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咖啡店连续发生店员与顾客之间的交锋,大厂高管的狼性言论令众人退避三舍。然而,无论如今上演再多的职场冲突,已经屡见不鲜;时间再往回倒,当代打工人早已被迫历劫:从996到007、35岁荣枯线、大小周、奋斗者承诺书……

互联网时代,职场冲突与潜规则更频繁地也更密集地暴露在大众面前,而当我们回看每一次争议都会发现,冲突当事人或规则制度本身并非问题所在,其背后的症结往往剑指四个醒目的大字——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往轻微处说,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关系到的不过是单个企业的命运;不过,当管理制度开始无差别影响个体,同时个体又无法逃离系统进而恶性循环的时候,一场意识危机也在悄然发生。

本期节目,我们从996制度出发,以权力运行机制角度评析职场争议为何反复发生又难以改变;在万物内卷的时代,员工是否还能找到工作的意义,老板如何重新思考组织的运转逻辑;以及职场危机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延展为社会层面的意识危机?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豆瓣、中欧EMBA视频号订阅收听。


-本期主播-

刘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


-时间轴-

01:57 996潜规则,被异化的人

05:52 权力运转下,副手背锅的合理性

08:06 好人 or 好领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11:32 ESG中被冷落的「G」

17:51 996不应该是员工的必答题

20:50 格子间和PPT,迸不出灵感与创造力

24:20 管理制度,从个人与组织蔓延至社会

28:03 到底是狗屁工作,还是要寻找工作的意义?

31:59 存在的意义:横贯中西的究极议题

40:07 「不想工作」与「不想这样工作」,两码事

46:14 员工、客户、老板、股东,重要性怎么排?

57:29 组织管理是商业、艺术、哲学的融合体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外企高管跳槽民企的生存指南

高管众生相:人前的成功人士,都经历过什么?

许小年:「卷」的实质与数字化转型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主播...
JustPod
中欧EMBA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反焦虑的西西
8个月前 浙江
0
说的很好,只是有个疑问,职场人是否有的选?
苍穹Nicolas
6个月前 青海
0
真是一档高质量节目,听的如痴如醉。通过节目可以寻找到很多意义,快全部听完了。
Climatecha
7个月前 未知
0
16:48 员工的晋升、激励机制这些属于S。S不只有公益,还包括员工权益福利、供应商管理、产品质量等等
Iris_blue
7个月前 广东
0
很有启发,请问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能都列出来吗,想加入书单翻阅一下。
HD122794z
8个月前 吉林
0
太喜欢你们俩人的组合,听不够,多说。
Xqypmv
8个月前 上海
0
最近一个月听的最有价值的一期播客
好奇的刺猬CIWEI
9个月前 广东
0
非常有意义的一期节目!
也没有期待了
9个月前 江苏
0
我真的超级想去胖东来🥹
跑者2004
7个月前 上海
1
说得真好 做创新企业 释放员工的善意 才能释放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员工第一 是成功的关键
苏打水没汽儿
8个月前 湖北
1
超级喜欢的一档节目,几分钟一个小知识点,收获满分
苜蓿巷
9个月前 新疆
1
敬天爱人,关爱员工
HD122794z
9个月前 吉林
1
忍不住鼓掌👏👏👏
HD570149f
9个月前 上海
1
知识密度非常大的一集,中间没有废话,听着过瘾。
HD1040840w
9个月前 江苏
1
08:03 做没做错 领导承不承认无所谓啊,下属能看出这是个做错事也不会承认的领导而已
HD122794z
9个月前 吉林
2
喜欢刘耕(不知道这个字对不对)老师。希望常常来。
乾乾夕悌
9个月前 浙江
2
45:21 一直在Q姜某的事情,但好像此事件最近快被锤出洞了。
HD122794z
9个月前 吉林
3
喜欢两位的组合。太喜欢了
iMomo7
9个月前 四川
3
20:10 完全认同嘉宾的观点,三观很正,而主持人的观点就……
李彬stanli
9个月前 上海
4
自从2016年,我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经过8年的这样的工作、生活、调整、优化、适应、习惯,我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游牧周期”: (1)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面向全国接活儿; (2)接到活儿后搬去当地住酒店和度过试用期; (3)试用通过,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后,租住房子; (4)开启在这个地方的工作、生活、体验; (5)客户如果不需要了,重新回到(1)面向全国接活儿。 从这一点来看,我把自己目前生活模式类比为“牧民”是比较符合的。只是,我的周期性不是一年四季,而是跟着客户需要,客户有需要,我就继续在一个地方,客户不需要了,我才面临迁徙,但无论在一个地方住多久,终归是临时的、阶段的。 我自己的“游牧生活”是心理上认为不执着长期稳定的,接受一切都可以是暂时的、阶段的,不仅仅是工作关系,包括自己居住的地方与地区都是阶段性的。 我的“游牧生活”是不局限地域的、有一个围绕业务流程促成的典型周期性地变动的生活。 所以借此篇,大概全景式分享我的这个过程。 (1)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面向全国接活儿 如果尝试把“游牧生活”比作一趟列车,各地是“站点”,那我制作的《个人使用说明书》某种意义是“车票”、是“通行证”。 当我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时候,通过一份《个人使用说明书》形式去传播、去推广,某个程度会提高被潜在客户理解、采购的效率。因此通过过去8年的不断改进,说明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我能提供什么服务; 其二,我服务的形式以及收费; 其三,我的简历---作为我能够胜任的某种支撑。 从8年前短短一页,到不断形成完整的《说明书》,持续优化,也是不断持续清晰自己可以怎么更好服务各个客户。 由于抱着“游牧生活”心态,所以任何住处是阶段的、临时的,所以我随身物资会尽量控制两个行李箱、一个背包,即“两箱一包”,这样方便搬家、长距离迁徙。 迁徙时候,随身大背包装点电脑+一些杂物,拖着一个行李箱装衣服为主,另一个行李箱是书籍还有一些日用品杂物等。 (2)接到活儿后搬去当地住酒店和度过试用期 由于我的服务属性是在一个比较较长时期内、每周定期上门服务客户,所以一旦接到合适的客户需求,就会搬过去,但因为一开始属于彼此磨合期,不确定能否实现长期关系建立,所以一开始,我去到一个地方,先找一些经济的酒店住下来,过渡一段。 当然酒店一定要有窗户,从而有办法适当晾晒,也不压抑。 (3)试用通过,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后,租住房子 当和采购客户确认可以建立比较稳定长期关系后,那么我基本上就可以在这个地区生活较长时间了,过去8年,每个客户基本上可以平均服务周期至少2年以上,所以,我租房子是必要的。 当然抱着也是阶段住所,而不是长期定居,因此,不求大,主要作为“卧室”存在,毕竟这个世界才是我的“大客厅”。 (4)开启在这个地方的工作、生活、体验 按照过去服务历史,一旦和一批客户建立稳定服务关系,平均能服务至少2年以上,比如目前这轮上海业务需求,已经是从2022年持续至今了。 这样给我一个能够比较深入与长期在地体验,因为业务缘故,成为一个地方“阶段居民”。 因此,我只要不忙活、休息日时候,趁业务来这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机会,我会经常出去到处看看,不一定是景点,可以随意地走,我把这个方式称之为“走读地方”,如果这是城市,便是“走读城市”。也把它附近地区也去看看,比如在上海,附近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便成了去接触的范围圈了。 而在一个地方,我会从某条路开始,随意走,感兴趣在哪里拐弯就哪里拐弯,每次都会增进对这个地方多一点理解、也会有许多意外发现,并且可能找到某些可以反复去的地方,比如我会在生活各处,寻找一个可以视为“书房”的咖啡馆。 这种“走读”地体验地方,对我而言,也是我其中一种学习材料。我曾经把学习材料分为三“手”: 第三手材料是直接和自己工作、专业、业务相关的书籍、知识、文章等,这些基本上可以直接拿来根据实际情况改造、套用; 第二手材料是其他领域的做法、经验、案例,需要我从中提炼、迁移到自己本领域来活用,这需要比较好的跨界学习与可迁移能力,也极好锻炼这种跨界创新的意识; 第一手材料便是脱离这些纸质、线上的别人编辑好的、输出的材料,直接自己去自由观察、触摸、听闻、感受,从而触发某些收获,当然这需要比较好的敏锐度与通感能力,但如果有收获,我觉得也是趣味无穷的。 走读地方便是在这真实线下的第一手材料里去获得新知与灵感。 (5)客户如果不需要了,重新回到(1)面向全国接活儿。 继续扩散《个人使用说明书》到各地,然后在看接下来搬去哪里了。 尽管这种自由职业下的“游牧生活”已经持续了8年,但对我而言,“游牧周期”模式成型也是逐渐才形成的,所以,一切似乎持续了很久,但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
nbl
9个月前 北京
5
真的是一档宝藏节目,很有观点,听了很有收获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