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 奥斯曼式的巴黎,一座“有缝隙”的城市

在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跑酷者手举火炬在巴黎铅灰色的屋顶上跳跃,你会发现,镜头掠过的所有建筑制式基本是一样的:6或7层楼,黄灰色的石头立面,窄小的竖状窗户。但其实巴黎并不一直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巴黎,诞生于150多年前拿破仑三世时期。 19世纪50年代,由拿破仑三世发动,在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男爵的铁腕运作下,巴黎经历了它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重建。奥斯曼为改建巴黎动用了8000家公司,用17年的时间拆了巴黎2.7万栋中世纪建筑,重建了50多条街道和10万多栋新建筑。巴黎沿用至今的地下水道工程,市区的三大火车站,巴黎地铁建设草图,2000公顷的公园,公寓住宅,以及标志性的巴黎歌剧院……都出自奥斯曼的改造计划。 ⬆️ 蒙梭公园 我们今天看到的巴黎60%的建筑是奥斯曼时期留下来的,单是从凯旋门辐射出的那12条大道就不难看出,当年奥斯曼要再造一个巴黎的气势是多么的宏大。 在奥斯曼时期之后,巴黎也经历了几次改造,比如蓬皮杜总统时期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奥赛博物馆和蒙帕纳斯塔;密特朗总统时期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巴士底歌剧院,还有新国家图书馆;以及巴黎市长德拉诺埃时期,由建筑师让·努维尔建造的阿拉伯学院、卡地亚基金会,等等。 ⬆️ 黑色建筑为蒙帕纳斯塔 ⬆️ 卡地亚基金会 对于巴黎城市的观感,我个人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经常会用“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来批评一个城市规划,比如50年代的苏式建筑,会觉得它们看起来一模一样,毫无趣味,没有生活的气息。但是巴黎的奥斯曼式公寓住宅,放眼望去,街区的形态,每一栋楼的样式、高度、颜色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我们仍然会觉得巴黎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是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也是最适合步行的一座城市?为什么巴黎的千篇一律就这么美? 在最近的一次对谈中,我向建筑师马岩松和诗人西川提出了这个问题,在节目中,你也将听到两人给出的回答。 这期节目上线的时候,巴黎奥运会的闭幕式也即将开始。如果你在闭幕式里再看到巴黎这座城市的景观的时候,能够想起来我们这个小小的介绍,那就很好了。 【时间轴】 01:36 对巴黎“修修补补”,必先接受差评? 02:58 奥斯曼男爵的巴黎大改造 12:58 20世纪以来,巴黎的几大建设 19:10 巴黎的建筑整齐划一,为什么我们仍觉得它浪漫?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24分钟
1k+
11个月前

EP6 走进蓬皮杜:从“大地魔术师”到马蒂斯特展

我们现在谈到蓬皮杜中心,通常是指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但严格意义上蓬皮杜是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包括工业设计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与声乐研究中心。 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每天会接待大量游客和学生。近30万卷书籍,2400种期刊,1万张唱片都可以自由选看。因为是免费开放的,也有不少流浪汉在这里洗漱、睡觉。 蓬皮杜中心正门入口前的大广场适合坐着看热闹,每天都有卖艺的、杂耍的、唱歌的,还会碰到中国人在那里帮外国人取名字、写书法。有时候广场上也会有雕塑或者装置作品展,那种氛围有点像是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的前身。 ⬆️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外观(图源 视觉中国) 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蓬皮杜中心最上面两层,以现当代艺术的收藏与展示为主。如今,蓬皮杜已经拥有超过12万件藏品,被认为是全球仅次于纽约MOMA的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收藏,在欧洲则是第一位的。 蓬皮杜最著名的藏品里有法国艺术家杜尚的《泉》。在2004年的一项艺术评选中,这件作品被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得票率高出位于第二的毕加索《阿维尼翁少女》将近20个点。 谈到蓬皮杜,很难不提起1989年里程碑式的展览“大地魔术师”。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和团队在世界各地挑选艺术家,以及非艺术家,也就是边缘地区的巫师、喇嘛、手工艺者。最终入选的100多位参展者,其中一半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另一半来自美国和西欧。 ⬆️ 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览 在当年欧洲中心主义的语境下,这样一种文化坐标是离经叛道的。而展览对“中心与边缘”极具政治意味的探讨,也引发了艺术界的争议——看似平等的选择标准,被批评者认为仍然是在展示陈旧的东方主义残存的趣味。 2020年,蓬皮杜中心举办了《马蒂斯:像一部小说》艺术作品回顾展。这让人想起一件曾经收藏于蓬皮杜的马蒂斯的作品。在艺术家的众多作品中,这件名为《粉红的墙》的小画经历颇为曲折:这幅画创作于意大利的科西嘉岛,被犹太富商福尔德买下后,又出现在纳粹军官戈尔施泰因家中地窖里。 ⬆️ 马蒂斯《粉红的墙》走进蓬皮杜:从“大地魔术师”到马蒂斯特展 【时间轴】 00:52 玛黑区、公共参考图书馆、MK2电影院……蓬皮杜周边的一份“打卡攻略” 06:22 在公共参考图书馆学习的回忆 10:09 在巴黎的电影院看王家卫、姜文的电影是种什么感受? 16:56 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39 改变了世界的“大地魔术师”展览 25:33 马蒂斯画作的曲折故事 33:12 彩蛋:马蒂斯,像小说一样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39分钟
2k+
11个月前

EP5 奥赛:划开时代的博物馆

如果说巴黎有哪一座博物馆的藏品最具有划开时代的意义,在我心里,这座博物馆就是奥赛。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贵族精英文化开始向平民精英文化过渡,咖啡馆代替沙龙,成为艺术家主要的社交场所。法国现代社会日渐形成之过程,在奥赛博物馆的收藏中得到体现。奥赛博物馆收藏了1848年至1914年的作品,从米勒、马奈,到现实主义的库尔贝,再到印象派,和卢浮宫里的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有了很大不同。 奥赛博物馆汇集了世界上最多也最经典的印象派作品。不过,我最爱的,是底层左侧展厅里马奈和库尔贝的画作。 马奈从未承认自己属于印象派,但人们总是把他和印象派的雷诺阿、德加等人放在一起谈论。他也无疑是这个群体的艺术观点引领者和精神领袖。 马奈展厅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值得反复瞻看,而其中《奥林匹亚》《草地午餐》《左拉肖像》《拿扇子的女人》《杜伊勒里花园的音乐会》,更是要了解马奈必看的作品。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 爱德华·马奈《左拉肖像》 库尔贝的创作高峰和马奈大体同期,即19世纪中期,但艺术立场比马奈更为激进,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提出者,也有着那个时期法国社会的革命的复杂与矛盾。 他喜欢绘画大尺幅的画作,在奥赛馆,他一个人的作品占据了底层尽头的最大展室,里面有代表作《画室》《奥南的葬礼》,以及《世界的起源》《石工》《抽烟斗的人》等等。喜欢库尔贝,是因为能在他作品里强烈地感受到一个艺术家内心的冲撞、极端、纯粹、矛盾。 古斯塔夫·库尔贝《画室》 如果说米勒、马奈和库尔贝等画家让我们看到了新的阶级意识和社会形态显现后的巴黎、巴黎人,那么奥赛中层展厅的象征主义和纳比派画作,比如皮埃尔·博纳尔、莫里斯·丹尼斯,可以让你深层地感受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绘画和文学、音乐之间有着怎样深刻互动的关系。 左皮埃尔·博纳尔 右莫里斯·丹尼斯 2013年,奥赛博物馆举办了年度大展“怪异天使:黑色浪漫主义,从戈雅到马克斯·恩斯特”。展览将欧洲绘画中一条潜伏的线索挑拣了出来——黑色浪漫主义,穿过将近两个世纪,连接了18世纪末戈雅的黑色绘画、19世纪早期的西欧哥特风,直至20世纪初法国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在象征主义时期,还有一位“大人物”值得了解。他叫亨利·勒罗尔。作为画家,他既能被巴黎官方沙龙展接纳,也能和对抗旧艺术势力的象征派、印象派其乐融融;作为朋友,他有丰厚的身家、名闻巴黎的收藏品以及慷慨的美德。 亨利·勒罗尔 雷诺阿绘 印象派画家德加、雷诺阿,还有纳比派画家莫里斯都曾得益于他的帮助。为了表达感谢,艺术家们邀请亨利·勒罗尔的两位女儿作为模特,创作出《钢琴边的伊沃娜和克里斯蒂娜》(雷诺阿),和《伊沃娜的三种肖像》(莫里斯)等作品,如今被收藏在橘园和奥赛博物馆里。 《钢琴边的伊沃娜和克里斯蒂娜》(雷诺阿) 《伊沃娜的三种肖像》(莫里斯) 这些画作为何打动人心?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有哪些交集?旅居巴黎的美国画家惠斯勒,他的画作为何与众不同?奥赛博物馆附近,还有哪些闲逛的好去处? 伴随着德彪西《牧神午后》,让我们一起走完奥赛之旅。 【时间轴】 04:14 马奈和库尔贝的画作 14:03 象征主义和纳比派画作 26:35 奥赛博物馆附近,还有哪些闲逛的好去处?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30分钟
2k+
11个月前

EP4 “画框之外”的艺术史:到巴黎的大街小巷去看看

本期节目,我想带大家来到我刚到巴黎时的住处——大巴黎区(也称法兰西岛)的西北角,阿涅尔的库尔贝瓦(Courbevois)附近。在19世纪,这一带塞纳河段的两岸都是巴黎市民青睐的郊游之地。1884年,点彩画派画家乔治·修拉在这段河域中间的大碗岛上,完成了著名的画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乔治·修拉(George Seurat)《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大碗岛当年是一个世相生动的地方,因为到大碗岛上去打发假日的中产阶层多,巴黎的交际花们也会隆重打扮起来,到那里去招揽生意,所以在修拉的画里,那些个打着阳伞、穿着大蓬裙的窈窕女郎,其实不乏是以她们为原型来写生的。 修拉使用的点彩画技法为西涅克、皮萨罗所推进,对后来的立体派、超现实主义以及发端于维也纳的分离主义也继续产生影响。 2014年,我因采写杜拉斯百年诞辰的报道,偶然回到阿涅尔,看到了修拉在《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和《阿涅尔浴场》上面画到的那座桥。天色一层层暗下来,桥身的彩灯被一层层打开,灯影随水光旋进塞纳河里,简直就是梵高画在此地的那幅画面的重现。那一刻我好像灵魂出窍,拉平时空,掉进了爱丽丝的“兔子洞”。 其实不止一次有朋友向我抱怨,说去了巴黎以后好失望,巴黎灰蒙蒙的,路上还有那么多狗屎,请问美好时代那一席流动的盛宴到底在哪里?在我看来,巴黎灰蒙蒙的屋檐下,埋葬过那么多个世纪的艺术史、文学史,总还是有一点魔力可做期待的。比如说在美术馆里偶然见到一幅画,然后等你再走回天天经过的地方,街上的景物就可能变得不太同以往一些。巴黎的大街小巷里面,说不定哪里就有一个很难忘记的场面在等待着你。 【时间轴】 02:53 在巴黎生活、读书的日子 05:02 修拉与《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12:11 重回阿涅尔,“掉进兔子洞”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18分钟
1k+
11个月前

EP3 卢浮宫的虚拟与现实

今天的目的地卢浮宫,是第一个把藏品从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1995年,卢浮宫官方网站向大众开放,到2001年,网站浏览人数为600万,超过了实地参观人数;2002年,馆长亨利·卢瓦雷特开始了网络改造计划,表示要做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教育功能的虚拟博物馆。2004年,新网站正式推出,卢浮宫把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库藏绘画放上网站,并提供了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四种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 ⬆️卢浮宫虚拟参观页面 ⬆️卢浮宫虚拟参观页面 如果说18、19世纪,博物馆确立了艺术品从私密领域进入公共空间的展示形态,那么今天的博物馆则借助网络,试图完成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出境入境。就像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斯蒂芬·威尔认为的那样:博物馆应该“为大众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并以研究、教育及娱乐为目的。”虚拟博物馆具有更加完备的大众教育和自我学习功能,并且以小于建造实体博物馆的投入而使收藏的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延伸。 虚拟博物馆可以代替传统博物馆吗?从现在的技术上看还有困难。因为艺术品需要的不仅是视觉接触,空间、场景和作品之间形成的张力,有可能转变成为随机变化的感性体验,这是数位世界无法企及的部分。 如果想要更多了解卢浮宫的历史和艺术收藏,欢迎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第1070期《看懂卢浮宫》。 (本期节目录制于 2020 年 11 月) 【时间轴】 01:36 塞纳河两岸的巴黎博物馆体系 03:42 卢浮宫,第一个把藏品搬上网络的博物馆 08:26 安德烈·马尔罗与《无墙的博物馆》 13:07 大卢浮宫计划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17分钟
1k+
11个月前

EP2 泰特现代:最会“造星”的美术馆

2000年,英国千年庆典委员会斥资1.3亿英镑、以废弃电厂改造而成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正式开馆。20年来,这座年轻的美术馆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来到伦敦的艺术爱好者的必打卡地。 泰特现代最吸睛的展览空间当属由涡轮车间改建的涡轮大厅。二十年来,美术馆每年会从全球范围内挑选一位艺术家,委托其为涡轮大厅量身创作一件巨型装置作品(后期也有现场表演作品)。而几乎每一次,无论事后好评或差评,被选中的艺术家和作品在宣布时都会成为艺术界的年度事件之一。巨型作品的高曝光度,也使泰特现代频频出圈,某种程度已经超越了巴黎的蓬皮杜和纽约的MOMA。 2000年,涡轮大厅的第一件作品选择了法裔美国女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她的巨型蜘蛛。 2002年,涡轮大厅里是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的作品《马斯亚斯》 ,一个巨大的红色聚氯乙烯喇叭,从任何一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它的全部。 2003年,丹麦艺术家埃利亚松的展览“天气计划”让他一举成名,被媒体评为“创世纪神迹般的奇观”。 2007年,哥伦比亚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多使用涡轮大厅本身作为创作材料,她让混凝土地板开出一条深刻的裂口,长达数十米。 泰特现代收藏了哪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与其他美术馆不同,泰特现代在陈列观念上做出了何种历史性的改变?除了涡轮大厅,美术馆还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地方呢? (本期节目录制于 2020 年 10 月) 【时间轴】 01:00 泰特美术馆,泰特大不列颠与泰特现代 05:00 改造工程中最吸引眼球的“明星”——涡轮大厅 11:12 与众不同的陈列观念与收藏标准 17:58 还有哪些“不容错过”?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23分钟
1k+
1年前

EP1 美国顶级的中国书画收藏在哪里?

在美国,有5家博物馆藏有最好的中国书画,它们分别是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其中,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有中国书画1200多件,在数量上居美国各博物馆之首。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最为珍贵的是东晋王献之的《保母帖》,南宋国子监本拓《淳化阁帖》卷一至卷八及卷十,赵孟頫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以及镇馆之宝《洛神赋图》白描本。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查尔斯·弗利尔曾4次到访中国。1910年,他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并在龙门石窟住了半个月。随行摄影师裕泰用相机记录下龙门石窟许多珍贵佛像和石刻的状态,这些照片被收录在《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中,在国宝散轶之前,保存下大量细节与见证。那时“帝后礼佛图”尚未离散,弗利尔观看后有哪些感受?龙门之行,对弗利尔和他未来建立的博物馆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特别顾问、艺术史家方闻先生曾说:博物馆是收藏收藏家的地方。在美国,博物馆接受捐赠的比例要高于购藏。那么,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接受过哪些极为重要的捐赠呢? 【时间轴】 01:09 在中国书画收藏领域,美国有五大博物馆地位相当 04:31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有哪些特别之处? 09:13 充满神秘感的美国东方艺术私人收藏群体有哪些名人? 11:01 美国老一辈华人收藏家,有哪些特殊成长经历和收藏方式? 16:58 弗利尔博物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八大山人书画? 21:03 查尔斯·弗利尔与完整的“帝后礼佛图” 收藏中国书画的美国收藏家 左: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中:艾略特 (John B. Elliott)右:顾洛阜(John M. Crawford Jr) 美国著名华人收藏家 左:王方宇 中:王季迁 右:翁万戈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28分钟
4k+
1年前

EP0 跟着艺术去旅行,和我一起拥抱出发的冲动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曾焱。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播客节目《跟着艺术去旅行》。 有很多年,我一直在周刊做艺术领域的报道,我去过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见过不少有意思的艺术家和艺术学者,听过很多迷人的关于艺术的故事,所有这一切都通过文字保存下来,成为了最值得怀念的行走的记述。 在这档播客中,我将聚焦世界各地的美术馆与博物馆,一同前往全球艺术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比如说巴黎、伦敦、纽约、阿姆斯特丹、罗马、佛罗伦萨、马德里、巴塞罗那、巴塞尔、东京和中国香港等。也没有什么既定的路线,每周出发,兴之所至,自由行走。 在艺术旅行之外,我也会向大家推荐一些国内近期值得关注的展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许多的城市。也许以后,我还会邀请到我的朋友、艺术家们来和大家聊天。希望我们边走边看,一起分享艺术的故事。 这档节目是疫情时期开始更新的,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0多期的节目,今天希望把这些经历在更多的平台分享。目前的计划是每周更新一期,你将听到的有可能是过去4年录下的某一期节目,也有可能是最近的旅行体验。 这档播客的内容,并不是供奉于学术殿堂的艺术评论,它更多的是我想和大家共享的一些时刻,比如对于艺术的好奇、困惑、慰藉,以及艺术带给我们的,或者说带给我对于日常生活的瞬间的一种超越。这些时刻在我看来非常的宝贵,它不全然关乎于美,艺术也不是全然关乎于美,但它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复杂的喜悦或者痛苦,或者仅仅是安静的沉思。 如果你也有印象深刻的艺术旅行体验,或者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着艺术去旅行和其他的旅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打开播客也许你就知道了。希望你会喜欢这些内容,可以和我一起拥抱出发的冲动。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3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