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丨屈原为什么不需要“抗抑郁”?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文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文字稿。 【时间轴】 02:40 判断抑郁症由谁来做? 04:54 如何区分品德/心性问题和心理问题? 07:26 心理满足 16:33 小结心性和心理的区分 19:08 屈原的抑郁不需要专门的理解或解释 21:49 上层社会性解释和下层心理性解释 27:09 屈原的抑郁不是一种代价 【内容简介】 “食欲减退”、“夜不能寐”、“有自杀倾向”,若根据心理学专家的标准,屈原看上去确实患有抑郁症。 但心理专家的意见足以判断屈原病了吗?我们的健康与否,一定是由医生来定义的?心理性解释是社会性解释的基础吗?屈原的抑郁对他自身而言意味着什么?“健康”和“正常”是不是一回事? 针对这些问题,陈老师从“心理治疗”入手,区分了心性问题与心理问题,并指出心理学在伦理解释层面的不足。程广云老师则从屈原个人的文化性格出发,反思我们衡量的标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激荡出新的火花,启发我们重新理解“健康”和“正常”。 【主讲人】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与谈人】 程广云、朱清华、叶磊蕾、陆丁等 【讲座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 【讲座时间】 2014年9月14日 【责编】 小赵

31分钟
1k+
3周前

陈嘉映丨谈谈尼采名篇《史学对生活的利与弊》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文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文字稿。 【时间轴】 00:26 题目解释 04:10 历史和史学的区别 05:575 谈尼采的《史学的利与弊》 09:01 A.引子:对生命生活的呼吁 29:42 B.第一节:尼采所理解的历史 43:22 C.第二节:三种史学/对待历史的三种态度 【内容简介】 怀古者追怀的“过去”,并不一定是美满的。他可能很清楚过去的艰苦,他怀念的甚至是一片光秃秃的山脊/陈嘉映 太史公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修昔底德写历史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现代人多从演化的角度看历史——“我们今天的时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因此,今天流行各种从宇宙大爆炸写到当代的“大历史”。但人的历史跟宇宙的历史是一回事吗?这样的写法是否又会对我们有所误导? 本讲将以历史自身的“古今之变”为切入点,在此背景下解读尼采的《历史对生活的利弊》,进一步探讨其中关于历史的三种不同态度:纪念碑式、怀古式与批判式。让我们与历史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主讲人】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讲座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 【讲座时间】 2016年5月23日 【责编】 小赵

72分钟
1k+
1个月前

陈嘉映丨谈谈AI背后的哲学问题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文字稿,「爱智者城邦」小程序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座收录 【讲座信息】 时间轴 00:01:30 我能知道你疼的感觉吗? 00:12:08 AI背后的哲学问题 00:15:30 他心问题的三种情况 00:21:57 第一类性质与第二类性质 00:31:52 认识实在的两种方法 00:37:22 伪装的模式 00:47:47 普遍性与个殊性 00:53:03 AI能否发展出感知? 内容简介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们未曾直接观察过他者的内心,更未曾直接体验过他者的感觉和情绪本身。庄子却说他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能的吗?我们如何知道动物在想什么?人工智能在“想”什么?他人在想什么? 他心问题,不仅是感知理知、物性关系中的重要课题,更关联人与人之间的同理与共情。本次讲座,陈老师将带领听众直面“他心问题”,为读者展示哲学家如何具体的运思和工作。 适合人群 对认识论和心智哲学有兴趣的读者 经典段落 “感知永远有个殊性,最个殊的就是你的一生经历过来所感受到的那个东西。当你说起人生况味时,你是可以找一两知己,心心相印,但在一个更极端的意义上,有可能人人都可以像孔夫子那样感叹,’知我者其天乎‘。” 讲座地点 石景山 讲座时间 2023.4.16 主讲人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责编】 小赵

48分钟
2k+
2个月前

陈嘉映丨谈谈自由意志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文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文字稿。 【讲座信息】 内容简介 拿起一杯水、走路迈左腿、抬头看星空...做这些事情时,我是自由的吗?还是自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人的一举一动就已被决定好了?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一直是个哲学史中显要的话题。斯宾诺莎、叔本华、康德等许多哲学家对这一话题都有其论述。1814年,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假设,他认为“如果一个智者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 科学当道的现代,神经科学更是认为人的大脑活动可以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似乎决定论已是板上钉钉。但这仍无法解释人为何经验不到自己“被决定”。也难以说明,假设决定论为真,人类社会又何必要有法律规范与道德责任? 如此重要的话题,陈嘉映老师却一直鲜少谈及,不禁引得读者期盼。 本讲将得读者所愿,借一次书籍梳理的由头,陈老师将连连抛问:决定论和自由论之间能兼容吗?人要么是决定论者,要么是非决定论者?哪种探讨“自由”的方式是被误导的?自我本身是被决定的吗?讲者将为这个悠久的话题提供一些崭新的思考路径。 适合人群 对自由意志话题感兴趣的读者 时间轴 02:12 —回顾《Bound》的论述— 03:03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及兼容性 05:20 实验哲学 09:42 自由论基本主张:能做决定 19:49 我们经验到的是自我作为决定的源头 33:47 自由意志与指称问题 37:48 道德责任与决定论之间的关系 51:35 元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区分 讲座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801 讲座时间 2018.12.31

55分钟
2k+
2个月前

陈嘉映:我们被囚禁在各自的母语之中吗?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爱智者城邦」小程序收听完整版并附独家音频逐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逐字稿! 【讲座信息】 内容简介: 如果没有语言或者不使用语言,我们还能思考吗?如果语言决定思考,那么基于不同语言的思想又如何沟通呢?又是什么让不同语言之间能够互相翻译呢? 如果不同语言之间存在一种中介,我们是在用这种中介思考,然后再用各自的语言表达出来吗?这个中介是我们思考时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吗?是情绪?是形象?亦或是另一种深层语言? 如果不同语言之间不存在中介,那么我们的思想会被我们各自语言的结构决定,造成思想的牢笼吗? 语言和思想究竟是什么关系?“用语言来思考”意味着什么?表达的好坏和思想的深浅有关系吗?本次讲座,陈老师领着我们跨过上述推理中的沟沟坎坎,从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和语言决定论的问题开始,到Jerry Fodor的“思想语”学说,直至整个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处,解答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适合人群:对语言哲学感兴趣且稍微了解语言哲学的读者 主讲人: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时间轴】 01:04 我们是通过语言来思考的吗? 06:32语言决定论 19:40观点之争是论据之争而非文化之争 31:47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和语言相对论 45:15思考时的内心活动 57:38用什么来思考不等同于脑子里过了什么 【责编】 小赵

62分钟
3k+
3个月前

陈嘉映x刘擎丨文化-智识结构的当代转变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点击打开「嘉映哲学」小程序,独家收录陈嘉映老师数百场讲座与课程且均附文字稿! 【讲座信息】 主讲人: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对谈人: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哲学与思想史专业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及政治哲学等;学术成果为论著《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悬而未决的时刻:现代性论域中的西方思想》、文集《中国有多特殊》及论文《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评》等; ]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研究学者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14-2014百年杰出华人校友”等荣誉。) 【时间轴】 01:24介绍主题“我们的理性失落了吗” 04:01刘擎老师“表白”陈嘉映老师 08:24陈嘉映老师对刘擎老师的启发:好的哲学思考应该是带着读者一起思考的 16:53讨论文化智识结构 26:55统称“智识人” 36:08文艺复兴以后,文化人和知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 43:39智识人的群体形成 51:46西方社会转变为数码时代 54:42掌握数码技术的人成为当代精英 01:00:00智识文化被边缘化 01:07:57政治生活的品质取决于公民 01:34:32过度的政治化会失去意义。 01:56:51交往理性vs纯粹理性 01:58:25不要过分关注网上新闻 【责编】 小赵

130分钟
6k+
4个月前

万字硬核丨陈嘉映教授带你入门海德格尔巨著《存在与时间》

嘉映哲学

【完整讲座】 本期为节选点击打开「爱智者城邦」小程序收听完整版并观看音频逐字稿,更有数百场陈嘉映老师讲独家收录且均附文字稿! 【讲座信息】 主讲人: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革命性的著作,在海德格尔看来,两千多年来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问题,而去追求一种共相的、不变的、本质的的东西。这部作品是他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方向的开始。 如何理解存在?西方哲学史中对“超越”的追求怎么造成了哲学语言上的困难?萨特和海德格尔都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为何海德格尔反对萨特? 作为《存在与时间》中文译介者的陈嘉映老师,将会带大家从《存在与时间》对传统认识论的颠覆入手,谈海德格尔的本真生存,最后抵达《存在与时间》遗留下的一些问题。 适合人群 对海德格尔感兴趣的读者 有一定哲学史基础的读者 【时间轴】 00:00《存在与时间》导入及其重要性 12:20《存在与时间》的革命性 14:50 A.存在之领会和“是”之领会 23:26 B.从此在出发理解存在 27:01 C.此在的特点:和存在的双重关系 34:42 从认识论讲《存在与时间》 35:42 A.传统认识论 42:07B.海德格尔的认识路线 【责编】 小赵

52分钟
8k+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