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广深吃饭,“美味、便宜、不排队”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网红餐厅动辄排队数小时。最近,来自川渝的连锁烤鱼餐厅“烤匠”,一跃成了“大众点评北京美食打卡人气榜”断层第一,社交媒体上的排队攻略和吐槽帖占满了页面。 永远不要低估北京年轻人制造爆款、为爆款排队、再抛弃爆款的能力。就连卖糖葫芦的地摊,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排队王。网红店在割完一茬茬韭菜后潇洒退场,不断利用手中的资本制造下一个爆款。但,是什么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为它们买单呢? 【时间轴】 03:02 永远不要低估北京年轻人制造“排队王”的能力 06:27 铺天盖地进行营销的网红店,其实并不好吃? 08:33 为网红店排队,是年轻人努力融入超一线城市机器的证明
3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再次推迟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的政策,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宣布推迟了。但在墨西哥投资的企业已经开始做出各种调整,以防万一,其中就包括大量中国企业。 对中企来说,被关税扰局的墨西哥,或许将从甜蜜之地变得苦涩。不过,即使没有关税政策,中企落地墨西哥也早已出现了不少挑战。一本隐秘的成本账簿正被翻开,墨西哥的效率困境正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轴】 01:25 关税风险下,中企对墨西哥的热情降了下来 04:43 关税之前,中企落地墨西哥早已出现了不少挑战 07:02 效率之外,墨西哥的供应链也常令中企头疼
3月6日,京东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明显回暖。在财报发布后美股盘前,京东股价涨幅一度超过6%。而就在京东发布财报前不到一个月,京东正式进军外卖,而在2025年年初,京东接连进军本地生活团购、酒旅机票、搬家等业务。 现在的京东正站在“铁人三项”竞技场上,比赛的三个内容是:AI转型、杀入新场景、基本盘里找增长,而这三场比赛竞技的核心奥义是相通的——速度与效率。摆在京东面前的选择题是:资源有限,到底在哪个方向集中优势兵力获得最大的战果? 【时间轴】 00:23 京东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明显回暖 01:42 更坚决的营销投入,赶上消费大盘利好 03:43 京东AI化在提速,但深度与广度尚有空间
这段时间,医疗界开始对人工智能释放出空前的热情。AI真能当医生吗?这在三四年前还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春节过后的短短两三周时间里,至少有92家中国医院官宣或被媒体报道接入了DeepSeek,这个数字现在还在不断攀升。 “高性价比”的AI模型,深度参与了从行政管理到辅助诊断、甚至非常核心的手术场景。而这背后,是医疗机构本身的生存处境在倒逼他们加快转型步伐。尽管如此,为何说AI在很多方面仍无法取代人类?而这对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又能否起到正面作用? 【时间轴】 00:55 至少92家中国医院接入了DeepSeek 05:04 医疗机构的生存处境,倒逼他们转型拥抱AI 07:23 AI将如何影响医疗行业格局?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总市值很快超过一千亿港元。在上市前一周,蜜雪冰城已经获得超额认购,幅度达到5266倍,由此产生的冻资规模达到1.82万亿港元,打破了港股IPO的纪录。 然而,蜜雪冰城引发的股市热情,似乎并没有对茶百道、奈雪、古茗带来提振作用。三个此前在港股上市的茶饮项目都出现了跌幅。蜜雪冰城与这些项目的底层逻辑有何不同?它又能否在茶饮的红海中杀出一条新道路? 【时间轴】 00:15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市值超过千亿港元 02:00 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另一种茶饮逻辑” 05:06 两条利润增长之路,困难重重
2月24日,先是星巴克官方宣布进行全球裁员,后是传言星巴克中国区业务被卖。一时间,星巴克风波不断。尽管星巴克中国的伙伴不在此次全球沟通范围内,但星巴克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强调“第三空间”和品牌调性的星巴克,在这个追求“性价比”的年代,似乎有些水土不服。那么,谁会接手星巴克中国的运营,又将以怎样的形式达成合作?这能否扭转星巴克的下滑趋势? 【时间轴】 00:20 星巴克挥起裁员大棒,星巴克中国传出收购传闻 02:35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危机” 05:01 星巴克的特许经营协议与潜在合作伙伴 08:19 星巴克中国面临的三个关键痛点
当“52.99万元”的定价出现在大屏幕的那一刻,所有观众都窒息了。在2月27日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最核心、最值得分析也最能体现小米决心的,就是由雷军亲自主持分享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这款让人第一直觉“很贵”的新车,为何能获得一片赞叹之声,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2小时大定突破10000台?小米为何选择了性能车这条在中国市场并不讨好的艰难道路?在五年的“冲击高端”之路后,小米发展的整体战略朝向何方? 【时间轴】 00:08 52.99万元,小米SU7 Ultra定价震惊观众 01:40 目标: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 04:27 小米为什么要走上性能车这条“绝路”? 08:00 小米整体产品和体系 “品牌提升” 的新动向
北京时间2月27日早间,英伟达发布了截至今年一月底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期内营收达到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20.91亿美元,两者均高于彭博的综合预期。这份超预期的成绩单,让投资者们暂时服下一剂定心丸。 不过,多空博弈之下,英伟达还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博通、Marvell等主推ASIC芯片的厂商是否会给英伟达带来挑战? 在DeepSeek的路径得到验证后,大模型公司是否会降低对英伟达GPU的依赖? 主力产品演变为Blackwell架构,英伟达能否平稳过渡? 【时间轴】 00:08 英伟达发布最新季度财报,收入与净利润均超预期 03:00 外部竞争尚未威胁到英伟达的统治根基 06:38 英伟达应对deepseek带来变化的“新叙事”
2月25日,特斯拉中国发布资讯称,将面向订购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用户,开始分批次推送最新的软件版本,其中最主要的升级就是“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 但对比美国FSD功能就会发现,中国版仅仅是基于原有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优化,是一款“阉割版”。至于完全形态的FSD何时才能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那么,制约特斯拉在中国全面落地FSD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特斯拉又为何急于推送这个“不完全体”? 【时间轴】 00:08 特斯拉即将在中国部署全自动驾驶 01:17 “完整版”FSD入华面临的多重不确定性 04:07 特斯拉为何急于让FSD入华?
北京时间2月20日凌晨,苹果在官网上架了全新的iPhone 16e,国行起售价格为4499元。这是迄今起售价最低的iPhone产品;在“AI手机”尚处萌芽阶段之时,它提前拓展了苹果智能的生态边界。 销量并不出色的“廉价”产品线,为何一直在更新?它承载了苹果生态怎样的“阳谋”?苹果与阿里的合作,会让Apple Intelligence在国内加速落地吗? 以及,这款新iPhone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一枚不起眼的新芯片? 【时间轴】 00:10 iPhone 16e 国行起售价格4499元 03:54 苹果真的需要一款廉价款iPhone吗? 06:16 这是首款搭载苹果自研5G基带的产品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一款流感新药悄然成为“网红”,甚至被奉为“保命神药”,价格一度涨到五百多元。 这款药为何受到热捧?它真的有如此神效吗?流行背后,折射出我们在应对流感上的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潜在风险? 【时间轴】 00:50 玛巴洛沙韦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常见 02:16 流感防控策略不同成为玛巴洛沙韦在中国畅销的重要原因 03:55 “神药”不神,更不能滥用 07:20 跨国药企争抢中国院外市场,“网红”药品成为现金奶牛
7个月前,库迪开启店中店——一度寄生在沙县小吃、大药房、华莱士、柠季等品牌的店铺中,以此开拓门店数量。甚至某书上针对库迪店中店诞生一个最高点赞数评论,“建议库迪在瑞幸门店里开一家店中店。” 可现在,库迪店中店模型试水大半年后宣布暂停招商。迅猛开店后又突然暂停,库迪表示,这是为了优化现有便捷店的管理,让未来的计划更好推进。 这背后,关于库迪店中店的弊端争议重重,继奶茶品牌茶猫“短命”后,库迪又面临一大棘手事。或需一路狂奔的库迪,需要停下来,放缓脚步自我优化,再思考能不能凭借店中店模式翻身了。 本期,就来聊聊库迪的店中店模式。 【时间轴】 00:07 库迪店中店暂停招商 01:02 寄生为何备受争议? 03:55 蒙眼狂奔时代一去不返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