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是程耳继《罗曼蒂克消亡史》后第二部背景发生在上海的电影。为了塑造耳目一新的空间,程耳没有选择那些成熟的影视基地,而是自己搭建了所有内景。唯一的外景拍摄地点是在搬迁的江阴街,他们与对方沟通:“反正你们也在拆迁,不如我们帮你改建一下。”
影帝影后与当红炸子鸡的组合似乎暗合了预告片中“超级商业片”的宣传语,程耳在新作中依旧使用了非线性的叙述手法,这使得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两极分化,有人不接受它的支离破碎,喜爱者则认为这恰好捕捉到了那段如烟如雾的历史的精魂。如他所言,历史和电影的机制有时和梦的机制是一样的。
《无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谍战片。程耳把拍电影的过程理解为做切片,在历史中取最关注的几个部位进行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这些重要节点,其余段落则轻轻带过。
他酷爱拍摄吃饭,当被问及自己对电影中出现两次的醉虾的“执著”时,程耳猜测,一定是某次自己在吃醉虾时,看到盆中在酱汁中挣扎的虾,或牙齿咬下去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某种残忍与恻隐。
电影语法的打乱、重组弥漫在程耳的作品中。一些枝蔓旁生的镜头被保留下来,如那只瘸腿的狗,被使用的同时,也被重新创造。
导演程耳与学者毛尖做客如此城市CityTells,聊一聊电影中食物与人物以及那段如梦一般展开的魔都往事。
—— 本期嘉宾
程耳,导演,作家,电影作品包括《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等。
毛尖,学者,作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学、中外影视、城市文化。
著有《凛冬将至》等,译有《上海摩登》等。
—— 本期主播
郝汉、筱狸
—— 收听时间线
03:28 接连两部电影的背景都在上海,但只是某种偶然
07:44 程耳电影捕捉到的历史感,是短暂的方生和漫长的方死感
12:40 电影与历史机制,与梦和回忆的机制是互通的
18:29 拍食物的细节要服务于电影总纲,否则就变成了舌尖上的民国
34:28 “超级商业片”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商业片与艺术片并非泾渭分明
44:38 《边境风云》预算不多,电影语言本身可以造就华丽感
60:02 影视剧中的上海男人变成了一个不太好的形容词
——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the Paper旗下城市智库·研究所·试说新语工作室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