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大流行,美国的社会也渐渐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枪击事件,从小偷小摸的恼羞成怒到大规模的无差别屠杀,作为亚裔我们又在此之上额外的受到了犯罪分子的关注。为什么美国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作为亚裔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作为在美国行医的医生,又有什么事情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改变的呢?今天的嘉宾陈放放就是一位在美国某敏感单位枪支经历资深的一位华人,我们将通过和他的对话来探索以上问题的答案。 00:00 开始 03:02 嘉宾介绍 06:14 为何近两年内美国枪击案频发? 09:35 美国枪击案发生场合几乎囊括所有种类,枪手动机五花八门,防不胜防 13:19 枪支对生活的影响史 (美国人主动选择了枪支来保证安全) 26:26 我们如何做可以降低被枪击的风险 36:16 FBI 研究表明,engage可以在有效制止mass shooting 40:40 善用app来避免去枪击影响的区域 :Citizen 44:25 高效沟通地址的app: What3app 45:49 报警之后,尽量不要挂掉电话,可以给接线员和警方更多的信息 48:57 亚裔是受害者高危人群,如何应对 54:22 华人不愿持枪,成为犯罪分子的靶子,无论喜欢不喜欢都要接触枪械训练课程。(NRA: Refuse to be a victim) 58:10 辣椒水喷雾很有效 63:19 犯罪的人不是想比试枪法的 69:23 Constitutional carry 的州虽然公共场合可以限制枪支携带,但是也只能以劝为主 71:41 华人医生如何防范行凶的患者 75:56 Oklahoma的 Dr Preston Phillips被枪击事件和类似的事件多跟止痛药相关 78:24 如果在医院碰到active shooter怎么办
每个华人心里的麦加似乎最后都是去纽约和加州生活,但是现实中那里真的是我们的耶路撒冷吗?本期节目嘉宾邀请到了著名的Youtuber熊猫医生和我们一起聊聊,其实纽约加州之外的美国也很丰富多彩,美国的南方其实很适合医生过来工作生活哦! Timeline 00:00 开始 01:14 嘉宾自我介绍 02:27 美国南部的气候 07:49 熊猫医生选择南方行医的原因 09:26 南部不同州的气候也有区别 11:00 美国南方人文的特殊之处 14:02 现代美国南部并不像好莱坞描绘的那样盛行种族主义 17:54 大城市其实是歧视的重灾区 20:07 医生在南方很稀缺,市场很好 28:21 选择执业地域要因人而异 30:48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去加州?为什么熊猫医生不去加州? 33:50 个别华人太多地方的劣势 35:41 抱团取暖的文化起源 40:31 找工作的时候当地有个华人社区很重要 42:50 美国华人医生退休的热门地 45:53 熊猫医生YouTube频道:熊猫医谈
我们文化悠久的历史里最让人自豪的就是中国自成体系的传统中医。本期的嘉宾李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在大陆毕业并且规培完的中医科医生,我们会借着这期节目聊聊中医在美国究竟是什么地位,到底吃不吃香?李医生还会倾囊相授的手把手教如何申请复习美国的中医考试以及最后如何拿到签证来美国行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00:00 开始 01:42 嘉宾自我介绍 04:29 为什么选择中医 06:44 学中医一定要有热爱 09:40 为什么选择出国行医 11:07 选择美国是因为行医流程最规范 15:05 美国中医吃香吗? 20:18 医生和患者有时候也讲缘分,医术好并不能解决一切 22:14 美国医保对中医并不报销,所以前来的患者都是自费反而突出了对中医的认可 22:56 患者美国人和华人都有 24:06 中医来美国也要入乡随俗,医患沟通也要用现代化语言沟通 26:00 如何成为在美行医的中医(NCCAOM 和加州考试) 29:49 什么医科学校毕业生有资格报考? 31:44 NCCAOM考试介绍 33:25 考试推荐用英文考 33:52 如何准备考试? 39:27 在美国中医通过考试可以直接执业,不需要规培 40:49 没有绿卡如何获取在美工作的签证? 47:30 因为工作签证要抽签,具有一定沉没成本 47:58 在美国做中医比在国内更纯粹 53:03 美国做中医必须做针灸,推拿拔罐辅助,没有开西药的权力。 56:58 中草药开的多,需要国内进口,品质比国内自己用的质量好 60:09 美国中医工作作息 62:22 痛症,不孕不育,消化疾病是主要的病种 65:20 疼痛患者要求高,只有见到效果才会信服 67:27 中医在美国也有自己的创新 68:19 中医医生收入 74:13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哪些选择会做的不一样?
本次非常有幸借着国内一位朋友毕业课题的机会,本小杨医生自己来分享一下自己当初在美国学习英语的奋斗历程。这里没有天生丽质的金汤匙也没有从小环游世界的凡尔赛,有的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规律和套路和医患沟通的潜规则。
本期节目我们将讲讲医生最常用的自用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人寿保险和Malpractice insurance。山鸡哥和我会一起聊聊这些保险都是干什么的?什么样的人需要?都有什么坑要注意的?如果你也对这些东西一头雾水,欢迎点进来听听吧! 00:00 开始 02:44 嘉宾介绍 04:47 美国医生需要购买的常见保险 09:04 PPO HMO医疗保险,优劣势对比 13:20 医生bill给保险公司的费用有水分, 最后实际实际得到的费用会低 16:57 毕业或者换工作后过渡期间可以买COBRA保险过渡 21:30 残疾险disability insurance 介绍 24:03 买残疾保险最重要的是具有True Own-Occupation定义 26:07 买残疾保险还需要考虑 inflation rider 28:30 残疾是个度的问题,每七个医生中就有一个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32:29年纪越大开始买残疾保险被拒保的可能性越高 33:35 在美国主要这六个公司才具有此类true own occupation disability insurance 35:29 一个因为年纪大和过度检查而被残疾保险拒保的医生例子 37:23 女性生育前买保险更好 38:38 偶尔的滑雪攀岩等高危爱好可以不用披露,如果是经常去玩的话,建议如实说明,否则有最后被拒绝赔偿或者骗保风险 40:09 去哪里买保险? 43:03 心理疾病致残一般保险只付四五年的钱 44:41 人寿保险的介绍,term vs whole life 50:51 山鸡哥卖保险往事 53:53 远离Northwestern mutual这个公司 57:09 Malpractice insurance是什么? 62:09 外科的鄙视链 67:26 什么是tail coverage 72:38 大总结 74:46 什么时候不用保险了?
在美国做妇产科大夫是一种什么体验?有多少的理想和多少的现实呢?本期的嘉宾将毫无保留的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 00:00 开始 01:47 嘉宾自我介绍 07:45 为什么选择妇产科 09:06 妇产科美国规培 常见专培:方向,培训内容和年限 13:36 fellowship里面妇科肿瘤,最累最苦 14:59 妇产科的要专科做完之后,收入不会显著提升,一般参加培训的,都是真心喜欢某个方向的人 17:46 妇产科工作之后,可以自由选择妇科产科的比例因工作而异 19:23 妇产科医生和midwife的区别 21:29 妇产科Nurse Practitioner不能接生,只能在门诊看妇科 23:40 妇科手术一般60岁以后会开始出现做不动,然后大部分医生转为主要看妇科门诊 25:51 在美国做妇产科大夫更适合男生还是女生? 27:04 美国妇产科的工作时长和生活质量如何? 32:39 妇产科Hospitalist 34:45 平均收入多少 36:32 妇产科医生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 38:47 医生很多人忽视自己的健康 39:41 妇产科 Malpractice非常高,可到十几万 42:53 Malpractice 的tail coverage很重要 48:48 什么人适合做妇产科 51:22 如何增加自己的申请的竞争力 57:03 妇产科的地位 59:56 在美做妇产科对英语要求不低 61:39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有什么会选的不一样
别自己有丝分裂了,来听听海外的医生都是怎么脱单的! Timeline 00:00 节目开始 1:05自我介绍:在日行医的麻醉医生麻花医生 1:45自我介绍:在美行医的内科医生小杨医生 2:34 医生一般都是如何找对象的? 3:25 同行同学,相亲,相亲软件,网络求偶 3:58 医生找对象的独特挑战?工作时间长,时间不确定,圈子窄 4:55 小杨医生身边50%医生的对象都是窝边草:同学或同行 5:25 原因1:日久生情,漫长的培训和工作,容易培养淳朴的劳动阶级感情 6:05 原因2: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容易理解彼此,产生共鸣 6:25 医生找同行的优劣 8:38 家长介绍相亲的优势在于家庭背景相似 9:11 医生参加单身相亲联谊聚会在日本多,美国少 10:00 国内医生是好女婿好媳妇的潜在职业 10:46 约会软件在日本很常见,但会遇到熟人很尴尬了 11:53 小杨医生使用约会软件的体验非常差:被算法放在食物链底端了 14:00 亚裔女性在美国是约会食物链里的最高端 15:27 如果在约会软件中暴露自己的医生身份,可能会招来你不想招来的目标人群 16:09 女生用约会软件会在现实关系网中再做一次信息确认,挖八卦,找信息 16:51 女性慕强精挑细选的亲代投资理论:投资大的一方因此会在选择配偶时更加谨慎,而投资少的一方则会更强烈地争夺配偶 17:51 约会软件只能对表面的物质条件进行匹配 18:45 找华裔的优势:文化相通,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19:26 结婚需要一个根基牢靠的共同点,文化,宗教,语言,种族,职业都可以 20:11 文化不同的婚姻会面临很大挑战:中国医生+白人美女的离婚例子 22:05 跨国婚姻的建议:性格一致,三观相同,对彼此文化有兴趣 22:42 海外出生长大的华裔在婚恋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国内当临床医生是一件冷暖自知的事情,外人看来医生收入和地位都很稳定,又能依靠资源广泛结交人脉。但是只有医生自己知道每天的工作压力和无形的痛苦。也许来自于临床工作的繁忙,也许是体制内带来的种种考核和不自由,很多医生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对工作倦怠起来,没有了一开始对治病救人的向往。 本期嘉宾猫医生作为曾经在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工作过的医生就有类似的体会,她十分幸运的及时止损没有让自己的人生一直活在灰暗下。本期节目我们会具体的聊聊所谓的临床“润” Run学--如果临床医生不当医生了还能做什么?如何比较各种选项?如何具体的操作?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预期而不是走进了另一个围城? 希望可以帮到你! 00:00 开始 01:39 嘉宾介绍 02:38 为什么选择离开临床? 04:43 临床工作心累让自己倦怠burnt out,让自己没有自己的时间 08:21 临床倦怠的症状 09:28 什么样的人出现什么状态应该考虑脱离临床了 10:14 当一个临床医生要牺牲自由,选择,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界限感,也不能选择自己服务的对象,还可能必须要做科研 13:02 在体制内没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感,如果在意隐私,应该三思 14:38 常见的转行都干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 18:11 私立医院现在更适合外科医生 19:07 常见的转行方向都不太适合个性内向的人 23:25 下定决心脱离临床后,需要先做什么功课 25:03 研究转行获得信息的渠道,更靠谱的是和校友聊 26:25 决定方向之后,建议先小试牛刀实习试试深浅 29:29 如果只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搜索的话有用的信息非常少 30:30 跟转行之后的人聊一聊,比较临床和新的行业之间缺点,才能更好地做出决定。 32:37 药企最大的劣势是不稳定性 39:46 决定转行后在拿到新工作offer前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43:39 小杨医生当年和临床老阴B的一段故事 46:00 临床有一些人心理不健康,自己也在煎熬但是见不得别人可以脱离苦海 46:23 临床老阴B心理侧写 50:57 如何赢得父母亲人对转行的支持 54:33 有人的地方就不是完美的 57:02 学医的人很多转行后仍然是精英 59:20 脱离体制后再回去会很困难
每去一个城市如果把当地所有的华人医生都聚在一起,保证十有八九你会发现好几个病理科医生。为什么这么多华人选择去做病理科医生呢? 本期的嘉宾是在克利夫兰诊所行医的病理科张医生。我们会聊聊这个有意思的现象,看看华人青睐这个学科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还会借此机会聊一聊病理科的训练,他的市场和收入以及一些普通医生可能都不了解的关于病理科的冷知识。 00:00 节目开始 01:49 为何来美国行医 02:32 初到美国职业生涯前景未定。 02:41 分子生物学读博士期间发现不感兴趣,激流勇退。 08:03 决定重新成为医生,要先返回临床积累经验和人脉。 09:48 match成功最重要的是申请资料没有短板。 12:36 美国病理科规培专培简介。 15:11 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病理科。 17:08 为什么那么多华人病理科医生(十分之一)? 20:45 每年进入病理科规培的一半都是IMG。 21:52 中美病理科概念大有不同。 27:15 美国病理科就业市场只进行规培会很紧张,专科训练后就业市场就好很多。 30:44 AI会取代病理科医生吗? 38:04 病理科大夫有时候也会不同意彼此的结论,有异议应寻求second opinion。 46:01 病理科对女性友好吗? 48:21 病理科大夫的lifestyle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需要值班的) 55:48 病理科收入 01:00:00 将来回国的理由 01:03:22 如何可以再选择一次,什么事情会做的不一样
CRNA全名是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中文名字叫麻醉护士,别看名字里还是护士,其实在美国很多地方她们做的都是麻醉医生的工作了,更有甚者整个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个麻醉医生都没有而全部由这些CRNA来主导麻醉。也正因为这样,CRNA的工资傲视全美,年薪20-30万美元比很多医生都要高,这几年来让很多护士们都趋之若鹜。 本期的嘉宾是在加州行医的骨科医生山鸡哥,我们会在这一期节目里没有顾忌的聊聊CRNA到底是干什么?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以及他们能否真正的取代麻醉医生?节目的后半段还会衍生讨论美国盛行的Nurse practitioner执业护士, 和Physician assistant医生助理所代表的Mid level provider 对在美行医的影响。 类似的节目即使在英文互联网上也凤毛麟角,希望听众朋友们会觉得本期节目对你有所帮助。 00:00 开始 01:09 嘉宾介绍 01:57 越需要省钱的医疗系统雇佣越多的麻醉护士CRNA 05:09 和麻醉医生相比,CRNA "don't know what they don't know" 07:40 CRNA会更喜欢省事的全麻,自行更改麻醉方式 08:45 从手术平稳和患者结局来看,全麻CRNA和麻醉医生效果相仿,Spinal或者MAC的时候差距明显 09:42 CRNA有一些人会比较玻璃心,对医生提问很敏感,觉得自己被质疑 12:00 美国威斯康辛州某医院把所有麻醉医生都换成了CRNA 12:35 短期的省钱是雇佣CRNA或者其他mid level (NP, PA)的最大动力 14:15 Mid level的崛起中很多医生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15:55 很多mid level 定位模糊,有identity crisis 17:50 有的医生也觉得雇佣mid level 更省钱,而选择不雇佣医生 18:46 Mid level因为训练时间少很多,所以质量方差很大,好的很好,不好的很不好 22:30 目前的临床研究关于CRNA提供的医疗质量能否比拟麻醉医生说法不一 23:06 CRNA处理标准化手术可以,碰到罕见急重症会吃力,而且做完手术就sign off了。麻醉医生会有细致的手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还会给外科医生关于医疗的具体建议 29:15 一个山鸡哥现实中碰到的NP漏诊坏死性筋膜炎的例子
美国人孝顺吗? 美国的临床医生每天看到的日常很可能会颠覆我们以往对美国人是否孝顺的思维定势。本期节目将由我和裴医生一起聊一聊,美国人到底孝不孝顺?美国的文化对长辈是如何看待的?以及美国人对长辈的呵护和我们中华文化的孝顺有什么不一样。 00:00 开始 02:27 大部分美国人孝顺吗? 05:31 美国人会陪着父母看病吗? 07:06 女儿明显比儿子更关心父母 10:58 California Daughter Syndrome (天边孝子综合症) 18:04 中美对孝顺定义不同-放弃治疗的对症姑息治疗 24:05 美国的医生会对老人瞒着诊断而直接和家属沟通吗? 31:39 美国的孝顺包括经济物质上的养老送终吗? 41:02 即使在美国,有子女关心和无子女关心对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影响也很大 45:47 美国人更多为自己而活,中国人更多为彼此而活(牺牲,奉献。。) 48:21 不符合美国价值观孝顺的例子 55:20 总结:美国人的孝顺相对中国标准低,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本期的节目邀请到了在德国做耳鼻喉科的张医生,我们不仅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在德国行医生活的内容,还会深入的比较中美德三国医生训练模式的优缺点。张医生职业生涯早期在美国的match失利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会具体的聊聊他从那一次经历里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match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人生奋斗的终点! 00:00 开始 02:24 嘉宾自我介绍. 05:00 美国USMLE的成绩在德国一些地方可以转化成德国执照,不用再考试。 06:12 德国行医语言最重要,可以先拿临时执照过渡。 09:13 美国规培规范,德国规培更因老板而异,最后执照考试生杀大权都在老板手里。 11:59 美国外科规培也有科研硬手术水的毕业生-Dr. Death的故事。 15:00 Match失败后回国最多的是失落感。 16:36 大陆医学院毕业在德国行医需要怎么做?有什么考试? 22:36 口试具体怎么考?什么内容? 23:48 报考之前要从医学院拿到的文件清单,语言成绩。 25:06 德国签证相对好拿。 26:39 考完执照之后相当于美国考完USMLE,找的第一份工作相当于规培residency。再毕业后才可以当主治医师(发哈兹)独立行医。 28:18 德国几乎所有的科室规培residency都是至少五年! 29:09 德国规培的工作量比美国少,也很累。 30:58 德国晋升主治后也可以在副主任(欧帕兹)的庇护下继续学习成长,几年后老板赏识的话可以晋升到副主任。 34:07 德国主治升副主任不需要再考试了,完全看大老板一个人的意见。 37:05 德国ENT的竞争压力相对其他科室大一些,没有美国这么悬殊。因为德国大部分科室医生收入一样的。 40:06 德国ENT收入跟年资挂钩,网上可以查到。 41:56 德国华人医生很少,主要因为语言不过关。 42:57 中德医疗系统的不同在于分诊制度,医患关系,对死亡的态度。 46:08 德国医生社会地位高,对华人医生歧视罕见。 48:28 德国全民医保,教育免费,有孩子补助适合养家。选择卷的话也要花很多钱。 50:43 德国护士性价比低,本地人不愿意干。医生吸引力没有北美那么强。 55:58 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什么选择会做的不一样? 56:41 本期节目总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