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来填坑了。 第二期,T世代的新新设备登场。由T1这个母体,衍生出T5p、T70(p)、T90这些口碑褒贬不一的耳机。而对于T1,在肯定其划时代意义与集Beyerdynamic 技术大成的地位之外,我们也提及了Beyer 家严重的版本不一致与品控问题。以及作为T1整个时代伴生的对手,Sennheiser 家的HD800 也被提及。vineland 与音迷还分享了一个重要的观念:Beyer 与Sennheiser 在声音还原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霍芬海姆一把火之后,Beyer 是浴火重生的涅槃,还是亦步亦趋地走向平庸?且听本次分解。 注:由于本次录音较长,分成两次放出。T1 mk2 与特斯拉单元的DT 系列,将在下一期放出。 插曲: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 Skeleton Tree
2016年11月7日,加拿大诗人、作家、歌手Leonard Cohen 去世。 今天,我们说的不多,一起来听他的歌,聊聊被他影响的一整个时代与歌手们。 BGM_1: Judy Collins - Suzanne BGM_2: Nick Cave - I`m Your Man BGM_3: Cobra Verde - So Long, Marianne BGM_4: R.E.M. - First We Take Manhattan BGM_5: Tori Amos - Famous Blue Raincoat BGM_6: Jarvis Cocker - I Can`t Forget BGM_7: Damien Leith - Hallelujah BGM_8: Nick Cave, Perla Batalla, Julie Christensen - Suzanne
我们不是故意的,真的。 双11节目肯定是购物推荐,但我们真没想到大家推荐的东西都那么……那么复古。 先说重点—— koss Prota Pro(1986年首发),双11行货199元,但请注意塑料材质较脆弱。 koss esp950(1990年首发),真正的lifetime warrenty 产品,如果你在北美,这可能是最棒最超值的耳机选择。 这期讨论话题较为庞杂—— 比如孟获开始居然推荐了一部新番,随后大家从hifiman edition s 的白色合作款聊了聊白色耳机的缺陷问题。 对于sennheiser 新的he1,几位的吐槽; 对于hifiman 的香格里拉,大家聊了聊设计风格的问题,以及孟获提到了最近he1000mk2 改版换购导致的纠纷,飞行员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最终结论是,不论对错,玩到这个价位了,心态还是要好一些。 音迷总坚持要吐槽focal utopia 和elear(抱歉,节目里我们都记成了elgar)。这两只focal 冲击高端的耳机,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参差的评价? 这期节目意外地成为了膜koss 的一期,大家都没想到。koss 这个已经在时尚大潮和hifi 圈子里都半死的厂商,其实有非常厉害的调音技巧,不太走心的产品线和众多低价高质的好东西。特别是旗舰esp950 静电耳机套装,低廉的价格,终身质保,出众的音质和极为脆弱的结构、差劲的耳放、极难搭配的线材和兼容性,让esp950 成为大家又爱又恨的一样东西。 最后,祝大家剁手愉快。写完这篇文案我去听qp400 了。 插曲:Elliott Smith - Needle in the Hay 结尾曲:山根麻衣 - The Real Folk Blues (Live)
Beyerdynamic 系列开始!!德奥系耳机的领军厂牌,动圈耳机的发明者,最古板又最激进的声音实验者,数码商业大潮里踉踉跄跄的传统音响巨人!今天开始,声波飞行员请来资深白牙粉丝——音迷总,给你讲述与拜亚动力有关的一切。 第一期,自然从最广为人知的DT770、DT880、DT990三兄弟讲起。音迷总与vineland 版主细说了DT48 以降的动圈耳机发展历史,以DT880 为核心的拜亚动圈耳机声音审美取向与演变历程。期间夹杂了一些关于Sony 大法新旗舰z1r 的闲扯,以及MDR-CD900st 与MDR-7506 的溯源。当然,索尼再屌,耳机领域也是Beyer 的跟风小弟。可以说所有的半开放与封闭式动圈耳机,都欠着拜亚一份专利费用。 插曲:Faun - Von den Elben 结尾曲:Younger Brother - Happy Pill
欣闻民谣歌手Bob Dylan 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飞行员里两个喜欢老爷子的人坐不住了,录出了这一期致敬节目。关于Bob Dylan 的七七八八——歌手的特质、生涯风格的转变、文学与诗歌造诣、音乐风格与八卦,以及诺贝尔奖的外延——永远在陪跑的村上春树。 ps. 本期孟获的录音环境不太理想,音质欠佳,在此表示抱歉。 ps2. 请各位听众关注「声波飞行员」公众号,获取飞行员最新相关讯息。 BGM List: Bob Dylan -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Bob Dylan -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Blackmore's Night -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Bob Dylan - Tangled Up in Blue Bob Dylan - Queen Jane Approximately Peter, Paul & Mary - Blowin' in the Wind The Beatles - Norwegian Wood The Sachal Ensemble - Shelter from the Storm
Queen 乐队上海现场!本期私货依旧由丝巾老师带来第一手靴腿录音。以及我们谈及了90年代Michael Jackson 的巨大影响,vineland 老师为为何不认识魔岩三杰,在中国开摇滚现场的诸多限制。本段落有大量LGBT 音乐人的政治不太正确的讨论。 AKG 死了。著名社区reddit 近日放出消息,天杀的Harman Kardon 终于卸磨杀驴,AKG 奥地利总部即将于2017年关闭。飞行员们回顾了AKG 十年来的作死历程,觉得似乎AKG 死并不是音频产品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资本决定一切的年代里,要么当Grado 那样的匠人,要么就好好经营自己的企业吧。 Beyerdynamic 的新旗舰耳塞,貌似又是一个“非德国拜亚”的产品。一个总让代理商左右产品线的企业,我们也表示很无语。关于「XELENTO」这个名字,v版有很多有趣吐槽。 Airpods,我们继续蹭热点。对于激进的苹果,这次彻底砍掉了耳机设计上最后一毫米线材(左右单元也彼此独立,没有线了)。无线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究竟是固守好音质+有线的传统HiFi 理念,还是大踏步跟着苹果爸爸一起拥抱无线时代?其实音频产品和数码产品真的不是核心问题。最终极的思考是——作为发烧友,你如何认知「发烧友」这一重身份。这个思考可能有点不着边际(闲的蛋疼),但至少孟获认为是必要的。 间奏曲:Brian May - Tie Your Mother Down Solo Section (Live at Shanghai 2016.9.26 bootleg) 结尾曲:Queen - Love of My Life (Live at Shanghai 2016.9.26 bootleg)
chapter01. 对于近期播放量、订阅用户暴涨,表达对各位听众的感谢,以及对podcast 托管平台数据真实性的小小质疑。数据好看是一方面,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多给一些有效、有趣的反馈。另外,打赏渠道增多了,我们也希望被更多的钱(支付宝sonicpilots.com)和荔枝砸脸。 chapter02. 老司机连发三车,对于模拟音频测试数据,飞行员们给出了一些专业人士之外的看法。另外,其实有一些老烧是完全不看数据的。 chapter03. Earmax 与胆机的乐趣。孟获入手了Earmax 屌丝版后,陶醉于ecc81、12at7 和ecc88 的海洋里。 chapter04. Goldenwave GD-X 孟获已经入手,关于金波这个牌子大家的一些评价,以及捎带说了一些金波的新胆机GA-5。 chapter05. Sony 爸爸的新大招——z1r,这个新耳机、4.4寸尺寸奇怪的耳机口、Sony 的妖孽新随身听,以及北京耳机圈其实是有黑道的。 chapter06. Fiil Diva ,汪峰的耳机品牌新的蓝牙产品。这是一个宣传上很多新功能但没什么真正新功能的东西,但使用感觉居然还不错。数码音频产品,做得好声音与做得“走心”是两回事儿。 chapter07. VR 与虚拟现实中的音频体验。 chapter08. iPhone 7 与苹果最新的蓝牙耳机AirPods,以及这个产品可能对数码音频领域的巨大冲击——我们在随身音频上面其实一直在努力甩掉线材,但发烧友似乎过不去这个心理门槛。蓝牙技术前方是什么样的光景,可能真的得苹果爸爸才能带我们看到。 收听提示:本期节目是第一次有嘉宾乱入+主播中途退场的一期,但好在大家录得都很开心,就不在意了。 间奏曲:菅野よう子 COWBOY BEBOP O.S.T.1 - The Egg And I 结尾曲:Mooncake - Nine Billion Names... (to A. Clarke)
模拟音频测量的老司机旅程最后一部分。sonic 与大脑总列举了各类模拟音频指标,分别介绍了其反应的音频产品的具体哪些特性。一些数据为何表面光鲜实际没用,一些测试看起来唬人实际并没有参考性。哪些数据音响厂家不爱标,哪些数据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里面的猫腻。
买音频产品怎么看性能?曲线图、测试数据和各类指标,如何看出厂商是靠谱的测试还是胡逼的测试?上一期聊“怎么测”的老司机只是刚刚起步,现在开始加速漂移过弯了。本期节目老司机告诉你音频厂商的那点小算盘——如何让测试数据变得好看,怎么往数据里掺水,哪些测试表面光鲜实际上是纯粹扯淡,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如何识别测试数据里的陷阱。
sonic 与大脑总的碾核之旅启程。本期短打主要谈及音频测试的相关步骤,测试中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以及同样使用仪器测试设备,为什么老司机们不认同一些网站的测试结果。
感谢HiFiMan 提供的新随身套装——Edition S 开放封闭双模头戴式耳机,与Supermini 轻薄随身听的试听机会。三位飞行员把玩了一阵这个套装后,与非常了解HiFiMan 的vineland 版主一起,聊了聊HiFiMan 这两个产品,HiFiMan 这个厂家风格,与一些关于随身听的迷思。 本次录音由于录音事故,分成前后两次。第一次丝巾的轨道上有明显噪音,后面补录的部分则有部分网络丢包的问题导致音质欠佳,因此也导致了超长的后期工作时间,向各位听众道歉。节目里也保留了部分事故现场,大家可以试着搜寻一下。 插曲:Beirut - Le moribond/My Family`s Role in the World Revolution 结尾曲:浦沢直树 - エンドロール
闲聊开场,声波飞行员们集体购入Tivoli Audio Model CD 这个怀旧小物件,以及我们对「复古音响」这个领域的一些吐槽。 本期节目主题是耳机的声场。作为最常被烧友提起的素质,「大声场」似乎是一个优秀器材必备的。但真的是这样吗?立体声与环绕声的标准是怎样的?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声场表现?声场如何在录音、器材两个层面上实现? 关于人头录音,这种在耳机上表现空间感特别出色的录音,为什么寥寥无几?对于声音空间信息的还原,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 本期节目插曲均为人头录音。用耳机收听podcast 的朋友们,don`t panic。 OP: #Audio Stax Dummy Head Recording# Kunstkopfumgang Im IRT, Dr. Theile, Sabine, Mike BGM1: #Audio Stax Dummy Head Recording# A Man Loves A Woman With Guitar Crusher BGM2: #Ultrasone S-Logic Demo Dummy Head Recording# Sileypud - New Haranni Poison Mixers BGM3: #Ultrasone S-Logic Demo Dummy Head Recording# Mis Buerli Geit Uber Sapurnerstag I - Tritonus (Otto v. Greyerz)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