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神经网络带来的深度学习技术让 AI 领域变得火爆。 但到今年, 火爆程度已经远不如从前。在中国,做 AI 医疗创业类公司从两三百家,减少到大概二三十家:市场愈发趋于成熟。 那么在这些年的发展中,AI 医疗的技术应用在哪里?未来又该在哪里突破? 现代医疗体系给 AI 医疗带来哪些利好和障碍? 本期节目,史喆和王鹏将同嘉宾杜强一起聊聊这些令人好奇的话题。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杜强,小白世纪 CEO - 时间轴 - 05:43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难伺候的群体,AI 医疗行业尚待成熟。 09:17 AI 对于医疗的真正价值在于把疾病消灭于无形。 15:51 AI 医疗技术的挑战:识别 VS 推理 22:02 在 AI 的帮助下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是 AI 医疗的意义。 31:46 中国医疗体系之外趋近空白—— AI 医疗的好时机。 40:47 手持超声,设备的小型化是做好 AI 医疗落地的第一步。 45:07 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暂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51:19 联邦学习或许是解决隐私泄露的解决方案。 59:24 超声 AI 在家,生病去医院不必成为必须。 66:09 AI 影像的未来仍旧是“红海”阶段。 - 制作团队 - 制作:Forrest 混音/声音设计:杨啸天 视觉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特别感谢:Will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颗圆珠笔的滚珠,为什么中国要依赖进口?这是一个常常会被拿来讨论的问题。 我们国家对于制造业非常关心,发展规划中也常提到先进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 要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件事有多重要?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与成就给中国带来什么机遇与挑战? 本期节目,史喆和王鹏将同嘉宾王健一起谈谈精密制造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王健,智慧工厂研究院创始人 - 时间轴 - 04:36 将产品从原始变高级——精密制造是制造业的基础和内核 09:30 中国的精密制造各维度还处在追赶美日德的阶段 15:10 马斯克和他的 SpaceX ——设计和工程制造,谁也离不开谁 18:03 运动控制的精密度直接决定了加工的精密度 23:20 精密制造的近20年处在跨越式发展当中 27:52 传统生产的精益管理,内核也在于“精”字 34:26 中国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制造文明或者工业文明 44:16 我们花了极大的非理性与代价,换来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力的提升 52:50 政策导向和民族精神是未来中国精密制造的关键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文案:Will 声音设计:杨啸天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收听方式 -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汽水儿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差分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FM收听。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4 年,Google 开始售卖第一款眼镜,以免手持、与智能手机类似的方式显示各种信息。穿戴者透过自然语言的语音指令与互联网服务联系沟通。 不过要将其称为 AR 眼镜,那还是有些勉强。 比起 VR,AR 则完全不一样,AR 是指把虚拟的东西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将更多的数字化的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使得现实的世界更丰富,所以说一个是纯虚拟,一个是在现实中增加虚拟的东西。 本期节目,史喆和王鹏将同嘉宾郑昱就当下 AR 设备的概念与应用展开一番讨论;此外,还要听听相关行业的现状,聊聊他们现在在做些什么。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郑昱,灵犀微光科技 CEO - 时间轴 - 01:43 不管是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我们最终可能都会走向全虚拟的世界。 05:44 AR 成为了人类满足幻想的必需品。 11:14 我们正在陷入到生产 AR 设备的科技鸿沟中。 18:33 摩尔定律还是商业定律?——谈谈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博弈。 21:19 Apple、微软、Meta,互联网巨头的布局理念大不相同。 24:05 Facebook(Meta)的转型:或许是开辟性的奋力一搏。 29:50 国内大厂在 VR、AR 时代能否脱颖而出,这值得大家持续思考。 37:34 光波导可能是未来十年 AR 眼镜的解决方案。 48:44 AR 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会是教育和医疗。 52:59 未来 5 年是相关产业爆发的前期。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文案:Will 声音设计:杨啸天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收听方式 -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汽水儿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差分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FM收听。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说到「动作捕捉」,我们最快联想到的可能是《阿凡达》、《魔戒》这些电影当中塑造出来的形象。但其实,「动作捕捉」在医疗、体育、游戏、交互等领域中也为大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丰富体验。例如,击剑运动员的动作分析,Switch 的游戏,以及与「元宇宙」技术结合的人机交互系统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在虚拟与现实结合得愈加紧密的当下,动作捕捉的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那究竟什么才算是「动作捕捉」?它又有哪些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期节目,史喆和王鹏将同嘉宾戴若犁一起就动作捕捉 —— 虚拟制作系统展开一番讨论。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戴若犁,诺亦腾科技创始人 - 时间轴 - 01:26 通过技术手段把人的动作数字化的过程叫「动作捕捉」 06:40 它很难提供超出人的动作,但是它可以精准得展现你的日常动作 12:20 技术的选择永远都是和应用场景的需求绑定的 20:57 所谓的摩尔定律是否现实? 27:34 完成一个特效电影,最乞丐版本的拍摄环境是什么样的? 33:09 人对于动作的个性化需求,要高于对于一张图形图像的个性化需求 38:29 《头号玩家》创造的是一个平行世界,它比一个游戏空间要更宏大 47:12 虽然 AR、VR 都叫 Reality,但并没有一条扎实的红线 51:40 对于人的行为过多地去做预测可能是不安全的 56:04 面对新行业的渗透时,需要对需求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 63:12 信息技术的真正落地及导入对使用方本身的要求也很高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文案:Nigel 声音设计:杨啸天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收听方式 -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汽水儿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差分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FM收听。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 互动方式 -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对话机器人,一个在电影《Her》里面的主角,让观众会意识到 —— 哦,原来人工智能可以做到这样的极致:同你聊天、处理日常琐事、跟你讲知识、甚至,与你产生感情。 所以,我们难免有些好奇,人类的语言如此复杂,计算机是怎么把人类的语言转化成可以处理的信息?我们又是怎么被人工智能所折服的呢?人工智能真的能听懂你吗? 本期节目,史喆和王鹏同嘉宾张晴晴一起就对当下的对话机器人背后的人工智能展开一番讨论。 - 聊天的人 - 史喆,天泽智云联合创始人 王鹏,Intel 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张晴晴,爱数智慧创始人 - 时间轴 - 02:42 使用人工智能的体现的是人类的渴望,目的是服务人类 04:18 懂你 + 更高维的信息传递 =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 09:32 从对 AlphaGo 的抵触到接受,人们当今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态度有何变化? 11:22 有一天机器人更像人了,我们或许会和人工客服说 bye-bye 17:00 训练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23:34 对机器人要像对小朋友一样去教育 31:44 训练人工智能,就要在垂直领域添加更多属性信息 45:19 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定制一个“懂我”的虚拟角色 54:58 语言是人类最高级智慧的凝结,依托语言的图灵测试逻辑也在于此 59:37 语音中蕴含的个人隐私信息要如何保护?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Forrest 文案:Will,静媛 声音设计:杨啸天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收听方式 -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小宇宙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差分机》,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蜻蜓FM和荔枝FM收听。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 互动方式 - 微博: @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播客一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