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自我囚禁者——谈弗兰兹·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饥饿艺术家》讲了一个以表演长时间不吃饭为生的人,在观众对于这种表演逐渐不感兴趣之际,孤独地饿死在笼子里的故事。在饥饿表演之中,在看客的误解和遗忘之中,饥饿艺术家似乎慢慢从“人”异化成了“非人”。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是否也处于相似的处境?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在微信公众号中登出播客讨论的文字版。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内容提要 * 01:50 故事开始于饥饿艺术家的表演很受欢迎的时期。当时,笼子外面的观众和看守人员是怎么看待在笼子里表演的饥饿艺术家的? * 05:40 不管饥饿艺术家愿不愿意,他的饥饿表演在第40天时就会终止,伴随一场“闭幕式”。在这个“闭幕式”上发生了什么?演出经理对待饥饿艺术家的方式,仿佛在驯兽…… * 09:45 我们把目光转向饥饿艺术家的内心。艺术家究竟是怎么被旁人误解的?面对这种误解,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 12:50 大众对饥饿艺术家的这种误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因为演出经理在贩卖虚弱吗?是因为大众缺乏耐心,只想见到饥饿艺术家的屈服吗? * 16:15 一起聊一下小说的后半段:在饥饿艺术家的表演不再受欢迎之后,他去了马戏团,处境产生了什么变化?在小说的结尾,缺乏生命力的饥饿艺术家被充满生命力的小豹子所取代,但这种新的生机却让读者觉得更加苦涩。 * 22:20 饥饿艺术家的痛苦来源于大众的突然遗忘:没有观众似乎比被观众误解更让他感到痛苦。为什么人们对饥饿表演不再感兴趣了?或许我们可以结合小说的时代进行一些猜想…… * 29:30 饥饿艺术家如此地关心自己的饥饿表演事业,结果不仅观众不把他当人看,他自己也似乎逐渐不把自己当人看了。我们是否与饥饿艺术家的处境一样,在与社会的交互中逐渐变成了某种满足社会期待的“工具”? * 32:30 饥饿表演有慢性自杀的性质。它既是对生命的消耗,更是对人性的消耗。为什么卡夫卡要选择让艺术家从事“挨饿”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怎么结合卡夫卡的别的作品,理解这篇小说里描写的“饥饿”? * 39:05 《饥饿艺术家》中描写的艺术遭受的困境,让主播们想起之前一起共读过的《王福脱险记》。艺术家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跟现实的关系? 参考资料 * 《饥饿艺术家》选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本期讨论中还提到了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 * 音乐 :Black Sabbath - Iron Man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美国作家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5分钟
99+
2年前

#18 寻根终点站——谈黎紫书的《国北边陲》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国北边陲》。《国北边陲》讲述了主人公家族自从迁居南洋,就背负30岁夭亡的诅咒。为了打破这个诅咒,为了能活过30岁,他回到位于国北边陲的故乡,寻找能够破除诅咒的草药“龙舌苋”。主人公最后成功找到草药,破除了家族的诅咒吗?主播们怎么样尝试从个体、家族、族群三个角度去解读这篇小说?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在微信公众号中登出播客讨论的文字版。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内容提要 * 01:06 从主播们认识的马来西亚华人朋友聊起,小说所写的故事是基于怎样的文化背景? * 06:06 主人公在30岁到来之际就面临人生大限?为何他会对这一家族诅咒深信不疑,最后到底有没有成功破除诅咒? * 14:24 主人公父亲的笔记中藏着什么秘密?这为主人公的寻找之旅增加了怎样的支线任务?两条故事线最后如何合流? * 19:07 最终的结果如何消解了主人公人生的意义,是否背离了他的目的?一场大梦醒来,他的失落、虚无与孤独…… * 22:19 旅馆、火车站、国北边陲的小镇等地点设定的象征意味。 * 23:50 重视血脉传承的家庭观念如何体现在故事里,当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与变化? * 26:31 那位同父异母的兄长到底何以活过30岁?龙舌苋是真正的解药吗?主播们甚至怀疑,这个家族诅咒真的存在吗?难道是合理化繁衍的理由、维系家族的纽带? * 30:26 龙舌苋vs东卡阿里,两种草药具有怎样的隐喻?主人公如何被困于信仰的牢笼? * 32:35 如何理解主人公所做的噩梦?它们投射出一种怎样的痛苦,梦的叙述又如何与小说情节发生联系? * 37:03 小说内外,华人流散的家族命运与马来西亚被侵略的国家历史之间如何交织?在马华人如何处理传统中华文化? * 41:42 主人公养的草龟与主人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草龟在涂抹东卡阿里后变成玄武铜像,是否暗示传统文化需要与当地文化融合才能得到永生? * 44:33 聊聊这篇小说的写法:故事本身的奇幻色彩,情节的“套路”,解读的尺度,充满生命力的语言,第二人称的叙述…… 参考资料 * 《国北边陲》选自黎紫书的短篇小说集《野菩萨》。本期讨论中还提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小说《百年孤独》。 * 封面图:'Winter. Rooks and Rain', Gertrude Hermes, print from a wood engraving,1950 * 音乐 :Shanghai Qiutian - 家:意义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8分钟
99+
2年前

#17 漂流在人间——谈威廉·特雷弗的《残疾男人》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残疾男人》。在《残疾男人》的故事里,一对异国兄弟为住在爱尔兰乡间的残疾男人粉刷房屋外墙,却在完工之前发现这个男人神奇地消失了,怀疑是同住的女人将其杀害。小说独特的叙述风格使这起命案显得格外扑朔迷离,模糊不清;而我们将试图在本期节目中对此进行推测和分析。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从本期节目开始,我们将尝试在微信公众号中登出播客讨论的文字版。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内容提要 * 01:00 在《残疾男人》中,一起命案发生了,可小说中的人物对此的反应却与一般人的反应不太一样…… * 03:16 为残疾男人糊墙的两兄弟是怎么样的人?他们一直奉行的生存法则是什么?他们以怎么样的方式游荡在这个世界上? * 08:25 小说在揭示残疾男人疑似被杀害时戛然而止,没有给出更多的信息。主播们怎么看待这个似乎有些突兀的结尾? * 09:50 残疾男人到底是怎么死的?他是被同住的女人玛蒂娜所杀害的吗?残疾男人和玛蒂娜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假设玛蒂娜是凶手,那她的杀人行为究竟是蓄意之举还是无心之失? * 20:15 小说以一种极其暧昧不清的手法描写这起命案,在叙述之中留下巨大的空白。为什么我们对杀人事件如此的不了解?读者所感受到的这种扑朔迷离与小说叙事的视角有关。 * 23:45 小说的视角在几个角色之间不断地切换,但唯独遗漏了残疾男人。对于这位残疾男人,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 * 32:05 残疾男人是故事的核心,读者却似乎对他知之甚少。既然如此,小说的标题为什么叫《残疾男人》呢?或者说,这篇小说的标题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 34:27 《残疾男人》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控制叙述的视角,隐去核心人物的背景和关键的情节,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些没有写的对话、没有写的回答、没有写的杀人情节,好像比写了的东西更加吸引人…… 参考资料 * 《残疾男人》选自威廉·特雷弗的《终场故事集》。分享本书译者杨凌峰在译后记中对这篇小说的总结: 各自为生的人们,如同静默的密闭陶土瓶罐,在各自命定的涡流中载沉载浮,偶尔彼此接触又分开;遇上乖张的时刻,也会碰撞破碎;但水面常常陷于暮霭或雾气,你甚至看不清这些陶土瓶罐各自的面目,更难以辨认罐体上的裂痕、磨损与暗伤;当它们因渗漏或碎裂沉入水底,逐渐埋进淤泥或流沙之中,那曾封锁在罐内的一切隐秘与记忆,依然无人听闻。 * 《残疾男人》最初刊登于《纽约客》,题目为“The Woman of the House”: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08/12/15/the-woman-of-the-house * 音乐 :Chinese Football - 漂流人间;Clever Austin - Dime Head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国北边陲》。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0分钟
99+
3年前

#16 解开小说的谜语——谈豪·路·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 讲了一个发生在一战期间的侦探故事,在这个侦探故事中,博尔赫斯还写了一个迷宫般的小故事。这是怎么一回事?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0:44 故事的主人公余准采取了一种什么方式传递情报信息?为何主播们剧透了这个侦探故事的结尾,却说这不会影响读这篇小说的乐趣? * 02:34 被嵌套在大故事中的小故事——彭㝡的小说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它的非线性、矛盾性体现在哪里? * 04:51 故事的最后,余准的悔恨与厌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为何他一定要杀死艾伯特?与小径分岔的花园相遇,是否影响了他的决定?他的表面动机与复杂的深层心理…… * 13:35 余准两次感到躁动,到底分别觉察到哪两种不同的命运观?如何理解他一路上做出的选择,以及背后心态的转变? * 19:58 余准的计划是否真的成功?还是说,他杀害艾伯特这个故事可能根本没有发生?小说的结尾与开头能否自洽?“一个没有收好线头的故事”? * 23:25 博尔赫斯的这篇小说本身是否有点像彭㝡的小说,情节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细节?一些绝对不可能相连的部分,是如何被连接了起来? * 27:59 艾伯特看似无心举出的“方君”例子,主播们提供了一种怎样的理解,如何与前文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物连接起来?批注如何构成了小说的一部分? * 32:38 余准实施计划前的心理活动,怎么提到了一件仿佛在后文才发生的事件? * 34:56 那么,博尔赫斯为何要牺牲叙事的逻辑,进行这样一种网状的叙述?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可能性写出来?“一个需要读者自行建构的故事”? * 38:14 从情节上看,或许这篇小说确实有明显的侦探成分;但阅读的体验,仿佛更像在“侦破”故事叙述本身的谜题…… 参考资料 * 《小径分岔的花园》选自博尔赫斯的同名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 * 音乐 :菅野祐悟 - Killer;ヒグチアイ - 悪魔の子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残疾男人》。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1分钟
2k+
3年前

#15 在死亡的现场——谈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死亡博物志》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 的《死亡博物志》。《死亡博物志》 写的是对各种死者的观察;最后详细讲了因一个在战争中受重伤的士兵引发的、医生与军官之间毫无意义的争吵。短篇小说也能以博物志的方式呈现吗?海明威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死亡的哪个方面?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0:58 为何这篇小说前半部分不太像小说,反而像非虚构文学?它研究、描写了哪些死亡的案例? * 03:13 前五个案例与最后一个故事之间看似割裂,为何主播们认为前面的案例不可或缺?为何作者要铺垫这一系列死亡的案例? * 09:21 在后面展开的死亡故事中,医生与军官的争吵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这场争吵为何缺乏意义,冲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13:19 小说的反战意味;它如何不动声色地刻画战争对人心灵产生的可怕影响?如何在医生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由此,主播们还聊到了死亡的不体面…… * 22:30 军官的立场又存在什么问题,他与医生因战争陷入了一种怎样的道德困境? * 26:20 面对死亡,小说叙述者“我”采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观察与叙述方式?博物学者是否能把自己从研究对象中完全抽离出来? * 31:10 小说进行了一种怎样的写作实验,作者认为应当如何捕捉、记录死亡?与其强调人的神性,创作是否可以更多强调人的动物性? * 36:30 小说语言的节奏感与情感张力。 参考资料 * 《死亡博物志》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乞力马扎罗的雪》。 * 节目中还提到了查尔斯·弗雷泽的长篇小说《冷山》。 * 音乐 :Maurice Ravel - Boléro;重塑雕像的权利 - Sound For Celebration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39分钟
99+
3年前

#14 拨开记忆的废墟——谈爱丽丝·门罗的《脸》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 的《脸》。《脸》讲的是一个脸上天生有胎记的人回忆往事,终于触及到了一段虽然埋藏得很深,但深刻影响了他一生的回忆。用小说家自己的话来说,《脸》是一个关于“拒绝、求生和爱(rejection, survivial, and love)”的故事。这到底是一段怎么样的回忆?这段回忆又是怎样影响了主人公的一生?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1:00 主人公童年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复杂又深远的影响? * 08:56 一直回避过去的他,又为何在晚年回忆起泼油漆事件?他到底在何时意识到自己对南希的误解?是从妈妈那得知事件后续之时,还是更早? * 16:15 这次事件也令主人公与妈妈的关系产生裂缝,一向在人前克制、宽容的妈妈,在此刻如何爆发? * 22:56 主人公被蜜蜂蛰了脸,躺在医院后有怎样一段如梦似幻的经历?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那位看不见脸的女性是谁?梦中的那首诗应该怎样理解? * 31:53 从这个梦折射出他对南希的某种希望与想象,他们之间存在何种未竟之事,这段关系有着怎样无法解决的悲剧性? * 36:14 主播们如何发现这篇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不可靠,主人公是如何绕一大圈才靠近回忆的废墟里最关键的这件事? * 42:30 回到英语原文来理解小说耐人寻味的最后一句话。这一句回答,是指随着时间流逝,未来可能性不断消失,还是指对于这个问题,主人公的不确定感越来越强? 参考资料 * 《脸》选自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幸福过了头》。这篇短篇小说初刊于《纽约客》,可以在纽约客的网站上读到原文。 * 节目中还提到了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将尽》。 * 音乐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死亡博物志》。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9分钟
99+
3年前

#13 搬尸体的西西弗斯——谈大江健三郎的《死者的奢华》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的《死者的奢华》。《死者的奢华》讲了一个大学生去尸体处理室搬运了一天尸体的故事,探讨了生与死的边界以及人生和工作的虚无。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1:45 《死者的奢华》的故事发生在大学的尸体处理室,这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 07:45 小说为什么要构建 “尸体处理室” 这么一个特殊的空间场景?尸体处理室内外的截然不同的环境,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生与死的对比。 * 11:50 穿梭在尸体处理室内外的有三个人:管理人、女学生、主人公。让我们先来聊聊管理人吧!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 15:00 管理人做了三十年看管死尸的工作。这样的他对“新生命“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 17:00 再聊聊女学生。女学生来尸体处理室打零工,竟是为了筹钱做流产手术?可是工作到一半,在不慎摔了一跤后,她似乎又转变了想法,想把孩子生下来了。 * 20:55 人是从“物”转化来的,最终又回到“物”的状态…… * 21:40 最后,我们来聊聊主人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主人公和尸体的内心对话,你注意到了吗? * 23:55 具体讨论主人公与战死的士兵的对话。主人公为什么会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地活着?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死者的同类?士兵尸体上的号码牌,让我们想起战场上的士兵们佩戴的身份铭牌。 * 26:15 怎么去理解《死者的奢华》这个题目 ?死者到底奢华在什么地方? * 31:58 在小说中,主人公几次三番地感到有一股“膨胀而厚重的感情”涌上喉咙 。怎么理解他的这种感情? * 33:00 始终贯穿小说的是工作的徒劳、人生的徒劳。这种徒劳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参考资料 * 《死者的奢华》选自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集《死者的奢华》。 * 节目中还提到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结合《死者的奢华》一起读,能观察到作者的书写脉络。 * 我们在B站上找到了一位日本教授对《死者的奢华》的赏析,着重聊了一下这篇短篇小说与存在主义思想之间的联系。这个系列共五集,此处是第一集。很可惜没有中文字幕,日语好的朋友可以点进去看看~ * 音乐 :King Gnu - Prayer X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脸》。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37分钟
99+
3年前

#12 生命的最后一次激动——谈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个近视眼的奇遇》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个近视眼的奇遇》。《一个近视眼的奇遇》讲了突然近视了的主人公卡鲁加在戴上了近视眼镜后发现世界焕然一新,对生活充满热情,但这热情却很快消退的故事。这是一篇非常轻松愉快的小品文,引起了戴眼镜的主播们的很多共鸣。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0:57 第一次佩戴近视眼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长期戴眼镜的“老近视眼”与刚配镜的主播们齐聚一堂,讨论小说主人公为何不总是戴眼镜。 * 04:40 戴上眼镜后,眼镜就成了你的代名词?既然不想被人唤作“戴眼镜的”,主人公阿米尔卡莱的眼镜样式选择又为何从不显眼的纤细镜框换成了黑塑料呢? * 08:22 主人公的自我存在感与他的眼镜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戴与不戴眼镜,既提供了一种“on & off”的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看见”与“被看见”两难全的问题。 * 11:22 透过极具想象力的描述与比喻去看戴眼镜后所见的夜晚。眼镜到底给他的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 * 13:59 话说回来,主人公原来是因为厌倦了世界才去配眼镜,这厌倦只是因为近视吗,还是别的原因?眼镜给他带来又惊又喜的感受,为何只是昙花一现? * 21:11 假如换作隐形眼镜、打破戴与不戴眼镜的边界,小说中提到的种种矛盾是否就能迎刃而解,抑或只是遮蔽了问题的本质?借由眼镜,或许人物才发现彼此面目模糊、无足轻重。 * 26:36 主人公在家乡遇到那位名叫伊萨·玛丽亚·彼埃蒂的女性,与他到底是什么关系?与他在路上遇到的许许多多旧相识相比,唤起他何种不同的反应?为何直到见到这个人,他才意识到她的重要性? * 30:06 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在夜晚的乡间终觉戴或不戴眼镜没什么两样;这番感受为何与此前刚佩戴眼镜所见的城市夜晚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一个近视眼的奇遇》选自《困难的爱》。 * 音乐 :[Alexandros] - Vague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死者的奢华》。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33分钟
99+
3年前

#11 爱、死亡和钱——谈约翰·契弗的《绿荫山盗贼》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约翰·契佛的《绿荫山盗贼》。《绿荫山盗贼》讲的是辞职后陷入经济困境的中年男人强尼·黑克潜入邻居家偷钱,受到强烈道德冲击,以至于被逼到崩溃边缘的故事。和第一期节目里聊的《自助餐厅之秋》一样,这篇短篇小说讲了一个关于”偷盗“的故事,不过故事的发展却截然不同。约翰·契佛的语言滑稽风趣,极富感染力。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1:39 小说开头主人公在黑夜中的自白,带有电影画面感,与结尾同样是黑夜的场景有怎样的呼应? * 03:07 主人公强尼在职场与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明明他有自己的房子,为何他母亲却住在旅馆里? * 08:15 强尼居住的“绿荫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尽管邻居很富有,为何他在困窘的时候却没有向他们借钱? * 12:54 强尼与妻子、孩子的关系是真正的和谐吗?他在生日当天为何因他们所送的礼物大发雷霆? * 17:02 从强尼的辞职聊到他的自我憎恨,他人生中的未竟之事是否与母亲存在关联? * 20:58 偷窃这件事何以将强尼的内心折磨至此?他对金钱的态度、宗教信仰…… * 24:58 当读到报纸上的偷窃新闻,见到发生在身边的偷窃举动,听到朋友提到“偷”的字眼……这些时刻触发了他怎样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 30:45 最后到底是什么令他顿悟与和解?故事的结局究竟是心灵鸡汤,还是讽刺?从结尾的“雨”看契弗的写作。 参考资料 * 《绿荫山盗贼》选自《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本次讨论中聊到的另一篇契弗短篇小说《游泳的人》首发于”The New Yorker“,而其中文译文也可以在这本小说集中找到。 * 音乐 :細野晴臣 - Shoplifters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个近视眼的奇遇》。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2分钟
99+
3年前

#10 飞驰休止符——谈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

「趁虚而读」回归啦!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南方高速》讲了一个大塞车的故事:开着车从外省回巴黎的人们长期塞在南方高速上,无法前进也无法逃离。这是一篇充满魅力的短篇小说,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0:51 曾经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以《南方高速》为灵感,写过一篇短篇小说。 * 01:58 关于小说开头引文的讨论,以及主播们对引文翻译的疑惑。 * 03:47 《南方高速》中描写的塞车和我们日常经历的塞车有什么区别?塞车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 07:54 塞车到底持续了多久?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确切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困于南方高速上的人们的“时间感”也逐渐丧失。 * 11:33 “时间”实际上是一个人造的概念?因为堵车,在南方高速的上的人们之间被迫拥有了同步的时间。 * 14:39 小说的叙事糅合了现实与幻想;什么段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8:26 《南方高速》的开头读起来很正常,中途才开始逐渐 “不太对劲”,变得愈发荒诞。这种“不对劲”的感觉是从哪里开始的? * 21:45 小说交待了这次大堵车的几种可能的原因;作者对堵车缘由的选择,或许折射出他对工业社会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 * 24:26 人与他们所开的车的关系;汽车既是人的“标签”,也是“个人空间”的体现。 * 28:50 一只白蝴蝶飞过,一段美妙的描写。 * 31:46 堵车期间,车与车之间好像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了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 35:30 人们通过堵车建立起的看似深厚的连接,难道仅仅是工程师的一厢情愿? * 38:00 来聊一聊小说的忧郁结尾——“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匆忙,为什么深更半夜在一群陌生的汽车中,在谁也不了解谁的人群中,在这样一个人人目视前方,也只知道目视前方的世界里,要这样向前方飞驰。” 参考资料 * 《南方高速》选自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集《万火归一》 * 本次播客中提到的作品:《售棉大道》(莫言);《奥斯特利茨》(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变形记》(卡夫卡);《周末》(让-吕克·戈达尔);《塞车奇事》(路易吉·科门奇尼) * 音乐 :Justin Hurwitz - Another Day Of Sun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绿荫山盗贼》。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44分钟
99+
3年前

#9 越界的梦——谈黄丽群的《入梦者》

欢迎收听「趁虚而读」,这是一档聚焦短篇小说的播客,每月更新。每期节目前,三个主播会读同一个短篇小说,在节目中跟大家聊聊阅读的体验与感受。 在第九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黄丽群的《入梦者》(PDF版本;网页版本)。《入梦者》讲述了一个网友变现失败的故事:每天跟男主人公通信的完美女性竟然只是他梦游时扮演的角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越界的梦境如何潜入了男主人公的现实人生?推荐大家先阅读小说,再来听节目。 内容提要 * 01:23 小说中梦与现实模糊的边界:什么时候是在梦里,什么时候是在现实? * 02:56 读完小说结尾后,发现前文有哪些铺垫?为何我们一开始没有起疑心? * 04:05 男主人公的“梦被剔除”,到底是什么含义?他自己的解释与我们的理解如何大相径庭? * 06:35 故事是从哪里开始变得不寻常?原本很会做梦的他梦中什么也没了,外貌突然起了巨大的变化…… * 10:44 男主人公总是通过一面“镜子”去看待自己,发现自己容貌天生的不完美和后来的变化。 * 12:21 他是真的变帅了吗,还是通过正向反馈看到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 * 14:25 假如美是一种权力的话,他岂不成了“美貌暴发户”?他对网友的想法又随之有了什么变化? * 17:25 关于食物与欲望的隐喻:在想象中“吃”下犹如水果的女性,在现实中吐出她所喜欢的食物。 * 21:20 人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这故事具有超现实的情节,却又让人感觉十分真实。 * 24:11 这个美梦是否也有可能永不破灭?是他不断膨胀的欲望,还是他的自卑,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 26:18 男主人公的自我厌恶与悲观主义严重到了哪种程度?这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 31:36 谁是入梦者?怎么理解小说的标题? 参考资料 * 《入梦者》选自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 * 音乐 :马海平MHP - 我是真实 Just Feel Real(instrumental) 下期预告 下次节目,我们将共同阅读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提前阅读这篇小说,预习一下哦~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Spotify、Apple播客或任意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趁虚而读」,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播客收听。最后,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趁虚而读”,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收听。 爱发电上赞助

35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