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请来了Mailtime创始人黄何。他对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不仅了如指掌,还感同身受,因为按他的说法,那讲的就是它们团队的故事。 节目中提到的一些信息: 腾讯视频:《硅谷》在线观看 出场人物: 徐涛:36Kr 硅谷内容总监,关注科技创新,也对教育创新感兴趣; 黄河:硅谷创业者,Mailtime创始人。 Special Guest: 黄何.
托尼奖是美国戏剧界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奖项。 如果说去年托尼奖主打的关键词是「多样化」(diversity,《汉密尔顿》获得了16项提名(最终拿下11个),名副其实的"Hamiltony"。),今年就是「情感」(emotion)。今年托尼颁奖礼于6月11日晚东海岸时间8点在标志性的Radio City Hall举行,由中国人熟悉的演员、《纸牌屋》主演Kevin Spacey主持。他虽然唱得不怎么样,但真心主持得可不错。至于我们热爱的《汉密尔顿》主创Lin Manuel Miranda今年颁奖礼上说,「音乐剧就像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徐征说这大概就是她热爱戏剧的原因之一,也因此让很多人执迷于此。她虽然没有扑克牌一样的房本,但有扑克牌一样的Playbill。 节目中提到的list: 1. 《致埃文·汉森》(Dear Evan Hansen) 如果想体会一下虚拟和现实如何难分难解,可以看下这部戏(如果还买得到票的话)。2017 托尼音乐剧最佳音乐剧、最佳男主角、最佳词曲、最佳剧本......太多了...... 2. 《远道而来》(Come From Away) 9·11当天,一群迫降到加拿大小镇的乘客,与当地居民的相遇又相亲相爱的故事。虽然故事很甜,但看着很燃。2017 托尼音乐剧最佳导演。 3. 《奥斯陆》(Oslo) 巴以和谈背后的隐情。马上要巡演到伦敦。2017 托尼最佳话剧。 4. 《有伤风化》(Indecent) 20世纪初,一群犹太人决定把一部涉及同性恋、「有伤风化」的戏剧带回欧洲演出,却遭遇了二战。2017托尼话剧最佳导演奖。 5. 《大彗星》(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改编自《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小部分情节。舞台效果酷炫,还发面包吃。 6. 《你好,多莉!》(Hello Dolly) 2017 托尼最佳复排版音乐剧、最佳音乐剧女主角。50年常演不衰。 7. 《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 被提名没拿奖,但很好看,诚意推荐。问题来了,如果每天醒来都发现生活在同一天,你会做些什么? 出场人物 *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 * 徐征:驻美媒体人,业余看戏,大概已经看掉了一辆奔驰。 Special Guest: 徐征.
这期节目嘉宾是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前Lonely Planet中国代表蔡景晖。我们聊了聊在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旅行地的神秘感正在消失,人们究竟为什么还要去旅行。对蔡景晖来讲,樱花季挤到日本不是看樱花,而是为了coldplay演唱会。每个人都可以给旅行赋予自己的意义。「旅行即生活。」
1997年,乔布斯第一次回归了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开始让这家公司「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2011年,乔布斯最后一次出现在WWDC的舞台上,病入膏肓的虚弱声音和全场雷动对比鲜明。2017年,20年后的WWDC史上最长,信息最密集,还邀请来了米歇尔·奥巴马作为客座演讲者。无论怎么说,这家或许让人爱恨交织的公司还在继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这个原本业内人关心的会议办成了普通人感兴趣的大Party。
杰克船长又回来了! 2003年6月28日,第一部《加勒比海盗》诞生了,迪士尼第一次在乐园为它进行了首映。13年后,第五部《加勒比海盗:死无对证》首映礼上,一样长长的红毯,一样是两旁疯狂等待签名合照的粉丝,不过地点则是在一年前刚刚建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也迎来了它的第1000万名游客。
百老汇流传着一句老话:一部音乐剧应该让观众在回家路上哼唱。把这件事儿放到大红大紫的《汉密尔顿》身上,估计对很多人都不是回家路上,简直一听就是快两年了。同样是历史正剧,为什么嘻哈音乐讲述的国父故事格外动听? 节目中的关键信息: 1. 《汉密尔顿》音乐剧官网 2. 张晶:《汉密尔顿如何成为百老汇上的异类?》 3. 新浪微博微话题主页:#人人都爱汉密尔顿# 4. 荣·切诺写的《汉密尔顿》传记中文版 5. 网易云音乐《汉密尔顿》专辑清单 6. PBS之前拍的《汉密尔顿》历史纪录片 7. PBS拍的《汉密尔顿》百老汇剧幕后制作纪录片的预告片 8. 2009年5月12日Lin-Manuel Miranda在白宫演出《汉密尔顿》第一首曲,你还可以听到Lin-Manuel Miranda介绍时观众对这个题材不可置信的笑声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ETWstudio * 新浪微博:声东击西ETW * 反馈请寄:[email protected] 登场人物 *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关注潮流、趋势和一切新奇之事。 * 徐涛:36氪驻硅谷代表,知乎专栏「文科生在硅谷」。 * 李蓉慧:《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记者。 Special Guest: 李蓉慧.
纽约从不缺少摩天楼,但过去3年,建筑的高度和这个城市聚集的财富一样不断攀升,迅速改变着人们熟悉的天际线。这期节目请来在纽约工作的建筑设计师黄璟璐,一起聊聊这个天空之城100年来如何经历了三次「摩天大楼热潮」(Skyscrapers Gone Wild)。 你在节目中会了解到下面这些: * 为什么在曼哈顿不仅要为土地付费,也要为天空付费? * 新世贸中心为什么不单单是个地产项目? * 美国地产历史上最大的建筑项目Hudson Yards中最值得一提的空间是什么? * 曼哈顿中城的57街为何又称作「亿万富翁街」(Billionair's Row)? * 曼哈顿上目前的最高公寓楼「公园大道432号」,为何会让人想到《2001太空漫游》中的石碑? * 那些住在超纤细摩天大楼当中的人真的会觉得安全吗? 《声东击西》微信公众号:ETWstudio, 新浪微博:声东击西ETW, 反馈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链接 「新高度,新曼哈顿」: https://www.cbnweek.com/articles/magazine/8478 黄璟璐的个人网站:http://www.jingluhuang.com/ 登场人物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关注潮流、趋势和一切新奇之事。 黄璟璐:建筑设计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现供职于一家纽约建筑事务所。 Special Guest: 黄璟璐.
这一期节目邀请到了影评人周黎明。我们在佛罗里达奥兰多的星战全球粉丝大会的现场,一起聊了聊这个持续了40年之久的美国文化现象。周黎明最早在1980年代初就在中国看过了星球大战第一部《新希望》。他觉得这既是一部粉丝电影,更是一部少年童话。卢卡斯也说过,《星球大战》最初是构思是给12岁的人看的。众多星战形象中,周黎明最喜欢尤达。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星球大战的故事吗?快来听我们的节目吧。 相关信息 张晶:《星球大战,30多年后还在创造疯狂》 周黎明:《大IP是怎样养成的?》 登场人物: 周黎明:知名影评人。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 Special Guest: 周黎明.
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纠缠不清。每多使用它一天,它就会多了解你一分。 * Elon Musk 说,「如果你不能打败机器人,那不如加入它们的行列。」他最近想做的「神经蕾丝」(neural lace) 其实是一种人造颅内网络,可提供与外部电脑的神经链接。这是人工智能的理想状态吗? * 比尔·盖茨刚刚提出应该对机器人征税,你觉得合理吗? * 人工智能可以增加创造力吗? * 人工智能的算法失控会带来什么糟糕的结果呢? * 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智能吗? 我们试着让你对这些话题产生点兴趣。不管怎么说,人工智能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就关不上了。
这期节目请来了常驻华盛顿的中国记者兆音。我们聊了聊在DC和纽约当记者的一些不同体验。 出场人物 *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 * 冯兆音,端传媒驻美国代表。 Special Guest: 冯兆音.
韩国教授家人的出镜引发了我们的探讨。关于女性职场、刻板印象和自我争取(时髦的说法叫Lean In),实在有太多故事想分享。 《声东击西》微信公众号:ETWstudio 新浪微博:声东击西ETW 反馈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链接 *《Lean In》(向前一步)的作者、Facebook 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4月要出版她的第二本书,关于丈夫意外身亡之后自己的思考和经历——《Option B:Facing Adversity, Building Resilience, and Finding Joy》 *《最高的玻璃天花板:女性谋求美国总统席位》(The Highest Glass Ceiling: Women’s Quest for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把性别焦虑放到了历史角度来看待。 *《America's First Daughter: A Novel》 出场人物 张晶:《第一财经周刊》驻纽约代表,关注潮流、趋势和一切新奇之事 徐涛:前《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代表,现在 36 氪,正在学习幽默的机器人一枚
这是我们第三次去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参加西南偏南,也是第三次从第一天起就开启「累成狗」模式。但为什么这个举办了30年的活动,依然会吸引全世界几十万人来参加,包括我们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