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如何看“巫师财经”?

各位好,我是小丹尼,谈车说科技。 为什么要做这期问答沟通视频呢?原因是我感觉欠大家的问题太多了,积累了一屁股债,所以本集问答视频我精选概括出了7个问题: 你们的问题太多了我没法全部回答,因为我需要时间去做DannyData视频和分析工具,所以我精选出这7个共性问题来回答;同时,我又不想把这些问题的回答放在DannyData系列视频里,不然又要被人骂跑题太严重了,所以我会不定期做一集问答视频。 接下来我分别来回答。 第1问:你是如何看待“巫师财经”的呢?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DannyData第2集】王兴的深度思考,对美团的成功有什么影响?的开头讲过:大意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巫师财经是我们做视频的标杆之一,但明眼人就能看出“披萨并不是打卤馕”。 我认为DannyData视频和巫师财经各有所长,顺便带你们复习一下我在上集瑞幸咖啡里讲到的“价值曲线”: 这是我心中巫师财经和DannyData的价值曲线,你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比如巫师财经在先发优势、故事戏剧性和资本领域领先DannyData,而DannyData在商业模式分析、数据支持领先巫师财经。但说到底,我们都有高水准的分析逻辑、后期制作,而且努力的诚意度满满,看看DannyData和巫师财经的视频背后都是万字的中英文稿,你就明白了。 其实从一名观众的角度来讲,DannyData和巫师财经给你们提供了不同价值,让你们多了一种选择,难道这不好吗?就像我既喝星巴克又喝瑞幸,偶尔也来杯雀巢咖啡。我认为作为一名观众,很多时候没必要去站不同的队伍,而是去吸收各方优点就好了。就像先生在生前经常骂金庸,但我作为一名读者,两位先生的作品和言行我都很欣赏,我从来不选择去站还是去站金庸,我只是好好学习他们的优点就好了。 顺便补充几句,现在有不少视频去分析”巫师财经为什么这么火”,其实在我看来,你看完这些视频,你也很难做出类似“巫师财经”高质量水准的视频,只能做出一些粗略的模仿:比如抓明星热点、加一些类似的动画和配乐、暗示自己背景有多牛比又搞了几个亿的大项目、不时CUE一下大家去看自己之前或之后的视频等等,这些其实都不是核心能力。 那核心能力是什么呢? 在于文稿背后的功底,这都是在之前学习和工作经验中长期积累出来的,你的分析到底是否符合逻辑、有没有干货,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专业程度。比如我在做【DannyData第4集】瑞幸真是割美国韭菜,补贴中国人喝咖啡吗?时,专门搜了一下之前b站浏览量最高的分析瑞幸咖啡的视频,我看完了感觉真的是太业余了,只是一个信息二传手,缺乏自己的逻辑分析。 那现在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目前分析瑞幸咖啡排名第一的已经是DannyData视频了: 这也是我们做DannyData视频一直以来的目标:只要我分析一家公司,就要做到市面上的最好,我之前也发过一条朋友圈阐述过这个目标: 当然,我希望能看到更好的分析视频尽快超越我,这不是客套话,因为我也想学到更多。 第2问:你之后要分析哪些公司呢? 接下来的3期DannyData视频我会讲:蔚来汽车、B站和小米。其他的我还没有想好,要看你们的反馈,请给我留言。 顺便说一下我选择分析公司的标准,有四条: 1)科技公司。 这里所说的科技公司范围比较广泛,比如我之前所讲的特斯拉、美团、拼多多和瑞幸,虽然都属于不同行业,但科技属性比较强,所以我也把他们算在其中。 2)优先分析上市公司。 因为数据比较全面靠谱,有经审计的财报数据。但是你要非说“上市公司数据也有造假啊”,那这个我真是无法反驳了,但我只能说,上市公司的数据已经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最靠谱数据了,而我的分析也绝不仅仅停留在给你们抛出数据而已,只是数据可以帮助你们更接近真相事实。 之前我在群里跟大家说,现在你们爱说“以我为准”,但其实我认为不存在“准”这一说,就像哪怕我用一手的财报数据,也只是更接近事实真相,因为事实往往是复杂的、灰度的。所以下回你再听到谁说“以我为准”,那只是霸道总裁的口号,你们随便听听就得了。 3)成长速度快的公司。 之前看到不少朋友说感谢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视频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结果赚了不少。但要我说这还真不是我的功劳,要谢你就去谢谢这家公司成长的快,不如买一些他们的产品去继续支持。 顺便再跟大家说一句,目前除了b站发给过我们1000块钱的优秀创作者奖励,还没有任何公司给过我们钱,哪怕是之前看我视频的很多人下载了瑞幸咖啡app并下单,瑞幸也从来没有给过我一分钱。所以你们非说我恰饭的,可以再等等。 如果我们之后真恰到了饭,我也会跟大家明确说的,但我不会写软文做软广。在我看来,恰饭这件事对我们这种创业团队也不是坏事吧,毕竟团队是不能靠白嫖观众们养活的,只不过恰饭的姿势要优美一些,不要吃了软饭还要装大爷。 4)看你们的反馈,请给我留言。 以上就是我选择分析公司的标准。 第3问:你是如何分析公司的? 这个问题很大,我先抽取要点跟大家讲讲,如果你们感兴趣,以后我可以组织线下聚会再跟大家详细聊。 首先,我做DannyData的准备工作是读完这家公司的招股书、近几年的财报、电话会原文、创始团队的演讲材料等等,全是一手信息。接下来,我还需要看一些研究报告作为交叉验证。当然,这些准备工作都离不开我之前的积累,比如下一集DannyData视频我要讲蔚来汽车,其实我已经跟踪蔚来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了,文章也写过不少,感兴趣可以去翻,作为你看下一集DannyData视频的预习材料: 【小丹尼】蔚来到底是亏400亿还是亏220亿?都不准确 【小丹尼】蔚来2019年三季度交付量要点分析 【小丹尼】蔚来销量为什么不行了? 【小丹尼】雷军送蔚来不兑现,我猜过程很有意思 【小丹尼】谁希望特斯拉和蔚来倒闭? 【小丹尼】特斯拉跳楼降价,蔚来为什么不跟随降价? 【小丹尼】特斯拉和蔚来的战争还没有开打 之后,在我写文稿时,行内人都能看出来我使用的分析框架是基于“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发明的结构化思考和沟通框架,你可以简单理解为“1个结论+3个论据支撑”。 但是,其实我对“金字塔原理”是“又爱又恨”的。 为什么说”爱”呢? 因为我认为“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个思考和阐述自己观点的好工具。当我面临选择“讲故事”,还是阐明清楚自己分析观点时,虽然我知道“讲故事”绝对更加吸引眼球,但我仍然选择后者。 那为什么说”恨”呢? 只是用“金字塔原理”,不免有些教条,说白了就是缺乏你们所说的“故事戏剧性”。虽然我不讲故事,但你能发现DannyData视频往往并不只是停留在“1个结论+3个论据支撑”,我还会在视频的后半部分跟大家讲一些我的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不只是讲科技,还讲一些人文,因为科技和人文都是我的兴趣所在。 虽然因为我讲这些东西会被骂“跑题了”或者“废话太多”,但我仍然会坚持,因为我的每集DannyData视频内容,不想停留在只分析这家公司而已,而想带你去看看这家公司背后更大的世界。 第4问: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回答,我本硕专业都是学计算机的,本科在某985,硕士在某世界Top 20的学校,毕业先在某纽交所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部工作了2年多,然后做某咨询公司。 为什么我都说“某”呢?留点悬念嘛,就像谈恋爱一样,第一次见面不能就把自己爸妈在哪工作、家里有几套房全都说出来吧,咱们先聊着,以后再慢慢了解。目前DannyData是我们的一个创业项目,包括了你们看到的视频内容和数据可视化工具。 第5问:你是如何看待“数据具有两面性”的? 大家经常说“数据是具有两面性”的,而且之前我看到了我在关注的李自然说了这么一段话: “有一些媒体,表面上很专业,列一大堆的数据出来,财报等等做成截图,天眼查上面查了股东名册,画一堆表,好像很专业。投资人的姓名,一个个的给你念出来,但它的内核仍然是很简单的东西,并不是真懂,听起来很空中楼阁的感觉,而且专业人士一听,就觉得漏洞百出了。” 首先我要说,整体来看李自然这段话确实没错,有些up主确实是表面用了一些研报数据、天眼查数据截图等等,但讲的确实没什么干货,比如我之前动态里讲过某位看似很火的up主,其实只是“故事会”,并没有什么自己的逻辑分析,是谁我就不再说了。 但是,你要注意,这并不是数据本身的错误,就像你说一个纯素食者营养搭配不好,难道是吃青菜就是错误吗?或者这人跑步过量膝盖搞伤了,难道跑步就是错误吗? 我认为有准确的一手数据分析,一定要比没有一手数据的分析更为接近事实真相。只不过有些人把数据用错了,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不专业,才会造成李自然所说的结果。 所以我说分析离不开数据,但也不能只看数据,就像我做咨询时也经常说:“只看财报数据,就如同看着后视镜开车”。所以,我们还要进行有逻辑的分析,才能更加还原接近事实的真相,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第6问:能不能推荐一些书籍或学习材料? 这个问题比较大,因为我看过的好书太多了,而且仍然有很多好书还没有看。 我可以跟你讲一些我推崇的“派系”,比如投资我推崇的是巴菲特“价值投资派”,相信你从DannyData视频里也能看出些线索了,所以巴菲特“价值投资派”的相关内容你可以好好看看,比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穷查理宝典》、《聪明的投资者》等等。 与此同时,我最近比较喜欢听一些节目,比如《圆桌派》、《一千零一夜》、《八分》、《锵锵三人行》等等,以前比较喜欢听《晓说》、《晓年鉴》这些,我认为有两点好处: 一是可以从不同的人角度来丰富我的观点,让我自己不再狭隘; 二是比较现实,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因为自己每天可以盯在手机和电脑前的时间也就那么多,听一些节目可以将我的时间利用最大化,比如我可以在运动、吃饭、出差赶路、收拾房间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思想。 我始终认为,如果你想有好的内容输出,比如做出高水准的DannyData视频,那就必须要有持续好的内容输入。 第7问:怎样加入你们团队? 我在之前发布了【小丹尼】说一件DannyData的大事:招募共事者,其实我感觉要求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而且很简单,就两条: 1) 将你的简历发给我; 2) 写一些你对DannyData视频和工具的想法或建议。 而且我专门附加了一句:要求确实很简单,但完成程度取决于你自己。 但是我看到仍然有不少朋友只是完成了第一条:把自己的简历发给了我。 其实我也能想象到这些朋友背后的想法:“反正我也要找工作,简历早都写好了,那我就投一个简历给小丹尼试试呗,没准有机会呢。” 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不走心的行为,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硕士毕业后是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吧。估计有朋友纳闷:Danny你之前不是学计算机的吗?怎么后来又去做战投和咨询了呢?你是怎么转行的呢? 其实我找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部之前,先是在这家公司里做了半年的总裁办管理培训生。当时有30多个应聘者,而且这30多个应聘者里不乏有清华北大常春藤的学生,比我这类985毕业的学校要更好,但最终只选了我一个人。而且最终面试我的,是这家公司的老大,我进入这家公司时是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进入这家公司的原因。 那么如何在30多个应聘者里脱颖而出呢?原因当然有很多,我就举一些小细节吧。 我知道最终面试我的公司老大,他的时间绝对是非常宝贵的,你想想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的老大抽空去见我这种刚毕业的菜鸡学生,当然要把时间利用的最大化了。 所以,我把自己“又臭又长”的个人简历精选出内容,对应我要应聘的岗位要求,专门做了一张表格,彩色打印并精心封皮包装。我还研究了这家公司老大是Google的校友,我本身也很喜欢Google的产品和企业文化,所以我准备了之前读过的一本Google创始人写的书送给了他。 当时,这家公司老大绝对是企业界的“网红”,我发现有些应聘者做出非常幼稚的行为,比如应聘时还要去找他合影或者要个签名,要注意你是来应聘的,不是来追星的,所以这些行为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而且本身我也不好这口,我认为让对方认识到你的才华,远远比要个合影、要个签名什么的有用的多。 以上只是一些小细节,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在于你的才华。但是细节绝对能反映出你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如果你连应聘时都不展现出自己的“诚意”,那对方如何能相信你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呢? 我认为把所有工作上的事情都做到90分以上,远远比有时候得100分但有时候只能得60分更重要,其实老板要的就是你“靠谱”,类似咱们国家乒乓球、羽毛球队选择选手去参加奥运会的标准一样,要的是稳定发挥好的选手,而不是时而牛比、时而菜鸡的选手。 希望以上这些话无论是你找我应聘也好,或者是将来你去其他公司应聘也好,能对你有一些帮助。 好了本期问答视频就到这里,欢迎你加入我们团队,也欢迎你给我提问或者给我留言:你还想看我分析哪家公司呢? Tech Never Die,我们下集DannyData——蔚来见。 Previews 中文版本 【DannyData第1集】特斯拉上海工厂,有什么影响? 【DannyData第2集】王兴的深度思考,对美团的成功有什么影响? 【DannyData第3集】拼多多只是一家电商公司吗? 【DannyData第4集】瑞幸真是割美国韭菜,补贴中国人喝咖啡吗? EN Version 【DannyData 01】What is the impact of Tesla Shanghai Gigafactory? 【DannyData 02】Wang Xing's deep thinking and Meituan's success? 【DannyData 03】Is PDD just an e-commerce company? 【DannyData 04】Luckin takes advantage of American investors?

12分钟
99+
5年前

【DannyData第1集】特斯拉上海工厂,有什么影响?

【DannyData第1集】特斯拉上海工厂,有什么影响? 原创: 小丹尼 当我们国人聊起特斯拉时,想象中的特斯拉是老司机开Model 3百公里加速3.4秒、Model S 2.6秒的风驰电掣,但实际我在北京看到的往往是堵在路上挪不动。或者是特斯拉老板Elon Musk偶尔来趟中国,和马云来场“火星人对话”。 特斯拉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名声远远超过销量的公司,你用DannyData对比一下特斯拉在美国和中国的收入就知道了,这是特斯拉在美国和中国的收入对比: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还有巨大能量没有释放,但是随着特斯拉的上海工厂Gigafactory量产,甚至我看到了知乎朋友Emma发的国产Model 3上海上路照片: 特斯拉在中国可能重现Model 3在美国市场销量增长的奇迹。 那么除了销量,上海造的特斯拉,还会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我是小丹尼,谈车说科技。 首先跟大家啰嗦一下我的视频最大特点,也是和其他视频的最大区别,在我这里使用的所有论据,包括数据或引用谁说的话,我都要找到论据最根源的出处,比如公司数据,我就要查到官方发布的财报原文,比如谁说的话,我就要找到原版视频出处等等。因为我不想使用二手甚至多手信息误导他人,当然这就需要我科学上网阅读大量外文资料,花费了我不少时间精力。 我在论据内容上有洁癖,也是为了我分析的对象负责,而且我会清晰标明论据出处,方便想挑刺儿的二次验证。所有的这一切努力只为一个目的:随你反驳。 好了,说回今天视频的主题:上海造的特斯拉,会有什么影响? 先说第一个方面,降成本。 很多人关注的是特斯拉炫酷的一面,比如Elon Musk用自己公司SpaceX猎鹰重载火箭把自己的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送上了太空,但却不知道特斯拉是一个极其强调降成本的公司。 如果你持续关注特斯拉的财报,你会发现特斯拉会在财报中反复强调降成本这件事,而且优先级排的极高。 比如2013年,当时还是Model S刚量产时期,特斯拉就在2013年二季度致股东信里强调车毛利润率(automotive gross margin)要达到25%目标。 这里给小白科普一下: 所以为了提高毛利润率,要不增加收入,要不降成本。 而在2013年的当年年底,特斯拉也确实完成了车毛利润率要达到25%目标,顺便说一句,特斯拉在财报里会把毛利润率分为三种: 特斯拉说的车毛利润率要达到25%目标,其实指的是Non-GAAP车毛利润率,但实际情况是,特斯拉在2013年底,三种毛利润率都达到了25%的目标,我们可以从DannyData图里看到这三种毛利率的历年走向: 如果你想成为第一批使用DannyData分析工具的用户,帮你把车和科技公司看得更全面、更透明、更彻底,或者跟我聊一聊特斯拉,可以加我的微信,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dannydata1。 而到了2019年三季度财报的开场白里,Musk除了先说一些场面话,上来又是反复强调控制成本。 所以说在省钱这件事上,Musk是颇有心得的。 这里可能有人不同意了:“你说特斯拉降成本,也没见上海国产的特斯拉便宜啊?35.58万元起步,也没比进口特斯拉便宜多少啊?” 拜托你要注意一下交付日期为2020年一季度,你想一下,如果现在特斯拉把国产Model 3标了个比进口Model 3低很多的价格,特斯拉这几个月的进口Model 3还怎么卖?这就是奸商商家常用的锚定效应。 这里举个例子科普一下什么是锚定效应,我想起小时候我妈买衣服说原价上千,非常有成就感的还价到两折买的,虽然我毫无情商的指出“原价都是卖衣服自己定的,想标上万都行”,其实这就是商家先锚定一个很高的价格,之后再让你砍价或搞个双十一大促销,这样就让你误以为捡到了大便宜,还很有成就感。 所以这就是特斯拉定价策略的问题了,把国产Model 3先定一个较高的起步价,一是尽量减少对进口版特斯拉的销量冲击;二是没有让国人觉得“国产的就是比进口的要差”这个印象,你不得不承认咱们国家还是有很多人有这种刻板印象;三是给未来降价留下充足的空间。 很多人都喜欢拿我们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蔚来和特斯拉作比较。看到这里,我想你也会跟我一样,认同知乎朋友张抗抗的一段话: 而随着特斯拉上海Gigafactory量产,会让特斯拉的成本继续下降。 Morgan Stanley分析师Adam Jonas就表示,考虑到中国上海工厂的劳动成本仅为美国加州工厂的十分之一左右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本削减,特斯拉在中国的毛利润率可以达30%左右。与豪华车品牌保时捷在中国的利润率相当。 说起豪华车,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吐槽:同特斯拉车内饰科技感有余,但奢华感不足,其实也是降成本的另一体现。往好听了说就是:“特斯拉将成本利用发挥到极致。“无论你是否认可这句话,但不能否认的是,特斯拉在有限的成本下,确实设计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让很多科技发烧友愿意为之买单。 好了说完第一点,可能颠覆了你对特斯拉以往的炫酷印象,Musk不仅像钢铁侠,也像一个会省钱的小媳妇。 那我们接着聊第二个方面,未来产品整合。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特斯拉的很多用户是属于增量消费者,什么是增量消费者?就是本来对这个品类毫无兴趣的消费者,也被特斯拉的产品吸引成为了消费者,用创投圈经常说的一个比喻就是“把蛋糕做大了”。 Model 3就不多说了,是很多美国中产家庭改善生活的换车首选。而特斯拉在11月21日发布的皮卡车型Cybertruck,让很多身边从来对皮卡车型不感兴趣的人,也有了购买欲望。 要知道皮卡车型可是福特的天下,再配上一首美国乡村音乐,基本上是美国老大爷的标配,正如我国老大爷的片儿鞋、汗衫配老年代步车。我之前去美国住的Airbnb,房东大爷和打Uber的开车大爷,开的都是福特老皮卡。 要知道目前的皮卡车型销量,仍然占福特整体销量超过半壁江山,而且唯一有销量增长的也只剩皮卡了。 所以你清楚特斯拉发布Cybertruck,最紧张的是谁了吧,我相信特斯拉将会很快改变皮卡天下的格局,咱们等着看。 这里顺便说一句,Musk在2019年初就将Cybertruck的设计与电影《银翼杀手》挂钩,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创作欲,不得不说Musk是营销高手,别光看Musk说特斯拉不会花钱投放广告,说以后可能会打广告但也绝不会是现在的传统广告形式。 而事实上Musk各种托马斯全旋式的花样玩法,都是变相在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 我多说几句,其实在我看来,大多数企业家并没有那么愿意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比如年少时期的Musk是个被霸凌的羞涩男孩,Paypal时期是个谢顶的geek程序员形象,都和现在的Musk形象大相径庭,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事业,说更直白点就是为了增加销量的同时还能减少营销费用,改变些自己的性格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这都是小事儿了。只不过有些中国企业家玩得太极端,比如砸个杯子、夫妻互揭黑历史什么的,虽然可能也是为了“投入精力和效果产出比”考虑,但这确实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 好了再说回特斯拉,普通消费者会把特斯拉的产品理解为各种型号的车,比如Model SEXY, 但其实Musk的野心远不止如此。比如电池和动力总成,Musk在财报电话会里说特斯拉会在电池和动力总成等方面帮助其他车企: Musk用的单词是help,确实之前特斯拉公布专利是help,但未来一定会sell。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锂电池包Pack装机量还是锂电装机量,宁德时代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占据半壁江山。 特斯拉如果开始对外销售电池,谁会紧张呢?你又知道了吧。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特斯拉向来在电池方面是投入大量资源的,比如特斯拉在2019年3月16日花2.35亿美元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 特斯拉在电池方面绝对是有很大野心的,而且目前仍然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可以参考Matt的电动车电池效率排名: 不仅是电池,而且特斯拉Gigafactory工厂本身,其实也是产品。Musk在财报电话会里说会把上海Gigafactory做成一个模板,在世界其他地方复制,而且未来投入产出比会更高: 比如2019年11月13日宣布Gigafactory 4落户德国柏林,那里距离波兰边境不远,那里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 好了等特斯拉Gigafactory在上海扎下了根,什么ModelSEXY,什么锂电池、动力总成服务,什么太阳能发电产品,都可能会加速在中国落地,甚至卖好了还会有第二个Gigafactory落地中国,这也说不准。所以说,只把特斯拉当作卖车的,就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 第三个方面,本地化服务 首先,我想起Musk在2018年q4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特斯拉做的“超级傻”(super dumb)的一件事。Musk在中国的时候,特斯拉中国团队向他提建议: “您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中国特斯拉服务中心备用一些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因为现在很多情况是,在中国制造零件,寄到美国新泽西仓库储存起来,又寄回中国服务中心使用”。 可能很多大公司都做过这种超级傻的事情,但是像Musk这么耿直男孩在财报电话会里直接自黑的,确实不多见。 上海Gigafactory完全落地,涉及到中国本地资源的更多整合,我想Musk自黑的这种跨地球级别“超级傻”问题将很少出现,其实这也是中国政府布下的互惠互利大局,这个我在结尾说。 当然,我们说的本地化服务,肯定不仅仅是配个本地零部件那么简单。Musk曾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未来没有自动驾驶的车,就像现在的马用处一样。” 我也坚信未来的车一定会完全自动驾驶,只是时间问题。要做好自动驾驶,除了硬件配备,还需要优秀的算法,而数据就像算法的“肥料”,而“肥料”中的“高能肥”当然就是本地化的数据。 Musk曾在2019年4月份的访谈里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Autopilot收集数据量,占路面上所有自动驾驶车辆收集数据量的99%以上。” 他的算法是跑在路上的特斯拉超过50万辆,这些特斯拉无论是否在自动驾驶都在不断收集数据,而其他家竞争对手自动驾驶车辆不超过5000辆。我且不多评论Musk的算法是否合适,他说的当然不是完全apple to apple的比较方法,只是想强调一个概念: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而本地化数据更加重要。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想要在中国这种复杂路况做好自动驾驶Autopilot,必须收集大量的本地复杂数据。 今天聊了这么多特斯拉,我还想多补充几句。我知道无论我怎么说特斯拉,哪怕只是列出客观数据事实,也总会有网友说我是为了找特斯拉恰饭、电动车吹等等。 其实我把这种现象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不太涉及利益相关,比如只是爱看热闹起个哄的群众。对于这种朋友,无论是夸我也好,还是骂我也好,其实我现在都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知道,别人夸我或骂我,只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而我的内容并没有那么重要。这种态度是我从梁文道先生那里学到的。 第二个层面:涉及利益相关,比如是某些车企员工,或者是某个品牌的忠实粉丝或车主,就像我之前收到过不少蔚来车主的骚扰。 如果你把特斯拉当成自己的对手甚至敌人,可以看看我欣赏的《教父3》里Michael对侄子Vincent说的一句话: Never hate your enemies. It affects yourjudgment. 你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他会让你失去判断力。 或者学学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对自己的对手大马林鱼的尊重。在我看来,特斯拉绝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而且他确实也让我国很多电动车企业受益了,有包括何小鹏在内的多家车企老板公开感谢过特斯拉当年开放电动车专利。 蒋方舟之前去台湾发现更美好的一面,在《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这本书里去写道:台湾并不是我们的对比,而只是一种更好的可能性。 那这里我想改编一下:特斯拉并不是其他车企们的对比,而只是一种更好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说,特斯拉真的只是我们的对手或敌人吗? 可能没那么简单,至少咱们政府的态度不是这样的,除了给特斯拉上海Gigafactory这块地地,还给钱、给政策,比如贷款85亿人民币给特斯拉,而且贷款利率低于90%的中国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再比如特斯拉成为首家在华独资建厂外资车企,都表现出咱们政府对特斯拉的态度。 有人可能问了:为什么我们要对一个纯外国企业这么好呢? 小丹尼微信群友TTT发了驭电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开放特斯拉入华,国家的意图非常清晰:利用特斯拉,再造当年苹果产业链的辉煌。 目前我们在手机行业的辉煌,华为小米OV产品能有这么高的质量,跟背后强大的产业链支撑是分不开的。 而且就在2019年10 月 2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汽车及相关领域。 所以特斯拉到底是我们的对手,还是我们的帮手,还是那句: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成年人看的不只是对错,更是利弊。 好了,我是小丹尼,谈车说科技。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如果你想成为第一批使用DannyData分析工具的用户,帮你把车和科技公司看得更全面、更透明、更彻底,或者想跟我聊一聊特斯拉,可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dannydata1,加我的微信。 回见。

15分钟
99+
5年前

【小丹尼】丰田为什么大量公开专利?(视频版)

丰田兜里揣了23年的宝贝,终于掏出来给大家用了。 2019年4月3日,丰田宣布免费开放23740项核心电动化技术相关专利: 图源自丰田官网 丰田美其名曰“为电动车普及做贡献”。虽然确实也有贡献,但转念一想,丰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大规模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PRIUS普锐斯,算到现在已经23年了(丰田混动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已超过1200万辆)。 现在丰田说要大规模公开专利“做贡献”,那前22年都干啥去了? 再换一个角度去说,丰田手握数量最多的自动驾驶专利,怎么不开放这些专利呢? 所以吧,还是要搞懂丰田开放背后更深的问题本质。 问题本质是:丰田为什么过去22年没有开放电动化技术专利? 先说结论:丰田兜里揣着专利闷头赚钱呗——当一家企业拥有超出行业水平一大截的“垄断”技术实力时,并且可以用封闭手段通过这项技术赚取巨额利润,自然没有动力去开放这项技术专利,比如当年的Windows系统。 接下来我具体分析,先来普及3个名词,也是目前新能源车的三大主流: 丘吉尔曾说:“能看到过去多远,就能看到未来多远。”我把新能源车发展历史分为两大阶段: 1)1997-2012年,丰田HEV垄断地位。 2)2012年至今,HEV、BEV和PHEV三种技术争霸,犹如现代版三国争雄。 · 1997-2012 · 先说第一阶段1997年-2012年,这期间大家说新能源车基本上就等同于在说丰田HEV油电混动车,尤其是在北美,丰田PRIUS(普锐斯)的普及程度相当高,事实上很多人只是把PRIUS当成一辆“省油的燃油车”来开,或者富人们用来宣扬自己环保意识的工具,就连电影《La La Land爱乐之城》里都存在一个梗:高司令帮艾玛斯通取车,结果发现满眼都是丰田PRIUS的钥匙。 图源自电影《La La Land》 可以说,在油电混动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丰田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即使到了2019年,在HEV领域丰田还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至今在全球市场份额仍然能达到80%以上,哪怕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技术已经发展很快了,看以下数据,即使加上PHEV,其他品牌销量还是落后丰田HEV一大截: 注:卡罗拉、雷凌、凯美瑞双擎都是丰田HEV 丰田:“咱这23年HEV技术实力积累不是白玩的。” 好了,转折点在2012年,一股来自西方的神秘力量到来,证明了BEV纯电动车性能+大规模量产+充电配套模式也是可行的,你应该猜到了,这股西方神秘力量说的就是——特斯拉。 · 2012-2019 · 感谢特斯拉,让BEV(纯电动车)从打高尔夫球代步车飞入到寻常百姓家(虽然第一波“百姓”是有闲钱的富人们),特斯拉证明了BEV商业模式可行性,也带动了整个BEV产业发展,让更多传统汽车厂重视BEV,也有一大波纯电动车新势力诞生,比如蔚来、小鹏之辈,都应该感谢特斯拉,尤其是特斯拉在2014年公开其全部专利(蔚来和小鹏都是2014年随后成立),所以吧,挖特斯拉员工偷代码这种事情,咱们还是不要干了。 当然,特斯拉证明了BEV商业模式可行,也激励了PHEV(插电混动)行业的高速发展,毕竟很多汽车厂认为从燃油车直接转型到BEV,还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基础设施加油站建了那么多不可能一下作废,而且涉及国家层面问题我不多说),而且又要绕开丰田在HEV上的专利垄断,所以,PHEV也跟着BEV一同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在去年,PHEV比BEV增速都要快很多,2018年我国PHEV增速同比增长176%,对比BEV同比增速69%。 就这样,HEV、BEV和PHEV的“三国争雄”局面出现了(当然还存在增程式、氢能源等等,现在量太小先不说): 丰田仍然是HEV的带头大哥,但是在BEV+PHEV领域,丰田就是跟班小弟。丰田去年才在中国推出了PHEV的卡罗拉和雷凌,之前丰田HEV一直拿不到中国新能源补贴,丰田在全球BEV+PHEV领域市场占有率仅达到2%: 好吧,丰田既然在HEV上能吃到的甜头越来越少了,眼看着好吃的都被BEV和PHEV抢走了,丰田是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不如放开HEV专利,顺便也成人之美一把。 既然说丰田要转型升级,那转型升级到哪里去呢? 丰田要变得更加开放和结盟,然后赚服务的钱。其实丰田更加开放和结盟的发展思路转变,早在2018年初CES上就有所预兆,我在文章《CES最火汽车:最保守的丰田,做了最激进的决定》详细写到过。 比如这次丰田开放电动化技术专利,紧接着就是推销自己技术支援付费服务: 图源自丰田官网 丰田为什么要转型赚服务的钱呢?难道丰田卖车过得不好吗? 如果你粗略看丰田的数据,你会觉得丰田过得很好。 比如看销量,丰田居世界第二,和第一名大众集团差距也不大: 再比如看营收和利润,丰田表现就更好了,丰田营收排第一,利润甚至超过了戴姆勒奔驰和宝马集团的总和: 看丰田过得这么好,躺赚汽车钱不行吗? 看最近的丰田财报信息,有一项数据很危险: 图源自Toyota FY2019 3Q Financial Results 我解释一下:在2018年4月-12月期间,这9个月丰田销量同比仅增长0.3%,更辣眼睛的是,在丰田传统优势市场日本销量减少了44000辆、美国销量减少了41000辆。虽然丰田在亚洲市场(除日本的亚洲销量,90%以上都在中国)销量增加了12.7万辆,但是丰田在2020年才能推出自己第一辆BEV纯电动车C-HR EV,要知道,丰田只是靠传统HEV和一点点PHEV打中国市场是完全不够的,中国2018年在全球新能源销量占比60%以上(全球200万辆,中国125万辆),对比一些国内车厂的新能源销量和同比增速,丰田在中国市场也逐渐丧失新能源优势: 所以说丰田转型升级,变得更加开放和结盟,原因是行业巨变已不可阻挡,丰田发现自己在新能源新兴市场逐渐丧失自己原有优势。而且我相信壳牌石油公司德格的一句话: “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也类似我以前在小丹尼微信群分享的马斯克有关moat(护城河)观点: “如果你对入侵军队的唯一防御是护城河,你不会持续太久。更重要的是看谁创新的步伐更快。” 说得真好,回见。 � 引用及相关文章 ▲ 《自动驾驶专利竞争力排行榜》Patent Result 2018.9 ▲ 《我国BEV和PHEV 2017-2018销量》腾讯汽车 ▲ 《特斯拉年度交付图》hypercharts ▲ 《2018年全球BEV+PHEV销量排行》盖世汽车 ▲ 《2018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公司销量排名》Focus2move 小丹尼其他丰田文章: ▲ 不是丰田认怂,只是关乎生存 ▲ CES最火汽车:最保守的丰田,做了最激进的决定 小丹尼特斯拉 | 蔚来内容: ▲ 一场平平无奇的特斯拉Model Y发布会,反映出什么? ▲ 特斯拉跳楼降价,蔚来为什么不跟随降价? ▲ 特斯拉和蔚来的战争还没有开打 ▲ 特斯拉在中国还只是扔了几个法贝勒彩蛋玩玩 ▲ 期待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让问答不再是“慕尼黑协定” ▲ 特斯拉裁员,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 ▲ 在美国喘过气来的特斯拉,该啃中国大饼了 ▲ 不聊分析师的傻瓜无聊问题,聊产品的马斯克是最让特斯拉粉丝喜欢的 ▲ 蔚来上市,给你一点买车建议 ▲ 特斯拉的未来会怎样?看看通用汽车史 ▲ 拖了8个月,特斯拉为什么不愿意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 ▲ 刚上天的特斯拉净亏损7.7亿美元,又该有人说作秀了 ▲ 看懂特斯拉,回答投资人最爱问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指什么? ▲ 蔚来汽车的代工厂江淮汽车,到底什么来路? 进小丹尼微信群,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dannytutor 关注小丹尼公众号:

12分钟
99+
6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