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我们能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样子。”她说。 常关注漫编室播客的朋友会发现,我们已有五个月未更新,上一期的更新时间停留在2024年的9月2日。 不更新的背后,是从2023年下半年就开始积累的,一次剧烈的动荡与自我质疑,最后无法讲述和输出什么,所以也无法再表达。但经过漫长的沉淀、思考与探问,最终清晰了那些想继续讲述与表达的——更真实且尽可能准确地,呈现我们想呈现给大家的东西。 这次的节目,是和阮筠庭老师的一次长聊。 和阮老师第一次录节目时,没有成功,背后的一些故事写在了随《春晖》送给大家的那封主题信中。还记得当晚送阮老师回住处后,发现U盘插在电脑上没有拔,于是凌晨一点又跑了一趟录音室。回家的路上,看着车窗外空荡荡的北京街景,又想起被阮老师温柔对待的时刻,于是决定给这封信起名“脆弱”。 而这次,我们因参加《春晖》的画展去了杭州,几天忙碌的行程结束后,阮老师请我们做了精油按摩,并在她的家中,吃了她准备的美味晚餐,点着古木檀香,喝着红茶,做了一切能做的美好准备,开启了一次面对面的谈心与探索—— 在那个纸媒的黄金时代,漫画家在读者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阮老师也不例外。她在《漫友》连载,是《文艺风象》的御用插画家,被称为“封面女王”“江南第一美女漫画家”,走在路上有人环绕与尖叫,二十二岁留校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被学生称为“仙女老师”,她也开启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漫画专业,并一路守护着它的成长…… 但随着纸媒的整体衰落,在这些年中鲜少作品问世,她也慢慢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不过依然有许多读者没有忘记,见到她的名字,内心还是会泛起欣喜。 这期节目,希望能给大家呈现阮老师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年少成名时,正当红的她,曾在想些什么;慢慢沉寂后,专心教学的她,又在思考些什么;漫画家这一身份带给了她什么,老师这份职业又赋予了她什么;这些年的沉寂,她在做什么,思考什么,探求什么,又在创造什么。 她是如何成为了这样一个大人,又如何成为了一个这样的漫画家?就随着我们的对话,慢慢靠近与了解吧。 丨嘉宾丨 阮筠庭,漫画家,插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1996 年出道,出版漫画作品《绘羽》《画夜》《空色彩虹》《月亮短歌》等。导演独立动画电影《白蛇》入围法国安纳西、德国斯图加特等国际动画电影节。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评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新漫画十佳代表人物”。漫画《春晖》曾连载于2012 年至2016 年《文艺风象》杂志。小红书丨公众号|微博:阮筠庭;个人主页:https://www.yuntingruan.com/ 沈晓雯,独立编辑、营销编辑,曾负责过多部作品的营销工作,并取得了出色的市场成绩。目前也是《春晖》的营销编辑。 丨时间点丨 00:00:53|一切都恰好,聊一期轻松的节目 00:05:23|我是如何成为一个漫画家的 00:13:12|在那个漫画纸媒的黄金时代,漫画家就是神 00:15:29|年少成名,是一种很好的“袪魅”方式 00:20:55|那个名气之下不被看见的自己,却没有理由难受 00:25:19|沉寂的这些年,是为什么,又在做什么 00:26:40|我需要打磨一个新的容器,去承载一个新的我 00:27:41|从未停下来过,一直在生长、精进和雕琢自己 00:42:13|创作和给予,需要勇气又孤独,如何相信自己相信的 00:47:09|老师这份职业的困境、挣扎,以及无数叩问心灵的时刻 00:56:16|即使脆弱也没关系 01:03:59|面对比自己弱的人,是使用权力,还是善意与爱 01:12:23|这一年太难走,能被人好好对待是多么难得 01:13:59|漫编室播客几个月不更新的背后,是铁雄的动荡与自我质疑 01:27:00|附在《春晖》中的那封主题信《脆弱》的故事 01:33:56|什么是真正的“力量”,小春老师所展现的是一种属于人的新可能 01:44:33|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目的,《春晖》是为了传达一种“发现” 01:50:25|编辑也是会被作者看见、拯救与成就的 02:05:45|对“弱”和“爱”的重新思考 02:08:52|那些曾传递出去的爱意,都流淌了回来 02:18:39|虽然教授别人,但在真理、真相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文学作品可以流传100年,那漫画可以么?” “至少高野文子是在抱着这种决心创作的。”她说。 00:00:50|我们常因世界上有人不知道高野文子的存在而感到遗憾 00:03:52|什么是漫画新浪潮:反套路与叙事创新 00:06:36|高野文子是如何走上创作之路的 00:16:26|逆市场而行的勇气 00:21:56|少女漫画并非只关乎爱情 00:31:45|女性创作者的成长:从模仿到讲述自己的生命体验 00:32:30|高野文子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00:35:10|《一根棒》:我们与无数重要的时刻紧紧相连 00:45:12|如何向读者介绍高野文子:介绍不了一点儿 00:54:30|就没见过这么适合独享的漫画 00:57:42|每读一次,都有完全不同的触动 01:00:52|《好运小姐的新工作》:打破刻板印象与男性凝视 01:05:12|从冒险故事到综艺节目 01:14:35|《朋友们》:音乐、舞台与鲜活的临场感 01:21:14丨《黄色封面的书》:最日常的体验与最极致的细节 01:25:12|文学作品可以流传100年,那漫画可以么 01:31:17|坎坎坷坷的第七弹与简短通知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到底做对了什么?” “首先是有能做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她说。 丨嘉宾丨 三十,漫画编辑,作者经纪人,播客《好想逃避FM》主播之一。为作者解忧,与作者组队,一同在商业漫画路中冒险升级。 丨时间点丨 00:02:34|斜杠人三十的自我介绍 00:04:37|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韩漫 00:09:40|韩国漫画从纸质到手机端的发展 00:15:39|在工业体系基础上迅速崛起的网漫 00:21:50|中国和韩国文艺创作的对比 00:51:09|“编辑”“PD”们的存在 00:56:11|韩国网漫的消费模式建立 01:00:02|电视、电影、漫画,不是互相掠夺的关系 01:03:13|中日韩漫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完全不同 01:19:29|很多时候,比起堆人堆资源,好作品需要的只是时间 01:20:25|现在是中国作者的海外探路阶段 01:24:44|短视频时代,中日韩漫画面临的阵痛 01:47:56|在信息的洪流里,丧失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01:54:48|风浪中,我们依然有许多能做的事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做书对您来说是什么?” “对我来说是一场逐渐清醒的过程。”他说 丨嘉宾丨 张立宪,出版人、《读库》主编。早期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公关、销售诸领域,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的MOOK《读库》这一奇迹。 丨时间点丨 00:01:34|我们终于抓到了六哥来做活动 00:06:04|“冒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00:07:25|书不是靠钱做出来的 00:13:36|计划不如变化快 00:17:55|十八年前做读库的初心是什么? 00:22:20|漫编室是怎么扎根在读库的 00:24:04|新手爸爸对小学教育的观察:家长和孩子应该联起手对付学校 00:27:37|读库希望构建的环境:温和理性的世界 00:30:48|“做读库这十八年,对我来说是逐渐清醒的过程” 00:32:48|阅读和看短视频的区别:读书让我学会抽象 00:39:14|书本传递信息的局限性 00:43:30|订阅的形式和一般的出版模式有什么不同? 00:47:12|漫编室对读库的影响——这样的书读库也在出?! 00:48:06|自诩“爹味十足”的老六对年轻人的建议 00:49:51|对女儿的期待:她不欠我一个优秀 00:52:32|重生一场我还会选择做书 00:53:08|我们是否还需要另一个世界?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PS:本期节目为“漫编室订阅计划”发布会的现场录音,收音稍弱,请大家谅解。
“有没有一些不太坚定的时刻?” “那可太多了,总会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她说。 00:00:00|有些感动又肉麻的开头 00:05:44|正片开始! 00:06:51|我们终于拿出了“漫编室订阅计划” 00:10:41|《漫编选·九故事》和《原稿》都是什么? 00:35:35|为什么要做订阅计划:让彼此能离得更近一些 00:39:21|创造一个容器,装下更多东西 00:44:12|当这些年的坚持,都找到了理由 00:49:00|如果人人都在追逐时代,那时代又是什么? 00:56:17|来自十一的信 00:58:42|那些人生中动摇的时刻 01:03:41|多元、丰饶、深邃、辽阔 01:04:27|关于怎么加入订阅计划与给大家的小礼物 01:04:33|居然有一些依依不舍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你觉得营销编辑好干吗?” “不好干,尤其是漫编室的营销编辑。”他说。 00:00:33|漫编室终于有营销编辑了 00:01:41|有喜欢的事,就马上开始 00:05:34|营销编辑的工作内容和难点 00:08:49|编辑和营销编辑的关系和异同 00:10:12|编辑的职业路径 00:18:00|对书店采风的收获 00:21:03|希望与书店建立的共生关系 00:23:24|这世界上没有两家相同的书店:方所、风雨喫茶 00:32:00|铁雄印象深刻的书店:旁观书社、更读书社 00:36:42|Noki印象深刻的书店:木鸟漫画 00:41:27|是否会在书店为溢价买单? 00:44:36|最近和书店关系的变化 00:52:42|对零售和发行工作的思考 00:56:34|让“人生果实”真正走到线下 01:01:20|如何理解营销,又怎么做营销 01:08:08|所谓出版品牌到底是什么? 01:14:34|Noki到底为什么来漫编室:被托住的初心 01:18:25|想过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吗? 01:26:17|关于营销的两个问题和两个感悟 01:37:01|是的,漫编室也有口播了! 丨嘉宾丨 Noki,漫编室营销编辑,负责把采摘的「人生果实」送到更多读者手中,希望每本漫画书都能和需要它的读者相遇。「很爱吃自家产的果实,你也试试?」 丨本期音乐丨 理一 特邀制作
“你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从向漫画索取,变成能给多少给多少。”他说。 丨时间点丨 00:09:10|漫画人生的起步:从堂哥家的《圣斗士星矢》开始 00:18:08|画漫画都那么穷了,还有人还来蹭我的饭 00:19:27|商业和自我表达,两头不靠其实是努力找寻平衡 00:27:50|痛苦的根源就是索取 00:32:43|和电影小说不同,漫画就是“半自动步枪” 00:38:00|《地铁上的年轻人》和漫画编辑的故事 00:48:03|创作的意义就是不确定性 00:49:23|当作品变成书:和读者不期而遇 00:51:45|《一块烤肉》的展开讲讲 00:58:58|《好样的》的创作心路 01:08:35|理性和逻辑,是理解这个世界的唯一路径吗? 01:14:32|留有一些距离,会给读者更多参与感 01:17:26|十多年过去,对浦泽直树评价的变化 01:24:51|做自我剖白,是因为我只了解自己 01:28:09|画风的形成过程 01:28:58|一起表达了对柘植义春的喜爱 01:30:22|创作就是在成为一个“我不具备”的人 01:44:02|希望能兑现的创作计划 丨嘉宾丨 CMJ,本名龚鼎。青年漫画作者,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业十余年,出版漫画单行本:《我的奋斗》《比马大战记》《地铁上的年轻人》等。 2007年曾凭借《我的奋斗》获得第四届OACC金龙奖“最佳编剧奖”与“最佳成人漫画提名”。曾担任漫画讲师授课多年,参与多个商业漫画项目,现为《地煞七十二变》漫画版主笔。曾以客座主播的身份活跃于播客《大内密谈》、《日谈公园》。2022年受机核网之邀,开设漫画赏析类电台节目——《无J之谈》。在把优秀的青年漫画带给读者的同时,也热心于与其他漫画作者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漫画技巧,给充满热情的准备投身漫画事业的新人提供宝贵的经验。
“中国漫画的未来在哪里?” “在对本土化内容的实践中。”她说。 00:03:33|高楼需要地基,漫画行业需要《漫画产业论》 00:12:25|走一步看一步的商业环境对从业者的影响 00:25:27|漫画需要下游产业的支持 00:27:00|在日本,漫画和动画是共栖关系 00:32:20|日本动画电影的用户黏度为什么这么高? 00:34:08|共担风险,没有谁应该做慈善 00:39:30|行业的形成是需要先付出的 00:42:27|漫画在日本为何能被称为产业? 00:47:47|第一次漫画热潮:经过淘洗的故事漫画留下来了 01:13:25|第二次漫画热潮:让漫画可以被成年人阅读 01:27:08|从剧画热潮到《BIG COMIC》创刊 01:48:44|第三次漫画热潮:单行本时代,经济腾飞后的泛娱乐化 01:56:45|日本的互联网为什么总是发展滞后? 02:02:31|现在有第四次漫画热潮吗? 02:17:45|第四次漫画热潮可能是中国漫画的机会 02:24:10|我们依然有余力进行文化消费:以《灌篮高手》、爱奇艺为例 02:29:04|大家对于漫画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 02:31:22|漫画编剧的野望:《大宋少年志》太适合漫画剧本了! 02:41:06|影视编剧和漫画编剧的异同:漫画形式的唯一性 02:44:55|讲“本土的故事”是中国漫画弯道超车的机会 02:58:05|漫长的反射弧:从漫画教育到漫画商业化 丨嘉宾丨 木木和Rika,并不是她们的真名,只是一个层层伪装的马甲,只为讲述真相时提供一点保护。2019年,她们双双从曾供职的漫画平台离职,并在B站开启节目“漫画异言堂”。本想只是吐槽行业问题,但当吐槽完毕、情绪平复后,面临的就是“然后呢”。于是,她们决定开启另一个人生支线:自由编辑之路。一边犀利点评行业里的各种“瓜”,一边进行最基础的启蒙,与那些还未入门和刚入门的新人作者一起探索前路。目前,节目已更新一百多期。曾参与录制漫编室第22期播客《是否有罪?漫画编辑们的行业检讨会》、第30期播客《漫画与文娱作品是如何制造“爽感”的?》。 丨本期推荐书单丨 《手冢老师,截稿日要过了!》 《〈BIG COMIC〉创刊物语》 《漫画产业论》
“关于这部作品,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不要用破碎的自己,去迎接新的可能。”她说。 00:02:44丨正片开始! 00:04:30|《逢泽陆》是个什么故事:浦东人在铁岭? 00:06:24|关西没有I人,全是E人 00:08:42|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逢泽陆“ 00:14:25|你是“特殊的人”吗? 00:19:24|别扭来自孤独 00:22:02|所有的符号背后,都有一件血淋淋的事 00:23:29|她哪来的自信认为自己知道母亲的想法? 00:25:04|生活法则的建立过程,如同滚雪球 00:30:09|我们和母亲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00:41:40|爱意也要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 00:48:57|跑得飞快,是为了逃避 00:53:09|什么造成了情绪?如何照顾情绪? 00:56:34|给理想的关系,足够的想象空间 01:01:09|对于“生命”的看法 01:05:12|关西一家人的温暖源头:信任与爱 01:10:43|受伤之后,人的时间会静止 01:28:30|隐藏的NPC小鸟:逢泽陆自我认知的投射 01:33:20|只有阅读,才能真正记得与认识角色 01:35:20|大人会说谎,小鸟和小孩不会 01:38:30|从哭泣开始,从哭泣结束 01:40:05|让“过去”成为可借贷的能量 01:42:39|对于哭的记忆 01:52:00|理解和感受,代入和共鸣 02:02:21|给理解时间,给感受机会 02:06:37|不要用破碎的自己,去迎接新的可能 丨嘉宾丨 南宫泓,燃也文化创始人&CEO,漫画出品人。燃也文化主营漫画的孵化与运营,作为漫画经纪方,和作者一起“打造代表作”,挖掘优质内容及其商业价值。参与出品漫画《天下第几》《蝉女》《只好背叛地球了》《东邻西厢》《欺星客栈》等。曾参与录制漫编室第20期播客《一个创业者眼中的网络漫画平台跌宕史》、第21期播客《丰田彻也的文学性与“诺贝尔漫画奖”》。 丨本期音乐丨 WE ARE LITTLE ZOMBIES-LITTLE ZOMBIES IT'S GOOD TO BE HOME AGAIN (憩いのひと時)-タケカワユキヒデ
“为什么会画这个故事?” “想让婶婶这样生活的女性,被更多人看见。”她说。 00:04:39|《下一个春天》的初心 00:07:05|从“婶婶”看中国女性的家庭处境 00:11:16|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作品 00:25:00|最难画的部分,是人 00:29:30|对色彩的观察捕捉也是一种天赋 00:39:10|一夜爆红后,面对网络评论的心情 00:41:30|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重看 00:43:18|如同梦境的最后一章 00:47:42|封面修改的前世今生 00:59:16|如何看待自己的长短板 01:02:04|慢慢独立:创作毕竟是自己的事 01:05:32|婶婶知道画了她吗? 01:08:01|让它成为与母辈女性沟通的介质 01:13:20|决定画漫画的时刻 01:17:44|担心自己的作品没人看 01:19:48|画不出来怎么办? 01:22:27|坚持,是画漫画必备的品质 01:26:53|漫画是和世界沟通的方式 01:32:20|新挑战:第一次面对国内作者 01:34:30|巡展与签售活动预告 01:37:50|作者和编辑的互相“害怕” 01:38:18|想对读者说的话 丨嘉宾介绍丨 刘允,《下一个春天》作者,1993 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目前从事独立插画与漫画的创作,希望通过画笔传达出自己眼中的现实世界。 丨本期音乐丨 Dreams-The Cranberries 陈木莲-五条人
“游戏与漫画的发展境遇怎么有些相似?” “毕竟孩子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洪水猛兽。”他说。 00:05:05丨想成为游戏玩家是很难的事 00:07:37丨RED的个人游戏史——从Game & Watch开始 00:14:24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在创作 00:20:40丨游戏小白铁雄的苦旅和万能药 00:25:28丨RED的游戏观:一种有无数可能的存在 00:31:16丨深度参与游戏角色的人生 00:36:00丨游戏难度与带来的快乐成正比 00:39:37丨孩子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洪水猛兽 00:40:59丨如何有效“防沉迷”:与游戏完成利益互换 00:48:30丨游戏坐标系:氪金游戏是剥削玩家的坏游戏 00:51:26丨技术迭代的瓶颈,如何从有限到无限 01:00:01丨软件硬件两手抓:任天堂、索尼、微软、Valve 01:04:25丨游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01:17:39丨游戏开发者对世界的认知 01:22:52丨游戏和性别:女性玩家和男性玩家 01:25:21丨到底什么是独立游戏:独立开发和创意导向 01:33:56丨游戏是最廉价的爱好 01:37:08丨游戏行业的发展现状:“大家都有点懵,除了老任。” 01:44:52丨中国游戏的未来在哪里:中国是一座巨大的创作宝库 01:47:21丨游戏不需要是“艺术”,玩得开心就好 01:51:20丨RED推荐:《死亡搁浅》《无垠之心》“去月球三部曲”《塞尔达》 丨本期音乐丨 Tank!- Seatbelts The Real Folk Blues - 山根麻以
“为什么会有‘图像小说’这个词?” “它是为了把漫画摆进书店的一种努力。”他说。 00:03:14丨“图像小说”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 00:04:14丨从威尔·艾斯纳的《与上帝的契约》说起 00:19:19丨威尔·艾斯纳是谁?在美国漫画产业中的地位 00:24:22丨威尔·艾斯纳的漫画教育实践 00:32:29丨美国漫画的“A·B面”:康庄大道和地下漫画、艾斯纳奖与哈维奖 00:39:30丨主流漫画规则的破坏者:罗伯特·克朗姆的《ZAP》 00:45:48丨地下漫画和另类漫画分别都是什么? 00:48:06丨漫画究竟是怎么摆进书店的? 00:50:29丨80年代最大的两家漫画公司:DC和漫威 00:54:04丨图像小说其实就是书籍化的漫画 00:55:32丨为满足漫迷需求,70年代涌现的漫画专卖店 01:09:04丨有奖项背书的漫画会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01:26:29丨行业的“B面”意味着火种 01:34:23丨不同国家的人对“图像小说”的态度:这个词的缺陷 01:41:32丨漫画的每个称呼,都只能表现它的一个属性 01:43:40丨人们接受一个新词的利与弊:图像小说的确可以让漫画卖得更好 |本期音乐| Eddie et Lonnie - Les Primitifs du Futur THE BRICK - 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