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月度墙裂坛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今天阵容非常豪华,不仅有常驻联储首席评论员郑朗老师,还请到了另外一位债券专家大卫文老师。文老师身上有很多条精彩的斜杠——他是香港知名资管的债券基金经理,还是一位脱口秀演员,熊市金融段子手。墙裂坛迎来了第一位娱乐圈嘉宾。 几个月来,市场一直在喊叫“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正在亲手制造一场严重的衰退”。看经济数字,似乎确实如此:第二季度GDP增长为-0.9%(环比折年率),加上第一季度的负增长,美国经济已经陷入从经济学定义上的“技术性衰退”。看生产数字:服务业PMI和PMI生产指数分别跌到荣枯线之下,似乎更印证这一点。看消费信心:密西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看利率预期:十年/两年期国债利率一直处在倒挂状态。再看历史:据史料记载,所谓的“软着陆”非常罕见,美联储在加息抗通胀却不造成痛苦(硬着陆)方面并没有好记录。 但是,我们的感觉上并不像在经历衰退。看就业:截至今年6月,美国增加了274万个就业岗位。看财报季:消费、旅游、航空、酒店需求都在迅速增长,机场和度假地人满为患,美股盈利多数好过预期;虽然亚马逊正在减少库存,但是谷歌仍然赚得盆满钵满。再看欧洲,更是奇怪:增长是正的,却处处可以嗅到衰退的味道。 这一切不由得让人充满困惑。我们面对的似乎是一场“薛定谔衰退”——在打开盒子之前,正在衰退和没有衰退同时存在。现在到底是不是recession?对市场最敏感的债券人是怎么想的呢? · 本期提纲 · 1. “薛定谔衰退”:现在到底是不是衰退? 小跑(02:07):录音之前,7月非农数据刚刚公布,所有人被小小震惊到了——比预期高出一倍还多,就业和失业数据都已经回到了疫情前水平。拜登立刻发言:“现在(我再任时)是美国历史上最多就业时期(More people are working any other point in American history)”。所以现在究竟是不是“衰退”呢? 大卫文(04:11):所以会产生“薛定谔”的感觉,是因为当下整个市场的方向受两股力量驱动:一股力量是对“衰退”的担忧——它会把整个长端的利率向下推;另一股力量是对“通胀无法在短期内被控制”的担忧,或尚未见顶的预期——它又会把短端利率往上推。 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会让我们的观点每天经历“左右互搏”——今天觉得衰退严重要降息了,过几天数据好了,又觉得经济好像还扛得住。 从利率上来看,其实从4-5月后一直到现在,基本都是处于在一个区间波动,最低由于地缘政治到过2.5%左右(10年期),最高大概3.4%——这就确定了短期内的一个区间,在中间波动时,其实就是这两股力量在影响。从中长期看,虽然历史上每一次加息的cycle都会引发一次经济衰退,但是现在做判断还太早。 如果大家觉得衰退是由于美联储的利率和政策操作导致,我们可以看它利率政策操作的目的——“控制通胀”是高优先级目标。但是看本次通胀的形成因素,光靠联储操作其实很难解。 大卫文(06:00):Zoltan最近文章的观点:通胀不仅没有见顶,反而才刚刚开始;经济走向会形成“L”形,最终不可避免会出现衰退(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抛开观点不谈,Zoltan的一些底层逻辑是正确的,现在的通胀其实跟以前每一轮都不一样。历史上大部分通胀是需求带动的经济过热和价格上涨。但这一次很明显更是由供给端被限制、或结构被改变。同时,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控制移民、贸易保护、还是地缘政治,从前的逻辑都被打破,导致欧美供应被限制住。 这次通胀是更难解的一个结,最终会不会需要靠一场衰退把需求压制到跟供给一致?至少短期内市场需求还在,需求元气没那么快被伤透,我们更需要关注底层逻辑。 郑朗(12:15):不用纠结“衰退”(recession)的定义。“衰退”本身有很多指标,与其纠结具体指标不如看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最新的非农数字和预期的比较——“预期”是25万,而公布的数据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其他指标:失业率3.5%,预期是3.6%;每小时时薪数字,按月增长0.5%,预期0.3%,按年增长5.2%,预期4.9%——所有数字都在改善,说明劳工市场确实相当强。一切都在显示:尽管联储在加息,我们可能离“衰退”确实还有一段距离。 本次非农就业当中的企业端口径(Establishment Data)数据确实非常强劲,但家庭端口径(Household Data)从3月开始就一直停滞不前。企业端可以认为是工作岗位增加了,而家庭端则说明实际的工作人口变化不大,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兼职的人变多了,或者说一人同时兼顾的职位变多了,这样解释就能与其他一些较为负面的数据对应了,因此非农数据虽然强劲,但也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小跑(16:36):非农是领先指标还是滞后指标?最近美国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裁员,或者暂停招聘计划。包括微软、Facebook、Uber等等;不得不让人觉得就业数据也许是个“滞后指标”,裁员效应也许后面才会显现出来。但如果看今天的就业数据,又是一个“普遍增长”——从就业、酒店、专业商业服务、到医疗保险等等,反差极大。这个现象该怎么理解? 郑朗(17:35):科技公司更能够占据头条,在整个美国的经济里面,虽然产值很高,存在感很强,但真正雇员数量占比例其实非常低。这次非农数据急升,有可能是因为近期物价上升,很多吃低保、或者选择提前退休的人又回到了就业市场。 Zoltan文章中提到的观点:“低通胀世界”的三大支柱、西方国家通缩恐慌的根源、全球主要央行多年QE的“许可证”:(1)让工资下降的廉价移民劳动力;(2)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国廉价商品;和(3)为欧盟提供能源的廉价俄罗斯天然气——都在消失。所以通胀不仅没有见顶,反而才刚刚开始;它不再是央行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已经成了世界的新范式。 所以,通胀也许不是是周期性的(疫情和过度刺激造成的混乱) ,而是结构性的(多极世界秩序转变中的混乱)。如果是前者,那通胀已经见顶。如果是后者,那通胀才刚刚开始,并正在朝着“战争工具”的方向演化。 可能未来很多年,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比历史上更长的通胀,也许不是靠联储能够压下来的——这也许才是“衰退”观点产生的原因——如果真的需要长期把经济压制住,通胀才能够缓解。 大卫文(20:48):本次就业数据高涨的原因,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欧美对疫情基本完全放飞,管控和隔离全部被取消掉——其实也就发生在近两、三个月。现在全球的人员的流动、出行的需求带动了服务业,也推动就业。 小跑(22:49):文老师的观察应该很正确,这有点像美国经济,面临着无休止的供应问题,但对工人和消费品的需求永远是无穷无尽的。欧洲的经济数据(包括GDP)一直都是正增长且好过预期的。可欧洲反而更接近“衰退”,处处都可以闻到“recession”、地缘政治影响的味道。 如果这是一场经济衰退,那真是一场奇怪的衰退。回顾历史,衰退的形式和规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近期历史上的几次失业高峰: ● 1990-91年衰退期:失业主要在商业地产和银行业,持续了4、5年才回落至衰退前水平。 ●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衰退很特别:GDP在持续增长,很难被视为经济衰退,但是股市下跌,让人感到极其痛苦。 ● 2008-09年的金融危机:由于其深度和持续时间之长被称为“大衰退”,失业率上升到10%,房地产市场崩溃,个人破产激增。 ● 2020年疫情带来的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失业率飙升至接近15%,但随后在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的支持下迅速反弹。 所以这里似乎有个“Recency bias”(近期偏见)的问题:大家的认知会受到“近期记忆”的影响——因为我们还记得前两次衰退的破坏力有多大,就认为下一次衰退应该有同样的规模。 但如果说过去几年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旧的经济剧本对当下毫无帮助。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前人经历过的,但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我们正在经历的——经济因为疫情和地缘突然停滞,大量人工作瞬间停止,但央行和政府铺天盖地的刺激到位,经济市场迅速反弹,数万亿美元直接撒钱补贴,配合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以,任何预期经济将遵循通常的“繁荣-萧条”模式的人可能都会将感到失望。旧的经济模型其实无关紧要,我们需要找到全新的东西来指导正在发生的事情。 大卫文(25:00):其实每一次危机、或者每一轮周期来临时,大家都觉得可以根据上一轮周期来预测,比如加息到什么时候结束?但当下市场中可以感受到,很多趋势、驱动因素跟历史每轮周期并不相同。虽然可能会走同样的进程,但是进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幅度、时间、还是整个经济的状态,其实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很难根据过去几轮经验完全复制。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就不会有“周期”这件事了,大家都看得懂,预期一致,曲线就是平的了。要敬畏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的经验只能帮你做些准备,不能预测。 2. 上次FOMC会议回顾 小跑(28:23):上次FOMC会议上,联储又加了75点,虽然看起来还是比较强硬,但加完息后,市场反应似乎很正面。这一次,市场普遍对鲍威尔老师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这一次和市场的沟通表现还不错,至少比上一次的“渣男表现”要好。但他确实暗示可能减少未来的加息幅度。市场马上解读为加息高点已经过了。 大卫文(28:26):在加息的cycle里,其实真正推动市场、推动大家情绪的并不是加息的数字,而是“对于加息的预期”和“预期之外的惊讶”——这两点是最容易推动市场的,而且基本是在加息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当真正产生超预期事件,并且大家开始对于联储既有行为和加息进程预期改变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影响到市场。 这一次加息75个点之后市场其实没怎么动。这次的会议其实已经较好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预期,市场心理稳定——一块石头落地了,而且落地的姿势跟自己想的又一样。 这届美联储还是比较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前引导市场,在引导的时候,市场就会开始“pricing”的过程,最终到会议开始、真正宣布利率决策时,只要跟预期是一致的,市场就会比较稳定,并且去理解联储的操作。 这次的FOMC有一个不同之处,“利率前瞻”会被取消——这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了一些灵活度。其实联储跟我们一样,也是非常短期地在关注市场,通胀也好,就业数据也好,经济动能也好,联储跟我们一样也在关注这“两股力量”的博弈。 郑朗(31:42): [图片] 这是联储自己做的“衰退指标图”。可以看到,2000年虽然GDP是正的,但其实衰退的指标非常高。 这几次有一个共同特点:虽然GDP有正有负,但是美股基本上每次都是“雪崩”。美股崩意味着需求受到了很大打击,因为美国人很多钱都是放在美股里的,尤其是养老金——美股最大的投资者之一。所以美股对于美国人的需求会有很大影响,所以美股崩盘对于美国来说是伤筋动骨的,它真的会影响到经济动能。 这一次FOMC加息的决定没有产生太大波动。关于取消前瞻指引,我觉得应该对联储相对宽容些,宏观经济预测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它和我们一样,并没有什么额外信息,也许有些数据能比我们早一步拿到,但这些数据最后也都是公开的。宏观经济本来就是一个多头动态博弈的一个混沌系统,没有人真知道它将来会怎样。 小跑(36:04):大家现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节奏。可能也都意识到了通胀有可能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或者既是“周期性”又是“结构性”的,有可能不仅仅是疫情和过度刺激造成的混乱,而是世界秩序转变中的乱纪元。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我觉得联储到了如此境地,可能也是过去做了太多超出自己职能范围之外的事情。毕竟央行的主要任务还是保持金融秩序、货币体系稳定,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股市的稳定也要由联储负责,甚至ESG也和它有关。 郑朗(37:12):如果我用体育运动来打比方,联储肯定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也不算是赛事的组织者,他的角色更像是组委会里的一个职能部门,负责运作整个比赛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比赛)。 大家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联储身上,这个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缺乏动能的表现。如果回到2000年,信息高速公路带动生产力高速发展时,大家并不会天天盯着联储,投资行为也不会跟着Fed宽松和收紧的节奏走。可能直到下一轮技术突破之前,联储还是会被放在放大镜下面被人死盯。我不看他看谁呢? 3. 中资海外债券市场的近况 小跑(42:46):两位老师都是海外债券专家。前段时间市场看起来很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大卫文(43:36):现在的惨景并没有改变,依然是哀鸿遍野。而且今年以来,不管是交易量、还是资金赎回,都有进一步蔓延到“卖方”(sell side)的趋势。 现在市场最大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层面: 首先,高收益市场现在基本已经是一个“死掉”的市场了,它已经不再具备帮助公司再融资的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碧桂园,这么一家现在还算谨慎、暂时没有出现信用风险的房企,它的第一笔明年到期的债,现在交易大概在70块左右;而从明年第一笔之后,交易价格降到30~40块钱;后面的曲线基本上是“平”的——这反映出大家已经完全脱离了真实估值在交易,已经不看收益率是多少,企业基本面怎么样,干脆全部基本上都打在违约价的水平。这已经是一个信心崩溃的市场。 房企曾经占据中资美元债高收益市场70~80%的体量,现在平均交易价格都已经在三、四十块。这个市场其实缺的是信心,大家对于整个中资地产逻辑的改变,可能真的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才能恢复,至少在短期内我没有看到曙光。 而投资级市场跟高收益市场两极分化。前段时间中国三峡集团发了一笔三年期美元债,当时二级市场的曲线大概是三年期treasury加65个基点;结果最后定价是加46个点,大幅窄于它的曲线——说明对于这种企业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上没有东西可买了,大家全部冲到这种没有什么信用风险的大央企上,把它的价格会挤成非常窄。这是一个极度避险心态的体现。 这两个市场还是陆续在一个非常分化的极限中继续前行。有人会觉得现在中资美元债的收益率已经处在历史极值了,比发达市场的收益率高不少,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抄底的市场,因为这么高的收益率中依然蕴含了很大的风险。 郑朗(47:56):这个市场确实是两极分化:不太好标的完全趴在地上爬不起来,资质好的跪到天上去也买不到,而中间地带几乎没有。 我们看看近都是谁在发新债:蚌埠高新投资、丹阳投资集团、长春城市发展、济南高新、绵阳投资控股——基本就是中国市政地图。以前的市场,有央企、有民企、有地产、有城投,而现在的市场只有城投在新发,而且很多还不便宜。某些程度上这是非常畸形的。现在的中资海外债市场好像是一个摔了一个大跟头,跛着脚往前走的感觉,一级二级都很不正常。 最终该合并、整合的还是会整合,可能要到那个时候,这个市场才能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此外,还是非常期望看到有一些新类型的发行人,而不只有央企城投。 但现实比较悲观,如果如前所述通胀可能是“结构化”的,那就意味着美国的收益率曲线的抬升也是“结构化”的,那么,过去这几年可能真是未来30年内收益最低的时刻了。今年我们还能聊天,也许明年我就得改行了。 小跑(51:49):欢迎来到web3。 但是在这个乱纪元谁都不好过。加密世界也是一片大熊。我们处在的这个时期,市场全面都“熊”的状态,可能历史上都很难找到。 大卫文(52:48):所有资产大类都在受影响,所有人的波动都加剧,各个资产也走向也比较一致,不像以前还有“股债跷跷板”,从债流出去到股,从股去到债。今年明显是流动性驱动,联储在缩流动性,除了加息还在缩表。之前Crypto也许还是吸收过量流动性的地方,但当流动性真的退潮时,所有地方都无法幸免。 我想到一个段子:“年少不识城投香,错把地产干满仓”。一切都是因为太年轻,真到了兵荒马乱的岁月,会发现还是“无聊”的地方最安全。 — End — 嘉宾 | 郑朗 大卫文 主播 |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本期嘉宾 口音非常闽北的宋玄同学(表妹)@南蛮的氓 本期听点 徐渭:考不中,也死不掉。 惊!祢衡骂曹操的时候没穿衣服! 二十期过去了,阿直再次激情开骂(真的); 大女主终将回归家庭,你怎么看? 本期提到 徐渭“四声猿”—— 《狂鼓史渔阳三弄》即《狂鼓史》; 《玉禅师翠乡一梦》即《玉禅师》; 《雌木兰替父从军》即《雌木兰》; 《女状元辞凰得凤》即《女状元》 新编越剧《青藤狂歌》吴凤花、李敏 胡宗宪、严嵩 徐渭的“本色论” 《木兰诗》 越剧《木兰别传》(避雷) 表妹推荐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剧目:《一钱太守》《云水渡》《吴王悲歌》 晚清小说《兰花梦》吟梅山人 弹词《再生缘》(《孟丽君》) 《女驸马》 昆曲《满床笏》王芳 插播:京剧《击鼓骂曹》李军击鼓、陈平一操琴 片尾:新编越剧《云水渡》选段《再见·十八相送》陈飞、娄周英 主播微博 @捣枕 @驸马打不过的花公主
日本C100遭遇风暴(物理)来袭。中国漫展也遭遇风暴(魔法)来袭。随着风暴席卷各地的,是越来越严格的漫展规定与漫展外场的消失。外场消失对于漫展和cosplayer来说,意味着什么?严格的cosplay规范是否有助于cosplay文化更健康的发展?风暴过后,漫展又给我们带来什么?请听本期纯洁二次元《漫展外场的消失》。
在北欧多国工作、生活过的甄妮与我们分享了她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各种体验和见闻。可以感觉到瑞典的「平等」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甄妮操着已经略为生疏的中文耐心解答了我们各种关于瑞典的社会、文化、衣食住行方面等问题,也破除了大家对瑞典的一些成见和误解。本期主播胡点、小神。 时间轴 * 01:23 嘉宾甄妮自我介绍,瑞典印象的三个关键词 * 05:51 国际化小都市马尔默 * 12:10 最喜欢和最不喜欢马尔默的地方 * 20:03 传说中夜不闭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瑞典是真的吗? * 25:30 瑞典是怎么看待富裕的? * 34:18 鲱鱼罐头好不好吃?(口胡修正:鲱鱼的「鲱」读「飞」)瑞典人用宜家吗? * 39:26 信奉 Lagom ,低调的瑞典人 * 43:10 在瑞典非盈利机构的工作是什么体验? * 52:28 在瑞典工作的福利、性别平等 * 01:00:04 北欧中产生活:骑自行车、航海小船、夏天小屋、种菜小屋 参考链接 * 大约十年前我和甄妮通过「AIESEC」组织相识,并且把她匹配去了巴西的实习项目 * 维基百科 Racial segregation 词条 * Sweden fire turns cans of rotten fish into exploding missiles * 哈佛商业评论的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张图,甄妮的描述也为左下角的瑞典增加了一个例证 [image.png] * 瑞典人发明的「蓝牙」有专门的官网,解释了蓝牙名字的来源 * 维基百科 Lagom 词条 [image.png] 备注 * 四海漫游是五湖四海播客下的一个子栏目,又名生活在别处。我们每期以一个城市为线索,由在那个城市中生活了至少几年的人带领我们用ta的视角遨游。往期内容:德国柏林 | 墨西哥田野 |美国洛杉矶 | 美国纽约 | 英国 | 美国奥斯汀 * 封面图和上面的插图:甄妮在海边拍摄的马尔默一角 * 任何设备都可以通过访问我们的网站在线收听,或者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也欢迎通过小宇宙与我们留言交流 * 五湖四海播客和主播、嘉宾介绍
欢迎您收听由 @颜强 和 @潘采夫 一起带来的 #两杆老烟枪# 第三季第59期。每周播客更新提醒,赛前游戏猜比分,聊球侃球参与互动,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听友群。VX搜索添加:TwoGunners 主要内容 (1) 阿森纳的胜利,曼联的流量和新闻; (2) 阿尔特塔时代,最理想的进攻场景; (3) 热苏斯主场首秀,帽子戏法甚至大四喜都不奇怪; (4) 萨里巴的乌龙,英超中卫必修课; (5) 阿尔特塔的理想进攻班底; (6) 扎卡新生? (7) 坏新闻,才是真流量,曼联为证; (8) 如果你是格雷泽兄弟……
乾与坤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卦,在常规的理解中,被视为阳和阴这鲜明对立的两方。然而,在周易中,乾坤却有着相同的“开头”,那就是元和亨这两个字。若应用于品牌营销,在我看来就分别代表着品牌的使命和人心的规则。 如果说品牌定位是决定商业的机会,那么,品牌使命则决定了商业的可能性。品牌可以不把使命写在对外的宣称里,却不能没有使命感。这对于品牌的拥有者、创立者和经营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原始命题。 而从李宁和元气森林的两个案例故事里,我们会发现:品牌使命与人心规则之间,并不总是那么合拍。遵从使命又顺应人心,这是营销最重要的挑战。 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主播】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 【时间轴】 01:11 分析共性,是理解矛盾双方的有效方式 03:05 乾和坤的共性:元,亨。顺便聊聊吉凶悔吝 04:51 从孔子的观点理解元和亨:良好的初心与规则意识 07:00 算命,算的是宿命还是使命? 09:45 预测学不是为了看到未来,而是找出你心中的why 11:55 品牌营销最重要的不是对外沟通,而是跟自己做交流 12:56 品牌使命:最容易被轻视和误解的概念 15:02 我服务过的那个“不合格的”品牌使命 16:05 本期猜猜猜:5个著名品牌的品牌使命,你会想起它是谁么? 19:42 亨,是人心规则。好的念头往往遭遇“人心成见的拒绝” 24:35 李宁官网大事记里的“秘密” 25:14 李宁的案例故事:【90后李宁】遇到的“人心拒绝” 31:11 为什么积极成为国牌骄傲并拥抱年轻群体的李宁,会在10年前碰壁? 37:05 马后炮:穿越回去,我会建议李宁怎样做? 39:48 卖水+卖可乐:元气森林对元和亨的选择 51:23 乾坤朗朗,守元明亨 52:20 结束语:读一下恒大集团的品牌宗旨 【BGM】 Musical Chinese 6 - SFX Producer Musical Oriental 2 - SFX Producer 【Staff】 视觉设计:qiqi 制作监制:hec
制作这一期特别篇节目的灵感来自声东击西的“#207 第一片雪花,与断掉的十字镐”。在那一期里,声东击西的员工从办公室,走到了街头、火车站、天桥,记录下那一刻的声音,将平日里人们路过、看见、以及未曾仔细感知的细节,展现在听众的耳朵里。 你有多久没有像他们那样,认真地聆听周遭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观察身边走过的人了呢?在之前的播客里,鹅妹子告诉我们,她和她的朋友有一次走在纽约的街头,而身边的人讲的都不是她们听得到的语言。 这些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叫“活在当下”,意思是享受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尊重正在萌发的感受。 这一期特别篇,我也希望将你们带回到我听到这些生活中的声音的那个时刻,当我站在流动的溪水旁、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一场露天乐队演出、站在地铁里寻找附近的歌声。也许,当你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你也会感觉你正处在人群之中,听着这些声音,如痴如醉。 【你将听到】 空调室外机的声音和蝉鸣 学校的钟声 校园里的溪水 纽约地铁站出口处的演奏 纽约地铁站内的萨克斯演奏 纽约地铁内的吉他演奏 纽约地铁车厢里的歌声 【提到的播客】 声东击西:#207 第一片雪花,与断掉的十字镐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e2831ed418a84a046231c00 美中不足现已上线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chor, 以及小宇宙app 如果你对我的节目有任何建议可以通过节目详情里的联系方式找到我,或者直接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对我的节目满意或者有什么想夸赞的,请在Apple Podcast给出五星好评,或者直接在小宇宙评论区留言
• 曼联高估自己低估对手,利马半场被换下是自我否定也是及时调整,但大败背后绝不仅是滕帅的错。 若不想革命那没必要找他,但找了他却继续引援遇阻卖人不利,甚至现在买人磨合时间都没了,同时容易被坑,而以往积重难返的问题也还在发酵。 滕哈格需要调整是真,但已然进退两难更是真。 • 双德大战维拉主场拿三分,因斯沃金斯挺身而出,奥纳纳首战有惊喜,当然杰拉德需继续巩固防守,兰帕德则需要勒温。 • 首轮无斩获的热苏斯大爆发,两球两助攻霸占FPL得分榜,马丁内利也迎来连场进球,迷局中的莱斯特大败阿森纳。 • 曼城多点开花大胜伯恩茅斯,不过哈兰德主场首秀没让球迷满意(主要是FPL球迷),当然他存在的意义可能不止进球。 • 争议判罚主宰伦敦德比,今天让你难受明天让他难受,制造球迷对立中绝不缺热度。激情握手刷爆社交媒体,故事剧情搭配专业运镜,英超世界也从不缺少话题。 欢迎收听英超二锅头Vol.112《滕哈格进退两难,孔蒂图赫尔激情握手》 封面:C罗 片头音乐:恨与爱 - AThree 主播:老瀚@石老瀚 立立@一只失眠松鼠
我最近几年有一个愿望,就是去三亚工作。原因是我很喜欢阳光、海水和沙滩,以及我怕冷,怕有污染的空气,怕过敏性鼻炎带来的喷嚏连连。 所以从去年离开那家工作了四年的公司之后,我便一直寻找相关机会进行突破。毫不避讳地说,我陆陆续续往三亚投了一年左右的简历,却没有得到任何面试邀约,心情由最开始的忐忑、紧张变成了最近的「重在参与」,万一就中了呢。 这个万一真的就中了,我收到的还是位于三亚的顶级娱乐度假区的 Offer。但是我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甚至开心的时间只持续了 1 分钟。因为我知道,伴随 Offer 而来的,是跨行业的挑战,对新环境的熟悉,还有大量的产品知识需要记忆。而与此同时,三亚迎来了一场波及范围颇大的疫情考验。 如果没有三亚全域静止管理的意外,我应该会在收到 Offer 后的第七天离开成都,飞抵三亚。但是在这个大时代里,个人的命运始终会被时代的车轮意外偏转。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在下一次突发状况来临之前做足准备。 一些题外话是,这次三亚疫情带来了入职的延期,并且给了我很大的喘息之机。我为什么会在收到 Offer 之后变得焦虑?欢迎聆听我的故事。 -- 本集主播:万万能不能 本集录制时间:2022 年 8 月 12 日 -- 00:12 感谢听众,向你们推荐我的另一个播客 03:56 最近日常:背痛、播客改版、成都的怪天气 07:34 我要去三亚工作了,那里天气比成都还凉爽 09:31 Offer 来了,我开始准备入职体检 14:28 三亚突发全域静止,我的报到被推迟了 16:05 入职带给了我超多压力,但却被这场意外化解 22:06 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合作与冲突 26:08 在离开之前和妈妈相处,改善关系 30:58 学历派生出的烦恼,有时我也想当售货员 33:23 ending:我对「世另我」的看法 -- 本集 BGM 因授权类型可用于任何作品 (包括营利作品) 而无需标明出处。
大家好啊,新一期的信日漫谈准时上线。【笑声随时突袭,耳机党注意音量。】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在魔都跑圈很厉害的一位妈妈跑者。她是一位业余精英。破三,国一,微笑面具,都是她身上的标签,以及谁能想到她还是一位虎妈。关于她和她跑步的故事,一起来听节目吧。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燃野Studio @NEDAO内道 - 制作团队 - 鲁代日 I 阿信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信日漫谈 微博:@信日漫谈
凯西你好!我很多年的老朋友!虽然你本科念的是金融,但毕业时自学代码成功转型程序员,又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日语。真的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啊! 你第一次考东大落榜时,毫不气馁地在北京工作了一年,2020年终于去往理想的大学开始自己的东京生活。感谢上帝! 现在你即将毕业,开启一段新生活了。祝你成为可以给人好建议的后辈! 主播:肉饼,下一个想去的旅游地是东京 嘉宾:凯西,从泉州到北京到东京,从金融到计算机到经营,想做一个真正的船长 本期你将会听到: * 从泉州到北京到东京 * 落榜一次,gap一年考上东京大学 * 日本求学/求职经历 * 在东京的中国人,在东京的日本人 * 东京:「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 无承诺的爱情与不存在的家庭 * 在东京做搬家生意 * 理想是——做一个「好前辈」 延伸链接: 欢迎东京的朋友咨询凯西的搬家服务!看海报,懂得都懂! BGM:UA-水色 关于我们: 微博:@北海怪兽bsmonster 邮件:[email protected] Telegram:https://t.me/bsmonsters (🌟想要进北海怪兽听众群的朋友可以将微信号发送至邮箱) 推荐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我们的播客,也欢迎在QQ音乐、小宇宙平台收听北海怪兽,也希望通过留言或邮件听到你的声音~ ⭐️⭐️⭐️对了,北海怪兽也上线了爱发电,欢迎有爱的听众朋友们为我们发电呀👉️⭐️⭐️⭐️https://afdian.net/@bsmonster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