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AI硬件之战”系列的第3集,在苹果发布"新一代AI手机"之时,Ray-Ban Meta眼镜也获得了"AI 眼镜"的阶段性成功。恰逢谷歌眼镜上市十周年,完整复盘了智能眼镜的所有标志性产品与发展策略,也挖掘了大公司的技术沉淀与创业机会。

03:52 Part 1:Ray-Ban Meta带起了50个潜在的智能眼镜品牌;从谷歌的多模态AI Astra 看出十年之后重做眼镜的野心

08:52 Part2:解构三类产品,科技公司眼里的酷≠消费者眼里的时尚有用 —— Ray-Ban Meta 眼镜强大细节,从芯片到设计、定制元器件、正在变聪明的多模态AI和软件服务;Google Glass的问题不是隐私而是基础体验;AR眼镜不仅面临芯片问题,连导航这样的简单应用至今没有做好

1:04:17 Part3:复盘三类产品路线 —— Bose试水音频AR最终做成了眼镜耳机;Snapchat围绕拍照与AR特效做眼镜,设计和体验短板明显;部分公司在算力不足前提下做眼镜,形成了观影和翻译等市场,但无法承载“下一代计算中心”的期待

1:16:09 Part4:展望未来十年 —— 从Meta及Apple 的论文和路线图中,我们看到了彩色显示、环境理解等技术进步,和从骑行到翻译开始,到通用AI Agent 的爆发

“AI硬件之战”系列:和李楠聊AI可穿戴解构AI手机(Apple Intelligence)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 智能眼镜/AI终端 的感受与看法。

对于节目话题的更多观点,获取更多未呈现在节目中的扩展阅读,欢迎添加脑放电波小助手微信(BrainAMP01)加群参与讨论。

本期节目文字稿同步在硬件创新媒体“深圳湾”(shenzhenware)发布,欢迎关注查看

人物:

  • 主播:
    • 托马斯白-消费电子产品营销人,前XR公司CMO,15年PC/手机从业经历
    • Nixon-XR产品经理、曾是机器人产品经理;
  • 嘉宾:Ian,来自某AR创业公司,6年AR产品设计经验,知乎/即刻等平台"Ian在AR行业"
  • 剪辑:柒

节目中用到的音乐:来自 monkeyman535 的 90's Rock Style,地址 freesound.org;来自 kjartan_abel 的 Berlin Town,地址 freesound.org;基于 CC BY 4.0 DEED 使用

相关概念:

Part1 Meta累计出货超100万支、谷歌2020年收购的智能眼镜公司North、22年I/O大会上展示翻译眼镜

Part2 Ray-Ban Meta 眼镜:体验过刚及格线周边视觉和摄像头等设计还需要迭代、牺牲重量保质感、首款日常形态的眼镜、仅50g重量和常见框架眼镜持平、降噪和端侧AI的能力、深度集成WhatsApp和Instagram以及音频服务等应用、超强空间感的声场、过去十年可穿戴芯片和元宇宙以及手机影像的技术进步是Ray-Ban Meta的技术基石、唤醒词和语音交互还是不太适合普通人、仅比普通Ray-Ban贵100美金、续航时间的问题、交互感知能力依然缺失、产品结构低门槛但基础体验和软件高要求、难以卷出差异化和品牌联名、华为与GentleMonster的合作、Meta 为什么需要定制Speaker、利用显示和站立姿态重新思考智能眼镜的交互(微手势、眼动追踪、肌电腕带等方向)、Ray-Ban 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线下超过1万个零售点

谷歌眼镜及其他AR眼镜:功能强大甚至有应用生态(印象笔记、纽约时报、Path等)、显示方案反人性外形笨拙、发热和烫脸等基础体验问题、超高价格以及期货、斗鸡眼及主视眼问题、不能做单目显示、Vision Pro的滑雪镜造型、One day 概念片、AR三大件(题词器、语音助手跟导航)、AR中的导航应该关注周边视觉和3D环境、未来社交的Killer App、还在使用MCU跑RTOS系统

Part3 Snap的AR平台Lens Studio

Part4 单色及彩色光波导显示AR、和AI的自然交互、segment anything的分割是图像理解世界的基础、sense script让眼镜理解三维世界(如你的房子)、Meta的肌电腕带、增强现实眼镜与智能显示眼镜、意图识别帮助我们干掉语音唤醒词、优化开放式音频的信噪比和彩虹纹、meta 及 Apple 路线图、增加显示的价值、更自然的 ai 意图识别以及交互如何出现、宝马的AR眼镜、即将爆发的运动和翻译场景、未来使用场景:紧急而重要的提示与Hands-free 的Agent、自然的环境感知能力会伴随Agent能力到来、MR渗透你的空间AR渗透你的时间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精选(搜索关键词可收听)

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您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波”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任何疑问,欢迎您给我们留言,如果您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您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主播...
托马斯白
田达蒙
Nixon_Hu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answht
10个月前 浙江
1
28:05 冥想这件事其实是耳机功能吧,为什么眼镜回,做得更好而不是耳机呢
产品经理彪子
10个月前 河南
1
38:29 对人的注意力的保护👍
NathanWu
10个月前 美国
1
1:16:58 一直觉得ai音频眼镜是个伪命题 因为ai语音助手交互目前没遇到任何合适的使用场景。而去掉ai语音助手的遮羞布其实他就是个眼镜音响。
Aoleelee
10个月前 湖北
2
已等了一周还没发货😅
产品经理彪子
10个月前 河南
2
59:38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才是真正的问题。一加产品文化有一句深入我心“一次完美的执行胜过一百个完美的创意”
poorest
10个月前 广东
2
54:47 华为眼镜虽然没那么fancy,但是就是好用方便续航长
想吃小聋瞎
9个月前 上海
2
43:26 用rayban来做,meta很聪明,把ar眼镜本身可能的笨重用rayban的经典设计来中和掉了
大笑逸云
10个月前 乌克兰
2
40:13 赞同
产品经理彪子
10个月前 广东
2
16:02 历史都是后视镜,伟大都是过后才看出来的
瑞言Ry
10个月前 广东
2
Ian牛逼!!!本Ian颜粉为Ian打call!
___Z
10个月前 四川
2
54:53 不能更赞同,民用的东西我的期望是比现有的传统产品更简单、更强大,而不是更极客
易明的明天
10个月前 江西
3
Thomas的声音,听起来好像之前听的一个播客博主,IT公论的李如一,莫名的熟悉感。
AndrewGuan
10个月前 美国
3
摄像头眼镜的第一波热潮属于 Snapchat
XJMQD
10个月前 吉林
3
安卓版的meta view就不能关联Apple music ,很难受
Everett_i
10个月前 美国
3
提到“眼镜化”这个概念,我才想起来最近十年看过各种的AR机器,真正能当做日常眼镜佩戴的确实meta算是最早一批。理解了为什么扎克伯格感叹“把计算机放进眼镜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挑战之一”
VanNessLEE
10个月前 广东
4
37:20Bose frame不是第一款呢,当年CES上Mutrics的智能眼镜在金沙管引来了Bose b612 Bose frame主观的关注。因为彼此不认识,用的声学方案也不一样。后来Mutrics这套方案给AAC高管推荐,转而被华为拿到,才有了后面跟GM的合作,甚至跟GM得合作也是M家建议的,当时给出了欧美找雷朋,亚洲选GM的方案。
产品经理彪子
10个月前 河南
4
26:44 AVP 我个人觉得 hero 场景是冥想🧘,视觉和听觉都极为沉浸,不过还是太重了,重本身就很影响沉浸感
VanNessLEE
10个月前 广东
4
1:30:31 这俩点提到了一个神的能力,弯曲波的能力,无论声音还是光,确实都比较难。声音这筷子,其实有解决方案,早年我们与Dirac合作尝试过用相位消除来降低漏音与噪音,实验数据能做到90度内衰减6-9个dB,也就是戴上眼镜,隔壁的人基本听不到漏音,而背对背在你身后的人是可以的,不过那样的场景太少所以可以接受。而实现的难度略大,主要是无法把四个speaker塞进那么小的地方,最后的妥协就是初音孔的设计与最大音量控制,外加音频算法,能实现日常70db环境,人们社交安全距离听不到漏音的情况。后来因为印度客户的需求,把最大音量又提高了,做到了80%的最大音量不会外泄。关于彩虹文纹的问题也有解决方案,那就是显示材料与镀膜工艺的配合,在镜头领域基本已经不是太大问题,但是这筷子需要花大价钱与时间来优化折射角度在材料中镀膜工艺的通透性,而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足够体量的一款或几款显示单元,所以粗糙的做法就是加磁吸墨镜片,一了百了。
Wendao
10个月前 上海
4
10:16 meta眼镜没推送ai之前就破百万了,主播用错误的数据推出来了错误的归因
Nixon_Hu
10个月前 北京
6
“AI硬件之战”系列的第3集,在苹果发布"新一代AI手机"之时,Ray-Ban Meta眼镜也获得了"AI 眼镜"的阶段性成功。恰逢谷歌眼镜上市十周年,完整复盘了智能眼镜的所有标志性产品与发展策略,也挖掘了大公司的技术沉淀与创业机会。 03:52 Part 1:Ray-Ban Meta带起了50个潜在的智能眼镜品牌;从谷歌的多模态AI Astra 看出十年之后重做眼镜的野心 08:52 Part2:解构三类产品,科技公司眼里的酷≠消费者眼里的时尚有用 —— Ray-Ban Meta 眼镜强大细节,从芯片到设计、定制元器件、正在变聪明的多模态AI和软件服务;Google Glass的问题不是隐私而是基础体验;AR眼镜不仅面临芯片问题,连导航这样的简单应用至今没有做好 1:04:17 Part3:复盘三类产品路线 —— Bose试水音频AR最终做成了眼镜耳机;Snapchat围绕拍照与AR特效做眼镜,设计和体验短板明显;部分公司在算力不足前提下做眼镜,形成了观影和翻译等市场,但无法承载“下一代计算中心”的期待 1:16:09 Part4:展望未来十年 —— 从Meta及Apple 的论文和路线图中,我们看到了彩色显示、环境理解等技术进步,和从骑行到翻译开始,到通用AI Agent 的爆发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