲述者叫 Motto,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湖北人。 在我们都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Motto 辗转在已经持续了一年的借宿生活里,在别人家的客厅帮忙喂五只猫。其中一只叫芸豆,是他一年多前在沈阳的马路边捡到的。 我们断断续续地联系了几次,他给我讲了许多故事,关于学业、关于实习。最想讲的这部分故事,他却一点没有提过,直到拿到他的录音,我才对他又了解的更多一些。 声音中包含的东西很多,讲述也一点一点帮助我们更多建立对他人生活的理解。这样的声音是不多被听到的,所以很想分享给大家。我想,对很多人来说,今年真是一个糟糕的开年。最糟糕的时候,几乎觉得世界末日就是明天。不过我也相信,对 Motto 来说,最糟糕的时候已经在渐渐远去,一点一点。 讲述人: Motto 制作: 阿彬 Show Notes: 1. 背景音乐选自《阳光普照》的电影原声,由林生祥作曲。其中入场音乐是《阿和进去了》,中间部分是《这样对大家都好》,退场音乐是《动物园》; 2. Motto 提到的奥尔汗·帕穆克(Orhan Pamuk)的诗是《我不想去上学了》,选自他的杂文随笔集《别样的色彩》;提到的美剧是《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第六季; 3. 封面题图是 Motto 的工作照。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17分钟
99+
5年前

047.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 | 开小差

上期节目里,三水提到我们几个武汉朋友原本约好过年回家一起「过早」,要吃我们日思夜想的热干面、糊汤粉、豆皮。这个约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武汉除了热干面,还有摇滚乐。生命之饼那一批乐队在1990年代末的出现,让武汉获得了「朋克之都」的美称。近些年,武汉的朋克色彩逐渐淡去,乐队风格更加多样,但朋克精神始终还在。 这期开小差,我和三水、狗狗一起选了九支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武汉乐队,挑出九首歌,帮大家记住这场灾难中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以及每个人当下的那些感觉,毕竟我们太容易遗忘了。 这九首歌当然不能代表武汉摇滚的全貌,音乐也无法拯救这个饱受摧残的城市。但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有幸活下来的人,在你余生的每一天,都应该阻止自己变得麻木和虚无。 Wuhan Rocks! 讲述人: 三水、狗狗、科长 制作: 科长 本期介绍的乐队及歌曲: 1. 生命之饼乐队 – 献给陈怀民的歌 2. 白纸扇乐队 – 复员 3. Chinese Football 乐队 – 漂流人间 4. 达达乐队 – 南方 5. 惊虫乐队 – 阴谋之梦 6. 基诺乐队 – 1000 Worlds 7. 跳房子乐队 – Soldier 8. 花伦乐队 – 大象 9. SUBS 乐队 – That Happened Show Notes: 1. 开场音乐是民谣歌手冯翔的武汉方言歌曲《武汉伢》,结尾的声音来自生命之饼主唱吴维,取自纪录片《绝不松开我的拳头》; 2. 三水提到的实验电影是《李文漫游东湖》,科长提到的剧集是《切尔诺贝利》,狗狗提到的电影是《大象席地而坐》; 3. 题图是用节目里九支武汉乐队组成的文字 WUHAN ROCKS,背景是封城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36分钟
99+
5年前

046. _____在瘟疫蔓延时

我从1月20几号之后就隐隐有要做这期节目的想法,反反复复地犹豫之后,我联系了「博物志」和「哈利播客」的主播婉莹以及好朋友三水,并在2月2号那天和她俩打电话录了音(音质不好全赖我,请多包涵)。犹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没资格录节目,毕竟我不在疫区,也不是记者,无法为大家提供有信息增量的内容。但形势每天都变得很快,打下这几行字的2月5号,我所在的温州永嘉县已经因疫情严重而遭到封锁,而家住温州市区的大学同学也因小区里有住户确诊,全家人都得禁足在家。 这段日子的心情很多变,有愤怒有感动有悲伤,但也不全然是这些,还有在无人的江边晒太阳的暖洋洋的无聊,以及第一次和大学同学连线打扑克的 guilty pleasure。我想,这些以后我都会记得。我总觉得,我们在经历的并不只是有明确开始和结点的「公共事件」而已。生活是连绵的,等到事件结束,世界去关注下一场灾难,人们仍将带着这段时间里各样的痕迹生活下去。 _____在瘟疫蔓延时。这个_____有很多种填法,每个人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也可能都不一样。不要放弃你填写的权利,然后不论你填了什么,尽量记得它。 主持/制作: 吕太阳 嘉宾: 婉莹、三水 本期聊到的话题: 1. 感觉自己没资格谈论疫情; 2. 新闻是如何和个人发生联系的; 3. 疫情引发你思考的事; 4. 疫情发生后让你生气的事; 5. 如何(真的)关怀家里的长辈; 6. 正能量和负能量; 7. 刷网上信息和过线下生活的矛盾; 8. 疫病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9. 武汉作为一种身份认同; 10. 恐惧、愤怒和歧视; 11. 关怀世界和关怀自己的关系。 Show Notes: 1. 开头音乐是武汉乐队 Chinese Football 的《世界悲》,也使用了在南京的婉莹和湖北老家的妈妈的电话,以及婉莹在南京家里录的防疫广播作为声音素材; 2. 结尾的音乐是木推瓜的《人民抱住想象力》,以及目前在武汉的小毛衣给大家的新年祝福。遥祝这个2岁8个月的小朋友和她的武汉家人平平安安; 3. 婉莹在节目中提到的 YouTube 频道是「罗宾」发布的《武汉 FC 日记》系列; 4. 封面题图是 科长 的版画作品《窒息》。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56分钟
99+
5年前

045. 我努力做社畜,为了以后不社畜

我没有过过「典型」的社畜生活(其实我怀疑是否真的存在典型的、用几个关键字就能总结的生活),但在做新闻的那几年里,我也试过没日没夜地闭关写稿,在地铁里、巴士上用手机更新新闻,和家人吃饭吃到一半,因为遇到突发新闻,立刻扔下筷子跑去写稿。 社畜生活听起来很可怕,不值得一过,但在做无业游民的日子里,我也会怀念那种通宵写完稿的释然,那种和同事争分夺秒并肩完成一件事的豪情。我想自己,或者人类都有不顾一切燃烧自己的欲望,期望自我强大到不可阻挡,把途经的障碍拼命碾碎,即便有时这会让自己和他人都走上近乎荒谬的偏途。有时候,我们真的迷恋傲慢这宗罪。 这期节目,我们和两个在大公司里做社畜的朋友——板蓝根和小月,聊了聊社畜生活之种种。它如何给我们力量,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最终我们期望超越——比如如何让自己在这探索未知的途中不至迷失,又如何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不至挤压他人。这分寸,我们都需要练习把握。 主持/制作: 振宇 嘉宾: 板蓝根、小月、阿彬 本期聊到的话题: 1. 你是怎么理解「社畜」的? 2. 你的社畜生活是什么样的? 3. 长时间加班真的有必要吗? 4. 「社畜」是一种共业吗? 5. 你为什么能忍受社畜生活? 6. 在大公司工作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吗? 7. 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8. 身为社畜,你有哪些自救的方法? Show Notes: 1. 本期节目的串场音乐是《忙与盲》,入场是李宗盛版本,出场是张艾嘉版本; 2. 封面题图是日本艺术家三巴屋うきよゑもん的《现代职场浮世绘》系列。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62分钟
4k+
5年前

044.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 开小差

这期「开小差」有点特别,来自无业游民的一位重度听友。2019年最后一期节目发布之后,她的一条留言「击中」了我们,其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没有人很真诚地告诉我,不是所有事情靠努力就可以的。那些之所以说「努力一下就可以」的人,因为他们本身离成功就几公里;而不行的人,他们离成功或许有一光年。 于是,我们邀请这位在坏情绪里「溺水」的年轻人,来讲讲自己的故事。 「沮丧的时候,我会让自己沮丧到底,带着要坠落到深渊的觉悟,一个人躲起来。」松浦弥太郎的这句话,让她一头扎进「无意义」的书和播客构成的另一个世界里,逃避现实世界的不堪。但米兰·昆德拉又告诉她,「无意义」是生存的本质,跟我们形影不离,「不但要把它认出来,还应该爱它。」 这位考场上的「失败者」,终于决定拥抱「无意义」的人生,收拾好心情面对2020年的新生活。毕竟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心情不太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讲述人 爱娇 制作 科长 Show Notes 1.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依次是:松浦弥太郎《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李娟《羊道三部曲》、村田沙耶香《人间便利店》、陈丹青《退步集》、阿澜·卢《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2. 背景音乐是意大利乐队 Il Rumore del Fiore di Carta 的 The Blind Cosmonaut Under the Sea;结束曲是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3. 题图是大学自习室门上贴的纸条,爱娇拍摄。 网站:无业游民 The Unemployable.

13分钟
2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