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技术和组织的出现,正在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在一些特殊时期,平台提供的服务更是维系着城市部分核心功能的运转。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一位位具体的平台劳动者。近几年来,外卖骑手、快递员乃至饭圈粉丝等平台劳动者,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关于ta们劳动状态的灵活/不稳定、主体/服从性等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进入平台劳动研究领域。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以劳动过程理论为原点,着力探讨平台技术如何加强对劳动过程的精细化控制。不过,与平台技术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相比,研究者也需要拥抱更为多元的思考取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社科院的孙萍和北大新媒体研究院的周安安。作为最早一批关注平台劳动的研究者,她们在持续关注平台劳动的同时,也在反思着平台劳动研究自身的发展。
——本期嘉宾——
孙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周安安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3:59 过去几年间,骑手研究从边缘走向主流
6:48 《困在系统》一文激起广泛社会共情背后,是平台技术对于劳动方式的广泛改造
9:17 “依附的主体性”:平台劳动的假性自由
12:39 “饭圈”的一种解读:情感召唤下被平台技术组织起来的劳动力
15:20 “饭圈”最明显的一个意识形态:反对资本
21:06 批判性理论的运用正在逐渐程式化
22:22 劳动过程理论成为一个流行范式
25:29 算法需要成长,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会从简单到复杂
34:50 算法需要更“人文化”
36:46 平台管理者,也困在系统里
40:43 对抗“算法黑箱”,算法需要更多具体的“情境化改进”
——本期节目提到的关键人物、作品与概念——
- Institutional individualism: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理论
- 信息茧房:又称回音壁(echo chamber),指人们只接触或关注自己认同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 How to grow a mind:Tenenbaum J B, Kemp C, Griffiths T L, et al. Science, 2011
- Playbour:玩工,最早出现在爱尔兰学者Julian Kücklich的Precarious Playbour:Modders and the Digital Games Industry一文中,他将这个词定义为通过游戏无意识地为游戏厂商劳动的玩家
- Autonomous Technology:Technics-out-of-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 Langdon Winner , MIT Press, 1978
- Data Capitalism: Redefining the Logics of Surveillance and Privacy: West, Myers S. Business & Society, 2017
——关于信睿电台——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职业、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策划/制作人:周发发
后期:树野
配乐:王儒西
出品人:吴了了

感谢收听信睿电台,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信睿FM”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