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京,你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屹立六百余年的明城墙?是宽阔的梧桐大道?是遍地是鸭的金陵小巷?还是秦淮河里的桨声灯影? 夏天的南京之旅,让我们深度感知这座千年古都的双面特质,一同见历史、见文化、见自然,在传统与现代间邂逅摩登都市的新活力。 此行主要围绕历史悠久的老城南片区,如今的老城南,高楼与老屋并存,现代与传统融合,一面市井烟火,一面摩登繁华。 * 三山街,一个宝藏之地 既没有“山”,也没有“街”,是指一个街区,背靠夫子庙,面朝新街口,紧邻1号线地铁站,南京主动脉中山南路旁。 明朝时期的三山街商业就十分发达,那一带有书画廊、绸缎廊、弓箭坊等等,也曾飘满书香,是鼎鼎有名的印刷出版中心。 * 云锦编织的城南街巷,保留老城记忆 南京万象天地将旧时的历史古建和街道保留下来,包括云章公所、凤凰井遗址、绛云楼遗址,还有历史街道黑簪巷、弓箭坊和洋珠巷。 南京万象天地作为一个新型的“Mall+街区+古建”的综合商业项目,从云锦的织布记忆中汲取灵感,遵循古建的尺度,植入现代商业,塑造出属于金陵特性的城南街巷空间,人流在此驻足,连接往昔与今朝,让商业活力与时代交织共鸣。 欢迎移步到 「Let's Shake 南京」收听由城市有意思为「南京万象天地」制作出品的品牌播客,本季一共两期,现已上线! EP1: 表面厚重保守,私下又甩又摆,这很南京 EP2: 到底有哪只鸭子活着离开了南京? |聊天的人| 锐裘、丁猫 |Timeline| 01:27 南京才是名副其实的梧桐之城! 04:59 老南京人眼里的老城区:玄武、鼓楼、白下、秦淮 06:37 为什么称“三山街”是宝藏之地? 09:06 从评事街吃到金沙井,五脏俱全满满生活气 12:34 南京吃鸭哪家强? 21:15 用“又摆又甩”形容南京人 27:26 在新街口感受人流震撼 29:57 南台巷,南京版安福路? 32:11 在南京万象天地,见证“南京既古又新” 33:20 百年云章古建 VS 潮流包装新皮肤 35:20 商业体里的“九天酒夜”的庆生派对 42:19 如何将南京方言“摆态”“摆味”和“摆范”融入一个商业项目 47:20 双面南京,平凡市井中的新潮涌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 给我们五星好评!
又又又聊香港了,这期聊了7月的香港游学见闻。第二年组织境外游学,还是和好伙伴大鱼营造一起,更深入挖掘香港这座城市,与每个实实在在做地方营造的各方人交流,探索各个地方的城市现象和人文地景,理解我们心中的Placemaking。 从保育中环“三兄弟”到湾仔的蓝屋,从铜锣湾的利园漫步到荃湾区的纱厂导赏,甚至还亲历元朗和长沙湾的居民生活,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在重新建立社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区参与文化保育是香港城市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香港故事。 |聊天的人| 丁猫、锐裘 03:08 香港很小,这次见到的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是支持的关系 05:01 深水埗:丁猫探索长沙湾,参加即将拆迁的“兼善里”告别活动 10:52 铜锣湾:谁能想到一代购物天堂要开始打造地方社区? * 八一八利希慎家族与铜锣湾&百年利园的关系 * 铜锣湾除了购物之外的在地深度游路线 * 打书钉,藏在商业街楼上的可爱图书馆 24:35 湾仔:一群人正努力重拾旧日街坊氛围 * 蓝屋建筑群,除了打卡的另一面 * “喜帖街”作为第一代城市更新的作用 * 蓝屋推出的好邻居计划,用意是什么 39:27 香港也有自己的大地艺术节! * 西贡海,岛屿,艺术,在地文化联结 * 今年11月将是最后一届 45:30 由香港,回到自己家乡的感悟 剪辑:沙师弟 |Music| 片头 | 青春 at17 片尾 | 从前的我们 郑秀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 给我们五星好评!
老城厢的改造和更新,终于轮到了长乐路,这次的搬迁范围主要围绕“酒吧街的核心路段”,东从襄阳北路,西至邮电医院。 对于还不到 30 岁的年轻人来说,它的拆除意味着一个站在马路牙子喝酒的日子即将消失,但对于常年居住在老里弄的居民来说,是和这条街区,以及比亲人还熟悉的邻居老伙伴们的告别。 长乐路是街头的、潮流的、年轻的、原生态的,也是有文化积淀的,它的复杂性和矛盾感随着近期的搬迁又闯入人们视线。长乐路的故事远不止当下的这一页,带着《长乐路》重走长乐路,惊讶于城市更新的速度,也感叹「巨富长」里依然保留着的人情味。 大家有哪些在长乐路发生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聊天的人| 锐裘、丁猫、Mian 01:36 长乐路新一轮动迁,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02:50 藏在弄堂里的蓝印花布馆,竟由日本友人创办 09:35 亲临动迁现场,小店、居民搬离前的最后几天 17:54 长乐路“酒吧街”的溯源,从一家社区小店讲起 38:42 “巨富长”:10 年前的长乐路没有酒吧,潮流文化是标签 50:38 重新阅读文学纪实书籍《长乐路》 55:00 丁猫带着《长乐路》这本书,奔赴书中人 60:14 街区30年的风起云涌,我们都是它的见证者 - 【节目中提到的信息】 * 长乐路拼贴画 2021 年夏天,丁猫和Mian参加三明治发起的在地观察计划 555 Project,详情请看此链接:《老字迹或许会被清除,但我们依然“沉迷寻找”》,在这次走街和字体创作工作坊环节,我们深入巨富长地带,收集了大量的新旧招牌、标语、符号,用地图的轮廓打底,做了一圈旧一圈新的拼贴,共同构成了 2021 年我们心中的富民长乐印象。 * 蓝印花布馆 长乐路 637 弄,藏于弄堂深处已有 20 多年。 中国“蓝印花布馆”的创始人是日本友人久保麻纱,是一个蓝印花收藏家,70 年代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她深入华南、西南的农村,收集各式各样的蓝印花布,后来买下长乐路的这幢两层小洋房,正式设立蓝印花布馆。 * 624Changle 曾经位于长乐路 624 号,在长乐路经营了 18 年小酒馆。 创始人是一对夫妻,英姐和老黄,最初拿下 624 这个铺面,楼上居住,楼下开店。 2018 年,公路商店找到 624Changle,正式合作 “624Changle&公路商店”,这成为公路商店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店。后来这家店越来越火,马路牙子上喝酒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2022 年公路商店和 624 合作到期,英姐老黄恢复正常经营状态。 最近随着长乐路动迁,624 已迁至陕西南路 108 号。 * Fly streetwear 长乐路 704 号,是中国滑板潮流店铺代表,经过一次升级,去年重新开发。 1999 年,滑板人韩敏捷Jeff Han 在上海长乐路开了 一家专业滑板店,售卖滑板用品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推广滑板文化。诸多潮流鞋款在此发售,引发国内第一波排队抢购球鞋热潮。在长乐路 24 年间已经成为中国街头文化的地标之一。 * fRUITYSHOP 长乐路 609 号,是一家成立于北京的音乐唱片平台。 2023 年 11 月,在长乐路开设了上海门店,简洁的设计置入自家品牌服饰、黑胶唱片、唱片机、音箱系统设备。今年是品牌成立的 11 年,fRUITYSHOP一直以音乐为核心,开发自主服装产品、音响设备。 * 长乐新村 长乐路764号,这里曾用名“杜美新村”,建于1930年,砖混结构,新式里弄住宅,共有4排28个单元,以双拼联排建筑组成,每个单元均有小庭院。长乐新村早期居住者多以文艺人士和知识分子为主。 △ 长乐新村一居民在打理自家种植的兰花 * 锦乐花店 长乐路109号,《长乐路》书中赵女士的花店 在这个路口开店25年,《长乐路》书中记载的店铺都已经找不到了,唯独赵女士还在。 街角的锦乐花店,已经开了 25 年 * 长乐路的字迹和涂鸦们 剪辑:沙师弟 |Music| * Lomme - Kayba * SPARKLE - さかいゆう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给我们五星好评!
上海锦江乐园是很多上海人的童年回忆,从今年春天开始,“上海大转盘”要拆除的消息,持续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官方回应称,目前摩天轮仍正常运营,无安全隐患。实际上,这座40岁的游乐园确实已步入“中年”,园内不少游乐项目面临拆除或改造的命运,比如云霄飞车从开园至今,使用年限已到期,整体拆除工作已于上个月结束。 而总高 108 米的“上海大转盘”,自 2002 年正式运行以来,20 多年一直是上海的明星地标之一,市民驾车经过沪闵高架路时,总能看到它高高矗立。 每个大型城市都拥有一座属于时代象征的游乐园,千禧年上海人的顶流游乐场必然是锦江乐园,站在当下,更受大家喜爱的游乐园早已变成位于川沙的上海迪士尼,甚至是远在北京的环球影城。 游乐园一直是“欢乐与相聚”的代名词,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游乐园也经历了自身的潮起潮落,游乐园会有“退休”的那天,但我们的天真回忆会被永久定格。 听谢霆锋的《游乐场》很容易听出一种心境,如果用游乐一场的心态看待人生,有些苦也可回甘,愿我们都可以有勇气去历险、去观赏、去亲身玩乐人生这个“游乐园”。 大家有哪些在游乐园里度过的快乐时光?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丨聊天的人丨 主播: 在Twins上海演唱会一起合唱《星光游乐园》的锐裘 已经有十年没坐过摩天轮的丁猫 |Timeline | 01:35 上海锦江乐园摩天轮未被拆除,持续运营中 08:38 “上海大转盘”牵动着的是80/90后上海小囡的孩童记忆 14:15 20 年前的华语流行乐也有不少歌唱出游乐园情怀 18:33 当代城市出现了更多替代游乐场的地方:海洋馆、博物馆、大大小小的公园等 19:57 迪士尼为什么如此受人追捧? 26:11 迪士尼的沉浸式体验是如何实现的? 33:46 上海每年6月的电影节,也是一种城市的“移动游乐园” 42:10 上影节在大荧幕看了今敏的《红辣椒》,游乐园仿佛是极乐净土 - 【节目中聊到的信息】 * 上海锦江乐园 锦江乐园建于 1984 年,是全国首个大型游乐场,其中全国首座百米摩天轮“上海大转盘”建于 2002 年,是锦江乐园的标志性设施。在文化娱乐相对贫瘠的年代,锦江乐园迅速席卷了千万普通市民的热情。 * 上海杨浦公园 杨浦公园建于 1957 年,原本是农田和小村落,经过 5 次扩建,成为一座以自然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综合公园,也是较早为游客提供观赏动物的公园之一。 * 成都市游乐园(现成都成华公园) 成都市游乐园建于 1986 年,当时是在猛追湾河边的农田,游乐园建成的 10 年间,每到节假日几乎人山人海。到 90 年代中后期,游乐园生意日渐萧条,直到 2009 年底,该游乐园被彻底拆除。 2011 年,原成都游乐园重新开工,被改造为市民公园,即成华公园,不仅保留了原有植物,还留下了翻滚列车、过山车支架等当年的城市记忆。 * 成都世界乐园 1994 年,投资 4.38 亿,占地 700 亩的成都世界乐园在犀浦修建,园内按照 1:1 比例,修建了匈牙利英雄广场、埃及金字塔、自由女神像、尼亚加拉瀑布等代表世界各国民俗特色的景观共 108 处。 2003 年5 月,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游客逐年减少,世界乐园宣布关门。 剪辑 :沙师弟 丨Music丨 * 游乐园 - 戴佩妮 * 星光游乐园 - Twins * 游乐场 - 谢霆锋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城市有意思 即刻:Eunice丁猫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给我们五星好评!
你逛过愚园路吗? 它总长不到 3 公里,却异常繁忙,汽车、公交、自行车、行人往来交织。 106年来,它一直随时代而变,既保留了马路的原生风貌,又能结合新潮时髦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近 10 年,得益于商业运作,愚园路被注入“新生活”,餐厅、咖啡馆、买手店、生活百货立于马路两侧,并往支弄延伸。 自从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后,愚园路涌入了更多游客,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目不暇接的品牌快闪活动们更是让这条街堵得水泄不通。 谁也讲不清下一个“流量爆点”是什么。 变化过程中,一些小店在这里找到归属,一些品牌在这里获取更高的商业回报,但也有部分店铺在激烈的商业中撤走了。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在愚园路找到自己的马路情节,它的每一面都不过是 100 多年的历史碎片,96 岁的 20 路公交车、100多栋历史建筑、弄堂的肌理,和因未拆迁而断掉的邻里关系,都见证着每一段历史向前奔腾。 欢迎你来跟我们一起逛愚园路,你对它最深刻的记忆与情节停留在哪一段?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 |聊天的人| 主播:锐裘、丁猫 00:48 “顶流”马路,品牌们的新宠 揭开愚园路的不同面向: * 历史向 05:09 因静安寺商圈而生的愚园路 09:30 文化名人们的社区和社交据点 13:00 上海里弄格局与特务工作的交织 * 社区向 18:57 从一部纪录片展开愚园路的真实生活 22:00 一位和愚园路同岁的百岁老人 * 商业街区向 30:00 愚园路的城市更新启动于 9 年前 35:00 商业与“社区营造”结合 * 流量向 42:17 街区流量骤升与店铺们的新业务机会 46:00 愚园路社会向的一面转移至附近街区 最后,回归市民再谈愚园路: 52:2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愚园路 【节目中聊到的信息】 |近代部分| * 愚园路的历史风貌保护区 * 王伯群宅邸,现为长宁区少年宫 * 路易·艾黎故居,愚园路 1315 弄 4 号楼底楼 * 洛公馆,由洛克菲勒家族委托美国建筑师路易·沙利文设计建造 * 岐山村是愚园路有名的新式里弄之一,约 75 幢房子,实际居民 5800 多人。岐山村部分居住条件窘迫,历史保护建筑密度高,因此民生问题也更突出。岐山村的更新改造面临重重难点。 * 愚园路的老居民,来源于纪录片《愚园路》 * 2018 年愚园路成路百年,《愚园路》作者徐锦江于今年再出版《愚园路 City Walk》口袋书 * 创邑于 2015 年启动愚园路的更新改造,图为弘基创邑外的草坪 * 当下流量入口的愚园路商业街 |相关资料| 书籍《愚园路》 纪录片《上海纪实 愚园路》 愚园路历史风貌区岐山村综合改造 一家本土运营商的 17 年创业故事:深耕上海,缓慢而坚定的城市更新之路 剪辑:沙师弟 |Music| Tides - Mathew Lee Jennings 巷口 - 张悬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城市有意思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 给我们五星好评!
继“公园”和“艺术馆”之后,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三次讨论放在了“图书馆”。 你有多久没泡过图书馆了? 图书馆不再只是阅读和自习的场所,我们在聊天中发现图书馆意想不到的功能:吃饭、活动、看展、观赏植物,甚至还能玩剧本杀……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我们确实需要珍惜这些“唾手可得”的免费资源与福利,因为在非一线城市,尤其是县城、乡村、大山和草原上,能拥有一座图书馆实则是极为珍贵的。 无论在哪个城市,图书馆都慷慨地面向所有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有权利阅读学习和思考,探寻自己的精神之路。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也应该珍惜能拥有这样纯粹而平等的“天堂”。 |聊天的人| 主播:锐裘、丁猫 嘉宾:Mian,自由撰稿人 【timeline】 06:44 浦东图书馆竟有食堂? 12:09 喜欢随意偶遇好书的感觉 16:36 由《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衍生,对非一线城市公共资源的讨论 25:08 一个在藏区高原上自建的“草原图书馆” 27:30 强烈推荐“上海图书馆”的公众号,宝藏般存在 33:30 县城里的民间图书馆,解决了一部分社会问题 38:40 全世界的图书馆,都是免费开放给所有人的 45:21 图书馆的“在地性” 48:40 如何看待市政图书馆的综合性? |节目中提到的信息| ▲ 徐家汇书院 ▲ 「天真之书」展览,持续到 5 月 19 日 ▲ 杨浦图书馆 ▲ 上海图书馆东馆四楼,全球城市馆的窗景 ▲ 浦东图书馆 ▲ 建在藏区草原上的纳朗玛社区图书馆 ▲ 浙江台州三门县的民间公益图书馆:有为图书馆 ▲ 纽约市立图书馆 ▲ 香港中央图书馆 ▲ 徐家汇书院室外 24 小时阅读区 ▲ 广州图书馆的盲文书籍 |相关资料| *书籍《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我们的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官方公众号可关注: @上海图书馆 @要文献、找上图 *上海图书馆播客:进馆说 |Music| 春之颂 - 门德尔松 回家 - 萨尔斯版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城市有意思
很多人提到重庆,会被它的魔幻8D城市界面吸引:洪崖洞、长江索道、重庆来福士、李子坝、穿楼而过的轻轨……网红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涌入这座城市。除了景观化、网红化的重庆之外,我们能否挖掘到重庆的另一面? 为掀开对重庆的刻板印象,本期节目我们将重点聊两个项目:位于南岸区的下浩里和后堡社区;前者为文商旅属性,后者是一个社区更新项目。 这些“隐秘的角落”,如何根据山城文化去做城市微更新,如何激活老旧空间,重启城市活力。每一处的微更新都需要理解当地,为社区和居民创造价值。 *提示:边看shownotes,边听播客,效果可能更佳 :) 【本期主播】 丁猫、锐裘 【timeline】 下浩里 05:07 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11:09 如何还原民居体验 20:13 下浩六哥:民间诗人 25:00 小总结:从交易到交情的运营 后堡 26:21 重庆版的玉林 30:06 老社区更新的挑战 39:27 “堡二代”:回家开店 42:30 小总结:由内而外,有迹可循的运营 总结: 49:17 再次理解重庆与城市更新 【补充信息】 | 下浩里 | 长江边上的下浩里,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南宋绍兴年间,“龙门浩”逐渐分成“上龙门浩、下龙门浩”,后者就是今天的下浩里。龙门浩片区经理了湖广填四川、重庆开埠、抗战内迁三次重大的历史时期,虽然这些历史巨变和动荡早已成为往事,但它塑造了这个片区独一无二的肌理和人文气质。 ▲ 东水门大桥 下浩里地势崎岖,植被繁茂,下浩老街在 2017 年迎来更新计划,里面的原住民逐步搬走,店铺也陆续歇业。 2022 年,改造后的下浩里老街重新开街,逐步开放空间和内容,老街纵横交错的肌理被保留,曾经的原住民还能找到小时候玩的小广场,过去的小商铺也陆续被请回来开米线店、花生米店。 ▲ 改造前 ▲ 改造后 ▲ 下浩六哥写在老街墙上的诗 ▲ 《这里很重庆 —— 镜头下的多维度山城》摄影展 ▲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 下浩里原本的吊脚楼民居早已岌岌可危,而这次更新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巧妙处理,让一砖一瓦、一树一景妥善安放。按运营团队的话说:这是绣花针式,用理性留住感性记忆的方法。 ▲ 下浩里建筑师李向北的空间设计深化草图 ▲ 请来到下浩里著名打卡点位 | 后堡社区 | 位于南岸区南滨半坡悬崖的后堡社区,80 年代曾经繁华一时,随后逐渐萧条,年轻人离开老社区。关于后堡片区的更新计划于 2021 年启动,经过 2 年时间,这个“隐秘的角落”又再次焕发生机。 社区营造团队”致心有光”在片区更新期间,联合社区街道、本地商户,慢慢培养这个后花园自然生长,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1/2 在地+1/2 再生”,构成了后堡重塑野生社区的驱动力。 轻轨通车,不同业态的小店入住,城市插件般的空间再生,在地闲适的生活节奏,又再度被年轻人看到,后堡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 有个说法叫“堡二代”,是指那些曾经在后堡经商开店的人,他们重新回到熟悉的土地,日复一日为居民提供市井百味。 ▲ 坐拥江景的堡二代 —— 卯火锅 ▲ 后堡社区营造中心 重庆,一半是山一半是水, 后堡的一半是在地一半是再生,是老居民与新居民的交融; 下浩里起伏险峻老街焕新,不只是游客眼里一闪而过的打卡地,亦不会成为被商业吞噬的综合体。 【Music】 Prelude to Spring - 白天不亮 玉林梯队 - 施鑫文月 下浩老街 - 瓶中怪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城市有意思
上海的静安寺商圈最近两周可谓大事不断,从Apple静安旗舰店盛大开业,到LOEWE展览开展,到梅龙镇伊势丹宣布6月闭店,这不禁引起我们的好奇:静安寺商圈的商业价值,为何如此保值?总让各路商业机构来此投资置业?这个商圈又是如何形成的? 带着这些好奇,便有了这期节目。从拥有1700年历史的静安寺本寺聊起,回顾了商业的原型庙会集市;再看向近代静安寺时尚及娱乐地标的形成;最后来到当代超级CBD的再度崛起。 凡事均有因果,人生如此,一座富有历史底蕴的地区亦然。 主播:锐裘、丁猫 加入友群:wx搜索RQmarketing2018,备注听友。 【Timeline】 00:05:45 关于静安寺本寺:1700年的香火和民间市集 00:11:06 静安寺商圈的形成,从一间旗袍店说起 00:15:20 近代静安寺的娱乐、交通、社区、生活、商业 00:21:30 驶过静安的上海百年公交20路 00:25:00 Apple静安店,它前身的前身是什么? 00:28:00 当代静安寺商圈,超级CBD的崛起 00:32:40 静安寺商圈20年来的商业变迁 00:42:20 住在静安寺附近的新居民 00:52:58 再看当下:Apple静安店与静安寺商圈的关系 【节目中聊到的信息】 | 近代部分 | * 鸿翔女装 △ 20世纪30年代的鸿翔公司 △ 上世纪80年代的鸿翔服装 * 百乐门 百乐门始建于1932年,在上海舞业蓬勃发展的年份,百乐门还是上海众多故事的发生地,杜月笙、黄金荣、张学良常来捧场,宋美龄经常在百乐门举行招待酒会。甚至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是在此动情。 * 百年公交 | 当代部分 | 久光百货 晶品购物中心 越洋广场&芮欧百货 静安嘉里中心 即将开业的新商业街区:吉宝PAC 【Music】 上海狩猎 - 红节奏乐队 老司机的话 - 弓藏竹马 上海的那头 -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城市有意思
“喝着咖啡去看展”,几乎是上海都市人的精神日常。 在上海,你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文化、领域、派系的展览内容,截止到 2021 年,上海官方统计的美术馆&博物馆数量超过 200 家,每年有 1000+官方展览推向公众。 上博东馆在今年 2 月开幕后,不出所料地成为热门目的地,一票难求。我们终于在 3 月的某个工作日预约成功。但是看完这个巨型场馆后,体感有点复杂,总觉得,差点儿什么。 现在城市里的文化场馆越来越多,展览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但似乎展览本身的深度、策展理念和内容质量还没有质的飞跃。 在第 14期公园节目上线后,我们继续聊“艺术馆和博物馆”,讨论城市公共空间与当代城市生活的关联。 听友群:wx 搜索 RQmarketing2018,备注听友即可。 【timeline】 03:06 和大家汇报两个喜讯:我们上电视了!还和星爸爸合作了! 10:07 文化场馆的增量是与城市片区规划一脉相承的 11:00 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10年前的展仍记忆深刻:蔡国强&安迪·沃霍尔 16:56 西岸,“艺术馆大道”&对上海艺术场馆格局的影响 26:28 浦东,艺术文化馆集群逐渐成型 27:58 深聊“上博东馆”:好,也不好 35:00 两次“三星堆”展览体验对比:香港故宫Vs上博东馆 43:13 上博东馆商业配套和周边片区联动性,还需努力! 47:00 上海正推行“大博物馆计划” 51:27 愿上海的展览,少一点打卡,多一点深度 【节目中提到的信息】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成立于 2012年,百年前的上海南市发电厂,在经历 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后,以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馆的身份重新出发。当年这里展出了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过去 10 年间的展览,让PSA逐渐构成了有建筑、设计、声音艺术、社会剧场灯多种媒介串联的展览体系。 始于2014 年的“城市与建筑研究系列”是PSA的一个展览特色,作为公立美术馆的PSA也一直在通过展览、教育活动带给观众多元视角看世界。 去年,“对对对书店” (dododo book)在PSA一楼开放,书店成为艺术的延伸,为书籍和生活创作新的展览 * 西岸艺术大道 ⬆️ 龙美术馆(西岸馆) 徐汇滨江的改造同样可以追溯到 2010 上海世博会,2014 年龙美术馆(西岸馆)正式开馆,将原来的工业遗存保留下来,建成了一座有历史感的、后工业感的美术馆。 ⬆️ 余德耀美术馆(旧馆) 同年,余德耀美术馆开馆,建筑由原龙华机场的大机库改建,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操刀。 ⬆️ 西岸美术馆 建于 2019 年的西岸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棋谱菲尔德团队设计,与法国蓬皮杜中心展开为期五年的合作计划,今年将与蓬皮杜再续合作。 ⬆️ 西岸艺术中心 连续举办十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西岸艺术中心,以成为黄浦江最长艺术岸线、拥有最高密度的艺术场。2023 年艺博会,6.2公里的美术馆群大道上,共有27座艺术场馆、50多个公共艺术装置、33场展览(25场为新展)在此亮相。 * 上博东馆 位于浦东世纪大道的上博东馆于今年 2 月开放,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目前已开放青铜展厅、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和中国古代雕塑馆,到今年 11 约,东馆将全面开放,到时每天可承载三万人次。 * 关于上博“大博物馆”的计划 ⬆️ 上海船厂旧址船坞,未来将建造上博北馆 2022 年,上海博物馆公布了“大博物馆计划”,未来将以上博人民广场本馆、东馆以及北馆形成全城联动,到 2025 年,以特展主题展为主的人民广场馆完成改造升级;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北馆启动建成。 【一个展览公告】 3 月初,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术馆”公共艺术项目在上海落地,城市有意思非常有幸参与其线下展陈,将来自云南的农民画作带到城市空间,这个展览持续到 4 月 1 日,欢迎前去星巴克武康路店、上生新所店以及幸福里店观展。 「城市有意思」是一档关注城市、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城市观察类播客。 每期我们都会聊聊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生活,一起探寻跟地方有关的切口,并与它产生共同的情感和回忆。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城市有意思
当一大批老房子、老弄堂拆迁后,这片土地的命运,是变成新楼,新商务区,还是可以有其他更多可能性?原来土地上的人、事、物有没有机会用获得延续? 这一期节目,我们再次来到杨浦,聊聊这里的一个新目的地——长白228街坊。 它前身是工人新村。建设于1950年代,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批工人新村,仅1万多平米的土地上,最高峰曾有一万多户居民在此居住。2016年,这个历经半个世纪的项目,终于完成了拆迁工作。 居民们相互告别,各奔东西,开启新生活。他们没想到的是,过去生活的记忆并没有被抹去,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身为杨浦人,锐裘的很多亲戚邻居都和这个项目有交集,春节期间,她和家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开工后的第一期,不如就来听听这个老新村再出发的故事。 加入听友群:wx 搜索 RQmarketing2018,备注听友 1960 年代,初建成的长白新村 2010 年代,面临拆迁时期的长白新村 2024 年,如今的长白 228 街坊 🎙 聊天的人:锐裘、丁猫 【Timeline】 * 2:02 什么叫“两万户” * 6:00 浅谈杨浦区的工人文化,以及工人新村的形成 * 8:56 介绍228街坊:位置、怀旧展陈 * 2:14 深入长辈们的人心,这是为什么 * 16:00 石库门&工人新村,不同的上海生活切面 * 21:37 228街坊的意义:拆迁后旧改,让这里的记忆没有被切断 * 27:40 小微社区商业,什么样的业态会受到居民好评? * 33:30 读懂过去,理解当下,看见未来 【延展阅读】 穿透历史照见未来:关于杨浦长白228街坊更新项目的思考 长白 228 街坊的前世今生 长白新村 228 街坊租赁住房及城市更新 「城市有意思」是一档关注城市、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城市观察类播客。 每期我们都会聊聊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生活,一起探寻跟地方有关的切口,并与它产生共同的情感和回忆。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城市有意思 听友群:wx 搜索 RQmarketing2018,备注听友
春节假期前夕,我们再一次来到香港。与上次的工作考察性质不同,这是一次纯个人放松之旅——顺便,在红磡体育馆和亚洲博览馆共看了4场演唱会。 红馆,在港乐迷心中可以被视为“圣殿”般存在的地方,没有在红馆为偶像流过泪、没有过万人大合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2023年,恰好是“红馆”建成40周年,这个总共能容纳1.2w人的场馆,见证了香港/华语流行乐坛的起起伏伏,每一位歌手,唱的每一支饮歌,都代表着每个时代的缩影。如果你也恰好是个港乐迷,恰好你也曾在红馆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那这期节目,再适合你不过了。 如果你心中也有这么一支饮歌,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告诉我们你与红馆的故事。 加入听友群,wx搜索:RQmarketing2018,备注听友。 timeline: 02:00 1月分别在亚洲博览馆和红馆看了安溥和Twins!聊聊对两个场馆的印象 07:00 励志粉:从小向往红馆,第一次坐在“山顶位”,到今年终于坐到“握手位” 12:45 关于红磡地区和红馆的背景科普:点解要叫“红馆”? 18:40 红馆的空间特性,简直就是为演唱会而生! 22:20 “握手时间”是红馆从前辈歌手流传下来的文化 27:00 经典回顾:红馆与香港流行音乐的这40年 41:40 不得不提的「Concert YY黄伟文作品展」 45:45 歌手的情怀与红馆的精神意义 50:00 红馆与地方文化的涌动密切相关 53:25 红馆的辉煌很难再被复刻,但仍要珍惜眼前人 【节目中提到的演唱会】 * 许冠杰 1983年5月5日至5月7日,许冠杰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3场个人演唱会,成为首位在红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歌手。 * 徐小凤 1985年2月,“停不了的动感 ”演唱会连开18场,徐小凤本人在红馆累计开个唱高达174场。 * 张国荣 1989年,33岁的张国荣在红馆连开33场《告别演唱会》,并宣布退出歌坛; 2000年,张国荣亲自担任艺术总监,连开19场《 热·情演唱会》,此次演唱会也被后人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梅艳芳 1985年,22岁的梅艳芳开启了她首个个唱《尽显光华演唱会》,连开15场; 2003年末,梅艳芳用8场《经典金曲演唱会》告别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王菲 1994年,王菲首次登上红馆,连开18场《王菲1994最精彩演唱会》 * 谢霆锋 2000年,19岁的谢霆锋举办了《 viva 演唱会》,并开启了他人生首个世界巡回演唱会。 * 容祖儿 2001年,20岁的容祖儿举办了首个售票演唱会《 隆重登场演唱会》 10年后的2011年NO.6演唱会,而立之年的她已是香港乐坛的天后级歌手。 * Twins 2002年,Twins宣布在红馆开启3场《ICHIBAN 兴奋演唱会》,19岁的阿sa也打破了“登红馆最年轻歌手”的记录; 2015-2016年 出道15年的Twins举办LOL跨年演唱会,这也是她们组合生涯的第二次跨年演唱会; 2024年1月,TWINS SPIRITS 演唱会 连开14场,打破了自己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次数,始于1月24日,于2月6日结束。出道22年,Twins也成为华语乐坛最为“长寿”的(女子)组合。 【节目中的音乐】 片头:Twins 《插班生甲的后毕业生活》 发行于2024年 片尾:容祖儿 《东京人寿》 发行于2022年 插曲: Twins 《下一站天后》 发行于2003年 许冠杰《沉默是金》发行于1992年 梅艳芳 《夕阳之歌》发行于1989年 杨千嬅 《野孩子》发行于2001年 「城市有意思」是一档关注城市、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城市观察类播客。 每期我们都会聊聊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生活,一起探寻跟地方有关的切口,并与它产生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城市有意思
当我们谈论城市空间,最离不开的就是公园。 从被人类创造至今,它始终是城市里最普遍,最具有普世意义的公共空间之一,除了休憩之外,公园是人的聚集地,人气的聚合点,也是点亮城市活力的重要据点。 它是跨世代的场域,永远欢迎着所有人。 我们同时观察到,公园的类型正在不断被拓展,商业空间也在拥抱公园——“公园”甚至成为了商业场景的代名词。 这一期我们从上海的公园聊起,漫游到不同城市感受各地特色,再放眼海外,从纽约、东京和香港的城市公园延伸出一个话题:公园不应只是维护,而是应该更注重可持续的运营。 你为什么喜欢公园?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提名你所在城市的公园。 本节目是小红书「逛公园才是正经事」和小宇宙编辑部联合推出的「公园,城市生活的浪漫入口」播客企划系列节目之一。 感谢小宇宙和小红书的邀请,在春天和大家一起重新逛公园。 在公园里理解我们的城市,看见这座城市的人如何生活。 更多公园可能性,可以在小宇宙搜索🔍「听播客逛公园」,小红书搜索🔍 「逛公园才是正经事」。 🎙️ 聊天的人 本期嘉宾: Mian,自由撰稿人,城市案例写作者 本期主播: 锐裘、丁猫 【Timeline】 04:39 我们三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情有独钟的公园 05:39 Mian曾为了上海复兴公园而搬家 09:26 公园能反映不同城市各自的地方特质 20:15 “公园像是没有图纸的乐高” 22:50 对海外公园案例的观察: 23:50 纽约:Bryant Park、High Line Park 30:20 东京:宫下公园、北谷公园 33:01 香港:M+艺术公园、维多利亚公园 33:36 对未来城市公园的期待:”不只是维护,而是更可持续化运营.” *节目中提到的公园 * 上海夏天的复兴公园 * 北京冬天的颐和园 * 冬天在承德冰面上划龙舟 【延展阅读】 北谷公园,商业化运营的社区公园 地方创生下的高线公园 Bryant Park是如何运营的? BIDs对我国商业街区多元共治存在怎样的借鉴意义? 纽约的 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目前已有592个 节目中提到的上海运动组织:FitFam,小程序免费报名 —————————————————————————————— 「城市有意思」是一档关注城市、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城市观察类播客。 每期我们都会聊聊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生活,一起探寻跟地方有关的切口,并与它产生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Music】 Louis Philippson - Memories of the Moldau 【互动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小红书/即刻:城市有意思 微信小助手:RQmarketing2018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