١٥. 追难民的日子(下)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营

这两期内容都是中东腹地内容的引子。 早年间,从最初开始接触泛中东地区到中东腹地追随难民的粗浅方式正式开始探索中东。让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其中获得了很多不一样的现实体会,也让自己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去往那里的阿富汗难民营,真正第一次接触了和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人群,受到深深震撼。在难民营拍摄的照片意外获奖,促成了第二次前往巴基斯坦去阿富汗难民营。 而后意识到叙利亚内战中逃出了大量叙利亚难民,于是在2014年决定去追随拍摄。约旦让我遇到了困难,但也增加了我难得的经验;最终在黎巴嫩得以真正接触叙利亚难民。 紧随其后,2015年的一张照片《艾兰·库尔迪之死》引燃了叙利亚难民危机,画面中的库尔德三岁小男孩艾兰·库尔迪在偷渡过程中溺亡,他像是在海滩上睡着一样,不断被海水冲刷。 我的经历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切实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真正接近了他们。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逃至黎巴嫩形成的叙利亚难民营(数据来自联合国难民署2010-2011) -时间轴- 01:28 贝鲁特旅社的中国人 03:40 贝鲁特可乐区 07:02 在贝卡谷地的扎赫勒终于看到了叙利亚难民营 09:50 最简单的沟通获取最基本信息 11:30 难民营里的男性也需要工作 12:50 被小孩拉去与东亚人沟通,发现中国的援助几乎为零 13:20 一个难民中会讲英文的叙利亚理发师 15:36 即使身处苦难,正常的生活也要铺满日常 18:40 逃离战火的叙利亚人,都带着家门钥匙 22:20 追随难民的日子,是让自己成长 23:37 即使去了快十次贝鲁特,但它仍然提不起我的兴趣 26:05 中东四个当代艺术之都 31:09 黎巴嫩是叙利亚内战的“后门” 32:07 希望去中东的记者和学者不要沉溺于自我感动和个人英雄主义 36:55 中东容易成为个人虚伪的输出 38:10 约旦是整个中东的“后门” 40:39 约旦出了本拉登之后的头号恐怖分子 42:20 概述地理范围上中东腹地的四个部分 44:40 黎巴嫩裔的唱作人Mika 47:37 结尾音乐We Are Golden by Mika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10k+
2年前

١٤. 追难民的日子(上)流向巴基斯坦的阿富汗人与逃离叙利亚去往约旦

这两期内容都是中东腹地内容的引子。 早年间,从最初开始接触泛中东地区到中东腹地追随难民的粗浅方式正式开始探索中东。让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其中获得了很多不一样的现实体会,也让自己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去往那里的阿富汗难民营,真正第一次接触了和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人群,受到深深震撼。在难民营拍摄的照片意外获奖,促成了第二次前往巴基斯坦去阿富汗难民营。 而后意识到叙利亚内战中逃出了大量叙利亚难民,于是在2014年决定去追随拍摄。约旦让我遇到了困难,但也增加了我难得的经验;最终在黎巴嫩得以真正接触叙利亚难民。 紧随其后,2015年的一张照片《艾兰·库尔迪之死》引燃了叙利亚难民危机,画面中的库尔德三岁小男孩艾兰·库尔迪在偷渡过程中溺亡,他像是在海滩上睡着一样,不断被海水冲刷。 我的经历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切实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真正接近了他们。 阿富汗难民营在巴基斯坦的分布(数据来自联合国难民署2021) 叙利亚难民营在约旦的分布(数据来自联合国难民署2020) -时间线- 01:24 抽离网络环境,看看眼下现实,听听远方的故事 03:19 废话还未结束,去了一趟香港 06:00 特殊时期的特殊航线,漂泊在外,靠港台地区想家 07:54 从黎巴嫩和约旦追随难民引入中东腹地的介绍 09:15 2013年去巴基斯坦接触阿富汗难民,第一次真正触及泛中东地区 12:50 为了躲避“刺头”,我躲进了一间土坯房,并拍摄了一家人吃午餐 14:40 拒绝破坏当地人文环境 18:43 难民对身份的渴望 20:10 阿富汗难民营的照片获得了全球摄影奖金最高的摄影比赛 23:00 因获奖而决定再次前往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 26:06 去约旦追随叙利亚难民,却意外的去了一趟佩特拉 30:02 在懵懂的状态下,每日和国际机构打交道,希望获得进入叙利亚难民营的许可 32:05 在扎尔卡,一家日本做心理疏导的学校接触到叙利亚难民儿童 35:22 尝试进入阿兹拉克叙利亚难民营未果 38:15 安曼旅社的四个异乡人 41:33 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和想象的不一样 43:45 旅社前台的基督徒 45:31 虽然在约旦没有达到拍摄目的,缺获得了难得的经验 46:42 呵呵,阿拉伯男人 48:06 从安曼飞贝鲁特,绕开以色列领空看到尼罗河三角洲 50:26 结尾音乐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es Misérables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53分钟
13k+
2年前

١٣. 禁止携带x马上开摆,以色列的不同时空

很开心邀请播客《马上开摆》的主播老牧一起来聊聊以色列。这也是《禁止携带》第一次邀请朋友聊天,也许之后还会有不定期的邀请不同领域的朋友来聊聊世界各地的不同和真实感受。 我们都不是以色列最有发言权的人,我们并不长居以色列,也都是旅游性质的去过。我们共同注意力除了放在耶路撒冷之外,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老牧是以色列本土和约旦河西岸。也许我们能碰撞出来不同的以色列,随便聊聊,有关以色列的种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为主。 以下照片是我2019年秋天去往以色列时,用iPhone手机拍摄的一些照片,供大家视觉上更为具象的贴近夜色列,少放几张,不占用大量篇幅。 -时间轴- 01:24 从开头音乐Tears in Heaven引出以色列街头的一些艺人 04:30 《马上开摆》出场 06:15 以色列的第一目的地——耶路撒冷 08:40 橄榄山下的墓地 13:03 阿克萨清真寺外的骗子 16:52 西墙缝隙里许愿的纸条,我们“错失”一大笔钱 19:47 耶路撒冷苦路 21:25 耶路撒冷的时间停滞感 22:15 以色列签证到底影响周边穆斯林国家的行走吗 26:11 通过阿富汗、叙利亚、以色列三个国家做类比来说说对安全的感受 35:53 以色列海关问一对夫妻,你们住在一起吗? 39:51 各种国家出入境的“吃拿卡要” 43:14 乘坐公交游览以色列 46:48 隔离墙下游客和本地人生活的情绪对比 48:21 每个公交司机都是本地通 50:36 开车穿行以色列 52:50 真实的约旦河西岸样貌 53:50 戈兰高地有些无聊 56:50 海法的平淡,加利利湖的“小” 59:48 脱离压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物价才亲民 1:03:40 特拉维夫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 1:06:20 特拉维夫与贝鲁特的相似之处 1:08:00 有关地域的相似性 1:11:54 安息日听到邦克是什么体验 1:12:58 对北美犹太人的感受 1:17:30 以色列的食物,犹太教洁食 1:20:14 台湾人在耶路撒冷开中餐,特拉维夫的日本拉面很正宗 1:24:34 加利利湖的圣彼得鱼 1:26:37 世界各地其它的烤鱼 1:34:11 结尾音乐Stairway to Heaven by Led Zeppelin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102分钟
17k+
2年前

١٢. 加沙地带,地球黑洞,真正的巴勒斯坦

巴以冲突、加沙地带、儿童无力的用石头砸向以色列的梅卡瓦…这些标签化的加沙地带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信息量。我有幸去过加沙地带,向大家还原一个标签之外的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是我认为在这个星球封锁最严重的区域。这里如同地球里的黑洞,极少有人触及。加沙地带也是真正的巴勒斯坦,那些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定居点和加沙地带完全是两回事儿。星月沃土的加沙地带如今一片焦土。 在中文世界中,很少有人触及这一片狭长的区域,这一期内容向大家还原被以色列和埃及严实包裹着的加沙地带真实的样貌。 我在加沙地带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经历较为丰富,并且在线人的带领下,获得了比较大的自由度。 加沙地带口岸拿到真正的巴勒斯坦签证 加沙地带我走过的轨迹 加沙地带收集到的以色列建国之前的照片 -时间轴- 32:45 跳过开头废话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进入加沙地带 01:00 开头废话,我去往德国徕卡总部参加活动 03:19 徕卡复刻了经典的M6,我回忆起在国内拍胶片 05:51 不好意思的诉说,我用徕卡的初衷之一 09:47 对今年LOBA获奖作品的点评,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标签化和扁平化 13:21 我喜欢东柏林的地下,“立体”的城市 18:54 国内信息差的一些对欧洲这个冬天的误会 21:38 一本中东国家铺满的护照去办以色列签证 23:04 入境以色列,盘查六小时 26:56 在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前痛哭 29:58 人生中第一张官方记者证,来自以色列新闻部 32:45 进入加沙地带,看到印有巴勒斯坦国旗的巴勒斯坦签证 36:12 加沙城的涂鸦与加沙城的初印象 38:45 加沙城清真寺内给哈马斯武装人员拍照 41:30 加沙地带的葬礼 45:16 在加沙地带和以色列边境,想到寇德卡拍摄的《墙》 46:10 线人帮我解释了巴勒斯坦小孩用石头砸以色列坦克的“故事” 48:26 加沙地带,全世界封锁最严重的区域 50:07 加沙地带的百事可乐厂 52:09 傍晚,所有加沙城的人来到加沙海滩,望着地中海 54:25 住在联合国的办公楼里 57:10 被炸毁的加沙机场 59:24 我的线人像极了《闻香识女人》里的阿尔帕西诺 1:02:34 我们来到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边境拉法赫 1:03:55 数据上体现加沙地带的封锁 1:08:42 我在加沙地带收集了以色列建国之前加沙地带的家庭合影 1:13:30 中文世界难见加沙地带的真实信息 1:15:57 回到特拉维夫,加沙地带恍若隔世 1:19:10 后续,我与加沙地带线人复联,也许我又能去加沙地带了 1:21:07 结尾音乐Avernian by Kobosil (Berghain in Berlin)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86分钟
23k+
2年前

١١. 此刻沙特(下)沙特公路旅行

沙特总蒙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后,但这并不是她的初衷。几年前石油价格持续走低,让沙特不得不转型,提出了愿景2030计划。在计划刚刚启动没多久,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 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沙特不能停。此时世界终于复苏,沙特像是期中考试一样为世人展现了它的现状。 我在2018年来过沙特,那时便埋下了伏笔,要好好持续关注一下这个中东大国的未来,终于在今年再一次来到沙特。4年间好多东西都变了。 沙特不再是那个标签化、躲在幕后的国家,她开始向世界展现她此刻的样子。也正是这样的机缘之下,我决定看看“此刻沙特”。 下半集开始真正的沙特阿拉伯公路旅行,看看沙特幅员辽阔的干瘪大地上有哪些值得去看看的内容。 沙特行走的路径,白色为飞机、黄色为公路、红色为高铁 -时间轴- 00:59 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的火山群 03:06 伊斯兰教诞生与这些火山之间 05:06 遥想阿拉伯帝国的智慧之家 08:13 傍晚再次接近麦地那,理解了麦地那 11:16 早起伴随汉志铁路一路北上 14:05 沙特其实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但规划欠佳 19:22 坐车去往黑格拉——“南佩特拉” 30:14 开车从黑格拉回麦地那,享受孤独的夜行 33:06 一百年前,满是帝国的时代,人类有很多粗糙且残忍的伟大梦想 37:10 利雅得如同开启游戏作弊器而建的城市 42:32 利雅得宜家,踩着VANS的沙特女孩 46:15 沙特开车素质很低 52:00 利雅得的阿卜杜拉国王金融区 58:20 人类很久没有建宏伟的无意义建筑了 1:00:54 路遇阿拉伯狒狒 1:03:54 结尾音乐 The Zion Terrorist by Muslimgauze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11k+
2年前

١٠. 此刻沙特(上)不确定的未来

沙特总蒙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后,但这并不是她的初衷。几年前石油价格持续走低,让沙特不得不转型,提出了愿景2030计划。在计划刚刚启动没多久,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 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沙特不能停。此时世界终于复苏,沙特像是期中考试一样为世人展现了它的现状。 我在2018年来过沙特,那时便埋下了伏笔,要好好持续关注一下这个中东大国的未来,终于在今年再一次来到沙特。4年间好多东西都变了。 沙特不再是那个标签化、躲在幕后的国家,她开始向世界展现她此刻的样子。也正是这样的机缘之下,我决定看看“此刻沙特”。 上半集是我对沙特前后两次的一些小的总结和些许的担忧,但总体我还是很主观的喜欢着沙特。离开麦加之后,我开始去往更多的地方,但开上车的第一时间,我还是回到了麦加… 沙特两次行走的线路,白色为飞机、黄色为公路、红色为高铁 播客中提到的麦地那先知寺旁的墓地场景 麦地那先知寺全景 -时间轴- 00:58 月圆之夜,想起49年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02:59 1973年的冬天是美国最难受的一个冬天 06:29 “我们来自贝都因的沙漠,我们不在乎再回到沙漠之中” 10:03 我并不想把“石油”和沙特绑定,我想看看此刻沙特 11:29 愿景2030的三个目标 16:23 2018年第一次来沙特 20:06 适合公路旅行的沙特 23:03 去除掉固有印象中的沙特 28:28 对沙特未来的一些担忧 30:48 从麦加坐高铁去麦地那 32:03 花絮,太原话和贵阳话 33:26 麦地那先知寺 41:15 我喜欢先知寺旁的墓地 43:34 2018年探访了麦地那伊斯兰大学 47:36 拿到车又回到了麦加 52:36 沙特本土炸鸡品牌Al Baik 55:04 麦加的一个怪相,二环和三环之间如同无人之城 59:30 结尾音乐Electrique Yarghol by Acid Arab, Hasan Minawi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15k+
2年前

٩. 哦!麦加!

此刻我仍然非常激动,我在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城麦地那写下这个Shownotes,内容是关于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城麦加,见证当下难得一见的“人类奇伟”。 麦加是一座对我极其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她是如此庞大,无论从禁寺本身还是周围的配套设施,整个麦加都给人一种巨物的震撼感。她是如此单一,全球没有几座城市能展现出如此单一的职能,她只服务于宗教本身。她又是如此国际化和市场化,让离开禁寺之后的生活能如此现代化、如此方便和丰富。麦加又如此的平等,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们会聚于此,在天房前,忘记所有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共同参与到这场巨大的众生平等之中,哪怕它很短暂。麦加又是如此神圣,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星球上难得一见的人类奇伟,人们围绕着天房缓慢旋转时的形式感,就仿佛是宇宙中心。这一切都是不容辩说的一种召唤力和震撼感,但是它有如此实际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面对麦加其实会忘却所谓的宗教成分,所谓的现实生活,我只是静静观赏,站在一个上帝视角观赏芸芸众生,这样的人类行为,是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他不是通过冰冷的电视画面、图片或者文字描述就能体会到的。 在这里做个硬广,前段时间和好朋友老牧录制了他的播客,我们一起谈了谈如何通过“祛魅”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些国家。他的播客叫“马上开摆”,轻松诙谐的来聊聊世界不同的角落。 -时间轴- 00:43 麦加禁寺的唤礼声 02:30 录制大家所不熟知的国家/地区的内容时自己压力很大 06:41 我对沙特的印象 12:10 沙特的很多东西颠覆了我最初的想象 15:05 海湾国家和美国的相似性 21:40 我感觉在沙特行走的自由度比较大 24:58 什么人可以进入麦加 31:28 我对麦加的整体印象 36:00 麦加的国际化 38:17 禁寺的众生平等 41:28 有钱的海湾国家撑得起麦加,供几百万人同时前往 43:26 禁寺——人类奇伟 47:38 克尔白天房 49:10 禁寺内一个特殊的体验 56:39 禁寺的科技感 58:09 全世界想做旅游的城市都会羡慕麦加 59:27 总结我自己对于麦加的感受 1:03:59 结尾音乐 Surah Al Fatihah by Sheikh Saad Al Ghamdi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64分钟
14k+
2年前

٨. 祛魅南也门(下)我们的信任如履薄冰

边缘国家中的边缘国家——也门,一个几乎很少被世人所关注的国家,一个几乎只活在新闻标题里的国家。战乱、混沌、死亡几乎是这里的标签,从而让全世界对此变得麻木。我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倘若全世界一天产生了1000条新闻,那么也门可能1条都占不到。 但也门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个国家名字,我一直对这个地方心存向往。她是我对远古天方所有幻想的现实具象载体,也是我在10年中东探访过程中,狭义中东地区最后一块未涉足的神秘国度。 最终,我踏上了去探访也门的未知之路,虽然短暂、遗憾很多,但仍然对我触动很大,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也门真实的感触。 (也门此次陆路行走路线) (Live UA Map对于最近几日也门的事件和局势的标注) 这一期我走完了哈德拉毛,也对也门描摹出了一个整体但略显片面又很主观的印象。我和也门人之间的信任如履薄冰。 -时间轴- 01:31 “万物复苏”的大雨 02:31 也门的“两种国旗” 04:26 进入城市穆卡拉 08:13 穆卡拉博物馆的女性工作人员 09:07 哈德拉毛Wadi Dawan峡谷的概述 10:52 悬崖边的也门式“农家乐” 11:56 峡谷深处的Jazil 16:02 可以“进入博物馆”级别的南也门传统酒店 20:06 Sif的白色城堡 21:59 岩石之上的Hajrain 24:26 世界文化遗产Shibam 27:26 土坯“包豪斯”,土坯“曼哈顿” 30:33 放弃萨那和亚丁 33:16 也门的“值与不值” 35:23 也门的汇率 36:54 也门的油价 37:44 也门的殖民地影子很浅 41:09 也门的宗教感受 44:31 也门的整体车况 45:05 也门的路况出乎意料的好 47:18 也门没有移动网络 48:54 也门的电力状况 50:10 也门的空调普及率 51:40 也门滥用塑料,垃圾遍地 52:57 也门国际援助的痕迹 54:24 也门的小商品 55:53 也门没有市政,却把精力花在修建树木上 56:53 也门人对外国人的好奇度比较低 57:48 油头滑脑的翻译和微表情丰富的司机 1:02:20 翻译聊起阿拉伯之春之后的日子表情变得认真 1:04:17 回到阿曼,我发现自己被偷400欧元,即也门人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 1:08:56 结尾音乐,也门北部民歌 Yemenite Zafat by Hussein Lahed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74分钟
11k+
2年前

٧. 祛魅南也门(上)从阿曼陆路去也门

边缘国家中的边缘国家——也门,一个几乎很少被世人所关注的国家,一个几乎只活在新闻标题里的国家。战乱、混沌、死亡几乎是这里的标签,从而让全世界对此变得麻木。我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倘若全世界一天产生了1000条新闻,那么也门可能1条都占不到。 但也门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个国家名字,我一直对这个地方心存向往。她是我对远古“天方”所有幻想的现实具象载体,也是我在10年中东探访过程中,狭义中东地区最后一块未涉足的神秘国度。 最终,我踏上了去探访也门的未知之路,虽然短暂、遗憾很多,但仍然对我触动很大,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也门真实的感触。 (也门此次陆路行走线路) (也门内战后的局势) 这一期介绍我去也门的动机、对也门现状的理解,直至最后终于踏上了从阿曼乘车深入也门内陆的过程。 -时间轴- 01:55 选择也门 02:28 中东的概念 04:53 为什么不是特别想去也门 09:35 也门,边缘国家中的边缘国家 13:10 促成此次也门之行也因为放弃了阿富汗瓦罕走廊 15:33 粗略介绍也门现状,三个区域 20:15 战乱国家标准的样子 23:01 外界对也门一些固化印象的误会 28:21 南北也门的分裂状态 30:51 也门,从小听到大的国名,我的爷爷过去去也门做过援助 33:06 萨那,是我对远古阿拉伯幻想最现实具象的载体 35:02 正式进入也门的行程 39:40 陆路从阿曼进入也门 42:05 对也门初印象不是特别好 45:36 也门边境的二手车市场和恰特草市场 50:16 鱼龙混杂的恰特草市场有一个会说中文的也门人 53:22 爆胎之后,我们行驶在无人区,司机被当地人莫名勒索 58:13 到了Rumah,刚要休息就需要离开 1:00:50 深夜赶路去Tarim,路上检查站被扣将近仨小时 1:06:00 结尾音乐,也门手鼓 Danse bar’a by Yemen Traditional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70分钟
14k+
2年前

٦. 直述塔利班(下)现在塔利班的结构和一个阿富汗普通家庭的真实采访

离开阿富汗了,我终于可以直接来说说塔利班本身了。 塔利班,是当下阿富汗最直接也最敏感的话题。在一个多月完整的接触中,凭借过去新闻记者艾哈迈德·拉希德所写的《塔利班》已不能解构当下塔利班的情况,最后我终于弄清楚了当下塔利班的结构,他们仍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阿富汗未来的不确定性非常现实的摆在每个阿富汗人的面前。 在离别阿富汗之际,我回到了老朋友kaka家里,经过一小时的采访录音,揭示普通阿富汗家庭在塔利班治下的真实生活。 他曾是阿富汗伊斯兰党大军阀希克马蒂亚尔的贴身随从,在阿富汗的乱局中沉浮生活几十年,现在是一个生活困苦的普通人。离开喀布尔之后回到老家卢格尔省,然而这个夏天的洪水将他的房屋冲毁,重建房屋的过程中又回到喀布尔与我道别… -时间轴- 01:40 从艾哈迈德·拉希德的《塔利班》一书可以很好了解过去的塔利班 02:30 作者自身的族裔更容易接近塔利班以及极端宗教团体 07:00 自己在阿富汗,才能了解到现在的塔利班现状 09:27 塔利班第一个派系,北方雅国防部雅各布派系 10:27 塔利班第二个派系,中部喀布尔到霍斯特一线内政部哈卡尼派系 12:40 老哈卡尼在阿富汗挖电子货币 13:21 老哈卡尼2017年制造了阿富汗近20年来最大的一场爆炸 15:15 小哈卡尼2018年指挥了阿富汗洲际酒店的袭击和爆炸 16:35 今年7月31日,扎瓦希里在小哈卡尼的一处官邸被美军精准打击 18:05 真正身处阿富汗时,我并没有对爆炸有强烈的感受 19:02 塔利班第三个派系,南方坎大哈派系 21:19 塔利班的领导人通常都极其低调,比如过去的独眼毛拉奥马尔 25:32 我对于西方媒体报道塔利班对女性压迫是“流量密码”的分析 27:09 通过此时马格南图片社同行的照片产生的独立思考 29:21 我所认识的前政府时期“先锋女孩”此时的命运 33:05 kaka家采访录音的开始,他希望我为他找到一份工作 34:00 我的个人力量有限,我觉得教育是改变他们家庭命运的方式 37:53 kaka的姐夫也因塔利班上台而失去了工作 39:45 kaka过去随希克马蒂亚尔流亡打工的生活 43:22 本地人对塔利班的一些预判 45:29 塔利班第一次执政期间一些普通阿富汗人的记忆 48:15 kaka和希克马蒂亚尔的关系以至于让他现在收到塔利班的排挤 49:02 很多阿富汗认为现在的塔利班就是巴基斯坦的间谍 49:45 洪水后,一个小塔利班几乎要抢走kaka的摩托车 51:32 kaka用平缓的语气说,他有亲戚加入了伊斯兰国 55:00 结尾音乐Mullah Said by Muslimgauze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67分钟
14k+
2年前

٥. 直述塔利班(上)在接触塔利班一个月后的真实感受

离开阿富汗了,我终于可以直接来说说塔利班本身了。 塔利班,是当下阿富汗最直接也最敏感的话题。在一个多月完整的接触中,我经历了对塔利班认知的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感受直至最后一种“不得已”的离开,到底经历了什么,会在这期博客中阐述。 我是一名摄影师,我的主要视角也聚焦于摄影本身,但塔利班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阿富汗的过程中,越往后的日子,我越觉得自己在信息和情报涡旋的中心… -时间轴- 01:07 开头说点废话 02:24 我做播客的一些原则 04:01 直面塔利班本身 05:28 这一集播客开头环境音的介绍,是塔利班庆祝美军离开一周年 07:53 当你真正看过子弹划过夜空,你不一定会觉得它的尾焰绚烂 08:32 第一阶段,最初接触塔利班的感受 11:06 塔利班在镜头面前的“高级感” 13:05 我厌烦去年塔利班刚刚上台时国内媒体的某些报道 14:39 塔利班执政一周年,我认为央媒一些行为传递错误信息 16:31 拍摄塔利班让我想到2019年拍摄伊斯兰国的经历 19:43 我拍摄的塔利班代表了我对塔利班未来的某种预判 20:56 第二阶段,逐渐会见到一些难缠的塔利班 27:13 第三阶段,情况急转直下 28:34 塔利班执政一年之后,阿富汗的一些变化 30:14 塔利班是一个喜欢搞情报的组织 32:04 逐渐感到不安,竭力安全将拍摄的图片带出阿富汗 32:33 最后离开阿富汗时,被眼线跟踪举报 35:41 好久没有,飞机离地时感到一阵轻松 37:58 舷窗外夜幕下的喀布尔仍然非常美丽 40:24 在坎大哈上空我也看完了《塔利班》这本书 42:41 总结一下在阿富汗一个月期间对塔利班感受的三个阶段 45:10 结尾音乐《阿勒颇似》by 窦唯&不一定乐队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米兜伊斯特 Instagram:@liyananphotos E-mail: [email protected]

52分钟
16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