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主义盛行、高楼林立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影视剧和小说中常常有人一不小心就迷失在欲望丛林,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是“晃来晃去”,“佛系”、“躺平”、“性冷淡”……在欲望达成率低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欲望地活着。古希腊式的英雄悲剧和莎士比亚时代的理想悲剧都离我们远去,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庸庸碌碌,每一天重复、相似又面目模糊。梁永安老师谈到这样的生活时,认为“现代人更多地在承受一种无法言说的内心悲剧。在这种丧失了戏剧性的日常里,我们的人生也常常失去了高潮。“
诺奖作家索尔·贝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就描写了这样一种丧失戏剧性的人生,它甚至是絮叨的、破碎的、庸常的,但同时这种破碎也是极具审美张力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受挫、失败、逃离过程中依然向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书里的主人公,一位植物学家,他接受采访在谈核辐射对植物的危害时回答说:这当然非常糟糕,但我觉得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这位植物学天才在欲望社会里逃来逃去,相比理性主导的利弊权衡,他选择像植物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相比起人类,他还是想和植物多待一会儿。
本期对谈,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青年学者黑伞和媒体人郝汉,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聊开,谈现代生活的爱与欲,谈年轻人的恋爱观,也谈知识分子的理想坚守和自我诘问,或许,我们能够在对话中逐渐趋近被现代生活驱逐的本真。
本期节目由读客经典文学100讲呈现。
【本期主持】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本期嘉宾】
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主要研究比较文学、现代城市文化、现代电影。主讲课程《国别与地域文明》《现代西方小说》等。
黑伞(陈嫣婧):青年学者,书评人。
【时间轴】
01:57 走近索尔·贝娄——一个结了五次婚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破碎内心
11:20 为什么当今社会“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真正活得非常真实的人生活往往是失控的”
21:55 什么叫作“像植物一样生活”?
27:45 欲望社会里人们能够低欲望地活着吗——欲望的悖论性及真实性
38:19 从古希腊的英雄悲剧到莎士比亚的理性悲剧谈到现代人的内心悲剧
40:20 “现代爱情里的基本要义是彼此尊重彼此的孤独“
48:58 “破碎中的理想”——在不断受挫、失败、逃离过程中追逐理想之光
57:00 如何看待当今年轻人因为害怕“心碎”而不去谈恋爱?
62:55 房东梁永安与房客“包工头“
65:25 “一个人一辈子最痛心的就是没谈过恋爱”
68:18 是否要叫醒铁屋中沉睡的人?
70:23 人为什么要变成有意识的存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公民化的反思”
73:41知识分子对欲望的自我反诘——欲望构建人的主体性又瓦解人的主体性
【相关作家及作品】
-作家-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6.10—2005.4.5),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节目中提到他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赫索格》《晃来晃去的人》等。
-相关书籍-
索尔·贝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相关电影-
丹尼斯·阿康特《野蛮入侵》
娄烨《兰心大剧院》
【BGM】
BLVK - manmade waterfalls
李茂珍 - 8번 연습실
【读客彩条文学文库】
读客彩条文库是读客旗下的外国文学文库,旨在挖掘世界文学,重新定义当代外国文学经典。文库品牌作家包括若泽·萨拉马戈、库尔特·冯内古特、索尔·贝娄、格雷厄姆·格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

【联系我们】
微博@读客熊猫君
豆瓣:读客熊猫君
微信公众号:读客熊猫君
B站:读客熊猫君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