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核跑团】赛博心跳回忆Vol.1 :新手上路

报告!应到四人,实到三人! DM:猫牧师 Player:鼠鼠 / 搞搞 / 说书人Jerry 夜之城从来不缺少神话,也不缺少想要成为神话的臭鱼烂虾。 道上有言:罗格派的活都不好干。这回,几个初出茅庐的边缘行者们接了一个大单。最后到底还能不能有心跳,又或者是成为一段回忆,就看他们几个有什么活儿了! 本期节目在线图文时间轴:Console Timelines | 机核 00:00 开场音乐 00:30 赛博朋克红 00:54 夜之城传奇 01:42 科罗纳多大坝 03:04 老船长 04:17 红眼监视器 04:49 李镐 05:34 兜帽女孩 06:10 西风庄园 07:32 小太阳 08:23 真相咖啡 09:25 破碎的他 10:46 祢津美 12:05 罗格 Rogue 13:24 任务简报 16:12 每人 5000 欧 17:43 体育生 18:31 刺身世家 19:40 勇闯黑暗料理界 21:34 媒体老师 22:53 灰狗巴士 23:39 公司广场 24:54 委托人 27:42 爱看广告 29:32 察觉 31:29 唯二的记忆 32:47 代替他活下去 34:00 神秘芯片 34:24 媒体老师你来一下 36:22 本地专家 37:38 密码学 40:15 二型人格测验 40:49 职业检定 43:26 装备盘点 45:02 便宜车 45:54 沃森区 49:26 义眼不敌望远镜 50:46 虎爪帮 52:18 是真相咖啡! 53:25 说服 55:07 虎爪帮街拍 57:20 危险程度不高 59:50 察觉 01:01:22 做戏做全套 01:03:00 隐匿(潜行) 01:05:20 闪避 01:06:41 漩涡帮 01:07:21 下期再见 01:07:41 《Rise the Midnight Girl》

68分钟
1k+
2天前

出海去 EP52 | 00 后 Vincent@Bonjour! 数字卡片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一位非常帅气文艺长发的 00 后创业者、Bonjour! 的创始人 Vincent。02 年的他,之前做了三年半的产品经理,穿越了移动互联网的末法时代。现在是产品、设计、iOS 三合一的「全干工程师」,想要为文明留下些事物。在这次直播上,Vincent 将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做 Bonjour 这个产品,为什么用微信小程序来承载和小程序平台的一些思考。作为杭州良渚开发者社群的代表人物,我们也会请 Vincent 分享他们的车库创业和良渚的方方面面。体验 Bonjour! 👉 #小程序://Bonjour/fQA9VW8eyQcCVvm 。 ---- 本期播客探讨了 00 后创业者 Vincent 及其产品 Bonjour 的开发历程和商业模式。Vincent 分享了他之前社交产品 LinkUp 失败的经验,归因于产品过于复杂且盈利模式不明确。 随后,他介绍了 Bonjour,一款以个人资料(profile)为核心的社交平台,旨在解决用户自我介绍和寻找同类人群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Vincent 分析了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的原因,以及他对于小程序平台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例如小程序在付费和用户获取方面的不足。 他还讨论了 Bonjour 的商业化策略,包括订阅、广告和企业认证等,并着重强调了建立用户信用体系的重要性,这与 LinkedIn 的模式类似,但更注重年轻化和创造力。 最后,Vincent 分享了他对良渚开发者社区的看法,认为其低成本和强社群氛围对独立开发者具有巨大价值,并展望了未来良渚社区的发展潜力。 Takeaways * Vincent 的产品 Bonjour,最初以用户个人资料 (profile) 为切入点,而非直接构建完整的社交平台,避免了早期社交平台项目 LinkUp 因过于复杂而失败的困境。 * Bonjour 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减少了 App Store 下载和注册登录两步,从而降低了用户流失率。 * Vincent 认为,构建个人信用体系是 Bonjour 未来重要的商业化方向,通过用户之间的连接和评价,建立类似 LinkedIn 的信用背书机制。 * Bonjour 的卡片是其线下品牌和文化建设的入口,将线下流量导向线上平台,形成闭环,而非单纯的商业产品。 * Vincent 认为,做社交产品的人往往性格偏内向,并以张小龙为例,说明内向性格有助于洞察用户需求。 * Vincent 总结了开发 Bonjour 的三个原因:AI 的下场、00 后成为社会中心以及个体和小团队时代的到来。 * Vincent 认为,成功的社区 App 需要先找到 40 万高精准用户,再逐步扩圈。 * Bonjour 的商业化模式将参考 LinkedIn,采用订阅、广告和企业认证收费等方式。 * 良渚开发者社区的优势在于其低成本和自发形成的健康生态,为独立开发者提供抱团取暖和互相支持的氛围。 * Vincent 认为,针对 00 后用户的产品开发需注重 “好玩” 和 “反叛” 这两个关键标签,并需理解 00 后的消费习惯和心理。 Outlines 00:05节目介绍及嘉宾 Vincent 的背景介绍 04:01LinkUp 项目失败原因分析及 Bonjour 项目的起源 11:27Bonjour 产品介绍、用户需求验证及商业模式 20:07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及产品推广策略 34:05“出海去” 会员服务及良渚开发者社区介绍 43:06良渚社区的价值、00 后用户特点及产品冷启动策略 Q & A 你之前那个社交产品 LinkUp 是如何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LinkUp 与 Bonjour 现在的形态有点像,但它一开始就做成一个很重的社交平台,这是个大坑。它启动难,有信用成本,而且离钱很远。持续两个季度后,我们转向了 Bonjour。Bonjour 也是社交平台,但我们从 profile 切入,更轻量,用户更容易接受。 在做 LinkUp 之前,你是否验证过用户的需求?你是如何发现 LinkUp 不可行的? 其实需求是有的,我做了 30 到 50 次用户访谈,也包括我自己的需求。LinkUp 和 Bonjour 都是基于我自己的需求,因为我是一个很孤僻的人,想找到一个能让我找到同类,并展现自己的平台。但 LinkUp 失败的原因是现金流问题,社交平台离钱比较远,最好的切入口是做社区或 profile,通过社区收钱,再导流到平台或寻求融资。 一个想要做社交媒体的人,他的性格到底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 我觉得其实会偏内向。像张小龙,他内心极其敏感,对人感知力很强,但他非常内向。因为他很内向,所以他能把握用户的很多点。我觉得做社交的真神就是张小龙。 之前的社交产品 LinkUp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资金还是推广的问题? 其实是因为 LinkUp 一直没有赚钱,没有资金流,团队崩溃了,最终团队解散。 Bonjour 的需求点是如何发现和定位的? 我发现自己很难做自我介绍,有羞耻感,又想告诉别人我是做什么的,以此获得聊天话题。我担心跟别人交流没话题的尴尬,所以想看看别人的 profile,或者让别人看我的 profile,以此产生话题。在陌生人交流中,最好是有一个人能主动创造话题,另一人接住。Bonjour 就是从这个简单的想法切入的。 在 Bonjour 中,你是否考虑过两个人都有 profile 后,会不会产生连接? 我观察了 Facebook 和 LinkedIn 的起家,他们最初都是做 profile,没有 feed 流。LinkedIn 是 profile 加行业分类,再做连接机制。我们也观察到三个趋势:AI 下场带来新机会;00 后进入社会,未来会成为社会中心;未来是个体和小团队的时代。这三个原因促使我们做了 Bonjour。 你觉得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验证用户需求成功? 我觉得看到它我就知道它成功了。我们现在定了一个指标,只要有 40 万高精准用户活跃在平台上,它就应该起来了。我们的打法是找到一群精准的人,先把他们留住,再扩圈。 Bonjour 的商业化路径是如何考虑的?如何解决小团队资金不足的问题? Bonjour 的商业化分两方面:一是靠用户,我们对标 LinkedIn,但想做得更年轻、更有创造力,所以会做订阅、广告、企业认证收费和线索收费;二是融资。我们也考虑未来做一个个人信用查询的功能,类似基建,方便用户判断合作对象的可靠性。 Bonjour 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如何体现人与人之间连接叠加信用度的属性? 我们认为未来信用是一个可行的卖点。现在有一些基建,比如加好友,合作后可以填写评价,让别人看到你的评价,判断你的可靠性。这会在一个月内的新版本中做得更完善。 为什么 Bonjour 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承载方式? 我一开始很讨厌小程序,但不得不做。因为华人市场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小程序省去了从 App Store 搜索下载和登录注册两步,降低了用户 Onboarding 成本。我们的策略是先主推小程序,用户多了再转向 App。我们现在已经有 App 和 Web 版本,只是还没大力推广。 实体卡片在 Bonjour 中的定位是什么?它是主要商业模式还是营销手段? 卡片是线下品牌和文化的入口,是做品牌和文化营销的手段,把线下流量导到线上平台,形成闭环。它不是主要商业模式,而是补充线上 profile 的实体化,提高传播力。 你对小程序平台有哪些思考?建议大家是否都应该先用小程序承载产品? 小程序损失了 App Store 的红利,但因为我们做社区需要流量,所以选择了小程序。建议做工具类或精品 App 的开发者使用 App Store,因为编辑推荐流量很多,而且小程序不允许 iOS 做虚拟订阅,开发体验也差。我们已经脱离小程序环境开发了。未来会转向独立 App 或 WebApp。 Bonjour 的推广营销策略是什么? 我们主要做品牌,讲好故事,让用户觉得这是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壁垒,最好的方式是做品牌,让用户觉得使用产品的人很酷,很与众不同。我们通过写内容(小红书、Twitter 等)、线下活动(例如在 Let'sVision 放一台 Macintosh)来进行口碑传播。 良渚开发者社区对独立开发者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良渚社区有两个好处:一是成本低,房租便宜;二是抱团取暖,不会感到孤独,可以互相交流、碰撞想法,互相支持,在低谷时互相帮助。 你认为针对 00 后开发产品与之前有什么区别?00 后有哪些显著特征? 00 后从小接触互联网,观念不受长辈影响,心智成熟快,有反叛精神,爱玩,不喜欢太正经的东西。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容易形成口碑传播。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但要打到他们的点上,例如二次元、盲盒等。 Bonjour 的冷启动是如何做的? 我们在 AdventureX hackathon 上上线,精准定位了目标用户,在活动中启动产品,利用活动参与者的口碑传播。 你对独立开发者或小微团队的建议是什么? 不要一开始就什么人都做,找到精准用户群体,先做小圈子里的 “大鱼”,再逐步扩圈。不要对第一个产品抱有太大期望,把它上线,它可以成为你认识更多人、获得资源的入场券。 良渚开发者社区的投资氛围如何? 良渚现在主要是一个居住地,大家聚集在一起,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爱好者和专业团队都有。投资渠道还没正式建立,但通过活动认识了一些投资人。 ----

62分钟
31
2天前

92. 做一个平庸但快乐的学术诈尸是怎样的体验

本期选题灵感来自以下听友评论: “学术诈尸”,当然指的是Zeyuan个人的非典型状态。但是借着这个话题,或许我们可以来聊聊所谓“独立学者”(independent scholar)这样一条路径。 在人文学科,由于对研究资源和经费的要求较低,许多人不必依赖研究机构的支持,仅凭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兴趣,就能够开展研究,也同样能通过专业(如同行评审)或大众的途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不分享)。 本期节目,我们基于Zeyuan的个人经历,管窥“低动力业余搞学术”的日常。其中包括一些非常具体且现实的问题,比如查资料会不会不方便,会议和期刊投稿是否受限制等等。同时,我们也试图触及一些与职业道路、人生选择相关的深层议题。当我们退开一步,或许更容易把学术研究的内核从一种现代职业中剥离出来。博士训练说到底只是培养一套基础技能,它可以让人获益终生,而不必是轨道、牢笼,或者赌注。 00:00 你们说想听这个?那咱就聊聊 01:23 对“独立学者”们的初印象 03:15 到底什么是独立学者 04:04 Zeyuan是怎样莫名其妙获得“独立学者”标签的 08:42 某一天会想要“重返牢笼”吗? 10:10 所以这几年的学术产出如何?(附领域内北美平均水平参考) 14:25 博士毕业之后,机会才开始变多 15:25 研究动力从哪里来?缺乏分享欲是很要命的 19:16 有没有下一个project或者学术目标?(关于写书) 21:30 如果现在手头有一个研究项目,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25:31 如何获取所需的研究资料,是否受到图书馆资源、数据库权限等方面的限制? 34:57 学术上的开销有哪些,能否申请经费 41:02 现在还搞不搞学术社交? 44:15 学界对于“独立学者”身份的认可度如何?是否影响投稿? 45:38 如果真的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去写些什么,我希望它能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51:08 “学术研究”有很多种方式和可能性,「高校+发论文」只是其中之一 56:33 我现在做的事情,恰恰是抽出了学术研究中我最喜爱(或许也最擅长)的那个环节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59分钟
99+
2天前

S5E15-三国杀,京东入局外卖!

-引子- 最近京东与美团的外卖大战打起来了,互相之间各种偷家,对于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这波你站京东还是美团(饿了么在一边瑟瑟发抖)? 又是周五,让我们盘一盘,这外卖,到底该怎么吃。 -关键词- #外卖 #京东 #美团 -时间轴- 02:41 美团上好多商家,在京东上完全看不到,让我震惊。 10:58 京东通过拿出外卖员交社保的事情。引发社会讨论。 19:18 我不喜欢美团的原因。 29:24 全国的外卖小哥大约1500万人,美团占一半,大约750万人。拆解京东打法和策略。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预估经有7000亿元。 40:05 进入这个时代,大家对于外卖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 40:42 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友好善良的人,不论男女。 50:04 从价格上看,有时候美团更便宜,有时候饿了么更便宜。 60:28 美团快驴业务对蔬菜商户的负面影响。 70:04 美团下一步不仅面临京东的竞争,可能也面临抖音的竞争。 78:54 美团的幽灵店铺,是外卖食品质量的一个大隐患。 104:07 外卖小哥的事故率,是快递小哥的三倍,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岗位。 -参与伙伴- · 主持人 | 竣总 · 讨论者 | 郭帅不帅、苏溪、晶晶总、Marisa、海哥等 · 制作人 | 竣总 郭帅不帅 · 剪辑&文字整理 | 郭帅不帅 · 策划 | 竣总 平胜 -BGM清单- · 开头&片尾 | 本期无 -如何收听-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新浪微博 -如何参与- · 邮箱号:[email protected] · 新浪微博:不正经研究会 · 知识星球:不正经研究会 · 如果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v,lankyguo

108分钟
94
2天前

S.200:【四月撕票收藏夹】寻找独一无二的那颗星 we are all/one in the universe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200期节目!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两百期的旅程。回想疫情初期,这档播客诞生于无法走进剧场的焦虑,也成了我们多年观剧体验的输出窗口。而这几年来,我们的话题从戏剧、展览,慢慢延伸到旅行、出版、极限运动……甚至更多意想不到的领域。但无论聊什么,“线下联结”始终是这档节目的灵魂。 主播团队也在时光中流转——从疫情结束后疯狂“报复性看剧”,到如今更关注内心的声音与成长。但唯一不变的,是听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反馈。你们的每一条留言、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坚持至今的最大动力。真的特别感谢你们,陪我们走到这里。 两百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一百期,还会有多少未知的精彩? 好了,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节目吧! By 大卫 1:33 Coldplay首尔站体验 Part 1:“一人一首本月主题曲” 17:56 Lucia - 电影《孤独的美食家》 29:20 大卫 - 大阪环球影城 39:14 小友 - 林奕华的戏剧大师课 Part2:本月提名作品 49:29 电影《还有明天》与戏剧《好运日记》 54:13 评弹《高博文说繁花》 59:00 陶身体《16》《17》 1:04:15 音乐剧《雄狮少年》《长安十二时辰》 -本期音乐 - * OP:Coldplay - Yellow * ED:Coldplay - Fix You -本期主创- 唐小友、露露Lucia、大卫 -创作团队- * 剪辑:大卫 * 文字编辑:大卫 * 视觉形象:小伙伴&大表哥 -听友群 - * 欢迎入群跟我们一起Si起来 * 添加票友小助手(微信号:sticket-club) -收听方式 - *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 等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撕票俱乐部》,也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上收听。 -撕票俱乐部 - 秉持着“花过的钱没白搭,撕过的票都算数”的原则,一起分享我们各自看展、看演出的感受。既是分享,也能避坑。往期聊过的戏剧演出展览可在各平台节目页搜索shownotes关键词搜索相关节目收听repo。 * CPA中文播客奖年度艺术时尚类播客 * SMG东方广播中心最周到幕后探班播客 * 凹凸镜DOC纪录片影评大赛播客赛道三等奖 * 中文播客奥斯卡最受喜爱的戏剧演出类播客

75分钟
99+
2天前

Vol.188 感性和理性的人,在职场和创业中的胜出之道

无论是面对职场人的职业咨询, 还是面对创业者/企业家的商业咨询, 我都倾向于在咨询的开始,搞清楚对方的 MBTI 性格代码。 这不是迷信, 这将有助于我能判断出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从而更快挖掘出本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听听这期播客,你会有收获。点播放▶️ 按钮。 多略转型派,你个人事业的战略咨询顾问,解决你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转型、起步副业、做点小生意,3 分钟带你上手 AI 人工智能。 🎧 快速点播 00:29 有没有一看就懂、不故弄玄虚、看名字就知道性格的 MBTI 解读? 01:40 F感性特质的人,在职场和创业中,表现的优势和劣势 03:14 三步修复 F 感性特质的 bug,听好了,一学就会 04:58 T理性特质的人,在职场和创业中,表现的优势和劣势 06:48 三步修复 T 理性特质的 bug,听好了,一学就会 : end ) 🌐 进任意门 #微信号:imgongdao(加我进听友群,备注「小宇宙」) 联系我们,做一对一职业咨询/商业咨询(链接) 🎙️ 相关节目 Vol.171 2025 关税大战背后的转型风险和机会 Vol.168 未来三年最赚钱的生意:新消费服务业 Vol.157 段永平的浙大分享,道出一个保守的人是如何成功的 Vol.149 执行力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附行动指南) Vol.136 梁宁新著作《真需求》里面打动我的那些金句 Vol.132 东北证券首经付鹏的内部分享,是故意放出来的 Vol.106 一个人如何活成一家公司(附落地框架+3 数字工具 Vol.082 面试,就是零售你自己(求职/晋升/裁员保命) Vol.078 有哪些每天能看到钱、小微成本、无需技能的副业小生意? Vol.071 看懂了这幅图,你就可以在微信里白手起家了 🎬 本期卡司 出品:多略转型派 主播:多略·功导 ℹ️ 关于「多略转型派」 多略转型派,你在互联网上的智囊顾问团,解决你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转型、起步副业和小生意、3分钟上手 AI 人工智能。 在这里,社群主理人功导,会以一个青年朋友的身份,跟大家聊聊相关社会热点、青中年的转型问题。 📻 播客渠道 小宇宙,搜索「多略转型派」。 📱 联系我们 #微信号:imgongdao (加我进听友群) #公众号:多略转型派 #视频号:多略转型派功导

9分钟
20
2天前

Vol.030 五一追剧:为什么东亚儿女和父母之间,总觉互相亏欠?

大家五一假期快乐!前阵子很火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大家追了吗?这部剧在豆瓣一度飙升至9.6的高分,很多人都在剧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不得不说,编剧对东亚家庭代际之间互相牺牲、彼此亏欠的刻画,还是非常入骨的。你能在这部剧里代入太多的角色,从爷爷奶奶辈到父母辈,在到我们自己,和我们即将来临的下一代。 这期节目,我们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聊了聊剧中“东亚父母和子女”之间充满爱又满是负担的关系,以及看完这部剧后,我们好像更能理解我们的父母了。 (ps:会有轻微剧透,介意的听友谨慎收听哦) 🧶时间线 01:39 这部时代剧,真实反映了三代女性间彼此托举的代际关系 04:11 为什么外婆那一代的女性,性格都如此刚烈? 13:51 贫穷年代的丧子之痛,会默默贯穿父母的一生 23:24 时代的局限性,造就了走不出的女性困境 30:11 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女儿才能在天上飞 38:21 剧中“过于完美的丈夫”角色,是为了给男性树立正确榜样? 44:53 女性与生俱来的亏欠感,让她们无法成为恶人 49:47 生育的意义也许在于:只有成为父母,才能真正理解父母 58:03 东亚家庭通病:儿女总是想要更多,父母总觉得给得还不够 🎙️主播: 林安,性格安静,内心动荡不安。8年不上班,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采访着采访着出了书,拍了视频访谈栏目,做了播客主播,还顺便创了个业,折腾自由职业社区。人生理想是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作品,靠创造力赚钱,做喜欢的事,爱有爱的人。 丸子里里,性格开朗,内心极度敞开。9年不上班,毕业即游荡,从背着尤克里里周游世界,到带着音乐去旅行,在街头找陌生人唱歌,拍摄沙发客旅行纪录片,创立尤克里里品牌,正在努力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人生理想是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关于「动静皆宜」: 这里是一个严谨克制的i人,和一个自由散漫的e人发起的生活类漫谈节目。我们一个常年游荡在村野,一个横跳于多座一线城市,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相遇。在各自的领域解锁新的人生奇遇。从自由职业到社区创业者,从环球旅行到音乐创作者。 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感知自我与世界的边界。相信世间万物动静皆宜,能量守恒。聊天话题涉及:自我探索、读书旅行、情感人际、社会观察、自由职业 🖐找我们玩儿: 即刻/微博/公众号:林安的会客厅 公众号/小红书:丸子里里

88分钟
81
2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