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纸醉金迷里总有一股子自嘲的味道和潜藏着的危机感。All that jazz,颠倒梦想,如电亦如露,应做爵士观。
如何对待感情的结束,就反映了你如何对待这份感情。 如果所有的相濡以沫都是源于自我的成长,感情结束时也会心存感激;相反,如果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要求对方相应的或者更多的回报,感情结束也多半会歇斯底里怨天尤人。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个努力,应该花在自己,而不是对方的身上。
没有你,大地解冻,春雨如蘇,草长莺飞; 没有你,种子发芽,鲜花绽放,孩童嬉戏; 没有你,星光璀璨,诗人抒怀,鹰击长空; 没有你,地球依然在旋转,太阳也依然在燃烧; 没有你,我却孤独的死去。
敬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敬有绝对自由的选择,敬不随波逐流的自我,敬情感信仰和骚动,敬一切禁忌,敬佛陀,敬共情,敬狂喜,敬搅拌冰茶的声音。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这世间的神奇就在于,在这如电亦如露的梦幻泡影之中,最初的误解却往往生长成了新的真理。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 Book of Mormon 剧中的一首歌,同时聊聊我在美国进监狱的一段有趣经历。尼采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诸他的一切苦难。但是,等待逆境的风暴自己结束,就如同在等待生命的终结。所以,面对苦难和欲望,仅仅是turn it off,是远远不够的。
接受洗礼这一段,被描绘的特别脑洞大开,完全像是男孩女孩第一次开车的情景。男主说 I’ll make her beg for more,我会让她祈求还要。女孩也说,我也要再洗一次。宗教洗礼能被描述的这么洁中带污,也是非常有才华了。后面的歌词就更加的越来越不像洗礼了,女孩说男孩真温柔。然后在被洗礼后,惊呼I’m wet with salvation!,我被救赎弄湿了。我都不耻描述了,大家自己听吧。
有人说,Hasa Diga Eebowai是一首治愈的歌,它是狮子王里的那句 hakuna matata的成人版。但我想说的是,暴行固然需要千夫所指,但在维护正义惩治罪恶的目的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往往有其不可挽回的代价,如何建立一个公平公正且善良的法律系统,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民气固然可用,但民气和民粹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以人民的名义用法律审判,和以法律的名义让人民审判,有天壤之别。
选择爱人其实本质上就是选择价值观。我是要安稳的一生,还是燃烧的一生,是在看得到尽头的平凡生活里岁月静好,还是在未知的旅途上携手相伴,哪怕最终这条路将带我们到不知名的地方。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并不是否认诺言,拒绝承诺。相反,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命运无常的悲悯和接纳,以及对灵魂伴侣之间彼此羁绊的珍视——我期待和你一起走到天涯海角,我也珍惜我们相伴的每分每秒。世间最幸运的是,你陪我走的这段路,就是我余生的全部。
“敌人”的存在,让“我们”更团结。小到每一个大学寝室,大到一个国家和社会,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 豪情万丈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无可限量,承认自己的局限,也许才是世界真正改变的开始。毕竟,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和知道如何做成对的事情,有天壤之别。所以不管怎样的爱恨情仇,学会感激那些教会了你这个世界真实规则的人们吧。
名声和公众认知并不一定和实际的成就成正比,而决定成功的其实并不是艺术家的自身才华或者是艺术品的专业质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观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行文化正在变成一种社交货币。很多时候,观众去看一部剧的原因是来自周围的人都在看,或者都在谈论它。所以我们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兑换一种社交货币,与这个货币到底是金子做的还是纸做的没有关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