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如期而至,票房纪录正在不断刷新中,目前三日票房突破48亿,大年初一票房18.03亿,连续三天单日票房破10亿,日均观影人次超3400万,四项数据均刷新历史峰值!这一爆发式增长,与去年全年票房425亿的十年冰点形成强烈反差。彼时行业哀叹“中国电影至暗时刻”,而今天,这场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的逆袭之战,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燃市场信心。 阔别六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接过今年春节档的头把交椅,口碑票房双丰收,以豆瓣8.6分口碑逆跌、猫眼预测67.4亿票房的碾压之势领跑,剑指《长津湖》影史冠军宝座(57.75亿);《唐探1900》以36亿预测票房稳居亚军,却难掩系列口碑颓势;《封神第二部》高开低走,票房从30亿预期腰斩至15亿,成为“三巨头”中首个掉队者;《射雕英雄传》虽凭粉丝冲高预售至第二名三倍,却因后劲疲软难有更多作为;《熊出没·重启未来》作为春节档的见证人,稳守亲子基本盘,在《哪吒2》分票压力下仍展现韧性;而军事片《蛟龙行动》则彻底哑火,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意外滑铁卢”,豆瓣开分6.6,无奈成为今年春节档吊车尾。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老朋友柯诺、王潇潇、李观泽作为嘉宾,Peter Cat久违回归主持,聚焦2025春节档,从产业、创作与观众的多重视角,拆解这场“史上最强”票房盛宴背后的迷局。我们将逐一剖析六部影片,但不止于评论——我们更试图回答:2024年全球影院寒冬(中国票房暴跌1/3)之后,2025春节档能否成为中国电影的“救命稻草”? 本期嘉宾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柯诺 电影媒体人 豆瓣 @柯诺 李观泽 电影行业观察员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时间轴: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的背水一战 00:01:56 2024年中国电影行业的惨状与2025年春节档的重要性 00:05:51 为什么说2025的春节档是史上最强阵容 00:09:26 2025年春节档影片介绍 蛟龙行动 00:12:01 《蛟龙行动》介绍 00:18:17 提前点映,除夕上映,《蛟龙行动》破釜沉舟 00:22:20 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反派设定 00:26:05 《蛟龙行动》动作戏乏善可陈 00:28:36 鱼雷战大亮点!《蛟龙行动》的军事和技术含量 00:38:21 在一群工具人中,王俊凯角色出彩, 00:42:07 林超贤血腥美学 00:46:36 蒋璐霞角色之死引发争议,主旋律电影到底能不能死?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00:50:14 《封神2》介绍 00:51:05 《封神1》评价和对《封神2》期待 00:52:40 《封神2》是中国的漫威电影吗?聊聊造型和特效设计 00:57:26 邓婵玉!春节档女性之光 01:05:53 男性角色拉垮,姬发成长线失败和《封神2》崩坏 01:11:28 封神系列与《指环王》、漫威等好莱坞电影的对比 01:17:29 乌尔善的中国式大片尝试是否成功? 01:23:16 对封神第三部的期待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01:25:41 《射雕英雄传》介绍 01:27:02 《射雕英雄传》项目的缘起与金庸的IP的改编 01:30:39 《射雕英雄传》对原著修改,华筝是最大的惊喜 01:35:25 肖战和庄达菲对郭靖和黄蓉的重新演绎是否成功? 01:45:45 梁家辉、胡军在《射雕英雄传》的表现 01:49:01 徐克的武打设计 01:53:15 徐克的反战、和平主义,金庸和郭靖的身份政治 唐探1900 02:01:04 《唐探1900》介绍 02:01:44 拯救唐探系列口碑,陈思诚的新思路 02:05:25 为什么说唐探系列是电影行业的春晚 02:09:45 2个月拍摄完成!陈思诚的超强制作水平 02:13:55 推理很差!悬疑不悬!《唐探1900》剧作问题 02:19:17 救亡图存,排华法案,《唐探1900》疯狂上价值 02:25:22 周润发的等待!从胡金铨到《唐探1900》 02:33:36 陈思诚生产线的成功和失败 02:39:02 对唐探系列未来展望 哪吒之魔童闹海 02:43:01 《哪吒2》介绍 02:42:58 《哪吒2》观影感受和制作背景 02:48:10 《哪吒2》对《哪吒闹海》超越性改编,颠覆整个价值系统! 02:55:57 《哪吒2》从封建神话到当代社会的政治隐喻 03:00:40 从申公豹一家聊起,《哪吒2》精彩的人物塑造 03:07:44 哪吒和敖丙的少年叛逆唤来新一代的观众! 03:11:27 《哪吒2》亮点:CP、致敬、动画设计、百变类型 03:20:42 不要看《哪吒2》3D!不要看! 熊出没·重启未来 03:22:53 《熊出没·重启未来》介绍 03:25:10 《熊出没》系列是成年人可以看的动画吗? 03:28:40 为什么《熊出没》系列会如此成功? 03:31:34 《哪吒》是否会分走《熊出没》票房 春节档总结,哪吒能拯救中国电影吗? 03:35:29 春节档票房大爆!流量粉丝互黑,各家口碑皆输 03:38:21 豆瓣评分对春节档电影的影响 03:41:58 六部电影排名,春节档观影推荐(IMAX,全家观影) 03:48:00 《哪吒之魔童闹海》能不能冲击影史票房冠军 03:51:05 再见,主旋律!春节档的多样性! 03:52:53 2月14日《花样年华》特别版上映 其他涉及作品: 《传说》(唐季礼,2024)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胡玫 ,2024) 《飞驰人生2》(韩寒,2024) 《狗镇》(管虎 ,2024) 《老枪》(高朋,2024) 《智取威虎山》(徐克,2014) 《长津湖》(陈凯歌,2021) 《长津湖之水门桥 》(陈凯歌,2021) 《红海行动》(林超贤,2018) 《战狼2》(吴京,2017) 《中国机长》(刘伟强,2019) 《中国医生》(刘伟强 ,2021) 《黑鹰坠落》(雷德利·斯科特,2001) 《萨利机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2016) 《奥本海默》(克里斯托弗·诺兰 ,2023) 《出走的决心》(尹丽川,2024) 《好东西》(邵艺辉,2024) 《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 《哪吒闹海》(王树忱 / 严定宪 / 徐景达,1979) 《雪国列车》(奉俊昊,2013) 《解密》 (陈思诚,2024)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鸣岐— 蒙柯卓兰 中插:梁皓一— 蛟龙行动 封神第二部配乐 《哀悼姬昌》 《铁血丹心》 电影《唐探1900》片尾曲 《回到唐人街 》 曼曼的钢琴城堡 - 魔童归来 陈楚生 - 风吹过的思念(伴奏) 结尾:梅林茂—Yumeji's Them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全残)、电车 编辑:黄哲成
是枝裕和导演的新剧《宛如阿修罗》最近在网飞上线。这部剧由日本传奇制片人八木康夫策划,宫泽理惠、尾野真千子、苍井优、广濑铃、本木雅弘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出演。这部剧集改编自向田邦子的同名小说,此前已经有过两个经典改编版本,分别是1979年由和田勉导演的NHK剧版,以及2003年森田芳光导演的电影版,都广受好评。这次是枝裕和导演的剧本上线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争议,因为剧集的背景设定在1979年,对于昭和感的塑造十分出彩,但片中反应的女性时代困境与当下流行的性别观念有不小出入,而是枝裕和导演又十分尊重向田邦子原著,还原度极高,与当下的时代脱节在所难免。这也导致国内观众给出了“厌女陈腐”“没有翻拍的必要”“为什么没有加入当代的反思?”等评价层出不穷。 我们在248期《如父如子》及,是枝裕和的转折点播客中,曾探讨过《宛如阿修罗》的制作背景,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枝裕和作为“被电视剧带大的一代人”,除了受台湾新电影和成濑巳喜男的影响外,70年代日本电视剧也对他影响颇深,但因为当时电视剧的传播度问题,这个层面的影响一直不被重视。本期播客我们请到了上次播客的原班人马,XHC和海带岛,继续之前开了头的话题,就《宛如阿修罗》再探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诸多争议,本期播客还将带大家回顾那个向田邦子被称为电视编剧界女王的60-70年代日本电视剧,细聊是枝裕和的灵感源头,以及向大家隆重介绍日本著名女性剧作家、小说家向田邦子。深入挖掘是枝裕和的灵感来源,并对比三种不同版本的差异,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三位作者如何用各自的方式诠释同一部经典作品。 本期嘉宾: XHC 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豆瓣 @xxhhcc 海带岛 日语译者、媒体撰稿人、图书及影展策划。译作包括《邂逅》(户川纯)、《氛围驾驶员》(细野晴臣)、《用电影燃尽欲望》(园子温),策划出版《电影中的东京》、《别认输,惠子》等图书。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宛如阿修罗》人物关系图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22:47 03:12《宛如阿修罗》的创作背景。 10:54 对于《宛如阿修罗》的整体评价。 14:59 如何看待《宛如阿修罗》在国内引发的争议。 21:38 剧集在日本和海外的评价如何? 26:20 剧集中的昭和元素还原。 31:57 向田邦子的介绍-小说向。 38:53 向田邦子的介绍-剧作家向,以及70-80年代日剧的发展。 49:37 NHK版和是枝裕和版《宛如阿修罗》的对比。 1:00:33 森田芳光版和是枝裕和版《宛如阿修罗》的对比。 1:15:43 剧中引用了夏目漱石关于喜剧和悲剧的言论,喜剧底色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吗? 1:18:02 与是枝裕和创作的其他剧集的对比。 《宛如阿修罗》(2003)剧照 素材库: 提及影视剧: 《宛如阿修罗》(2025,是枝裕和) 《宛如阿修罗》(2003,森田芳光) 《宛如阿修罗1》(1979,和田勉) 《宛如阿修罗2》(1980,和田勉) 《回我的家》(2012,是枝裕和) 《舞伎家的料理人》(2023,是枝裕和/ 津野爱 / 奥山大史 / 佐藤快磨) 《古畑任三郎》(三谷幸喜,制片:八木康夫) 《岸边相册》(1971,山田太一) 《宛如蛇蝎》(2012,向田邦子) 《我想成为贝壳》(1959,桥本忍) 《找七个刑警》(1963,长谷川公之) 《胡萝卜花》(1970,向田邦子) 《寺内貫太郎一家》(1974,向田邦子) 《冬の運動会》(1977,向田邦子) 《父亲的致歉信》(1986,向田邦子) 《阿吽》(2000,向田邦子) 《北国之恋(从北国来)》(1981,仓本聪) 《长不齐的苹果们》(1983,山田太一) 《回忆制造》(1981,山田太一)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005,山崎贵) 向田邦子小说: 《玻璃海绵》《宛如阿修罗》《父親的道歉信》 提及文章: 日本拳击电影史:《热辣滚烫》原作,为何诞生在日本? 《宛如阿修罗》2025版与1979版对比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宛如阿修罗》片头 结尾:《宛如阿修罗》片尾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Peter Cat 策划:电车、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我们在不久前刚发布了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维姆·文德斯的播客:文德斯,骨子里被美国殖民的浪漫主义者。这次我们来聊聊新德国电影四杰中的另外一位:沃纳·赫尔佐格。作为德国新电影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赫尔佐格以其充满哲思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视觉语言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横跨纪录片与剧情片领域,且都创造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成就。他的纪录片始终遵循着“狂喜的真实”这一美学思想。对于真相的探索,赫尔佐格有着他独有的理论。他从来不避讳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这是为了达到“狂喜的真实”不可避免的。而他的剧情片则恰恰相反,赫尔佐格着迷于“实景的魔力”,几乎所有电影都坚持实景拍摄,再难的场面也坚决不使用特效,他希望观众能够在看电影时,继续相信自己的眼睛。赫尔佐格的一生也都在为此而努力,也因此造就了“陆上行舟”的影史名场面。 本次播客的契机是后浪近期出版的《在世界尽头相遇: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其中包括了30余篇现场对谈、精选影评、深度采访、珍藏书信……记录伊伯特与赫尔佐格40余年超越生死的珍贵友谊,碰撞出关于电影与人生的真知灼见。1968年,初出茅庐的伊伯特在纽约电影节上看到了赫尔佐格的第一部电影,两位年轻人在位于格林威治村的某个公寓初次相遇,当时伊伯特坐在赫尔佐格脚边的地毯上,“感觉到了一种很强烈的联结”。从1972年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到1997年的《小小迪特想要飞》 ,伊伯特对其一部又一部作品给予盛赞并不遗余力地将它们推向世界。赫尔佐格称其实他们私交上彼此“谨慎地保持着距离”,但却因在电影和艺术的基本层面上有着深刻共识而产生联结。 《在世界尽头相遇: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将在深焦独家全网首发,特别制作“冰原蓝”刷边版,本次的周边还包括了“为好电影点赞”影迷搭子帆布包。此外,罗杰·伊伯特的《伟大的电影:终章》也将搭配售卖,同样做了定制的“沉浸黑”影迷专属刷边版。大家可以在深焦微店购买,二维码在深焦各个平台都能找到。 刷边版《在世界尽头相遇: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和《伟大的电影:终章》正在深焦DeepFocus独家售卖中扫描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注:因春节假期影响,本书将于2月10日统一发货 本期嘉宾: 孙红云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徐亚萍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赫尔佐格与伊伯特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24:11 00:07:11 关于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介绍。 00:16:04 罗杰伊伯特与赫尔佐格的友谊以及两人的相似性。 00:19:46 赫尔佐格的基本介绍和影史地位。 00:23:57 对于赫尔佐格本人的印象。 00:29:50 赫尔佐格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00:47:52 赫尔佐格的出生背景。 00:52:07 赫尔佐格的创作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与文德斯的对比。 01:02:31 赫尔佐格对于信仰和灵魂的理解。 01:17:17 赫尔佐格纪录片遵循的“狂喜的真实”和剧情片遵循的“实景的魔力”是什么?其中的矛盾和一致性。赫尔佐格对于“直接电影”的批判。 01:29:55 如何看待赫尔佐格独有的旁白风格? 01:54:04 关于赫尔佐格电影中的电影语言。 02:03:45 赫尔佐格合作的不同摄影师对他作品的影响。 02:16:05 最推荐的赫尔佐格作品是哪部? 素材库: 赫尔佐格导演剧情片 《家庭罗曼史有限公司》(2019)《重见天日》(2006)《纳粹制造》(2001)《石头的呐喊》(1991)《绿蚂蚁做梦的地方》(1984)《陆上行舟》(1982)《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1979)《史楚锡流浪记》(1977)《玻璃精灵》(1976)《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1974)《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侏儒流氓》(1971)《生命的讯息》(1968) 赫尔佐格导演纪录片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2022)《会见戈尔巴乔夫》(2018)《进入地狱》(2016)《快乐的人们》(2012)《凝视深渊》(2011)《忘梦洞》(2010)《在世界尽头相遇》(2007)《灰熊人》(2005)《白钻石》(2004)《我的魔鬼》(1999)《小小迪特想要飞》(1997)《五声部的死亡》(1995)《来自深处的钟声》(1995)《黑暗之课》(1992)《太阳牧者》(1989)《布道家》(1981)《一只土拨鼠能啃掉多少木头》(1978)《苏弗雷火山》(1977)《木雕家斯泰纳的狂喜》(1974)《沉默与黑暗的世界》(1971)《创世纪》(1971)《东非的飞行医生们》(1971)《警惕害马人》(1969) 其他提及 《细细的蓝线》(埃罗尔·莫里斯,1988) 《杀戮演绎》(约书亚·奥本海默,2012) 《路德维希二世安魂曲》(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1972) 提及文章 《诗意地凝视:沃纳·赫尔措格访谈》采访者:孙红云 徐亚萍 赫尔佐格以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恸子图》来解释“狂喜的真实”。以下摘自《在世界尽头相遇:伊伯特对话赫尔佐格》赫尔佐格所撰的序言:为什么我们站在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恸子图》(Pieta)前时并没有感到被欺骗?耶稣从十字架上被移下,那具饱受折磨的身躯属于一名三十三岁的男性,但他母亲只有十七岁。米开朗琪罗误导我们了吗?没有。他只是向我们展现了忧患之子和处女圣母的本质真相。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Florian Fricke - Song Of The Earth(《我的魔鬼》配乐) 中插:Richard Thompson - Tim & The Bears(《灰熊人》配乐) 结尾:Popol Vuh - Im Garten Der Gemeinschaft(《路上行舟》配乐)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美国时间2025年1月16日晚,大卫·林奇家人通过他的Facebook账户对外宣布,当代最重要导演大卫·林奇去世,距离他79岁的生日只有四天。 大卫·林奇,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还是画家和音乐人。他不仅是当代电影最具革命性和独创性的先驱之一,更是一个以奇异光芒照亮影坛的灵魂。他的家人在讣告中写道:“如今他不在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但正如他会说的那样,‘要留意甜甜圈,而非是它中间的洞。’”这句简短却深邃的话语,正是林奇一生艺术风格与生命哲学的缩影。 林奇的电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谜语。他的作品拒绝臣服于常理逻辑,也拒绝解释自身,更不会为观众提供单一答案。他在作品中营造的诡谲梦境,让观众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迷失方向,却也因此得以窥见潜藏于人类情感深处的真相。他擅长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探讨现代人焦虑与孤独的精神症候,并通过前卫奇异的视觉语言大胆表达暴力与性,为影坛带来独一无二的冲击力。从《象人》到《穆赫兰道》,再到经典的《双峰》系列,他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带领我们进入充满美丽谜团的光影世界。 林奇的艺术旅程从画布起步,跨越电影、绘画、音乐和设计,屹立影坛半世纪。他的职业生涯既充满戏剧性,也饱含争议:从第一部电影被戛纳拒绝,到成为戛纳金棕榈得主,再到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从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到因《沙丘》而被称为“年度最烂影片”导演。他游走于电影工业之外,特立独行,既令人敬畏,又让人着迷。他的电影世界就像一座通往未知的大门,每一部作品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启新谜团的入口,令我们在探索中越陷越深。今天,我们通过一期发布于2020年的大卫·林奇播客,与世界各地的影迷一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灵魂。 本期嘉宾: 吴泽源 自由撰稿人 开寅 影评人,编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8:18 处女作《橡皮头》送到戛纳,却遭遇巨大冷遇? 大卫·林奇到底有多奇怪,有什么特殊癖好? 他的创作方式是怎样的,是否有借鉴的价值? 大卫·林奇与超验冥想组织的关系如何? 法国《电影手册》为何如此推崇大卫·林奇? ……
点击此处,可以合集形式购买《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1922年,文学史上的奇迹之年即将落幕,我们的系列节目也将迎来终点。当然终点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新的开始。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类型,更是一种美学思潮,一股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此之后,文学有了新的维度,历史也有了新的样貌。我们对待小说的看法,小说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都发生了变化。文学已经站在了新大陆的土地上。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写道: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是一种对诠释艺术的英雄史观。我们无法言说艺术,只能讲述关于艺术家的故事。 在最后一期节目之中,我们将重新把视野放回文学和历史维度之中。在1922这样的奇迹之年,除了我们思维的主人公之外,还有哪些现代派的作家。我们究竟如何总结和理解现代主义,又该如何解读现代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的影响。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卡夫卡与福克纳 时间轴: 00:03:32 在1922年,还有哪些活跃的现代派作家 00:12:14 卡夫卡,表现主义与魏玛时期的德国文学 00:22:16 福克纳与美国文学对现代主义的诠释 00:30:31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概括 00:53:50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传承与区别 01:16:05 诺贝尔文学奖忽视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因 01:23:04 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之后,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难读的原因 01:32:43 如何理解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写的:“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魏玛共和国时期 涉及作品: 虚构: 歌德《浮士德》 弗朗兹·卡夫卡《变形记》《城堡》 托马斯·曼《魔山》《死于威尼斯》 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学生拖乐思的迷惘》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荒原》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让-保尔·萨特《恶心》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司汤达《红与黑》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非虚构: 威廉·华兹华斯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 艾恺《持续的焦虑》 克尔凯郭尔《诱惑者日记》 让-保尔·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 让-米歇尔·拉巴泰《1913:现代主义的摇篮》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大分野之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杰克逊·波洛克 《秋天节奏(第30号)》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Canon in D Major (From Ordinary People) - Stuttgart ChamberOrchestra 中插:Piano Trio in E-Flat Major, Op. 100, D. 929 II. Andante con moto -Trio Concertante 结尾: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I. Adagiosostenuto - Arthur Rubinstei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由杨荔钠执导,游晓颖编剧,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电影《小小的我》在岁末档期上映,该片在不久前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观众奖。《小小的我》通过讲述患有脑瘫的刘春和(易烊千玺饰)如何勇敢地突破身心的束缚,在经历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盛夏后,最终踏上新的人生旅程的故事。目前,该片在豆瓣上获得了7.3的评分,猫眼预测票房接近7亿,成为贺岁档期中备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中的表现成为了影片讨论的核心,也为电影的热度和关注度贡献了不少话题。在豆瓣评论区,围绕易烊千玺以及影片的争议尤为激烈,甚至引发了一星与五星评分之间的混战。包括剥削苦难的定义、如何正视和尊重弱势群体、对于他们性需求的关注、残障人士的“男凝”问题、女性角色的工具人形象,以及易烊千玺的角色选择等,都是值得一聊的话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些话题,我们特别邀请了柯诺和木头人参与录制一期播客,通过他们的视角,对《小小的我》及其引发的社会讨论进行深入分析。 《小小的我》剧照 本期嘉宾: 柯诺 电影媒体人 豆瓣 @柯诺 木头人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豆瓣 @woodhead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小小的我》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3:06 03:01 《小小的我》的创作缘起。 05:01 编剧游晓颖的创作风格,以及给《小小的我》带来的加成。 09:57 女性编剧笔下的男性角色有哪些不同? 14:30 导演杨荔钠的风格,有哪些延续到了《小小的我》中? 20:31 如何判断是否剥削?如何书写苦难是尊重这个群体的? 28:47 如何权衡在一部电影中苦难描写的数量? 32:06 如何真正与残障人士“对视”?如何将他们视为普通人?电影中是如何诠释的? 41:17 如何看待直接用台词、念白进行表达的方式? 45:49 对于性需求的关注是重要的,但是否是必要的?如何看待雅雅这个角色的争议?关于刘春和所谓“男凝”的回应。 1:00:37关于易烊千玺的演技。 1:08:05 《小小的我》中的易烊千玺与《绿洲》中的文素利和《我的左脚》中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之间的演技对比。 1:19:17 易烊千玺的演员之路,他适合演什么样的角色? 1:26:23 易烊千玺之后的电影有哪些是值得期待的? 1:29:16 如何看待林晓杰以及外婆这个角色。 1:33:22 《小小的我》的不足之处。 《小小的我》剧照 素材库: 杨荔钠导演作品: 《小小的我》(2024) 《少女与马》(2023) 《妈妈!》(2022) 《春潮》(2019) 《春梦》(2013) 游晓颖编剧其他作品: 《祝你幸福!》(2024) 《我的姐姐》(2021) 《相爱相亲》(2017) 易烊千玺主演其他电影: 《蛮荒行记》(曹保平,未定档) 《狂野时代》(毕赣,未定档) 《三个字》(娄烨,未定档) 《酱园弄》(陈可辛,2024) 《满江红》(张艺谋,2023) 《奇迹·笨小孩》(文牧野,2022) 《世间有她》(李少红/陈冲/张艾嘉,2022) 《长津湖》(陈凯歌/徐克/林超贤,2021) 《送你一朵小红花》(韩延,2020) 《少年的你》(曾国祥,2019) 《何以为家》(娜丁·拉巴基,2018) 《逆行人生》(徐峥,2024) 《某种物质》(科拉莉·法尔雅,2024) 《荒野猎人》(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2015) 《隐入尘烟》(李睿珺,2022) 《绿洲》(李沧东,2002) 《我的左脚》(吉姆·谢里丹,1989) 《绿洲》截图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VideoHelper - Dawn Of Determination 中插:易烊千玺 - 冷屁股 中插:易烊千玺 - 九里庄人才中心 结尾:田震 - 干杯朋友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2024年12月6日上午,日本演员中山美穗被发现在东京涩谷的家中死去,年仅54岁。作为日本的资深女演员,她因出演电影《情书》中的女主藤井树而被广大影迷所熟知。在这一部被誉为最极致的暗恋电影中,女主躺在雪地里的镜头已成为一代影史经典,被无数影迷所铭记。一句“你好吗?我很好!”的对白更是让无数观众黯然流泪。 《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在得知中山美穗去世的消息后,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悼文。岩井俊二导演这样写道:“出道40周年,电影《情书》上映30周年,就在这样具有纪念意义的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还约好趁着还有雪的时候,一起去小樽进行圣地巡礼。然而,这样的约定却在收到讣告的瞬间戛然而止。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惊讶,种种情绪涌上心头难以平静,现在说出‘愿您安息’这句话,对我来说还为时过早。今晚,东京的天空下我的思念与心意,将陪伴着你。” 2022年10月,电影《情书》曾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深焦播客当时为岩井俊二导演制作了专题节目。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中山美穗的无限追思,一起回到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之中。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岩井俊二在日本电影界处在怎样的地位? 岩井俊二和庵野秀明关系为何密切? 岩井式纯爱电影如何塑造男性和女性角色? 岩井俊二和滨口龙介在描绘情感关系时有何异同? 岩井俊二的作品如何体现日本社会状况? …… 本 期 嘉 宾 宋远程 媒体人 FZF CUC新闻学士,KCL文创硕士,理想是对人类再多点了解 塔塔君 一个普通日本动画观众与电影观众 岩井俊二(Shunji Iwai),日本电影导演、作家。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也有中国影迷称他为“日本王家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电影复苏,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其中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的岩井俊二堪称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今天,岩井俊二代表作《情书》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影片讲述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之后,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中山美穗饰)”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柏原崇饰)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
高临阳总是在不同的身份之间切换。之前他是导演,是编剧,现在他又是一位青年作家。他说自己过着一种双卡双待的生活,在编剧和导演的工作间隙写作,同时等待着一个个故事慢慢生长,瓜熟蒂落。 《把空气冲破一下》是他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在这里,他穿梭到幽暗记忆的深处,书写每一个沉默的瞬间。偏僻小镇上如惊蛰降临的女吞剑者,叫松鼠蹿上肩头、一起跃入云层的婴儿囡囡,以尺规作图仗剑天涯的天才同桌,耳边回响心碎大象叫声的女孩。这是他的故事,也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理解。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青年作家高临阳,从他的第一本书开始,聊聊他的生活,他的写作,和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特别福利:在饿了么APP首页收索”以读攻读“,可以领取大额优惠券,每天都可以参加哦! 嘉宾: 高临阳 电影导演,编剧,作家。长片首作《再团圆》获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特别荣誉奖及国际费比西影评人奖。编剧作品《野马分鬃》入选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把空气冲破一下》。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2:41 高临阳怎么在不同的身份之间互相切换 00:07:43 中文系的学习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00:13:10 《把空气冲破一下》中对电影行业的描写 00:22:15 如何看待作家在小说中对自我身份的剖析 00:26:39 电影行业中那些不靠谱的时刻 00:32:57 《把空气冲破一下》对于瞬间的书写 00:36:24 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00:40:37 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00:44:09 个人对时代变迁的不同感受 00:54:38 阅读对于写作的帮助 01:00:29 小说出版过程之中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01:05:53 作为一个青年作家,高临阳接下来的计划 涉及作品: 高临阳《把空气冲破一下》 雷蒙德·卡夫《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新手》 安妮·埃尔诺《年轻男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Proud Mary 结尾:The Brothers Four-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已于近日完结,这部自2018年起便备受瞩目的剧集,以其深刻的女性视角和社会问题探讨,成为了全球观众讨论的焦点。随着第四季的落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来深入分析这部剧集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它在女性主义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在播出后,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原本前三季积累的超高口碑似乎遭遇了滑铁卢,豆瓣评分从9.5分骤降至8.6分,引发了观众群体中“烂尾”的激烈争论。第四季播出后,观众对角色性格的转变、情节发展的突兀以及所谓“恋爱脑”的设定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些元素削弱了前几季构建的深度与真实感,导致评分下滑。但剧集完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开始逐渐以更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剧集,对第四季的评价也有所回升。一些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剧集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主题,认识到尽管第四季在某些方面可能未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它仍然是一部在探讨女性命运和社会现实方面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作品。 我们曾在第三季完播时邀请了四位女性影视从事者,围绕剧集以及原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进行讨论:电影界“天才女友”们的费兰特茶话会。三年后,借着第四季完结的契机,我们邀请了其中的三位嘉宾返场,再谈《我的天才女友》。她们将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讨论。 本期嘉宾: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严偲予 青年导演,编剧 圈圈儿 独立编剧,21世纪纯爱女战士 时间轴: 00:02:42 《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的观感 00:06:54 第四季口碑出现下滑的原因 00:15:51 作为女性创作者如何在创作和生活之中找到平衡 00:19:36 女性主义随着时代改变而发生的变化 00:26:17 女性创作者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00:32:28 《我的天才女友》中的女性视角下的社会问题 00:37:12 艺术作品与道德批判的关系 00:44:33 不同的女性主义之间的差别 00:52:25 2024年其他值得推荐的女性主义的艺术作品 01:05:12 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元的女性主义作品 涉及作品: 《我的天才女友》(剧集,2018-2024) 《热辣滚烫》(贾玲 ,2024) 《坠落的审判》(茹斯汀·特里耶,2023) 《出走的决心》(尹丽川,2024) 《好东西》(邵艺辉,2024) 《神圣无花果之种》(穆罕默德·拉索罗夫,2024) 《外语》(克莱尔·伯格 ,2024) 《好孩子》( 因迪尔·唐纳森,2024) 《想象之光》(帕亚尔·卡帕迪亚,2024) 《还有明天》( 宝拉·柯特莱西,2023) 《影后》(剧集,2024) 《俗女养成记》(剧集,2019-2021) 《我谈的那场恋爱》(何妙祺 ,2024) 《芭比》(格蕾塔·葛韦格,2023)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Recomposed ByMax Richter: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Spring 1 中插:Max Richter —— Elena& Lila 结尾:钟楚曦——滥俗的歌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王潇潇 策划:王潇潇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马塞尔·普鲁斯特,一个永远生活在回忆里的作家。他体弱多病的,前半生流连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沙龙和酒会之中,后半生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依靠着回忆的碎片写出一部三百万字的《追忆似水年华》。他死于1922这个奇迹之年的冬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永不停止地写作。 普鲁斯特的写作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有着何种联系?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决定创作《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与普鲁斯特的会面为何草草收场?他的晚年又是什么样的写作状态? 本期节目,让我们走进马塞尔·普鲁斯特,这位作家中的作家。 点击此处,可以合集形式购买《现代主义文学百年回顾》专辑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幼年的普鲁斯特 时间轴: 00:01:12 对于普鲁斯特的浪漫化想象 00:05:34 普鲁斯特的写作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关系 00:20:37 普鲁斯特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动机 00:33:43 普鲁斯与乔伊斯的历史性会面 00:45:08 《追忆似水年华》最初出版时所遇到的困境 00:59:36 普鲁斯特晚年的写作状态 涉及作品: 虚构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T·S·艾略特艾略特《荒原》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巴尔扎克《高老头》 非虚构: 安德烈·莫洛亚《追寻普鲁斯特》 让-伊夫·塔迪耶《普鲁斯特传》 卡罗琳·韦伯《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 普鲁斯特最后的时刻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乘着歌声的翅膀 - FelixMendelssohn 中插:FaureApres un reve- Antonio Janigro 结尾:梦幻曲 - RobertSchuman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在二十世纪所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中,约翰·斯坦贝克是最受争议的那一位。有人说他写的是通俗小说,不配和那些大文豪相提并论。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意识形态浓重的左翼作家,把小说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当然这都是对斯坦贝克的误读,他只是他自己,一个终生在奔波之中的老派写作者。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写作生涯中的集大成之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之前的作品,都是为这本书在做练习”。他延续着自《愤怒的葡萄》以来的视角,将目光对准那些生活美国广袤土地上的普通人,讲述了一个只属于美国的故事。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斯坦贝克的政治倾向?为什么美国作家总是对脚下的土地充满了依恋?清教文化为什么在美国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斯坦贝克和《伊甸之东》。 点击此处,可直接订阅深焦播客子节目《以读攻读》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不同年龄的约翰·斯坦贝克 时间轴: 00:03:45 斯坦贝克的美国硬汉作家形象 00:11:01 斯坦贝克的政治倾向,《愤怒的葡萄》是不是一部左翼小说 00:23:34 自然主义与斯坦贝克写作的联系 00:31:07 美国的Hobo文化,路漂与劳工的迁徙 00:46:08 《伊甸之东》书名中所指涉的清教徒文化 00:54:08 《伊甸之东》中对于流浪和救赎的象征式书写 01:02:01 清教文化在今天美国的影响力 01:08:59 美国文学中对土地独特的依恋情感 01:15:56 美国和欧洲对各自文化传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01:23:22 斯坦贝克的写作与美国现实主义传统的联系 01:30:14 斯坦贝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及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 《愤怒的葡萄》(约翰·福特,1940)剧照 涉及作品: 约翰·斯坦贝克《伊甸之东》《愤怒的葡萄》《胜负未决的战斗》《人鼠之间》 约翰·多斯·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霍桑《红字》 陈忠实《白鹿原》 路遥《平凡的世界》 J.R.R.托尔金《魔戒》 梭罗《瓦尔登湖》 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科马克·麦卡锡 《长路》 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 乔纳森·弗兰岑《纠正》《自由》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理查·赖特《土生子》 《伊甸园之东》(伊利亚·卡赞 ,1955)剧照 参考文献: Benson,Jackson J., and Ann Loftis. “John Steinbeck and the Farm Labor Unionization: The Background of InDubious Battle.” American Literature,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Bing Crosby - Ac-Cent-Tchu-Ate The Positive(Single Version) 中插:Art Tatum - My Ideal 结尾:Patti Page - The Tennessee Waltz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随着中秋假期的到来,中秋档也正式开启。一直以来,中秋档都处于暑期和国庆之间,是被弱化忽视的档期,但今年共有23部新片和3部重映影片进入市场,可谓“最挤的中秋档”。这其中,尹丽川导演、阿美编剧、咏梅主演的《出走的决心》是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女性题材。影片改编自曾在网上引发热议的“50岁阿姨自驾游”的真实故事——2020年来自河南郑州的50岁阿姨苏敏在自媒体上发布了自己自驾游的经历,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女性,是如何摆脱现实家庭的种种束缚,终于踏上属于自己的旅行,勇敢为自己而活,这个故事也激励了很多有同样困境的女性。咏梅扮演了主角李红,姜武扮演的孙大勇原型人物则为苏敏的老公老孙,演员吴倩、张本煜则分别扮演了李红的女儿和女婿。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尹丽川导演和阿美编剧和大家做分享。 70后诗人、作家尹丽川编剧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公园》(2007),提名了金鸡奖最佳导演首作。2008年由阿美编剧、尹丽川导演的《牛郎织女》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及多伦多电影节当代电影单元。2010年,尹丽川和阿美共同参与了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编剧工作。2019年,阿美凭借《地久天长》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出走的决心》是时隔十多年后,这两位成熟女性导演编剧的再一次联手合作。 本期嘉宾: 尹丽川 《出走的决心》导演 导演代表作:《第二次拥抱》《牛郎织女》《公园》 阿美 《出走的决心》编剧 编剧代表作:《地久天长》《山楂树之恋》《牛郎织女》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出走的决心》海报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3:23 00:04:05怎么想到要做这个故事? 00:08:06后海大鲨鱼的歌是怎么选的? 00:09:46拍片前做了哪些准备?有去接触原型苏敏吗? 00:10:50影片为什么选择拍“出走之前”的故事? 00:12:55在原型基础上做了哪些取舍? 00:13:11影片的结局是如何考虑的? 00:15:16剧本创作阶段有大的改动吗? 00:16:04关于男性角色的塑造,为什么没有强调家暴情节? 00:19:40选择姜武的原因,以及姜武提供的灵感。 00:21:26关于吴倩和张本煜的选择。 00:26:03苏敏看完影片的感受。 00:27:35关于影片的空间设计和美术。 00:30:54出走的城市去了哪些地方? 00:32:00关于吵架长镜头的拍摄和剧本写作。 00:37:33关于咏梅的表演。 00:38:12影片的删减部分。 00:41:03原名《亲爱的妈妈》片名引发的舆论风波,以及现片名《出走的决心》的起名过程。 00:44:07准全女班底制作的感受。 00:44:18两位2008年合作作品《牛郎织女》中的超前女性意识。 00:48:58《牛郎织女》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的感受。 00:50:55成为母亲后对创作观念的改变。 00:51:45为什么尹丽川和阿美一直在关注弱势群体? 00:55:34当下如何践行女性主义? 00:55:56影片反馈与期待的差距,以及有趣的评论。 01:00:46女性主义作品的推荐。 01:02:25一句话推荐《出走的决心》。 《出走的决心》剧照 素材库: 提及电影 《出走的决心》(尹丽川,2024) 《牛郎织女》(尹丽川,2008) 《公园》(尹丽川,2007) 《地久天长》(王小帅,2019) 《无依之地》(赵婷,2020) 《半边天》(「张越访谈」《我叫刘小样》) 提及书籍 《李爱和海丽的故事》(阿美) 《她们和她们》(安小庆 / 林松果 / 李斐然)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后海大鲨鱼 - 心要野 结尾:后海大鲨鱼 - 猛犸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王潇潇、Peter Cat 策划:王潇潇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