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中国城市更新,空间与艺术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
自2014年筹备立项,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已举办了五届。作为中国城市空间艺术领域的关键角色,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仍在探索公共空间与艺术连接的可能性。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执行策展人高长军坦言,在美术馆、艺术馆、文创园区不断出新的同时,与之匹配的内容和运营却没有跟上步伐——空间生产过剩,而内容不足。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促进中心王明颖回溯这几年主办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经验。她认为,在城市空间的艺术实践中,不仅需要考虑其审美,还需要通过空间策略的方法进行调研,考虑公共空间的实际用途以及与人之间的联系。
空间艺术在城市落地时,如何被人们创造性地利用?当公共空间遭遇艺术作品,又会经历哪些困难?本期节目邀请高长军与王明颖一同探讨。

——本期嘉宾

高长军,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执行策展人,同济大学博士候选人

王明颖,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项目总负责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项目负责人
——本期主持

郝汉,澎湃新闻记者
——收听时间线
03:20 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继承发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
09:14“一江一河”贯通开放后,整个城市的气质发生了变化
16:07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实验属性,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27:05 走向“总体艺术”,是要将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相关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艺术状态
28:12以空间策略的方法进行调研,去重新认识城市的公共空间,
31:58 在社区进行艺术介入,面临着更高难度的挑战
39:30 艺术对于社区,不仅仅是视觉美化作用,更要考虑实际的用途
46:34 艺术生产的内容,是空间策略的核心
54:35“共栖”是一个跨领域的主题,涉及到生态、环保、低碳等领域的内容
——制作团队

——引导收听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