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一词,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家庭对孩子的升学焦虑和对教育的激进参与,近年来常常引发网络热议。“鸡娃”常常会被人从文化层面上,理解成一种特属于东亚地区的、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教育焦虑。但是,过分强调文化因素,也可能让我们忽视:某些问题可能也存在着改善的办法和进步的空间。
本期节目,我们和长期关注“鸡娃”现象的社会学家李昂然聊了聊。李昂然老师把教育看作一种需要放在较长时段历史中理解的现代性问题,并将“鸡娃”现象与社会变迁、城乡变化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等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思考——这些角度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更为宽广的视野。
——本期嘉宾——
李昂然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3:08 研究家庭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视角有何不同?
7:25 布尔迪厄的理论在美国也曾面临“水土不服”
9:20 “文化资本”的测量方法和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仍没有定论
11:40 “虎妈”蔡美儿开启的“鸡娃”研究生涯
18:4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教育的出现和转向
23:23 财富愈发集中的时代,普通人对“阶层下移”的恐惧
25:11 家庭结构变化、城市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31:23 公共政策的有效介入如何可能?
40:27 为什么仅从文化角度理解是不够的
——本期节目提到关键人物、作品、概念——
布尔迪厄: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把学生的家庭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类别,认为这三类资本几乎贯穿学生的整个受教育生涯,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才。
Paul DiMaggio:美国社会学家,普林斯顿社会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艺术与文化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等,曾对“文化资本”概念的应用做过深入研究。
《虎妈战歌》: [美]蔡美儿 著,张新华 译,中信出版社,2011
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又译作“有教无类法案“,是于2002年签署的一项美国联邦法律。该法案旨在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和黑人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但该法案的实际效果仍在引起热烈的辩论。
——关于信睿电台——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职业、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策划/制作:周发发
后期:树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