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00:00 - 引入:老蒋我啊,很难接触到二次元,所以很感兴趣!
01:25 - 随天是怎么成为二次元爱好者的?
07:43 - 对随天来说,「二次元」在哪一刻开始变得异常重要?
09:23 - 提问随天:番剧相比于其他媒介形式独特的地方在哪?
21:09 - 提问随天:番剧有什么独特的表现手法或者形式外皮?
23:19 - 提问随天:二次元世界是否是受众的一种逃避的手段?
29:47 - 提问随天:大学之后选择学习动画相关专业的原因是?
35:28 - 提问随天:回国后的职业与企业选择的权衡与思考是?
38:56 - 提问随天:你觉得目前全球的二次元产业发展健康吗?
43:04 - 提问随天:据老蒋观察,美漫受众和日漫受众有区别?
51:06 - 随天补充:「宅」本身的扩充解释与意义泛化的发展;
53:43 - 提问随天:在国内环境来说,二次元有污名化倾向吗?
57:37 - 提问随天:二次元群体内部的自我认知矛盾心态何解?
82:50 - 结语:老蒋我啊,还是很相信二次元的,只是不特殊!
随天:二次元倾向于个体化的时代,其底色依然美丽。
标题创意:@牛腩爆炒BGE
shownote记录:@牛腩爆炒BGE
(PS:出现离谱问题或技术性问题@牛腩爆炒BGE全责)
主播...

李好帅
蒋松筠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307766e
10个月前
福建
3
1:18:14 看得出来老蒋确实是没怎么看过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够被大多数人长时间喜爱的角色大多都是刻画得十分鲜活的角色,所谓“圣母化”或“极度物化”的女性角色确实不少,但几乎都出现在鄙视链最底层的“厕纸动画”里
HD307766e
10个月前
福建
3
1:18:14 看得出来老蒋确实是没怎么看过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够被大多数人长时间喜爱的角色大多都是刻画得十分鲜活的角色,所谓“圣母化”或“极度物化”的女性角色确实不少,但几乎都出现在鄙视链最底层的“厕纸动画”里

双日天
9个月前
江西
3
1:11:16 那确实,“萌え”其实是“燃え”的演化词,原始含义是“可爱得我浑身燃烧”

双日天
9个月前
江西
3
1:11:16 那确实,“萌え”其实是“燃え”的演化词,原始含义是“可爱得我浑身燃烧”

Jackieeeee_
9个月前
上海
3
07:33 有句话挺对,老二次元是不怎么实际需要b站这种平台的😂来自零几年入宅的人的看番渠道是:搜种子→没有熟肉好抓狂→抓狂到某个临界点开始为了看番自学日语→考出N1再反哺加入字幕组→从此不愁片源和同好2333333

Jackieeeee_
9个月前
上海
3
07:33 有句话挺对,老二次元是不怎么实际需要b站这种平台的😂来自零几年入宅的人的看番渠道是:搜种子→没有熟肉好抓狂→抓狂到某个临界点开始为了看番自学日语→考出N1再反哺加入字幕组→从此不愁片源和同好2333333

PerfumerFOX
10个月前
上海
4
刚看完水母和京吹,听了这期播客感觉老蒋把二次元的内容情感类比成“恋爱”,的确是蛮贴切的。我入二次元很晚是大学的时候,记得很清楚是因为要去小破站实习,顺便补和被安利了一大堆二次元内容,在此之前一直是美剧、电影的受众,看动画也是皮克斯迪士尼这些。真正无法自拔的是 20 年大学期间谈了三年的女友去世,以及一年后我妈也挂了,自己生了一场大病后,现在完全离不开二次元了,美剧这些作品很难寄托情感,现在有空就会看番和玩 gal,对真人毫无兴趣。我现在同时也玩 主机游戏但没有 PC,但的确会很乐意将情感寄托交给二次元,二次元对我而言是能交付一个覆盖“完整情绪需求”的产品,只要我能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下,它足够填满我亲密关系的部分,起码足够止疼和逃避。
HD776289z
10个月前
湖南
4
15:44 五个小女生玩音乐✗ 五个小女生喝下午茶✓
不想进锅的小鲨鱼
10个月前
北京
5
三
Q4:二次元相比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其特殊性在哪?
A:我认为日本TV动画(番剧)的特殊性包含四个维度:
其一,与真人电影、电视剧相比,动画的表达形式更自由。它既能呈现一些极富夸张的场景,比如抓起整个星系去抛掷(《天元突破》),又能更轻易地做一些图形的、线条的、超现实的意向表达。
其二,与同样自由的小说相比,动画的抽象更视觉化,这个不必多说。
其三,与动画电影相比,每周一更的形式让角色几乎就融入在了观众的生活里。在至少3个月(12集)的时间里,观众随角色一起冒险、一起喜悦和悲伤,故事成为了观众生活的一部分。更有《魔法少女小圆》这种,播出时动画剧情与现实的地震灾难相呼应的例子。
其四,与国漫、美漫相比,日本动画要么有更高的制作水平上限,要么题材更多元(反例:漫威和DC始终要有一个超级英雄的框架)、更不在乎合家欢与政治正确。
反过来说,对高水平的国产动画(《一人之下》)和成人向的题材丰富的美国动画(《RWBY》《瑞克与莫蒂》),从我身边统计学来看,二次元观众也大多能接受。
Q5:二次元的女性角色要么是圣女,要么是纯粹的欲望的载体?
A:若按文字量去算,当今的国内,网文是小说的绝对主体;升级打怪、迈向天下第一又是男频网文的绝对主体。
但如果因此得出结论:小说全是升级打怪,那就真的很奇怪,会让人忍不住把两大本《卡拉马佐夫兄弟》砸他头上。二次元其实也差不多,异世界轻改在数量上是主体,完全物化的女性角色又常在异世界轻改里出现。但其实在非异世界动画里,完全物化的女角色才是极少数。
Q6:二次元在避风港上有优越性吗?
A:我认为确实有一点优越性,主要在时间维度上。一场电影看俩小时,一本小说读一周,日本TV动画却能在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十多年的维度上,几乎不间断地融入进你的生活。同时相比真人电视剧,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又更幻想、抽象和超现实,确实就很适合用来逃避现实。
Q7:伟大的作品之间有更强的共通性吗?
A:蒋宝这段说得挺对的,我也觉得二次元观众应对“外来者”更开放和包容,同时接触更多样的东西。我也相信如果一个人会为《四畳半神话大系》结尾而落泪,那大概也会被《四百击》的结尾击中。

丹东草莓直播间
10个月前
辽宁
5
前面很长一段感觉没聊起来,问东答西的,从“圈子”这个话题开始到最后聊得很尽兴。

东北爱好者
10个月前
黑龙江
5
54:52 早期国内二次元都没有出圈,更提不上污名化。二次元原来在国内的形象最多是幼稚,因为原来动画片在其他人眼里只是给小孩看的东西,大众的了解仅此而已,不会再深入了
HD776289z
10个月前
湖南
5
牛腩背负的太多了
HD776289z
10个月前
湖南
5
牛腩背负的太多了
APUS_tndK
10个月前
山东
7
一方面,近几年,由于二次元的扩圈,包括手游盛行和某些爆火动画,使得大量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就做得到这些的群体(我们所谓的现充),涌入了圈子。虽然在表现上是对于自己喜欢作品的保护,比如“玩手游的也叫二次元?”“你们玩cos的角色都不认识就要硬蹭”。但这种排外可能不是来自高傲,而是脆弱,而是“嫉妒”。有一种你们已经做得到这些了怎么还来侵占我最后一方领土的感觉,你们长的那么好看,社交能力这么强就应该远离我们。二次元战力这么猛某种方面来源于二次元是我们最后一块领土,再退就到悬崖底下了。此次我必将带头冲锋,兄弟们如果连这最后的“标签”都没了,那我真的没什么特点了。。。。可是我还想当一个独特的人啊!!!
二是有些动画确实是很少人关注的精品,这些高质量动画会使受众产生某种小圈子的“歧视心态”,觉得动画很高级而高高在上,消费其他产品就是不行,就没我们二次元厉害。但这种“歧视”心态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害怕被歧视而主动出击。如果我先“歧视”你,那我就不害怕被你“歧视”即使你完全没有这种想法。而这种害怕被歧视的心态与长久以来接受到了大量的偏见有关。家长会说你都多大了还看动画片,包括很多人对二次元的偏见是喜欢萝莉跟瑟瑟的变态,又或者是没有社交能力的死肥宅。
三方面来说,我们二次元好像有一个“假想敌”,有种不安全感,总是害怕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小窝受到侵犯。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被外界得知,曾经我们也期望扩圈,期望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外界认可。认可我们的品味,就像喜欢文艺小众电影一样。但在一次次尝试中并没有收到理想的回应。无数作品在扩圈后遭到雷霆般的打击。数不尽的偏见和“无形的大手”使得我们喜欢的作品受到非议,被举报下架,审核制度又处处和我们作对。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扒光了”放在大众下收到的只会是嘲笑。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缩在壳里不愿出来。某些人甚至会主动攻击别人,因为如果我先攻击你,那必然会减轻你可能会对我造成的伤害。

卡夫饼干
10个月前
未知
7
26:56 其实蛮同意老蒋的观点的,二次元相比其他的美剧、小说等等媒介来说更梦幻,更能让人脱离现实……
APUS_tndK
10个月前
山东
12
我们为什么喜欢动画一方面是“幻想”,日本动画中充斥着大量的幻想,在架空世界我们可以有精彩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幻想自己有很强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战力),很好的人际关系,还有作者赋予角色的优良品质。听起来很爽文吧,但不同点是它加了很多小心思,一些精心设计,一些会心一笑(产生作者是懂我的感觉)或者是制作非常精良。使他区别与一般爽文。
另一方面,动画中的情感波动往往很直接而且狂烈,无论是热血还是爱情,亲情。二次元受众可能在现实世界很想要宣泄,很想像动漫角色一样宣泄自己的情感。但介于性格多少有点内向,无法对真实传达自己的想法。而有了这样的虚拟角色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又不用承担代价,无论是害怕尴尬,还是害怕失败。
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二次元都是年轻人,你很难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你四十岁的叔叔突然有一天对你说“哎,鬼灭之刃太燃了,远坂凛太好看了。”“孤独摇滚天下第一”以上的场景还是在十几岁小孩身上更加正常。为什么呢?这就要提到中二这个词,原意多指初二年级青少年的某些病态自我意识,是对青少年叛逆时期自我意识过剩的一些行为的总称。青少年需要标新立异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同时又渴望归属感,认同感。而这份标新立异可能来自言情小说,可能来自美剧,可能来自哈利波特,福尔摩斯,超英电影。但恰巧在合适的时间二次元遇上了合适的你。你俩见字如,面水乳交和。之后的故事无论你何时走出心之壁,这都在你人生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记你。
神经蛙_2GuI
10个月前
葡萄牙
12
不是二次元,但是接触过的二次元男生普遍性格比较温和,也比较被动(类似嘉宾这种)不是性格内向,但是很多他们自己的事情需要周围推一把的感觉。二次元女生反而感觉更多样一点,没有这种比较明显的整体特征。 总体上不论男女都会感觉比较喜欢自己脑内小剧场? 🤣

小野酱
10个月前
上海
13
这么快吗?
不想进锅的小鲨鱼
10个月前
北京
15
一
老蒋曾出过一期播客,题目叫“不懂艺术的人是无法被科普的”。
今天听了这期播客,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哪怕是理解能力、调研能力、思想广度和深度强如老蒋,也挺难“只通过科普”,去理解一门没亲自感受过的艺术体裁。
若没有亲自听过一场音乐会,你是无法通过阅读《西方古典音乐大全》去理解古典音乐的。若没有亲自站在巨大的油画之前,你也无法只通过电脑和手机屏幕理解绘画的超越性。
这期播客听完,我觉得老蒋想做二次元选题的话,不妨也腾出三五个饭间,去亲自看点风格迥异的二次元。
无论是给很多观众带来有别于文学的高峰体验的《四畳半神话大系》《乒乓》,还是感受作画魅力的《太空丹迪》,日式幽默的《日常》《男高》等等,随便点开个几部看个三五集,感受可能比单纯的采访、调研要更深呢~
妮可可可可
10个月前
北京
15
这么快?快去以假乱真看随天老师的配音!泪目

日月霄
10个月前
印度尼西亚
15
老蒋只需要输出发言就可以了,而牛腩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星期三下午没课b
10个月前
广东
26
声音太小了,不带耳机手机外放听不太清楚
Cooper_QwVs
10个月前
上海
44
蒋师傅,你那B站的充电月更节目,放播客得了,按期卖。包年更划算。

浆果长老
10个月前
河南
54
态度上的小心翼翼不用体现在音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