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苹果会削皮吗? 我会!因为从小爸妈就告诉我水果外面有残留的农药,吃了会生病。 那这些又是谁告诉他们的呢? 这期节目我们聊的是在近代,最早推广“环境保护”这个概念的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她留给我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在那个,即使在宣传片里,把农药喷洒在小孩吃饭的碗里,也不会有观众大惊小怪的时代,蕾切尔出版了这本打破沉默的作品。 如今我们知道农药有一定的危害,愿意和环境、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也曾是一场艰难的“斗争”呢! 主要内容: * 这本书出版, 引来的巨大风波 * 农药的大规模使用要从二战说起 * DDT控制了疟疾, 得到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 * 农药喷洒的迷惑行为大赏 * 一封朋友的来信让蕾切尔决定写「寂静的春天」 * 1972年DDT和一些其他化学农药被禁了 * 思考一:什么样的农药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我们? * 思考二:什么是害虫,什么是杂草 * 思考三:我们需要在乎其他生物的感受吗? * 农药的隐身术 * 共享土壤和地下水需要被保护
本节目涉及部分..但应该不影响阅读的剧透!!! 「柏青哥」是一部小说,也是一个历史系和法律系毕业的韩裔美国作家对那个时代的记录.. 作者李敏金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历史,在日本生活,最后创造这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同时,这本小说又像是给了我们一个窥探历史的放大镜:看看这个韩国家族,他们是怎么在战争年代从韩国釜山搬迁到日本的大阪。为了在异乡生活,他们又不得不面对什么样的歧视以及偏见。你可以说他们是苦难的,但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主要内容: * 在日本的韩国人, 跟“小钢珠”游戏机的关系 * 作者李敏金本书的创作故事 * 他们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 * 没有国家的“公民” * 希望你喜欢或者讨厌我,都只是因为我是“我” * 了解全部之后,不知道谁是100%的大恶人 * 那个年代里,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 * 历史里的小人物,如蝼蚁般的小人物们 * 我们很不一样,但是我尝试去理解你 * 那时的女人,一辈子都在受苦 * 是在受苦,也是在为“爱”牺牲啊 * 种族、信仰、成长背景,这些都只能解释让我们感到孤单的一部分原因
每天看了那么多关于“全球变暖”的报道,却还是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所以我们读了「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这本书来寻找答案。 坏消息是,比尔盖茨和他认识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暂时也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书里面介绍了一些好消息,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研究成果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参与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合作.. 主要内容: * 关于全球变暖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 我们已经在面对极端天气了 * 省电有用吗? * 为什么目标是“0”碳排 * 从冰川时代到有鳄鱼生活的北极,温差是多少 * “不吃牛肉”的环保人士 * 要记住:全球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是510亿吨 * “再生能源”及“核能”取代化石燃料所面临的困境 * 水泥钢筋是排碳大户! * 缺油的英国 - 我们对化石燃料依然非常依赖 * 最糟的情况.. “地球工程学”可以帮上什么忙? * 个人层面我们可以做什么? * 国际合作是关键
这期非常开心邀请到了南京音乐广播FM105.8【玮玮动听】,同时也是播客【歪觅】的主持人小玮,跟我们聊对于一个80后来说,广播的魅力是什么。 我们也是做了这期节目才知道,这个已经不太能引起年轻人注意的传统媒体,曾经是大家起床,午休,傍晚,宿舍熄灯后的重要娱乐方式,也是听歌的唯一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现在已经从“唯一”变成我们的一种“选择”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听广播,听播客?是什么在吸引我们继续做一个“听众”.. 节目内容: * 80后的广播情结 * 早期广播电台的风光岁月.. * 旋律v.s.节奏 * 抖音的BGM,一定要燃? * 对“小众音乐”更友善的时代 * 电台的节目框架会受新媒体影响发生变化吗 * 播出事故:“空播”,“踩歌”.. * 电台节目是谁说了算? * 传统广播:从“热线电话”到“微信互动”时代 * 播客“输”在了即时互动啊 * 电子书让纸质书更像书,播客和广播呢? * 声音类媒体的“陪伴感”到底是什么 * 审查机制的必要性 * 自媒体时代对读者和听众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公共舆论」这本书是传播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沃尔特·李普曼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即使过去快90年,他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担忧的事情依然困扰着今天的人们。 如果你耐心读完,就会知道.. “真相”要从它的事发现场,传到我们的眼前、耳旁,是要经历多少的损耗和歪曲,然后再被佩戴有色眼镜的我们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以诠释。你再想要恢复事情的原貌就太难了.. 这期节目,我们探讨了我们“刻板印象”的由来,以及怎么成为自己头脑的领航人,不被成见牵着鼻子走。 主要内容: * 为什么假新闻越来越多.. * 舆论是从我们愿意相信的“事实”开始的 * ”虚构出来的想象”会影响现实生活 * 审查机制之“在屋子里打伞长不高哦” * 现代人容易被带节奏吗 * ”人性是很复杂的”,然后呢.. * 我们都带着一幅有色眼镜 * 有办法可以完全抛出成见生活吗? * 怎么理解疾病污名化的危害 * 能看见自己佩戴的“有色眼镜”..很重要! * 新闻跟真相是同一件事情吗?
人工智能和3D打印都是现在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了。他们一个“敢想”,一个“敢做”...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合作”,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曾在爱尔兰都柏林从事3D打印工艺研究工作,目前在重庆交通大学任教的吴教授跟我们分享,他眼中的这两个感想敢做的新科技,会给“未来生活”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可能性。 内容包括: * 增材制造是什么? * 3D打印工艺的难点 * 从心脏支架到外太空的3D打印心脏 * 数字孪生在医学上的应用 * 我们可以打印出越来越多复杂的部件 * 3D打印和AI在汽车制造业的“合作” * 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了吗? * 遇到危险时,是AI说了算还是我们说了算
人工智能的“未来”已经到来了... 借助李开复的视角,我们感受到了AI将给人类社会以及我们个人带来的便利和威胁。现在还只是在手机上为你推荐购物网站的AI,不久之后,可能就变成你工作面试中坐在旁边的竞争对手。他有可能已经对你了如指掌了,你却对他知之甚少。 这一期是我们读完「AI·未来」这本书的思考:“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人类?”这到底是谁说了算。 内容包括: * 你是“AI统治人类”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 * 国内APP v.s. 国外APP * 移动支付如何迅速铺开中国市场 * AI从“发明时代”到了“实干时代” * 拥有大量数据可以称王 * 中国互联网的残酷竞争, 996? * AI对企业和我们每个人构成的威胁 * 给你打招呼的机器人菜篮子 * 程序设计里的道德思考 * 当AI变成你应聘的竞争对手 * 你想要一个永远支持你的大白吗? * 当机器可以和机器聊天了… * 李博士向死而生的经历 * 什么才是一个美好的AI社会?
现代了解心理学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每个人似乎都可以说上一两个心理学词汇,焦虑症,微笑抑郁症,双向人格,PTSD… 然而关于怎么在生命中得到意义和快乐,我们依旧似懂非懂。如何才能正确使用心理学这把钥匙啊? 这期我们邀请了在加拿大从事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博士Bella,来和我们一起解答看完「心流」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未解之谜!
心流是现代积极心理学一本重要的著作,你可能会因为想要变得更快乐而了解到这本书,但是它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童年时接触到很多二战时期流离失所的成年人,让他开始了探索,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他从我们生物的演化,宇宙的混沌不受控,还有人类所处的社会等多个纬度剖析了,心流如何让我们可以在无聊,困境,挑战中获得快乐。 这本秘籍你值得拥有。
现在人类已经在食物链顶端,所以很难真正理解,从一个单细胞演变成的我们祖先“智人”,在二十几万年前,还只是处于食物链的中下游的存在。当时的人类只能吃别人剩下的食物,还要时刻担心被猛兽猎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发明了语言,货币,信仰等等融合了社会,我们也爬到了食物链顶端。这跟我们攀登珠峰的登山者一样,已经爬到了最高峰,看得更远更清晰的世界,所以也可以作一些更智慧的决定与所有生物共存。
吃糖使我们快乐,但是糖也是影响我们现代人健康的元凶之一。戒糖也成为了现在的流行词。 即使你不吃冰淇淋,不喝奶茶依然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摄取过量的糖。所以你挡住了糖衣炮弹吗?还是被你以为是健康的食品蒙蔽了双眼?
从60岁开始研究记忆方法,在70岁前成为了澳大利亚的记忆力冠军,她就是『Memory Craft』的作者Lynn Kelly。 通过创建自己的记忆宫殿和其它34种记忆方法,她记住了史前史,历史,地理,鸟类,哺乳类,树和蜘蛛的种类名称等等,还掌握了法语和中文,并记住了130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因为她的科学背景,发现了我们人类祖先藏在世界各地的记忆秘密,并把这些古人的智慧变成了我们普通人就可以掌握的记忆力训练,让读者们都可以品尝美味的记忆面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