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嘉宾是生物专业毕业生,现于「博物」杂志从事内容工作的信浮沉。但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却是戏剧曲艺届的知名票友。从相声到评弹,从表演到创作,信浮沉均有涉猎,前几年网络热转的科普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便是出自他手。在他看来,传统戏曲是很有学问可搞,且极为自由的。

戏剧和曲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各地曲艺和方言有极强的联系?如何看待传统戏曲观众老龄化的现状?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依字行腔」为什么消失了?现代科研的导师制和传统戏曲的师徒制有何异同?为什么说师徒制在艺术传承中具有优势?作为说唱戏曲艺术爱好者的主播柯紫自然要向信浮沉讨教一番。

本期节目录制过程中李叔两次闯入现场强行卖萌,猛汉形象毁于一旦,后期剪辑偏不剪掉,供听众朋友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一同欣赏。

主播 | 柯紫 嘉宾 | 信浮沉

|Song List|
关学曾 - 长寿村
周云瑞 - 珍珠塔·方卿唱道情
张君秋 - 苏三起解
侯莉君 - 莺莺拜月
骆玉笙 - 丑末寅初

主播...
小日
柯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nowballee
3年前
1
张zhan是谁呀
yssy2000
4年前
1
想看柯紫老师的真面目,是胖胖的吗?
徽柔Orchid
2年前 上海
1
疯狂种草,以前学二胡时候听了两句越剧访妻,就敢在美国表演。真的是太熊了
宇宙CM
2年前
1
01:06:45 书面上很少有这么鲜活的材料,都是辉煌的历史
鳄梨SAY
3年前
1
来来,打卡,等信老继续更新呦
joy是谁
3年前
1
28:28 b站有人做过东方project皮影戏,非常有趣
Khandha
3年前
1
42:33感觉这种处理很类似于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中国古典小说经常在人物行动中突然插入一段“某某人心道,如何如何如何”,这段话是说给观众听的,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中国小说来自从评书之类的曲艺艺术,从曲艺中带来的这种传统吧。
KimGee
3年前
1
柯紫老师太可爱了!!
Sherry_O4YX
4年前
1
柯紫科普什么都在行👍
不二_wEYp
4年前
1
信浮沉!信浮沉!信浮沉!
三流朋克
3年前
2
南京是有线下的昆曲听的,兰苑剧场呀
耳洞闻物
3年前
3
18:21早期电影放映的时候确实没有声音,但是现场会有“乐队“配乐,日本还出现过“旁白辩士”这种职业,挺有趣的类似咱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电影解说,不过当时是现场解说,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下19年日本的一个电影《默片解说员》
Kittttyyyy
4年前
3
01:36:11太喜欢这期了。把日知录上一季的节目也都听了。我今天算是认真地被科普了一下戏曲曲艺。原来我是不喜欢的,不过听完感觉很有趣
凭栏观月-零崎芡识
4年前
3
这期硬生生成了日谈“票友”那期的前日谈...绝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六扇门小师妹
4年前
3
1,信老有痛风!哈哈哈哈
Liypoi
4年前
3
对皮影戏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老腔皮影戏东方风神录BV1ri4y1x7pf,BV1v54y1Y7Sy这个是对华阴老腔皮影戏传人的访谈。
WRYuKon
3年前
6
作为江苏徐州人,特别喜欢这期节目。家父原来是本地柳子戏演员,对曲艺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上学在南京,工作在北京。这期好多点能串在一起。 想到小时候大宅门热播的时候,也跟着白景琦学那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前几年也是偶然听新乐府的音乐曲艺的一些新融合,其中感觉最好的是高文博的莺莺操琴。由此也对评弹产生兴趣。年前在家与父亲看中央11.发现京剧《辛安驿》,发现这出戏不同于一般的主流忠君锄奸,国仇家恨或是才子佳人的题材.此出戏,主题相当欢快活泼,有滑稽巧妙的文戏,有精彩的打戏,甚至好多角色性别互换,有一些古早LGBT 自由探索的意思~大女主夜间换装一袭红衣,红盔,红髯的造型,确实亮眼。一张口开腔,花旦变花脸更是惊艳~ 诚如嘉宾所言,随年龄的攀升,更对慢慢道白的曲艺节奏欲罢不能。觉得戏曲曲艺与语言学有,文学都有很强的联动性。而且是可以承载一些文科研究的实验田。而且发现高层的许多政要也特别迷戏,联想到这期所说的打背躬的那段,戏曲曲艺中的唱段道白,好些是人物内心剖白或是剧本作者的表达。是不是现实中在位的达官显贵确实可以通过戏文抒发当下难表之情呢…(纯属自己瞎琢磨,哈哈哈) 总之戏曲曲艺确实是好玩意儿,只不过现在人大多还是喜好肤浅的表面文章的东西,套用李宗盛《阴天》里的歌词,真是所长真明白,还需好几年。可能好的东西都是有真情注入的吧,而真情这种东西现在真是奢侈品了…
烤芬
4年前
6
18:11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自摄电影(之前都是在华外国人拍的)!完成于1905年,当然是无声的哈哈,节目这里描述的那种单录一个音轨再同步放的技术,比如最成功的也是最晚诞生的vitaphone要再过二十年才发明出来(虽然之前法国和美国等一直有类似的尝试),到1931年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电影中(《歌女红牡丹》)!
梦安魂于九霄
4年前
6
信浮沉!信浮沉!信浮沉!
joy是谁
4年前
15
还想继续听信老聊这个话题呢!像依字行腔这个东西,听戏的人都知道它很重要,可不管是书面的资料还是相关的科普都很难找到系统的介绍,我入坑很久也没搞明白怎么算倒字,纯靠听多了积累感性经验……曾经是不需要说明的人人都懂的东西,现在却因为审美习惯的变化变得陌生了,却少有人把它讲出来。像这样戏曲“科普”和现实脱节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程式化、脸谱化等惯用讲法,我觉得对年轻人欣赏、接近戏曲都是起反作用的。传统艺术也许不需要变革,但传统艺术的普及也许确实需要一点科学方法。非常喜欢日知录聊这个话题的方式,很理性,单位信息量也非常足,就是没听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