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马梅二&叶三:朋克就是永远自己打自己

⭐关键词:朋克文化,朋克流派,七七朋克,小众文化,朋克发展史,国内朋克现状 梅二,顶楼马戏团的贝斯手,朋克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诸多朋克音乐节的组织者。 约访梅二,是因为我对朋克音乐乃至朋克文化一窍不通,而“朋克”一词又在互联网上大肆流行,我想知道朋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来源是什么?这种小众文化如何被商业收编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 因为过于不懂,所以邀请了好友叶三来做陪访嘉宾,从朋克音乐的由来,朋克文化的形成,朋克的精神内核,到被商业化的过程,再到国内朋克的现状,朋克文化的内涵和密码……几乎所有话题都有涉猎,最终变成了他们二人对我这个朋克白痴的科普课。 由于疫情阻隔,我们三年没见。所以此次访谈从一开始就跟吃错了药似的屡屡爆笑破音。我剪辑掉了很多好友之间的互黑玩笑,但还是有点过于欢乐。但,我们聊的内容是严肃的,认真的,饱满的。不信,就听听看。 🎧时间线: 02:26“朋克”为什么成了一个形容词 04:24 朋克精神就是永远自己打自己 06:48 第一代朋克其实是被消费主义裹挟的 13:30 不会写音乐的人才去玩朋克吗? 15:42 第一批朋克其实都是学院派 26:26 国内朋克为什么大多喜欢唱英文歌词 29:41 顶马是一支永远在“抄袭”的乐队 42:32 用鸡蛋清立莫西干头容易臭 47:55 不揍大张伟你根本进不了摇滚圈 50:09 办了一场朋克音乐节,竟然赚了200多块钱 54:11 朋克现场举拳头不举金属礼 01:01:07 穷人的孩子都去搞嘻哈了 01:05:00 整个那个小县城里就他一个朋克 01:15:48 摇滚鄙视链存在吗? 01:16:44 朋克人为什么喜欢说粗口 01:18:00 玩朋克为了不洗内裤吗? 01:26:45 杀马特和朋克之间的微妙关系 🎶音乐清单: 《朋克都是娘娘腔》——顶楼马戏团 《苏州河恋曲》——顶楼马戏团 《天堂,我们来了》——顶楼马戏团 欢迎加入听友群,跟同类一起交流,跟节目一起成长,听友群请添加:zxr1111 另外,有个特别请求: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您对这期节目的感受,也留下您对我这档节目的建议。“前海西街”的成长需要您的参与! 出品:周丽青 嘉宾:梅二&叶三 主持人:唐拉拉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

94分钟
4k+
1年前

戏剧导演陈媛:一头牛引发的血案,颠覆你对儿童戏剧的认知

⭐关键词:原创儿童戏剧、教育戏剧、古希腊神话、亲子关系、多子女家庭、学霸、创编、即兴、舞台、境遇、保护入戏、支架式学习、救场、创造力 采访陈媛是源于七年前在菊隐剧场看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原创戏剧。戏剧的名字叫《捏造》,是一部古希腊题材的意识流戏剧。那部戏颠覆了我对“儿童戏”的认知。其意识流的戏剧结构、富有现代意味的舞台装饰、充满哲思的戏剧内容、以及孩子们毫不做作但却游刃有余的表演,都让我对国产原创儿童戏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部剧的导演正是瘦瘦小小但能量无穷的陈媛老师。 古希腊神话人物关系: 米诺斯(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的国王);代达罗斯(雅典建筑师,为米诺斯国王建迷宫);伊卡洛斯(代达罗斯的儿子);米诺陶(国王的妻子与白牛所生的牛头人);帕西法(米诺斯国王的妻子);安王子(米诺斯国王的大儿子);塔洛斯(代达罗斯的外甥) 🎧时间线: 06:02 震惊世界的叙利亚红衣男孩伏尸沙滩的照片成为创作初衷 09:56 一头牛引发的血案 15:23 到底爸爸更爱弟弟还是更爱我 21:10 我为了保护你,我就要离开你 27:52 孩子是能够感受到压力,他自己能够反省,你不说他,他可能走得更快 33:21 两个孩子同一天出生,命运却截然不同 36:40 没有台本,孩子们现场即兴台词如此精彩 38:03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了精妙且富有哲理的演出海报 39:23 教育戏剧的意义到底在哪 44:44 孩子们向往自由,可能也会恐惧自由 54:25 难以置信,这是一个孩子的神级救场 1:03:28 为什么说创造力是看见并且回应的能力 今年六月初,她带领的抓马少年剧场的原创新戏《囚》又要在菊隐剧场上演,同样,又是古希腊的题材,与七年前的《捏造》前后呼应,但主题和形式都大相径庭。这引起了我的采访兴趣。我想知道,7年间4部古希腊题材的戏剧背后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经历。 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采访经历,我只开了个头,其余的时间,就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陈媛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乃至她的声音语调都太怡人了,不需要我费尽心思地设置问题,她就完完全全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整个采访,如沐春风。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该给到孩子什么样的保护?古希腊的悲剧中,每个人都难逃自己的命运。但究竟是什么构成了所谓的命运?是什么让我们逃不开,放不下,丢不掉?本次教育戏剧体验活动将带领参与者进入到伟大的建筑师代达罗斯的一生,通过扮演一段段复杂的人物关系,反思当下父母的角色、技术与道德的困境、童年与成年的交叠。 【陈媛简介】抓马教育资深教育戏剧导师、抓马少年剧场导演、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认证教育戏剧培训师、见学国际教育文化院培训师。2014年至今,带领抓马少年剧场创作《在那边》《五贰四》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包括国内首部以儿童为主导的环境剧场《迷》,受邀南京国际儿童戏剧节演出的《捏造》,以及连续四年入选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的《隐形的我》、《洞》、《石头田》和《塑》。此外,她所编导主演的独角戏《沃特堡》入选第七届北京青年戏剧节。2013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共教育设计教育戏剧课程;2014-2016年,参与欧盟直面鸿沟【Facing the Gap】国际项目。陈媛老师作为“青年人交流项目”其中一位引导者,为来自12个国家的参与者带来聚焦“中国境遇”的教育戏剧工作坊,受到英国教育戏剧理论家David Davis教授很高的评价:“我教了55年,我的学生遍布全世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引导者之一!” 欢迎加入听友群,跟同类一起交流,跟节目一起成长,听友群请添加:zxr1111 另外,有个特别请求: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您对这期节目的感受,也留下您对我这档节目的建议。“前海西街”的成长需要您的参与! 出品:周丽青 嘉宾:陈媛 主持人:唐拉拉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

67分钟
5k+
1年前

九门爵士黄勇:我敲了25家使馆的门,办了一场音乐节

黄勇,九门国际爵士音乐节的创办人,江湖人称九门提督。九门爵士节从2005年开始,连续办了十几届,是北京最重要的文化标签之一。 当然,他本人也是著名的爵士音乐家,这期节目的片尾曲就是他应邀给小野丽莎做的爵士风的歌曲。 我和黄勇好多年没见,却如昨晚刚在一起喝过酒一样,无需寒暄便直接开启畅聊模式。他看到我引以为傲的专业采访机,话题就很自然地从数码录音设备开始聊起,我甚至都没来得及以及说个装模作样的开场白介绍嘉宾…… 这期节目录得特别愉快,一口气聊了两个半小时,而且干货满满,从九门的创办到黄勇个人的成长;从爵士乐的缘起,到国内爵士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爵士的门槛到爵士乐如何轻松入门;从听觉趣味的多样性到大脑的胃口……话题连绵丝滑,我听得酣畅淋漓如痴如醉,就好像独享了一顿五星级大厨的私房菜,感觉过于奢侈。 大餐不好自己独享,索性把两个多小时的超长访谈整盘端给大家。听完这期节目的朋友们,可能从此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时间线: 11:07 为什么想脱离迷笛独立做一个爵士音乐节? 12:24 “九门”二字是工商局窗口光雷闪电的结果? 17:20 没有投资人出钱,办一个规模非常大的爵士音乐节,资金从哪来? 22:43 办爵士音乐节需要“坚持”?根本不存在! 29:53 故宫里的中山音乐堂,这个地方不错,我要“免费”在这个场地办演出! 32:56 请国外乐队需要包机票,酒店,高额演出费?不存在! 35:07 半个月敲了25家使馆的门,全部拿下! 41:50 大部分爵士音乐家为什么都是谦虚内敛的性格? 46:51 爵士乐唱片或演出海报,每个人的名字都要写! 49:06 摇滚乐继承了爵士乐最差的部分,流行音乐继承了摇滚乐中最差的部分? 52:12 也许是最简单易懂的爵士音乐史科普。 57:01 永远都不要说爵士乐是黑人发明的! 1:05:31 爵士乐和摇滚乐是分不开的。 1:29:05 当代中国爵士乐的演出机会和场所是什么境况? 1:31:12 不需要别人的反馈,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1:35:39 爵士乐听起来“和谐”吗? 1:41:10 奇怪,听爵士乐为什么脑子里会有画面感? 1:43:32 爵士音乐是数学。 1:48:51 听爵士乐真的不需要你懂。 1:53:34 大脑也是胃,必须要挑食! 1:56:11 爵士乐入门必听推荐。 2:00:19 爵士乐跟小资情调一点关系都没有! 🎵提到的音乐家: 崔健,刘元,夏佳,刘月,贝贝(武勇恒),艾迪,张永光,孔宏伟,秦四风,罗宁,小野丽莎 John Coltrane,Miles Davis,Billie Holiday,Ella,Chet Baker,Bill Evans,HerbieHancock,Mike Stern 欢迎加入听友群,跟同类一起交流,跟节目一起成长。 听友群请添加:zxr1111 另外,有个特别请求: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您对这期节目的感受,也留下您对我这档节目的建议。“前海西街”的成长需要您的参与! 出品:周丽青 嘉宾:黄勇 主持人:唐拉拉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 特别鸣谢:惊讶喜剧,为我们无偿提供录制场地和专业设备 音乐清单: 《Blue Train》——GRP All Star Big Band/John Coltrane 《Ragtime Dance》——Turk Murphy 《What a wonderful world》——Louis Armstrong 《等待你出现》——小野丽莎

141分钟
2k+
2年前

周云蓬:符号划过水面,音乐沉入瓦尔登湖

约周云蓬采访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这次采访差点让我给搞砸了。因为我是技术盲,又是刚刚开始做播客,所有录音录像设备都不熟悉,采访当天约的技术外援又因为堵车迟到,以至于我手忙脚乱,笨咔咔尝试自己连线,折腾得我满头大汗,相当狼狈。等到可以开始录音的时候,我一时都想不起要从哪里开始问起。幸好有我请来的外援主持胡漾帮我顶住了场子。 请胡漾来一起采访,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跟云蓬认识三十年了,他的生活轨迹创作轨迹他的音乐和现场状况我都比较了解,太熟悉了,反倒提不出什么问题。但访谈过程中,我意识到,我还是傲慢了,我自以为很了解云蓬,但我实际上并没有进入过他思想的深处。所以这次原本以为没有什么意外的访谈,却充满收获之喜。让我重新认识了周云蓬三个字,充满标签和符号的周云蓬三个字,变得前所未有的立体起来。 此次访谈,我们涉及了如下主要话题: 1, 被强调盲人歌手会是什么感觉? 2, 上综艺是为了什么?会不会有被异化的危险? 3, 被消费的时候做何感想? 4, 酒吧演出的阶段是黄金岁月吗? 5, 《不会说话的爱情》唱腻了吗? 6, 民谣该被赋予社会责任吗? 7, 怎么开始创作音乐的?为了表达还是为了生存? 8, 如何看待第一张唱片《沉默如谜的呼吸》? 9, 有没有觉得《中国孩子》音乐性不如社会性? 10, 与其他民谣音乐人的区别在哪里? 11, 民谣2022的舞台上,为什么改变了《九月》的唱法? 12, 为什么会迷恋古典文化?为什么唱李白杜甫? 13, 平时以什么为乐?吸取营养的方式是什么? 14, 《失明的城市》里的厕所意向来自哪里?带着导盲犬出门会有什么待遇? 15, 为什么年轻人更需要“无用的乐趣”? 16, 十年前出走北京,为什么十年后重新返回这个城市? …… 【关注我们】: 公众号:唐拉拉 微博:@唐拉拉 听友群:加微信zxr1111 出品:周丽青 监制:董佳 嘉宾:周云蓬 主播:唐拉拉 特邀主持:胡漾 封面设计:大宝小宝 音频剪辑:唐努儿 文字编辑:张朝 音乐:周云蓬,小河 音乐清单: 《不会说话的爱情》 《山鬼》 《瓦尔登湖》 《葬花吟》 《九月》 《游子吟》 《失明的城市》(小河版) 《买房子》 《杜甫三章》

69分钟
4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