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要打“美容针”的朋友们越来越多了,医美似乎正才成为像护肤和化妆一样“稀松平常”的行为。据调查,在中国,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自己有容貌焦虑;而一份全球性的研究也显示:中国女性也是世界上最害怕衰老的群体之一。 各种图片生活方式社交媒体上博主们精致的五官和“完美”的身体曲线似乎让环境变得更糟糕了。我们身边外貌焦虑的表现有哪些?是谁在不段强化「美貌」的价值?美是一种生产力吗?美的观念是被塑造的吗?又有哪些声音在对抗外貌焦虑?这是本期节目,我们想与大家分享的。 02:40 近60%的中国大学生有外貌焦虑问题。六成中国女性害怕衰老,但在瑞典、日本,这一比例只有15%和38%。 04:02 社交媒体和身边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外貌焦虑水平,青春期是最受困扰的时期。 08:36 我们对自己外表的不满意很多时候都来自他人的反馈。 外界反馈如此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看不到自己,只能借助镜子、触感和他人的声音了解自己的样子。 13:44 针对女性的外貌羞辱是从头到脚的,挑剔的部位越来越细致,比如唇形和鼻基底。 16:00 实际上,美的标准是被人为塑造的。顺便吐槽“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17:51 “广告先是偷走我们对自己的喜爱,然后再以产品的价格卖给我们。”John Burger 18:15 韩国整容文化以及韩流的流行也影响了我们对外貌的在意。在三分之一韩国女性都有过整容经验的同时,有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自发开展反抗外貌焦虑的“脱掉束胸衣”运动。 21:00 很多韩国女性烧掉了自己的化妆品;在韩国出现了不再前调女性特质的服装品牌;强调自然身材的“Natural Model”出现;IG上出现了关掉美颜滤镜的活动。 22:25 澳洲和欧洲“以黑为美”背后的原因和焦虑。 23:45 医美圈实际上是亚文化圈层,像街舞圈和饭圈等所有亚文化圈子一样,都有审美趋同的倾向。 26:45 我们认同美是生产力。但美应该是多元的,人们对美的认识是可以塑造的。 28:10 每个时期流行的“美”是不同的,追逐流行会失去自己—柳叶眉和自然眉。 29:40 对中国女性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要求非常高。瑞典不看脸,也不看外在。 31:10 在政治正确的舆论压力下,患有白癜风的女性也能受到时尚界追捧。 32:41 我们对美带来的价值是不是太过笃信?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对美的投资会随着时间流失,但知识/技能不会离你而去。 33:41 整形是短时间内提升实力的捷径,因为只要花钱就可以变美。但这也意味着它的门槛很低,很容易陷入“内卷”。 35:21 整容的风险。 38:00 鲜美的鸡汤时间:如何对抗外貌焦虑? 梁钰:接受和赞美自己会给其他人带来力量,他人的正向反馈同时也能够治愈外貌焦虑。 豆瓣土组和自信警察:制造反焦虑舆论场,用幽默和积极的情绪消解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焦虑。 缓解恋爱时的外貌焦虑: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可以选择“脱掉束胸衣”,同时也要学会拒绝别人递给你的“束胸衣”。 47:00 每个时代的美丑,都是一种想像的建构。每个人身上与其说是「缺陷」,不如说是我们的「特质」,化妆,滤镜,甚至医美,都没有问题。在这个风潮之下,每个人都有获得自洽的需求。但一切喧嚣过后,我们和自己安静的相处时,我们是否真的能接受自己,能拥抱自己,这对我们是否能获得真实的幸福和快乐是至关重要的。 《闪光少女》东京事变
最近在追一个据说糊了的节目,青春有你3。正好娱乐营销和粉丝文化一直是胖鲸会关注的领域,这几年我们做了不少研究,娱乐营销的报告就出了三份。除此之外,我们也一直会和品牌里的娱乐营销负责人,选秀节目的制作公司,还有经纪人交流,有蛮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东西。 02:45 《青春有你》和《创造营》之所以能让一个路人买奶打投,跟饭圈精细的组织架构和独有的运营方式密切相关。 05:30 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101系选秀的民选赛制完美回应了这个需求。 08:10 大粉或者说粉头其实也是“偶像”,在饭圈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11:12 内娱饭圈的各种“套路”让我失去了新鲜感,最终选择坐着高铁逃离内娱。 13:00 饭圈battle会消耗追星的热情。 14:21 为什么选秀节目有这么多CP? 15:42 选秀节目也有剧本,编剧会根据舆情实时调整故事线。 16:21 什么是“提纯”? 17:33 “初恋追星”又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追星的状态? 18:10 全网真的只有300秀粉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初恋追星的粉丝? 21:00 深入饭圈多年后,最后选择了solo追星和佛系追星。 23:23 粉丝的创造力和良性的社交圈是粉丝文化的闪光点。 25:00 “顶流粉”和“职业粉”指的是什么?“站姐”正在职业化。 27:10 大粉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享受关注和话语权的同时,大粉也会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 29:10 101系列的灵感来自于AKB48总决选。 31:10 选秀皇族之所以存在,既是平台的需要,也是经纪公司互相博弈的结果。 33:55 杰尼斯Junior体系启发李秀满创造偶像练习生制度,借助电视的力量,偶像文化迅速普及。 35:25 媒介的变化对流行文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36:33 持续不断的电视曝光是杰尼斯的偶像团体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物料丰富,粉丝没时间爬墙。 38:41 桃系选秀和鹅系选秀大拉踩。为什么我们都更喜欢桃系选秀? 42:12 但是鹅强在节目推广资源和团体的后续运营。顺便控诉了一下姜滨欺骗追星女孩的感情。 43:05 选秀节目为什么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为爱发电”?追星其实是一种“自恋”。 46:50 粉丝文化正在侵入其他圈层,比如相声圈和体育圈。粉丝思维下产生的“控制欲”会让人变态。 50:00 粉丝经济是一种“消费异化”的现象。追星过程中产生的 消费行为并不是人的实际需求,人丧失了主体性。 52:00 “粉丝经济”其实是粉丝和品牌、平台互相利用的结果。 《Favorite Lover》Devin Tracy
我们不鼓励情绪大于事实的讨论,也拒绝人身攻击。但引起广大女性和男性的不适背后,当事人文本表述的逻辑究竟有什么问题?以此延伸开来,为什么男性意识到自己是性别议题的受害者,却不与女性站在一起向夫权制度疾呼?父权社会对男性真正的压迫是什么?婚恋市场是自由市场吗?为什么女博士被污名化是常态,但舆论无法接受对月入五万的男硕士的不认可?这是我们本期想要与大家分享和探讨的,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私信哦。 00:45 感谢大家对前几期内容的反馈,比心 02:10 简要回顾“男子月薪5万征婚”事件 04:13 男子对热议的回应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06:06 恋爱教育、生理教育课的缺失 07:00 社会或者其他人需要为某个人的择偶空间小负责吗?缺乏人气者是所谓的“弱势群体”吗? 07:54 “无人气男”的厌女症(《厌女》上野千鹤子) 08: 31 弱势群体是政治经济学名词,“无人气男”并不是弱势群体,社会不需要负责 09:38 恋爱技能和社交技能是需要修炼的 12:30 男性是性别议题的受害者吗?丈母娘对彩礼的要求和必须做个男子汉是对男性的真正压迫吗? 15:10 婚恋权不是人权,社会不需要为一个人的恋爱和婚姻需求负责 15: 53 在自由而非包办的婚恋市场里,一定会发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17:16 男性天生自带彩票,父权社会允诺他们可以赢得大奖和无数小奖。即使他们意识到了压迫的存在,也自愿或被迫成为共谋。(《男性的衰落》) 18:47 婚姻可以被看作无数小奖中的一种。 20:11 择偶条件的外化和标准化是不分性别的压迫。 21:31 文科教育的薄弱导致的问题。 23:35 男子汉意识让男性回避了很多情感,导致自我被压制,只能在男性群体中通过等级制及外化标准确认自己的位置。(《男性的衰落》格雷森·佩里) 25: 30 在等级制中自尊受挫的男性会通过压迫等机制中的“低等人”来重拾自尊。 26:53 因为屏蔽了情感,所以才会觉得自己被看作一个只会赚钱的工具人。(TED演讲《脆弱的力量》布芮妮·布朗) 27:50 不包容自己的脆弱,会让人陷入自我虐待中—不断怀疑自己不够好,在意的人会因为发现自己不够好而离开自己,逼自己向一个不存在的完美形象靠近。 29:00 脆弱是衡量勇敢的标尺。 30:00 等级制或许是男性“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原因。 30:40 男子气概的铠甲导致男性不再像一个真实的人,拥有丰富情感体验的女性很难爱上一个不真实的人。 32:25 女博士的“第三性别化”和“异类化”。为什么女博士不断被媒体与负面短语建立关联? 35:58 女博士的社会价值被忽略,而是从婚姻价值评价她们 37:34 在相亲市场,人们看重男性的社会价值,强调女性的婚姻价值,当男性和女性都做出经济贡献时,这种双标是有问题的。 38:10 为什么“贤惠”是一种冒犯? 40:15 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同待遇。 42:00 想恋爱但不会恋爱的男性,应该丢掉《把妹达人》,去了解女性的真实想法。 42:26 关于这场讨论的总结:交叉打拳,认知错位。 《Bitty Boppy Betty》Pink Martini
当视频内容创作,自我表达,对个性追求是可爱的95和00后们的原生状态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可能人人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内容创造者。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被各种屏幕包围,品牌对内容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网红」也将因为成为了一个常规职业而被去「污名化」。 而另一面,作为每天和品牌/意见领袖/媒介购买公司打交道的胖鲸的分析师们,我们也感受到了网红经济给品牌带来的机会和折磨。为此我们也提前采访了这些伙伴们,挖到了一些他们对这件事的思考。或许对想要和正在成为网红/意见领袖的你们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00:30 一半的95、00后都想做网红 02:00 网红的三大类别:意见领袖、生活方式类网红、虚拟偶像 3:00网红的迭代: 1.0猎奇 2.0颜值 3.0人设 4:19 媒介的进化推动着网红的迭代(一个预测:网红将井喷) 6:15 为什么不做短视频而是做直播?当做“网红”成为一种职业选择 7:40 网红到底能赚多少钱?以小红书博主为例 09:00 想要成为网红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能力:内容创作能力、渠道运营能力、商务资源 13:00 平台的内容算法和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红的命运(阿花花酱、詹小猪、费启鸣) 15:05 从图文到视频,网红转型的失败与成功(以某宇博&G僧东为例) 17:09 商务能力=变现实力(从“可选全母”的翻车事件看与MCN合作的风险) 20:49 网红的变现之路:商务广告、私域电商、自建品牌、转型成为明星 24:09 品牌对网红的吐槽,恰饭要有专业精神 25:04 新鲜感、创意能力、带货能力是品牌最看重的能力 26:40 “全世界都在给网红打工” 品牌与网红的深度绑定 29:00 品牌在各平台的投放预算变化:抖音/小红书 ⬆️ 微信⬇️ B站持;各个平台效果分享 32:30 震惊!粉丝量跟变现能力并不是正相关的 34:50 网红自建品牌,坑真的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成功(以汉服品牌十三余为例) 38:50 网红这一职业的隐藏风险:MCN合作陷阱+生命周期短+负面评价+流量焦虑 43:00 选择某个垂直领域深耕,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许是延长生命周期的好办法 49:50 未来,所有人可能都是网红,会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结论:大概没什么必要操这个心 Susie Wu 《GET OFF YOUR PHONE》 鲸鱼散步是胖鲸智库分析师小姐姐们(媒文化的王老板和娱乐圈博士wanna be扰扰)制作的一档文化与娱乐吐槽节目,顺便鼓励品牌们商业向善。节目充斥着具有局限性的个人观点,请批判地看待和爱护我们。
我们一点也不反对婚姻,只是在着急跳进去之前,鼓励大家先想一想,要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制度?它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进入后我们会失去什么?会得到什么?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做出自主的选择,好过被社会教条塑造的盲目“入坑”。 00:55 为什么说「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耍流氓」? 4:30 “为爱结婚”实际上是一种极端观念 5:41 婚姻制度是为了确保丈夫在家庭中拥有只可能属于自己的后代 8:16 再一次思考婚姻和爱情的关系,从个人经验出发 9:38 爱情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 11:19 试着探讨结婚率降低、离婚率攀升背后的原因 13:36 “男性养家,女性持家”的模式正在瓦解,服务业的成熟正消解人们对配偶的功能性需求 15:12 婚姻制度构建在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的时代 16:16 由英格曼伯格曼的《婚姻生活》聊起,“搭伙过日子”类婚姻或许更为牢固 18:34 离婚成本高也是阻碍人们走进婚姻的其中一个原因 20:20 婚姻制度可能并不会消亡,但普遍婚姻和终生婚姻或许会消亡 21:35 一个假想,合约制的婚姻关系是否可行? 22:23 婚姻观的变化将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为衣食住行各行业带来机会 25:16 选择单身的人会面临怎样的老后生活? 26:58 不婚主义希望和姐妹们一起养老,可行吗? 27:28 “自梳女”的故事 28:34 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及一段话,送给听众朋友们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Lauryn Hill 鲸鱼散步是胖鲸智库分析师小姐姐们(媒文化的王老板和娱乐圈博士wanna be扰扰)制作的一档文化与娱乐吐槽节目,顺便鼓励品牌们商业向善。节目充斥着具有局限性的个人观点,请批判地看待和爱护我们。
《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50亿,《山河令》爆火,这两部作品背后的共同点是女性主创。女性编剧或导演给当下流行文化内容带来了什么新视角?「耽美」、「大女主」、以及女性议题在流行文化中的讨论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进步吗?那些品牌广告频繁踩雷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本期播客会讨论的问题。 2:34 《山河令》中的女性角色体现了女性创作者的善意 6:21 男性创作者也可以拥有“女性意识”,以坂元裕二为例 9:20 因为一个男性“娘”而羞辱他,是一种赤裸裸的厌女 13:56 消费耽美文和“小鲜肉”是一种“女性凝视”吗? 21:52 警惕花木兰式的“大女主”陷阱 23:03 “这也能打拳”的背后,是新一轮女性意识的觉醒 29:10 焚烧胸罩?中国女性的觉醒之路是由「外力」带来的 30:06 不得不接受消费社会的现实,只能尽力督促品牌多做点好事 32:10 广告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定义了女性角色 34:25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创意吗?请某些“商标”停止对女性的冒犯 40:50 收获女性芳心的品牌都做对了什么? 45:20 不要忽视那些因为缺乏消费力而不被看到的「弃民」群体 蛙池《孔雀》 鲸鱼散步是胖鲸智库分析师小姐姐们(媒文化的王老板和娱乐圈博士wanna be扰扰)制作的一档文化与娱乐吐槽节目,顺便鼓励品牌们商业向善。节目充斥着具有局限性的个人观点,请批判地看待和爱护我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