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一共有八部电影,分别是贾玲的《热辣滚烫》,张艺谋的《第二十条》,韩寒的《飞驰人生2》,宁浩的《红毯先生》,韩延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以及三部动画电影:《熊出没·逆转时空》,《八戒之天蓬下界》,《黄貔:天降财神猫》。截止到目前,《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预售双双破亿,《第二十条》9000万紧随其后。 其实在开启预售之前,春节档的硝烟战争就已经悄然打响了。当时有五部电影原本计划以分线发行的方式在电影院上映,但是最终因为争议太大而被迫取消。 1月29日,5部电影要求采用分线发行的方式在春节档期间上映,其中《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都要求大年初一当天影院给到22%的单片排片量;而联瑞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熊出没》则要求捆绑上映,两部影片合起来排片量要达到22%,也就是说,影院要是想放映《熊出没》,就得给《我们一起摇太阳》一起排片。 如果按照这五部电影的要求,大年初一留给剩下三部电影的排片空间就只剩12%,这显然是一种非常不科学、不合理的比例。没有参加分线发行的《红毯先生》当天发布了一张海报,调侃这种对电影院和观众的绑架行为,并配文“让观众自己选择”。 1月30日,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约谈了春节档8家投资出品方,闹得沸沸扬扬的分线发行计划宣布取消。 本期播客将主要围绕“分线发行”这个概念展开。春节档闹得沸沸扬扬的“分线发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上面这么坚持“分线发行”?“分线发行”的好处在哪里?在推广分线发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都将在播客中逐一分析。 本期嘉宾: 斯大凌 投笔从业进行中 豆瓣 @斯大凌 摇椅 斜杠电影从业者 时间轴 本期总时长:22:24 00:02:54 分线发行的概念。 00:05:46 为什么要推广“分线发行”? 00:10:27 国外的分线发行模式是怎样运作的? 00:12:41 成功的分线发行能达到什么效果? 00:14:41 不成熟的分线发行会变成什么样呢? 00:19:05 目前国内落实分线最大的受阻因素是什么 ? 歌单 开头 🎵 No Vacation - Beach Bummer 结尾 🎵 Michael Galasso - Angkor Wat Theme Final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摇椅 策划:摇椅 剪辑:电车 编辑:摇椅 特别感谢:acidpinkAnt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写作的先驱,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作家。伍尔夫的形象有着一种特殊的笼罩感,正如同她的写作一般,轻柔但充满力量,先锋但极具美感。伍尔夫是她那个时代的特例,却是今天后辈们追赶的目标。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早年被性侵的经历对伍尔夫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精神问题和一战对伍尔夫的写作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又为何如此特别? 本期节目让我们剥开伍尔夫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位作家的伟大与脆弱。 点击此处,可以合集形式购买《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4:50 伍尔夫在大众认知中的形象 00:10:00 当代国内伍尔夫的研究现状 00:15:20 伍尔夫家庭背景及其对伍尔夫写作生涯的影响 00:20:17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教育和生存现状 00:24:53 伍尔夫的性侵经历对其创作和生活的影响 00:30:03 伍尔夫的精神疾病对写作产生的影响 00:48:39 一战对伍尔夫的影响与伍尔夫对战争的反思 01:06:27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的特点与成果 01:16:41 为什么今天没有像布鲁姆斯伯里这样的精英团体? 涉及作品: 虚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雅各布之屋》《远航》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艾米丽·勃朗特 《呼啸山庄》 非虚构: 弗吉尼亚·伍尔夫 《普通读者》 昆汀·贝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The Poet Act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中插: Morning Passage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结尾: The Hours ——The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2023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现年64岁的挪威作家、诗人和戏剧家约恩·福瑟,表彰其“以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体作品为不可言说之物发声”。 多年以来,福瑟一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无论是在他的戏剧还是小说中,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沉默,在无声无息之间体验情感的潮涌与爆裂。福瑟书写每一个现代人在荒凉大地上寻找家园的孤独感,成为我们生存境况的象征。 这次在福瑟获奖之后,世纪文景也是用很快的速度将福瑟的小说《三部曲》带到了大家的面前。那今天我们就借着最新出版的这部福瑟的小说《三部曲》,来聊一聊这位最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他的创作。 本期嘉宾 李澍波 作者,《三部曲》译者,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挪威非虚构作家协会成员。 俞冰夏 《无尽的玩笑》译者。1986年生。曾在上海多家媒体供职,译有《悠游小说林》《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等。现居上海。 豆瓣 @domanda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2:46在这次拿到诺奖之后,挪威国内舆论和福瑟本人是什么反应 00:09:04挪威当代以及整个北欧的文学环境是什么样的 00:16:24北欧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对福瑟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00:31:50福瑟使用的新挪威语是什么样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有什么特点 00:36:47 不同种类的挪威语混合使用形成的文化特色 00:42:16 福瑟在《三部曲》中对标点的特殊使用 00:48:41 如何理解诺奖评委所说的“为不可言说之物发声” 01:00:27 为什么福瑟会说“我是为了离开自己而写作” 01:10:02诺贝尔文学奖的品味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有人将至》(1996年)剧照 涉及作品 书籍 约恩·福瑟 《三部曲》《七部曲》《秋之梦》《有人将至》《秋之梦》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我的奋斗》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Rugla - Amiina 中插:Hægt, Kemur Ljósið - Ólafur Arnalds 结尾:Remembrance - Tommee Profitt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今年,是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问世的65周年 ,上海美琪大戏院也即将于2月迎来这部耳熟能详的国民经典。而这部作品为国内观众熟知,或许更多是源于1965年的电影版《音乐之声》。 作为一部歌舞片,《音乐之声》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可以说独一无二。时至今日,它仍是最昂贵同时也是最挣钱的歌舞片。 那么,电影《音乐之声》在国内缘何普及和流行?作为音乐剧与电影两种文本,电影语言和舞台语言如何相互转译?作词作曲“罗杰斯与汉默斯坦”,与他们所处的音乐剧黄金时代又是怎样的盛景? 我们邀请到曾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金复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艺术指导副教授张毅携手带来一场深度交流。 从音乐剧、到电影、再到音乐剧,深入《音乐之声》创作背后的轶事,走进作品与其对应现实的世界——65年后,我们为何仍然需要这支“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剧照 本期嘉宾: 金复载 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承邓尔敬,桑桐,陈铭志,陈钢。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 张毅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艺术指导副教授,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客座教授,2014年美国东哈达姆[East Haddam]国际音乐剧音乐总监大师班学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妙侃音乐剧”节目常驻嘉宾主持。 宋远程 电影研究者、撰稿人 线下活动海报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27:40 02:47《音乐之声》IP的介绍 03:48 作为最早在国内看到《音乐之声》音乐剧的一批观众,是怎样的体验? 07:51 音乐剧代表的是当下最流行的东西,以《音乐之声》为例。 12:41《音乐之声》的作词作曲“罗杰斯与汉默斯坦”,与他们所处的音乐剧黄金时代又是怎样的盛景? 20:54《音乐之声》电影版和音乐剧版的区别。 24:36 玛丽亚这个角色塑造。 31:34 关于《Do-Re-Mi》与儿童歌曲的流行。 36:39 《音乐之声》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38:43 《音乐之声》音乐剧的灯光。 40:33 音乐剧与电影的区别:临场感和真实感。 44:42 《音乐之声》中演员的唱法。 50:51 对于经典音乐剧的复牌 55:57 音乐剧现场乐队的重要性 观众提问: 65:45 电影对于音乐剧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71:31 关于本地语言填词对于音乐剧的影响。 76:25 在麦克风前演唱形式和移动演唱形式的区别。 79:14 音乐剧在故事性上的取舍 资源库: 提及音乐剧: 《演艺船》(Show()Boat) 《卡梅罗特圆桌会议》 《窈窕淑女》 《ON THE TOWN》 《堂吉诃德》 《修女也疯狂》 《屋顶上的提琴手》 《国王与我》 《芝加哥》 《悲惨世界》 《西区故事》 《巴黎圣母院》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Irwin Kostal,Julie Andrews - Prelude / The Sound of Music 中插: Leonard Warren,RCA Victor Orchestra,Frank Black - Show Boat:Show Boat: Ol' Man River 中插:Maria and the captain - Climb Ev'ry Mountain 中插:Mother Abbess - Do-Re-Mi 结尾:Nuns Chorus - Maria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策划:宋远程 剪辑:电车 编辑:宋远程
《索拉里斯》,一部科幻史绝对的杰作,一部发生在太空之中却面向人类内心的作品。即便已经面世六十余年,他依然保持着无以伦比的先锋性。2023年的上海双年展中有一个宇宙电影的展览,里面的一个展厅是单独为《索拉里斯》准备的,其中包括了大量艺术家基于《索拉里斯》的创作。 这其实也是《索拉里斯》的魅力所在,自从莱姆的小说出版之后,一直引发着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进行创作,从塔可夫斯基到索德伯格的电影版,再到上海双年展中各个现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足以证明《索拉里斯》的优秀和伟大。 那今天这一期节目,我们就来讲讲莱姆的《索拉里斯》这部科幻史上绝对的杰作,以及塔可夫斯基和索德伯格电影版改编,包括它对后续太空电影产生的影响,以及二十一世纪太空电影发生了哪些变化。 《飞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72) 本期嘉宾: 余光照 (Derek Yu) 艺仓美术馆联合创始人暨馆长 官方播客@艺术范儿 电子骑士 严蓬 前时光网高级编辑,影评人 豆瓣,微博@电子骑士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索拉里斯》(史蒂文·索德伯格,2002)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32:57 00:03:38 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展厅的基本情况 00:05:52 莱姆的小说版《索拉里斯》的内核,它与当时欧美主流的太空歌剧的区别 00:23:06 《索拉里斯两个电影版》的不同诠释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00:48:53 索德伯格为什么拍不好科幻电影 00:56:03 上海双年展中其他当代作家队《索拉里斯》的诠释 01:02:45 二十一世纪初宇宙电影的题材转向 01:21:02 宇宙和人类内心的关系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展区预览 涉及作品 电影: 《飞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72) 《索拉里斯》(史蒂文·索德伯格,2002) 《火星公主》(马克·阿特金斯,2009) 《闪灵》(斯坦利·库布里克,1980) 《沙丘》(丹尼斯·维伦纽瓦,2021) 《攻壳机动队》(动画电影,押井守,1995) 《攻壳机动队》(TV动画,神山健治,2002-2004 ) 《攻壳机动队》(鲁伯特·桑德斯,2017) 《潜行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979) 《永不妥协》(史蒂文·索德伯格,2000) 《十一罗汉》(史蒂文·索德伯格,2001) 《性、谎言、录像带》(史蒂文·索德伯格,1989) 《降临》(丹尼斯·维伦纽瓦,2016) 《银翼杀手2049》(丹尼斯·维伦纽瓦,2017) 《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1982) 《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 《月球旅行记》(乔治·梅里爱,1902) 《地球停转之日》(罗伯特·怀斯,1951) 《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 《阿波罗13号》(朗·霍华德,1995) 《星际探索》(詹姆斯·格雷,2019) 《登月第一人》(达米恩·查泽雷,2018) 《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2014) 《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 ,2013) 《太空旅客》(莫滕·泰杜姆,2016) 《太空生活》(克莱尔·德尼,2018) 《比邻星》(艾丽斯·威诺古尔,2019) 《为了全人类》(剧集,2019-2023) 书籍: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索拉里斯》《机器人大师历险记》 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 厄休拉·勒古恩《黑暗中的左手》 罗伯特·福沃德《龙蛋》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火星公主》 阿瑟·克拉克《与拉玛相会》 士郎正宗 《攻壳机动队》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堂吉诃德》 《一千零一夜》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 《路边野餐》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展区预览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蓝色多瑙河 中插: CornfieldChase——Interstella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结尾:space oddity——David Bowi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尤利西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乔伊斯呕心沥血花费18年写出的巨著,名声在外却很少有人能够完全读懂。它是一头面目狰狞的怪物,一个背负着天书名号的革命者,要扯碎旧世界关于小说的一切条条框框。它庞杂,精巧,粗俗,晦涩,在实验的狂欢中开拓写作的可能性。 面对《尤利西斯》,我们应该如何入手。《尤利西斯》与《奥德赛》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乔伊斯在书中对英语进行了什么样的革新?最后一章莫利没有标点的独白用意何在?《尤利西斯》的中文翻译为何一直争论不休?那本更加难读的《为芬尼根守灵》是不是乔伊斯走火入魔之后的成果? 本期节目让我们正式进入《尤利西斯》,解读这本二十世纪的天书。 点击此处,可以合集形式购买《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1:33 《尤利西斯》阅读经历与挑战 00:08:06 《尤利西斯》的结构特殊性与乔伊斯的用意 00:18:42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荷马的《奥德赛》的联系 00:34:52 《尤利西斯》的风格特色 00:40:49 现代小说写作的可能性 00:47:24 《尤利西斯》是如何再现英语的演变过程 00:56:56 《尤利西斯》中文版的翻译之争 01:23:21 在《尤利西斯》之后,没人能读懂的《为芬尼根守灵》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么? 01:31:01 乔伊斯的晚期风格和勇气 都柏林每年的布鲁姆日 涉及书籍: 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尤利西斯 》《为芬尼根守灵》 荷马 《伊利亚特》《奥德赛》 雷蒙·格诺 《百万亿首诗歌》《风格练习》 马克·Z·丹尼利斯基 《书页之屋》 米洛拉德·帕维奇 《哈扎尔辞典》 韩少功 《马桥词典》 加西亚·马尔克斯 《苦妓回忆录》 托马斯·曼《浮士德博士》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苍白的国王》 克·Z·丹尼利斯基 《书页之屋》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伏尔塔瓦河 中插:G小调巴赫平均律变奏曲 结尾:Air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都柏林街头的乔伊斯雕像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王家卫导演的剧集《繁花》落幕,距离他导演的上一部作品《一代宗师》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这次30集的体量让等待太久的影迷们过足了瘾。而对于《繁花》的评价,可谓跌宕起伏。在《摆渡人》后,王家卫的魔力在影迷心中大打折扣,这次尝试剧集也让大家没底,前三集释出后没能达到大部分人的预期,骂声一片。随着剧集的持续更新,好评开始不断涌现,最终豆瓣评分达到8.4,也算是完美收官。 《繁花》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原著小说,其中关于上海的讲述尤为让人津津乐道,此前也出了舞台剧版本,而王家卫版《繁花》做了哪些改编,又在对于老上海的还原度上做了哪些考究,都是值得我们细细探究的部分。在剧集完结的第一时间,深焦播客邀请到三位在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老上海,张屏瑾老师,汤惟杰老师,以及btr,在小宇宙总部录制了这期播客,一起聊一聊《繁花》,以及《繁花》背后的老上海故事。 《繁花》剧照 本期嘉宾 张屏瑾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汤惟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btr 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出版有《上海胶囊》等。 嘉宾录制现场合影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9:22 03:15 大家是以怎样的节奏追剧的? 10:24 对《繁花》的整体感受 15:24 《繁花》的主角和配角中印象深刻的角色 27:43 《繁花》中的诸多女性角色——汪小姐/玲子/李李;黄河路的老板娘们;27号的办公室 35:33 《繁花》的时代感:置景,甲肝,电车,留日风潮,股市 46:48 《繁花》中的时代曲BGM 53:05 城市空间里的《繁花》:黄河路/进贤路/乍浦路;南京路/西康路;黄浦江/苏州河 1:05:49 《繁花》从小说到话剧到电视剧 1:13:07 关于《繁花》电影版的期待和想象 1:17:00 《繁花》的开头混剪,广告,旁白,原文引用 1:22:37 《繁花》中的滑稽戏气氛 1:27:12 《繁花》迎合观众的剪辑 1:30:22 《繁花》中的上海话及其他地方方言 新乐路东正教堂,有人写下《繁花》剧集预告片里的胡歌独白,照片来自btr 素材库 书籍: 《繁花》(金宇澄) 沪语电影: 《爱情神话》(邵艺辉,2021) 《股疯》(李国立,1994) 《孽债》(黄蜀芹,1994) 《夺子战争》(梁山,1997) 《如此爹娘》(张天赐,1963) 《七十二家房客》(王为一,1963) 《三毛学生意》(黄佐临,1958) 《大李小李和老李》(谢晋,1962) 《繁花》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MoLNxuE - 繁花 中插:陈百强 - 一生何求 结尾:张学友 - 偷心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柳莺、Peter Cat 策划:btr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场地支持:小宇宙
日本著名摄影师筱山纪信于1月4日去世,享年83岁。筱山纪信被誉为日本写真第一人,拍摄的经典代表作有山口百惠、约翰·列侬、宫泽理惠、樋口可南子、三岛由纪夫等。他以日常而又极具活力的创作重新定义了写真,并影响了欧美的摄影。他的离去,意味着写真时代的终结。 筱山纪信1940年生于东京,1959年进入日本艺术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在学期间进入广告公司LIGHT PUBLICITY,并在《相机每日》《朝日相机》发表作品,获日本摄影批评家协会新人奖。1970年代起步入创作的成熟阶段,屡获大奖。他在大众领域亦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1980年开始为杂志《写乐》拍摄一线明星写真,出版重要作品《宫泽理惠写真集》《少女馆》等,在女体写真领域确立了权威地位。 理想国在2017年出版了由筱山纪信和中平卓马共同合作的《决斗写真论》,由筱山提供摄影作品和引言,中平则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本书是筱山纪信为数不多在内地出版的作品,也是对于理解他的写真非常好的参考,本期深资讯我们邀请到《决斗写真论》的责编海带岛为我们介绍筱山纪信和他的作品,以及在当下的时代如何重新审视他的作品。深焦播客曾做过一期关于日本摄影史的节目,其中介绍了大量日本战后摄影大师,同样由海带岛担任嘉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第46期 《我们在烧照片,因为我们是日本摄影师》收听。 筱山纪信拍摄的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1980 特约嘉宾: 海带岛 做书,译书,看电影儿 豆瓣@海带岛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4:57 01:12 筱山纪信是谁?他在日本摄影界和文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06:24 筱山纪信算是摄影艺术家吗?他的创作和私摄影、街头摄影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10:40 筱山纪信的天才之处是什么?是什么让他在一众日本的艺术和商业摄影师中脱颖而出? 13:35 如何看待筱山纪信写真作品中的女人、情色与性,这是一种与日本色情文化共谋的供大众(主要是男性)消费的剥削物吗? 17:53 他是否扭转大众对于情色摄影师的固有印象? 18:36 筱山纪信是否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私房摄影”? 19:25 相比于他的女性写真系列,筱山纪信对很多名人拍摄,比如三岛由纪夫、约翰·列侬也都很偶然切中了20世纪最重要文化历史时刻?如何看待他的创作和时代之间有紧密性吗? 21:06 如何评价筱山纪信及其代表的日本商业摄影,在今天女性主义崛起的视角下,他和他那代摄影师是应该重新批评和重估吗?他们是否已经过时? 筱山纪信拍摄的三岛由纪夫,1968 资料库: 提及书籍/写真: 筱山纪信《宫泽理惠写真集》《namaiki》《三島由紀夫の家》《少女馆》《神话少女》《圣塔菲·宫泽理惠》《激写》《少女们的冲绳》 《决斗写真论》筱山纪信 / 中平卓马 《日本写真50年》大竹昭子 《薔薇刑》细江英公 《同意》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筱山纪信拍摄的山口百惠,1974 提及摄影师: 森山大道 中平卓马 荒木经惟 奈良原一高 东松照明 细江英公 深濑昌久 筱山纪信拍摄的吉永小百合,1988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坂本龍一 - Aqua 结尾:山口百恵 - 秋桜 筱山纪信拍摄的宫泽理惠,1991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电车 声音演出:摇椅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筱山纪信拍摄的栗山千明,1997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档最终总票房达到了15.33亿,创造了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新高。这个元旦档可谓是竞争激烈:前有《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营销在预售阶段狂揽2亿票房,后有明星港片《金手指》和《潜行》暗中较量,还有冯氏喜剧《非诚勿扰3》重出江湖……但他们都败给了一部在前期宣发默默无闻、没有明星大导演IP加持的原创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 这部讲述打工人职场故事的荒诞讽刺喜剧,在豆瓣开分8.0以后连续两次口碑上涨,现在凭借豆瓣 8.2的高分成为近五年来国产院线喜剧片评分最高的作品(另外两部上8分的喜剧片分别是《爱情神话》8.1、《宇宙探索编辑部》8.0)。目前,从猫眼预测最终结果上看,《年会不能停!》也将成为本次元旦档影片的票房冠军。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大家熟悉的嘉宾/深焦作者:斯大凌和木头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职场经验,我们将从《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本身的评价出发,延伸到影片所讽刺的职场现象与打工人困境,和大家分享一些当代职场人的真实心境。 《年会不能停!》剧照 本期嘉宾 斯大凌 投笔从业进行中 豆瓣 @斯大凌 木头人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豆瓣 @woodhead 摇椅 斜杠电影从业者 《年会不能停!》剧照 时间轴 本期总时长:58:46 01:41 元旦档回顾,《年会不能停!》在其中是怎样的存在? 05:13 对于《年会不能停!》的整体评价 09:34 《年会不能停!》真的值得这么高的评价吗? 23:18 《年会不能停!》的票房算成功吗? 31:26 大鹏去年为何如此突出? 32:18 《年会不能停!》所讽刺的职场问题是普遍存在还是个别现象? 39:13 大厂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49:55 当代打工人在面临这些困境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年会不能停!》剧照 素材库 《年会不能停!》(董润年,2023) 《一闪一闪亮星星》(陈小明 / 章攀,2023) 《金手指》(庄文强,2023) 《潜行》(关智耀,2023) 《非诚勿扰3》(冯小刚,2023) 《保你平安》(大鹏,2022) 《第八个嫌疑人》(李子俊,2023) 《热烈》(大鹏,2023) 《年会不能停!》剧照 歌单 开头 🎵 黄逸歆 - 庄正直 中插 🎵 黄逸歆 - Magic 结尾 🎵 Spylent - 皮特皮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摇椅 剪辑:电车 编辑:摇椅
亲爱的读者听众,大家2024新年好。此刻的你是否还在怀念刚刚过去的2023?对新的一年又怀有什么样的期待?2024的首期播客,我们来对2023进行一次从影像出发的回顾与展望。和我一同畅所欲言的是青年导演严偲予和浦敏枫,浦浦是接受委托创作的职业编剧,也在持续进行自己的影像实践。我们回顾了2023年各自的年度电影时刻,并分享了这一年我们对于女性银幕形象和女性电影人的观察和思考。2023无疑是属于格蕾塔·葛韦格的一年。她凭借《芭比》成为第一位赢得年度北美和全球票房冠军的女性导演,还将担任2024年第77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冬天的12月,我们三人结伴,去体验了在上海星美术馆拉开帷幕的《Pradasphere II》展览。400余件实物和数字艺术品齐齐亮相,我们看着琳琅满目的Prada华服和配饰,彷佛在现实时空经历了属于我们的《芭比》时刻。在这个对于女性表达更加宽容的时代,时装也是展现和表达自我强而有力的方式。与此同时,移动影像随处可见,我们还在雷德利·斯科特、韦斯·安德森、杨福东、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等导演为Prada品牌创作的电影短片里面寻迹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共同的榜样让我们之间的友谊连结更加紧密——我们不断提到葛韦格,还有安妮·埃尔诺、德博拉·利维这些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我们共看共读的创作者们为我们构建起一座小小宇宙,她们的作品和思想帮助我们更坦荡地面对目前的人生阶段,保护着我们在探索现实的同时,不丢失独立的人格。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期冀看到更加广阔的女性叙事,也将为成为故事讲述者而不断努力。在这里,祝愿有话想说的所有人,都抓住每一个可以表达的机会,发出声音,做出表达。 ——miao 《Pradasphere II》展览内容 本期嘉宾 浦敏枫 编剧,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作品曾入围2020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评审、2020第五届青葱计划十五强、2019山一国际女性电影节创投十强、2018法国FIGRA电影节、2012中国电影类型短片创投季、2011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青年编剧扶持计划等。 豆瓣 @还潮饼干 严偲予 青年导演 微博 @rainraingoawayy 王诗淼 制片人,经纪人,内容工作者。 豆瓣/小红书 @走神王 《Pradasphere II》展览现场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4:02 「00:02:31」 年度电影时刻分享 《坠楼死亡的剖析》,《继承之战》与《芭比》 「00:19:17」 推荐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放浪记》《饲养乌鸦》与《普瑞希拉》 「00:36:53」 索菲亚·科波拉与萨利·鲁尼对于女性叙事的探索 「00:42:41」 格蕾塔·葛韦格的成就与婚姻 「00:51:02」 参加《Pradasphere II》展览的感受 「01:02:41」 名导们为Prada拍摄的短片 「01:21:55」 今年读到的女性创作者与她们书写的影响力 「01:41:29」 当代中国女性叙事的进步和遗憾之处 《Pradasphere II》展览现场 素材库 电影: 《芭比》(格蕾塔·葛韦格,2023) 《坠楼死亡的剖析》(茹斯汀·特里耶,2023) 《继承之战》(剧集,2018-2023) 《放浪记》(成濑巳喜男,1962) 《饲养乌鸦》(卡洛斯·绍拉,1976) 《花月杀手》(马丁·斯科塞斯 ,2023) 《普瑞希拉》(索菲亚·科波拉,2023) 《迷失东京》(索菲亚·科波拉,2003) 《小白船》(耿子涵,2023) 《涉过愤怒的海》(曹保平,2023) 《消失的她》(崔睿 刘翔,2023) 《孤注一掷》(申奥,2023) 书籍: 安妮·埃尔诺《简单的激情》《年轻男人》《羞耻》 萨莉·鲁尼《正常人》《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德博拉·利维 《生活的代价》《自己的房子》 《普瑞希拉》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Darling - 海象 中插:一颗流星的愿望清单 - 时空储蓄罐 结尾:la vie en rose - mxmtoo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策划:miao 编辑:miao/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詹姆斯·乔伊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写出了天书一般少有人能够读懂的《尤利西斯》,却是自己祖国爱尔兰的弃民。他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自由地游走在睿智与疯狂的边缘,把高雅和低俗融合成一体。就像他所有的作品一样,乔伊斯拥有复杂的灵魂。他选择流亡他乡,背叛宗教,却忠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小说创作新的可能。 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乔伊斯,他为什么要和祖国决裂,他与诺拉这对情侣又为何让人羡慕。《尤利西斯》的灵感来源于何处,在出版时又经历了怎么样的传奇。这期节目让我们走进这位天书《尤利西斯》的创造者,看看这些天才作家的传奇人生。 点击此处,可以合集形式购买《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乔伊斯墓地 时间轴: 00:01:00 乔伊斯在大众眼中的形象和他的重要地位 00:07:47 乔伊斯早年的生活环境 00:14:36 乔伊斯与宗教的关系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00:22:27 19世纪末爱尔兰文学环境,乔伊斯与祖国爱尔兰的关系 00:33:57 乔伊斯和诺拉的不朽爱情 00:40:09 乔伊斯的早期创作《都柏林人》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00:48:11《尤里西斯》的创作灵感,当时其他作家对《尤里西斯》的看法 00:58:26《尤里西斯》的坎坷出版经历 01:14:16 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性与出版困难 里雅斯特街头的乔伊斯雕像 涉及书籍: 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人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尤利西斯 》《为芬尼根守灵》《致诺拉》 理查德·艾尔曼《乔伊斯传》 T·S·艾略特《荒原》 埃兹拉·庞德《诗篇》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波德莱尔《恶之花》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西尔维亚·毕奇 《莎士比亚书店》 凯文·伯明翰《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伏尔塔瓦河 中插:G小调巴赫平均律变奏曲 结尾:Air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乔伊斯与诺拉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2023年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的焦点影人单元策划了足立正生的回顾展,展映了他非常重要的5部电影。足立正生1939年出生于福冈县北九州,电影导演、编剧,左翼活动家,1960至70年代初及00年代后活跃于日本及国际影坛。1960年代初,他以日本大学「新映画研究会」成员为名义制作地下实验电影,后作为编剧与若松孝二和大岛渚密切合作,并加入若松孝二的独立制片公司「若松制作」,成为六十年代粉红电影主将,常用笔名「出口出」。对左翼革命政治的实时实践和反思贯穿足立正生的影像和理论创作,作为日本新浪潮的激进代表,他提出的“风景论”对有志抵抗日常权力景观的影像工作者产生着深远影响。1970年代初,足立离开日本前往黎巴嫩,投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FLP)的运动,并成为重信房子领导的日本赤军(JRA)发言人。1997年被捕入狱,2000年被遣返日本,获释后重返电影创作。 这次放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放映了他导演的最新片《革命+1》,这部电影是在2022年7月安倍晋三遇刺后迅速制作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半虚构的方式讲述了刺客山上徹也的人生经历,本片的配乐是大友良英。2022年9月27日,安倍国葬的当天,这部电影的50分钟剪辑版,在日本很多家小型影院上映,深焦当时也报道了《革命+1》放映的盛况,可查看:日本最激进导演翻拍刺杀安倍晋三,在国葬日用影像反抗。这部电影现在日本国内是遭到禁映的,足立采用了游击的方式巡游放映。这次在北京的放映,也可以看作是这次巡游的延续,而且足立也在放映后通过线上的方式和观众进行了交流。 映后现场 本期嘉宾: 康康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足立正生单元策展人 大卫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总策展人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豆瓣 @电车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8:44 1:44 足立正生的介绍 4:13 做足立正生回顾展的契机 6:07 用政治的方法做电影,是强心剂还是幻想? 14:00 足立正生回顾展遇到的困难 16:38 回顾单元的主题命名“武装现实”是如何决定的? 20:41 对于新片《革命+1》的看法 27:01 60-70年代,足立正生的黄金期 34:28 粉红电影时期的足立正生 41:01 足立正生是超现实主义者 43:04 “风景论”是什么? 48:35 关于游击放映 54:01 赤军时期的足立在做什么? 1:00:18 出狱后的足立电影有发生什么改变? 1:09:47 《革命+1》与6070年代足立电影的不同 1:12:08 足立正生的电影史地位以及给年轻人的启示 《革命+1》海报 素材库: 书籍: 松田政男《风景的死灭》(田畑书店,1971) 足立正生、平沢刚《映画/革命》(河出书房新社,2003) 电影: 足立正生 《革命+1》2022 《饥饿艺术家》2016 《幽闭者》2007 《赤军-巴解人阵:世界战争宣言》1971 《女学生游击队》1969 《略称:连环射杀魔》(A.K.A. Serial Killer)1969 《性地带》1968 《椀》1961 若松孝二 《花俏处女》1969 《性贼》1970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2007 大岛渚《绞死刑》1968 土本典昭《游击队员前史》1969 肖恩·奥沙利文《革命之子》2010 埃里克·波德莱尔《重信五月,重信房子和足立正生的远征记及无映像的27年》2011 菲利普·格朗德里厄《老左正传》2011 其他参考: Yuriko Furuhata, Cinema of Actuality: Japanese Avant-Garde Filmmaking in the Season of Image Politics, 2013 Alexander Zahlten, The End of Japanese Cinema, 2017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中插\结尾:《国际歌》 (致敬足立正生导演的《赤军-巴解人阵:世界战争宣言》,他在片中同样使用了三次《国际歌》)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