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故事FM ❜ 如果没有书
在生了小孩之后啊,我常常觉得为人父母真的是一项难度不小的挑战,小的时候操心吃喝拉撒,等他大点了要操心教育发展。
我们但凡参加个工作还要求有学业背景、资格证书呢,那当父母这么责任重大的事,就更需要用心学习了。
而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就是各种各样的育儿书。
像我们家就备着一本《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基本上孩子两岁之前的各种状况,我们都能在这本书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今天的节目中,会有三位讲述者,他们会分别来聊一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育儿书。
/Staff/
讲述者 | 帽帽 萝卜 老杨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刘逗
声音设计 | 桑泉
文案 | 杨林
运营 | Yoyo 风筝
/BGM List/
01. 樊登片头曲 – 桑泉(片头曲)
02. 超爱吃鱼头 – 桑泉
03. 纳川 – 桑泉
04. Life Circle – 彭寒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每周一三五更新。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蜻蜓FM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小宇宙 | QQ音乐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 story_fm)
新浪微博:@故事FM_StoryFM
个人微信号:gushi_fm
主播...

故事FM
爱哲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匚_sGmf
9个月前
山东
0
我一直纠结,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和当我遇见一个人,观点后者是有悖于前者的,更焦虑了

吃个屁啊
1年前
江苏
0
03:31 所以其实就是课题分离
猫子_LI7D
1年前
湖南
0
好棒的妈妈!!!!
梦夕林
2年前
广东
1
请问有铁窗题材素材,故事fm接受这类投稿或者采访吗?
老衲历飞羽
1年前
重庆
1
19:43 现在的小孩也幸福
我这种留守儿童直接哭死
Aaron
2年前
广东
1
#播客笔记
今天听的这个故事挺有意思,虽然自己有孩子,但一直以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养育孩子。让我获得不少启发。
1.其中一个故事印象深刻,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妈妈每天都着急孩子的上学,而孩子却不着急,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孩子的责任,应该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2.让孩子能逐渐掌握自己的选择权,倾听他们的思考。
3.孩子遇到压力过大时,由于担心风险而撒谎是正常行为,需要去让他们放心地讲解出自己的忧虑。
4.孩子从小的学习是模仿行为,所以父母的行为很关键和重要。

乔妮娜德性
2年前
北京
1
没有课代表吗?

南极姑娘joyce
2年前
上海
2
走只他吃横书哈哈听半天才听懂是阻止他吃红薯

婷哥i小宇宙
2年前
天津
2
2岁半开始学英语着实有点早了

松月栗子
2年前
河南
3
1.孩子做错了事情,比如偷东西,错的是这个行为,而不代表他的人品低劣,不可教化,以后都完蛋了。
2.与其过分管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如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让他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比如无论怎么说,孩子都慢吞吞。
那不如提前和老师打好招呼,如果孩子迟到了,一定要批评教育他。
然后就真的不催促他起床上学。
他迟到一次,受到批评以后就会自己乖乖按时上学了。
傅_rfqi
2年前
山西
3
我以为心理咨询师育儿会比我们普通人好些,看来大家一样苦恼
HD135103y
2年前
广东
3
05:21 小孩的“问题”都是大人的心理投射。

好想回归大圣灵
2年前
新加坡
4
爸爸积极参与教育是好事 同时希望各位爸爸们能多反思自己 不要把育儿当成一个正在攻克的主题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育儿专家 因为这本身就代表把自己摆在高位 保持谦卑时常反省才能和子女一起成长❤️
喵淼
2年前
湖北
4
这期好棒!!!!
Allin啦啦
2年前
北京
4
还没有结婚,可以提前看这本书吗😜

元大都的海棠花
2年前
北京
5
希望可以听到更多父亲的声音,我作为父亲也参与很多育儿工作

不停摇摆
2年前
江苏
6
第二个妈妈在说孩子四岁,2岁半开始学英语。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学习了,难道不是应该玩和游戏吗?我听的时候简直以为孩子14岁了。

倚宁
2年前
安徽
9
26:09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这个想法很棒👍👍👍
白果
2年前
浙江
11
我妈妈很关心我的身体健康,但是我感觉我的情绪感受很少被关注。虽然我的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但是我觉得我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差、更需要被关怀。我其实特别希望我妈妈能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领域,这样我能在心理层面更好地和妈妈交流。因为成长中有太多困惑和痛苦,所以我自己很会看心理方面的书,包括家庭教育的书我也看了好几本,像《不管教的勇气》就是去年大二时候看的。

吴一幺
2年前
北京
55
关于教育的内容挺好的。不过有一个建议:既然有妈妈也有爸爸,封面最好除了母亲也有父亲,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进入人们意识的,特别是这种视觉艺术形象。就像市场上很多东西教育书封面也都是母亲形象一样,会让大众觉得教育子女只是母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